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当地文化为旅游对象的旅游活动,其环评的主要特点是:评价范围为相对完整的生态单元,评价中心是森林景观资源;评价重点内容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景观影响评价,影响预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和方法,并以宁波四明山森林公园为例阐明了森林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2.
观鸟旅游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特点,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类型之一。综合评价是观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前提和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鸟类资源价值、生态环境质量、开发建设条件和支持保障条件4个方面,选择鸟类种类及数量、珍稀度等13个评价指标,构建观鸟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和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为鸟类资源价值(4. 46)、生态环境质量(2. 35)、开发建设条件(2. 03)、支持保障条件(1. 17);指标层总排序权重前6位分别鸟类种类及数量(2. 11)、生态环境开发适宜性(1. 86)、鸟类可观赏性(1. 36)、客源市场规模(0. 88)、基础设施条件(0. 67)、政策支持度(0. 60)。通过以黄冈市为例进行校验表明,该评价体系能较为客观反映观鸟旅游资源的综合价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基于评价结果,提出黄冈市观鸟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道路边坡绿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屏嶂森林公园具备完整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开展森林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次生林景观,美化森林公园,提出道路边坡具体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社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高级形式和更人文化的生态旅游,以充分展示当地的自然、人文特色为目的,以保护、发展自然环境和当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并且非常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和利益保障,强调当地社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占据主导,促使居民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社区的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以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比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空间分布特征,并以全国135个主要城市为参照,探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在城市近郊、远郊的数量分布规律及相对高速公路和国道的距离。结果显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地理集中指数分别为20.93和22.85,在各省份的集中程度均较高;二者基尼系数分别为0.95和0.94,在八大经济区域内的分布也相对集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与城市更接近,48%的风景名胜区分布在城市近郊和远郊,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有26.54%,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比,风景名胜区与高速公路和国道的相对距离更近,70%以上在高速公路90 km和国道40 km内分布,具有更大的生态旅游潜力,尤其作为自驾游目的地最为合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有所差异,在生态旅游开发时应发挥各自优势,注重资源保护,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社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高级形式和更人文化的生态旅游,以充分展示当地的自然、人文特色为目的,以保护、发展自然环境和当地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并且非常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和利益保障,强调当地社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占据主导,促使居民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社区的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中,以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对生态系统内部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文在对张掖黑河湿地生物多样性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域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张掖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草原生态旅游本质与内涵出发,论述了草原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促进保护与发展目标相统一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建勋  刘岩  任亮 《草地学报》2021,29(9):2017-2022
张家口市位于北京的上风上水区域,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和水源涵养功能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性作用,因此绿色发展是张家口市生态强市和生态兴市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森林和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旅游业发展、农林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现有绿色发展政策及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梳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张家口市绿色发展对策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推动森林和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第二,全方位推进旅游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第三,大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第四,构建政府主导的绿色发展政策支持机制、企业绿色管理创新机制及公众绿色行为导向机制,为张家口市科学地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和决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岱山县高亭镇绿化现状实地调查和分析,依托高亭镇自然山海骨架特征和山、海、城、林的优越条件,提出"一心、一屏、多带、多点"的森林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格局,并从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对高亭镇森林城镇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对于指导高亭镇建设"现代海洋经济特色的海岛港口森林城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大庆市辖区内保留的比较完整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湿地具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在符合当前旅游发展需求趋势及政策导向的形势下,拥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巨大潜能。然而湿地在保护和开发方面尚未成熟,本文对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打造独具大庆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可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获取远高于生产木材的经济效益,对保护森林资源,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可以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牯牛降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综合体;位于皖南的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总面积6970公顷,主峰海拔1727.6米。区内有保存完好的天然原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为96%,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被生态学家誉为华东地区植被和物种的宝库。境内森林茂密,山峦起伏,峡谷幽深,人迹罕至。 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 1.稀有的森林生态景观 中亚热带典型的森林植被。牯牛降中亚热带山地自然植被类型齐全,植被保存完好,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  相似文献   

14.
正为建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保护好湖南各类自然资源及重要生态功能区,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生态保护补偿全部覆盖草原、森林、湿地、水流及耕地等重点领域,及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要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草原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力度和发展潜力,依照草原生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差异特点,将草原生态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进行分类保护、利用、建设,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提出了本旗草原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意义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类型多样的草原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风情是新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的推动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但在开发中也暴露出制约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以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理念为指导,系统介绍了新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提出了新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功能分区及开发方向,并从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规划、人才培养、开发空间模式、开发理念、营销手段和社区参与等6个方面探讨了新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宿迁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为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等方法,分析宿迁市体育生态旅游产业人文资源等区域竞争优势,以打造"楚风水韵,休闲绿都"为城市旅游品牌,探讨体育生态旅游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宿迁市体育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剑英  王刚  任珺  贾戎 《草业学报》2003,12(1):99-103
以兰州地区所有的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评价及全面调查资料,建立了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模型,利用得出的相关矩阵和偏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要素对森林公署客流量,旅游总收入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对森林公园客流量贡献最大的指标是人文景观,森林覆盖率和水体,对旅游总收入贡献最大的指标是人文景观,其次为森林覆盖率,旅游设施,水体,贡献最小的山体。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30日,农业部印发《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部署。其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工作都与养猪行业休戚相关。规划指出,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区域耕地质量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蚕桑产业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蚕桑产业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蚕桑产业与生态旅游农业进行深入的有机、多元融合,开发延伸其潜藏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发展蚕桑生态旅游具有传承与发扬古丝绸文化、挖掘开发桑树的生态价值、倡导回归自然的绿色消费新理念、促进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中国发展蚕业生态旅游具有悠久的产业历史与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等有利条件。介绍了山东省的颐寿园,江西省的凤凰沟蚕桑丝绸博物馆等开展蚕业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针对中国发展蚕业生态旅游存在规模小、游客关注度低,蚕桑文化内涵不足、游客参与度低,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资源、丰富产业内涵,借鉴先进经验、建设多元化结构的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等发展蚕业生态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