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丽娜 《河南农业》2011,(12):51-53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在恢复遭战乱破坏的国家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思想.恢复生产秩序、增加劳动力数量是光武帝农业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灾后救济、轻徭薄赋等方面.在光武帝发展农业的思想指导下,东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毛豆枯萎病是毛豆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在毛豆主产区都有发生,发生普遍,且危害时间长,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在个别年份可造成毛豆减产40%以上,在个别地区可造成毛豆成片绝收.  相似文献   

3.
毛豆枯萎病是毛豆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在毛豆主产区都有发生,发生普遍,且危害时间长,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在个别年份可造成毛豆减产40%以上,在个别地区可造成毛豆成片绝收.  相似文献   

4.
1 地下害虫 1.1发生特点.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这些害虫主要发生在玉米苗期,为害种子及幼苗的地上、地下部分,往往造成缺苗断垄.  相似文献   

5.
先秦至汉晋时期贵州高原西部的北盘江流域的原始农业发生重大变迁,根据生产工具、技术、粮食作物品种等方面的变化,农业变迁过程可以分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商周、战国至西汉、东汉至两晋南朝时期三个阶段。造成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战国至两晋南朝时期滇人和汉人移民的两次迁徙带来先进的农具和技术,北盘江流域的原始农业进入锄耕阶段,而且出现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但是,先进农业方式没有在北盘江流域普及,当地维持了多元生计方式和农业生产模式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旱灾是广东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春、秋季,湛江、汕头、肇庆及佛山等地区的发生频率较高.广东旱灾具有较大破坏性,不仅造成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还带来系列社会问题.把古代与现代的旱灾预防与治理措施结合起来,实现旱灾的综合防治,对广东的防灾减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代骑兵的发展与北部边患的形势密切相连,骑兵的强弱与两汉的存亡有一定关联。汉代骑兵的发展经历了前后相继的四个阶段,即西汉初年的起步阶段,朝廷已经意识到发展骑兵的重要性;汉武帝时期的鼎盛阶段,汉武帝凭借强大的骑兵,多次击退匈奴进犯;汉武帝至东汉中期的平稳发展阶段和东汉后期的萎缩阶段。东汉末年,军队萎靡不振导致骑兵战斗力大为削弱,在保卫疆土方面发挥的力量极其微弱,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因而,探究骑兵发展,有助于我们了解汉朝兴亡。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树干、枝条,严重时造成植株、枝干枯死,同时也危害叶片和花蕾,198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日本神州静冈县首次发现.我国从1986年湖南东山峰林场证实有溃疡病发生以来,先后有多个省区报道有该病发生,发生严重的地方造成多处果园遭到毁灭.  相似文献   

9.
奎屯车排子垦区棉叶螨是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大发生年份8月中下旬因叶螨危害而造成红叶及脱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0%左右,严重威胁着该垦区棉花的持续发展.植保工作人员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80%的精力全部投入到防治棉叶螨方面.对棉叶螨的防治往往又都是采用化学防治,既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打药人员又易造成中毒甚至死亡事故,而且还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我们总结多年棉叶螨发生规律,发现棉叶螨发生早、重的棉田,与土壤性质、地形、耕作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对其防治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为粮食作物,也是我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玉米病害中主要有玉米叶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由于病害的发生普遍,并有上升的趋势,造成玉米劣质低产.  相似文献   

11.
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是亚麻主要的检疫性杂草[1],危害亚麻的主要种是日本菟丝子,在我国亚麻主产区黑龙江、新疆、云南均有发生,给生产上造成了很大危害.据调查我国亚麻田菟丝子发生扩散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亚麻种子携带,二是在菟丝子发生区防治方法不当,造成菟丝子连续危害.尤其在一些亚麻新区,由于经验不足,致使菟丝子泛滥造成了很大损失.近两年在我省兰西和延寿县的个别地区发生了菟丝子危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黑龙江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努力下,目前危害已得到全面控制.为提高麻农对菟丝子的防治技术,避免造成无谓的损失,就亚麻田菟丝子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建彬 《农家顾问》2006,(11):42-42
农药使用不当,常易引起作物出现不正常反应,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这就是药害。产生药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用错了农药;二是使用了变质或含有害杂质的农药;三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1.几种常见药害症状(1)斑点。主要发生在作物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茎、枝或果实上。常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概况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褐斑病原是玉米生产上的次要病害,在国内外均有发生,一般造成损失不大.但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造成大面积流行,为害较重,其中在河南、河北、北京、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直辖市)为害较重,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1].对郑州市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防治,结合近几年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结合当地生产情况,针对引起近年发生加重原因,提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振波 《油气储运》2011,(35):21-22
在食用菌的生产中如果不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一些杂菌和害虫会大量发生,对食用菌的生长造成很大危害。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害虫及侵染性病害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比较重视,而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一、玉米缺粒与秃尖1.发生原因玉米缺粒与秃尖除与遗传特性有关外,主要受不良气候环境和不当栽培管理的影响,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1栽培管理不当。首先,如果密度过高,玉米群体内光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病虫灾害与旱灾、冰雹、暴洪、霜冻一样 ,是我市的常发性主要自然灾害 ,是严重影响全市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 ,努力搞好农作物病虫灾害的控制工作是保障我市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一、定西市农作物病虫灾害发生趋势定西市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 ,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多 ,发生危害相对比较严重 ,常年发生面积 80 0万亩(次 )以上 ,造成粮食损失 2 5 2 0 6.66吨 ,近年来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栽培方式的拓宽和气象条件的改变 ,发生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的年发生 82 0 .0 0万亩 (次 )上升到 90年代末的 92 8.75万亩 (次 ) ,近两年发生面积都在 1 0 0 0万亩 (次)以上 ,其中 2 0 0 3年发生面积达到 1 1 42 .48万亩 (次 )。发生危害趋势日趋严重 ,而且越来越重 ,严重威胁着我市农业的安全生产。二、定西市农作物病虫灾害的潜在危害定西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 ,造成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 .常发性病虫害 :这些病虫害每年发生的面积和发生程度相对稳定 ,由...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科技人员在对甘薯生产检查时发现,由于受到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影响,北京地区小面积发生甘薯根腐病,田间表现的症状较严重.甘薯根腐病又称烂根病或烂根开花病,属于甘薯的3大病害之一.近几年主要发生在华北、华东等甘薯主产区.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较大,可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发病轻时减产1~2成,发病较重减产4~5成,严重时植株根茎部变黑、腐烂,地上部生长停止,可造成绝产绝收.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山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防治对玉米安全生产有意义重大.该文介绍了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螟、蚜虫、蓟马等山东省玉米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征与防治技术,以期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山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防治对玉米安全生产有意义重大.该文介绍了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螟、蚜虫、蓟马等山东省玉米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征与防治技术,以期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