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一、水稻超高产调控技术程序1.调控技术总思路各项措施都要为扩大群体总颖花量、构建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以超高产群体各阶段的生育指标为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一、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1.产量构成特征。以适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的结实率与粒  相似文献   

3.
<正>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1.调控的关键技术程序培育壮秧、适当提早移栽叶龄,扩行窄株稀植,以促进早发,延长有效分蘖生长时间,为形成大穗奠定基础。适当减少生育前中期的氮肥使用量,以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群体的无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为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栽,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产量的构成特征是具有足够的穗数和大穗;超高产育种的方向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并增强后期物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Ⅱ优航2号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设计基蘖肥与穗肥的不同施氮比例,对超级稻Ⅱ优航2号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超高产栽培水稻总颖花数的增加主要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超高产栽培水稻产量的显著提高主要是库容量的显著扩大。(2)超高产栽培水稻群体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少,群体源库协调。(3)超高产栽培水稻根系活力、光合能力在孕穗期、齐穗期均高于普通高产栽培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利于水稻生育中后期有机物的积累。因此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途径是:(1)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2)培养健壮个体,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3)提高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超高产栽培的增产指标,应以本地区最优品种最高产量为基准,增产30%左右.如江苏稻麦(油)复种条件下的单季粳稻区,常年水稻均产8 250 kg/hm2,增产30%产量可达10 725 kg/hm2,其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指标可以确定为10.5~12.0 t/hm2.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械移栽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66团生产水稻已有多年历史。近几年,随着我区水稻栽培方式的更新,新型配套农机具的引进,水稻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面积涌现出667米2水稻产量800千克以上的超高产田,我团水稻栽培的发展已由高产阶段逐渐向超高产阶段迈入。2006年起,66团生产部门开始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结合这几年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实践积累的数据资料,本文对66团水稻机械移栽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总结如下:一、超高产目标实现总体思路水稻超高产栽培667米2目标产量800~1 00千克,其栽培技术的建立与实施应遵循以下思路:各项技术措施都要为构建抽穗成熟期的高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秧具有较多总根数、白根数和绿叶片数,从而使得其分蘖的发生、干物质积累表现出优势,为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超高产群体打下基础。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为穗粒兼顾型:即穗数17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5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为前促、中稳、后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哈尔滨地区进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水稻新品种镇稻18机插秧高产栽培条件下群体指标的研究,探索机插秧水稻亩产800 kg的群体结构,为挖掘镇稻18大面积生产的产量潜力,实现高产、超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具有较多总根数、白根数和绿叶片数,从而使得其分蘖的发生、干物质积累表现出优势,为充分挖掘水稻生产潜力,实现超高产群体打下基础。超高产群体产量构成为穗粒兼顾型:即穗数17万/667m^2以上,穗实粒数15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旱育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为前促、中稳、后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哈尔滨地区进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对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径流NPK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苏101为供试材料,设置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3个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生产技术水稻产量比常规生产技术增加了11.1%,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产量差异不大;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径流深为3.9×102 mm;稻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和K流失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处理间的差异多达到显著水平;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超高产生产技术;不同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稻N肥的偏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减肥生产技术> 常规生产技术> 超高产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虽然采取秸秆还田和耕翻措施可使其NPK流失率显著降低,但其N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而采取秸秆还田的减肥生产技术,水稻产量与常规生产技术大致相当,且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显著降低,N肥的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因而是一种更为环保型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有序摆栽和点抛超高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机制,探索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途径。【方法】本试验通过塑盘旱育摆栽、点抛、撒抛3种栽插方式及与机插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比较,从活棵发苗、分蘖发生、光合物质生产、后期根系活性、群体透光率和抗倒伏性等方面,探究了水稻有序摆、抛栽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超高产机制。【结果】有序摆栽和点抛群体起点质量好,发棵快,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光合势、粒叶比、物质生产积累与转运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撒抛,且后期通风透光性好,群体衰老慢,保持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抗倒伏性强,产量高。【结论】有序摆、抛栽群体起点质量高,活棵快,各时期生长优势显著,产量潜力大,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轻简化栽培的精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构成和物质生产差异,以提高当地水稻产量。【方法】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基础)、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4种栽培模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均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2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0.34和12.15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44%和27.45%;有效穗数分别提高3.03%和34.10%;每穗粒数分别提高4.06%和9.37%。【结论】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转运,优化穗部结构,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超高产群体结构与调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公顷产量高于15000kg作为超高产指标,基于2003~2006年课题组设在吉林省梨树县等地、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的100个高产区块的试验数据,从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源库关系等角度对超高产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具有以下特征:超高产群体在拥有高量穗数的同时,仍保持良好的结实性,即超高产群体的总粒数明显高于一般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的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一般高产群体,且收获指数仍保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营养体建成期间高量的干物质积累是超高产形成的基础,而子粒形成及灌浆期间高量的干物质积累则是超高产形成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超高产群体具有高叶面积指数(LAI)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粒叶比。即与一般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的源库关系是建立在更高水平上的相对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超高产试验研究与创建实践,提出了春玉米超高产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作为四川省主要农作物之一,其超高产群体特征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对当地水稻产量的提高、水稻栽培技术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水稻作为四川主要粮食种类之一,其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针对这一点对四川省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金优527、昌米011、9优418和合系39共4种不同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根系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生态条件、栽培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各个指标的影响因水稻品种不同存在差异,西昌、雅安两地水稻产量和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均呈正相关;西昌试验地与雅安试验地相比,水稻根系更发达,群体总根数平均多18.3%,群体总根长平均大13.8%,单茎根干质量平均高91.4%;水稻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等群体根系形态性状对水稻产量起着决定作用,随着栽培密度增加,西昌和雅安水稻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水稻主要是指产量远高于普通高产水稻的全新水稻品种,这种类型的水稻栽培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分析,栽培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注重水稻生长全过程的田间管理,从整体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实现超高产水稻的栽培。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2,他引:66  
【目的】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高产水稻(产量>11 t·ha-1)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4个中熟粳稻品种(含品系)连嘉粳2号、华粳5号、0026和9823种植于大田,对其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与高产水稻(CK,产量为8.98~9.16 t·ha-1)相比,超高产水稻每穗颖花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超高产水稻移栽至拔节期的茎蘖数较CK少,但分蘖成穗率较高;超高产水稻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前期较CK低,抽穗期与CK无显著差异,抽穗后则显著高于CK。超高产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根冠比、抽穗至成熟的根系伤流量以及粒叶比、茎鞘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均显著高于CK。【结论】提出了中熟粳稻超高产群体的生育诊断指标:总颖花量>4.5万/m2,结实率>90%,千粒重>26 g;茎蘖成穗率>80%,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5~8.0,全生育期光合势>5×106 m2·d·ha-1,成熟期总干重>22 t·ha-1,收获指数>0.51;抽穗期粒叶比[颖花/叶(cm2)]>0.58,根冠比>0.25,根系伤流量>5 g·m-2·h-1。对培育超高产水稻群体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我国的基础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十分重要。文章简单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的概念和群体特征,并探讨了水稻超高产的生理特征和关键栽培技术,并展望了超级稻的研究方向,对超高产和超级稻的栽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