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配种方式(常规输精与深部输精)对母猪繁育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对经产母猪的配种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深部输精可显著提高情期受胎率,并且窝平均总产仔数(13.12头)、窝平均产活仔数(11.70头)、窝平均产健仔数(10.32头)、窝平均产弱仔数(1.38头)等繁殖性状均显著高于常规输精(P0.05);采用深部输精的配种方式可为5000头基础母猪场直接提高经济效益130余万元。说明采用深部输精能够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深部输精技术的推广可大幅度提高种猪的年生产力及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猪深部输精技术与常规输精技术对经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将56只大约克经产母猪平均分为2组,第Ⅰ组的经产母猪采用深部输精技术输精,第Ⅱ组的母猪采用常规输精技术输精。结果表明:第Ⅰ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1.56头,窝平均产活仔数10.16头,窝平均产健仔数8.84头;第Ⅱ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0.20头,窝平均产活仔数9.32头,窝平均产健仔数9.04头。深部输精比常规输精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多1.36头(P0.05),窝平均产活仔数多0.84头(P0.05),但窝平均产健仔数少0.20头(P0.05)。说明深部输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平均总产仔数和窝平均产活仔数,对母猪的窝平均产健仔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应用催产素结合性行为弥补猪人工授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300头经产母猪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A组、试验3组、试验4组、对照B组,每组50头。试验1组、试验2组母猪配种时在精液中添加0.5 mL催产素,试验2组配合公猪性行为弥补,输精前公母猪密切口鼻接触15 min;对照A组配种精液不做处理,正常配种。试验3组、试验4组母猪每次配种前3~5 min肌肉注射20 IU的催产素,试验4组配合公猪性行为弥补,输精前公母猪密切口鼻接触15 min;对照B组配种前不做处理,正常配种。详细观察母猪发情征兆、配合一定时间的性行为弥补,记录母猪配种时间,统计各试验组母猪的配种数、分娩数、窝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结果表明: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2组母猪配种分娩率、窝均产活仔数、窝均总产仔数等提高效果明显;与对照B组相比,试验4组母猪的窝均产活仔数、窝均总产仔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试验4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母猪的敏殖效率。说明利用催产素结合性行为弥补的猪人工授精方法可有效提升母猪配种分娩率、窝均产活仔数、窝均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4.
以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群为研究对象,探究10 cm适度深部输精对3个品种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杜洛克母猪60头、长白母猪65头、大白母猪93头,按品种随机分为深部输精组和常规输精组,其中深部输精组采用10 cm适度深部输精方法。分析两种输精方式对3个品种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活仔率和健仔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输精前期操作时间看,3个品种母猪深部输精组极显著长于常规输精组(P〈0.01),长白和大白母猪深部输精组精液输入时间则明显短于常规输精组(P〈0.05)。从受胎率和分娩率看,大白母猪、杜洛克母猪和长白母猪深部输精和常规输精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深部输精与常规输精组中杜洛克和大白母猪相比,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长白母猪深部输精组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常规输精组(P〈0.05)。另外,两种输精方式对3个品种母猪活仔率和健仔率没有影响(P〉0.05)。因此,为提高人工授精技术的效率和产仔性能,建议在长白母猪繁育过程中采用10 cm适度深部输精技术。  相似文献   

5.
