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16年8月30日至9月5日影响内蒙古通辽地区的台风"狮子山"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自动气象站资料和Micaps实况资料,结果表明:该次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不断北抬与鄂海阻高合并形成经向型高压坝期间,受台风"狮子山"和东北冷涡共同影响,通辽地区上空存在东南向的高空急流和偏北向的低空急流,急流的形成与维持不仅为降水区输送了充沛的水汽,也有利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但低空急流输送的冷而湿的空气不利于大气不稳定能量的蓄积与不稳定层结的建立,同时低空急流造成了通辽地区的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2.
赵素菊 《山东饲料》2013,(14):345-34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新乡市5月16日发生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到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有较强南下冷空气和北上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在中纬度地区形成深厚的SW急流,从而诱导西南低涡和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西南低涡、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是造成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在这些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强降水的落区位于地面冷锋前部、低空急流的前端。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新乡市5月16日发生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到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有较强南下冷空气和北上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在中纬度地区形成深厚的SW急流,从而诱导西南低涡和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西南低涡、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是造成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在这些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强降水的落区位于地面冷锋前部、低空急流的前端.  相似文献   

4.
依据天气实况和数值模式产品对2013年11月7-8日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数值模式的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检验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强锋区、低空持续辐合切变、强辐合上升运动及持续的水汽输送是本次暴雪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内蒙古通辽地区暴风雪天气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暴风雪天气的形成原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07年3月3日—3月4日通辽市出现的一次暴风雪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冷暖低空急流的汇合、强的上升运动及动量下传作用是激发该类灾害天气的关键因素。旨在通过对该次大型降雪过程的分析,得出一些经验和指标,并应用于今后的预报工作当中,从而为今后的暴风雪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空和地面实况、物理量场及雷达资料,对内蒙古通辽市2016年7月28日的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槽、低空急流及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造成的。同时发现,大气层结稳定度、水汽条件、动力条件是造成该次暴雨和冰雹天气发生的主要条件,另外,雷达产品对该次暴雨和冰雹天气预报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FNL 1°X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6日至28日广汉机场一次典型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强对流天气是在两槽一脊的形势下发生的,对流层中高层受高值系统控制而辐散,低层偏南风向盆地输送高温高湿气流,且暖平流明显。对称不稳定是局地强对流形成的重要条件。湿位涡正压项MPV1反映了对称不稳定与对流不稳定共同作用的结果,斜压项MPV2反映了低空急流维持和发展在强对流天气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7月15—16日内蒙古通辽市出现的一次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沛的水汽条件、高空急流的存在、低空水汽的辐合、强的上升运动及不稳定能量的作用,是激发该次对流降水极为有利的因素。如果能通过对该次降水过程的总结,得出一些经验和指标,并应用于今后的预报工作当中,为今后的强对流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将会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通辽市一次强雷雨天气过程物理机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15年6月17—20日发生在通辽市的1次雷雨天气进行物理机制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相互配置是该次强雷雨天气的动力机制和直接影响系统;能量舌的生成为强雷雨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热力条件;逐渐增大的比湿场使通辽地区具备较强的暖湿气层,为强雷雨的发生储备必要的水汽条件;抬升指数、K指数和沙氏指数、T—LnP图分布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空、地面实时资料及卫星云图,对内蒙古通辽地区2012年7月20—23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产生暴雨的基本物理条件加以讨论。结果表明,高空受低涡控制、地面受气旋影响,是该次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低层正涡度值较大,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是造成通辽市暴雨的重要触发机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这种配置的抽吸作用,使上升运动得到发展加强,对暴雨的形成极为有利;暴雨与850hPa或700hPa的比湿值有密切关系;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其耦合作用对暴雨的形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通辽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通辽市2010年11月11日—12日暴雪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天气图、云图、雷达图等实况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暴雪区域对应的几种数值预报场进行总结,探究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机制及该次预报的成败因素,以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季低温暴雪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因冷应激造成奶牛场产奶量的下降,奶牛乳头的冻坏冻伤和新生犊牛的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等问题,同时暴雪的发生导致牛舍倒塌等事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为应对恶劣天气影响,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结合专家研究成果和奶牛场的经验反馈,总结撰写了《低温暴雪时奶牛养殖饲养...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2014年5月10—12日对朝阳地区春季第1场透雨的天气过程的成因、形势特点、高低空急流作用及相关物理量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透雨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发生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上升运动为透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水汽的辐合与输送也对透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15—17日辽宁地区出现特大暴雨过程,对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利用探空资料、地面实测资料及ECWMF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高低空天气形势、水汽条件以及垂直运动条件,对“8·16”暴雨在辽宁不同地区的雨强和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尺度环流场为该次暴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背景条件,高空急流和低空切变提供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地形和局地水汽量是不同地区雨强和雨量存在差别的重要因子,整个天气过程清原县总降水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小时最大雨强出现在黑山县为108.2 mm。该次暴雨对辽宁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产生巨大损失,辽宁省农业受灾情况严重,其中,黑山县农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2亿元人民币;西丰县农牧渔业损失达2.745亿元人民币;抚顺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 803.47 hm^2,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 366万元人民币;新宾县农作物受灾总面积5 244.3 hm^2、成灾面积4 387 hm^2、绝收面积1 341.5 hm^2、毁坏耕地面积890.3 hm^2,死亡大牲畜135头、羊50只。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监测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2017年春季发生在内蒙古通辽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分析结果发现,该次沙尘暴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冷锋和蒙古气旋,高空急流及地面较强气压梯度有利于大风、沙尘暴的加强,散度场以及假相当位温分布特征分别为强沙尘天气提供有力的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地形特征、前期气候条件和具有沙尘源的下垫面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卫星遥感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的实时监测对沙尘暴具有指示意义;大风和沙尘暴对农业及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也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急流槽在公路边坡排水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陷性黄土区的急流槽在路基不均匀变形条件下经常破坏,然而,目前在湿陷性黄土区选择急流槽时还缺少一种系统的方法。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了急流槽的选型及最优化设计中,对影响急流槽选择及最优化时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权值大小进行了排序和分析。层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湿陷性黄土区,急流槽选型时首先应考虑路基土体的湿陷性,其次应考虑急流槽本事的抗裂性,并对一些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和灵活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急流槽选型及设计提供了一种综合的、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行业动态     
要闻农业部再次部署寒潮暴雪防御工作针对近期寒潮暴雪天气仍将持续的实际情况,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亲自带队到灾区调研督导。  相似文献   

18.
行业动态     
<正>要闻农业部再次部署寒潮暴雪防御工作针对近期寒潮暴雪天气仍将持续的实际情况,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亲自带队到灾区调研督导。  相似文献   

19.
要闻     
农业部再次部署寒潮暴雪防御工作 针对近期寒潮暴雪天气仍将持续的实际情况,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亲自带队到灾区调研督导。2010年1月8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系统视频会议,再次部署寒潮暴雪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10年6月1日发生在阿克苏温宿县的强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演变、水汽输送源地及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冰雹天气是由于高空欧洲高压脊东南衰退,致使乌拉尔山大槽东移南下分裂短波东移引导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自西南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南疆在我区汇合抬升;降雹区中高层的辐散抽吸作用促使降雹区东西两侧的巴州和喀什形成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在近地面层辐散促进降雹区的上升运动得以持续和发展.这两种上升和下沉气流又相互促进,在充沛的水汽条件下,持续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了冰雹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