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78头经产大白母猪为试验材料,采用深部输精技术,以探明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三个处理组:第Ⅰ组采用常规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Ⅱ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Ⅲ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为2次。试验结果:常规输精组(第Ⅰ组)和深部输精组(第Ⅱ组)比较,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11.39头、11.84头、10.52头,和12.40头、11.07头、10.43头,窝均产仔数深度输精高于常规输精,经分析二者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均产健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健仔率比较,常规输精组为91.54%,深部输精组为84.84%,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深度输精三次(第Ⅱ组)和深度输精两次(第Ⅲ组)相比母猪繁殖性状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深部输精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均产仔数,但不能提高窝均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同时深部输精降低健仔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输精方法(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和不同精液类型(新鲜精液和冷冻精液)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使用新鲜精液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冷冻精液常规输精和深部输精、以及不同剂量的冷冻精液配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精液采用深部输精可显著提高受孕率,总产仔数(12.71头)、活仔数(11.54头)、健仔数(11.17头)、初生重(1.65 kg)等繁殖性状均显著高于常规输精(P0.05);使用冷冻精液显著地降低了受孕率41.38%和受孕分娩率41.38%(P0.05),新鲜精液输精后代在初生窝重和健仔重等性状上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此外对冷冻精液采用深部输精技术时,适当加大输精剂量能显著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总产仔数等繁殖性状能够达到常规输精的效果水平。说明实现冷冻精液技术与深部输精技术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猪的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适度深部输精对提高产仔数和降低精液用量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后3次利用391头经产母猪在规模化繁殖猪场进行适度深部输精试验.第1次试验参试母猪92头.试验组使用双重输精器,对照组用普通输精器输精,1个情期输精3次,每次输精80 mL.结果显示,适度深部输精后平均每胎总产仔数13.57头,活仔数12.62头,比常规输精的对照组窝产仔数增加1.44头(P<0.05),窝产活仔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母猪子宫深部输精与常规输精的差异,选择153头2~3胎滇陆母猪分成3组,即60 m L深部输精组48头、40 m L深部输精组52头和80 m L常规输精组53头;选择同场台系杜洛克公猪人工授精。另选择67头2~3胎丹麦大约克母猪分成3组,即60 m L深部输精组21头、20m L深部输精组22头和80 m L常规输精组24头;选择同场的丹麦长白种公猪人工授精。结果表明,与常规输精80 m L组相比,滇陆母猪子宫深部输精60 m L组情期受胎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82个百分点(P0.05)、0.20头(P0.05)和0.65头(P0.05);子宫深部输精40 m L组情期受胎率和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1.70个百分点(P0.05)和0.27头(P0.05),窝产仔数降低0.04头(P0.05)。丹麦大约克母猪子宫深部输精60 m L组情期受胎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2.97个百分点(P0.05)、0.78头(P0.05)和0.85头(P0.05);子宫深部输精20 m L组情期受胎率提高3.40个百分点(P0.05),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分别降低0.30头(P0.05)和0.52头(P0.05)。结论:母猪子宫深部输精可减少精液使用量而不影响受胎率和产仔数,建议扩大试验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输精方式和有效精子数及输精剂量、输精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每周断奶母猪约60多头随机分成2组,即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了不同输精方式和有效精子数及输精剂量、输精次数的试验,每个试验2个重复(连续2周),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部输精与常规输精方式的受孕率、配种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初生窝重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深部输精窝均产活仔数14.43头,高于常规输精0.61头,但差异不显著(P>0.05);深部输精15亿/60mL组、10亿/40mL组与常规输精22亿/80 mL组受孕率、窝均总产仔数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次深部输精组和3次深部输精组的受孕率和配种分娩率基本持平,差异不显著(P>0.05);窝均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等指标2次深部输精组略高于3次深部输精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深部输精可以有效保证母猪的繁殖成绩,并且可以降低输精剂量(15亿/60mL)和输精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0.
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C组,51头)、烯丙孕素组(A组,51头)、烯丙孕素+PMSG+Gn RH组(APG组,50头),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发情集中度、配种率、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结果表明:在发情率和配种率上,APG组(84%、100%)和A组(92.16%与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70.59%)(P0.05),且APG组、A组的发情集中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妊娠率上,对照组(62.75%)极显著低于APG组(90%)和A组(88.24%)(P0.01);在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上,APG组(13.40、12.75)和A组(12.65、12.0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8、10.35)(P0.05)。综上可知,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备母猪,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配种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配种时精液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催产素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头胎或经产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288头,分为3组,分为输精时在精液中添加催产素0.5 mL组、1 mL组和1.5 mL组,每组头数分别为128、43和117头。试验结果表明,0.5 mL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1.39±2.67和10.24±2.31;1 mL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0.71±2.58和9.95±2.24;1.5 mL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1.10±2.73和9.72±3.31。经差异显著性检验,0.5 mL组、1 mL组和1.5 mL组之间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F=0.981,P=0.376);产活仔数之间差异不显著(F=1.05,P=0.351)。0.5 mL组产活仔数比1 mL组和1.5 mL组分别提高了0.29和0.52头,说明母猪配种时精液中添加催产素的剂量不是越大越好,最优的剂量是添加0.5 mL。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笔者对江西省赣州市某猪场2015年长白母猪、大白母猪的繁殖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胎次及配种季节进行分组,分析其在不同胎次、配种季节条件下的繁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长白母猪和大白母猪3~5胎繁殖性能较好,第1胎的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最低;长白母猪第3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2,6,7,8胎(P0.05);大白母猪第4胎窝产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第1,2胎(P0.05);长白母猪夏季配种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初生均重、断奶均重春季配种最高;大白母猪不同季节配种窝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夏季、秋季配种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冬季(P0.05)。说明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对长白、大白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配种前青年母猪,分别用LRH-A3、HCG和催产素进行肌肉注射,观察它们对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发情配种的青年母猪相比,首次配种前肌肉注射LRH-A3(25μg)、HCG(100IU)和催产素(20单位),其窝产仔数分别提高1.2头(P<0.05)、1.0头(P<0.05)和0.3头(p>0.05);其窝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9头(P<0.05)、0.7头(P<0.05)和0.1头(p>0.05)。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配种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浙江某种猪有限公司2010-2013年的母猪繁殖记录,统计分析不同配种季节对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和金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结果表明:配种季节对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极显著影响(P0.01),春、夏季节配种的母猪,其总产仔数极显著低于秋、冬季节配种的母猪(P0.01),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极显著低于春、秋、冬季配种的母猪(P0.01)。冬季配种的母猪其仔猪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春、夏、秋三季配种的母猪(P0.01)。配种季节对金华猪的繁殖性能未见明显影响(P0.05)。但秋、冬季节配种的母猪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似有高于夏季配种母猪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深部输精技术对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深部输精和常规输精两种配种方式的效果作比较。将发情的第2~4胎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精(n=38),试验组采用深部输精(n=38)。结果表明,深部输精组比常规输精组的分娩率提高了5.26个百分点(p0.05),深部输精组的窝产合格仔数和窝产总仔数分别为11.41±2.46和12.56±2.49,比常规输精组的10.84±2.23和11.78±2.36分别提高了0.57头和0.78头。在窝产弱仔畸形数上,深部输精则比常规输精组高了0.31头(p0.05)。综合上述,深部输精技术能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猪冷冻精液技术在规模猪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辉 《中国猪业》2019,14(5):40-41
比较猪冷冻精液和常温精液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发现使用冷冻精液配种的母猪分娩数、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均低于使用常温新鲜精液配种的母猪,且冷冻精液配种母猪的死仔数偏多,但差别不大。因此,冷冻精液虽然具有储存时间长、运输方便等特点,但在使用冷冻精液时,需要注意精液的解冻方法和输精技术,以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7.
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18 d批次)在规模化猪场的应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究将批次化生产技术应用于猪场,并对猪场的应用情况及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总结。方法:根据母猪群数量设计批次规模大小,人为地利用激素使特定数量的母猪群同时发情、排卵,让其实现同期输精及其分娩,统计该猪场在批次化技术前后发情率、受胎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活仔数、窝均死胎数、窝均断奶数、每头母猪年产胎次及PSY。结果:母猪应用批次化技术对母猪发情率、受胎率和窝均死胎数无明显影响,母猪窝均总仔数、窝均活仔数显著提高(P 0.05),窝均断奶数和PSY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人工授精对种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安徽省最大的原种猪场饲养的60头种公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和300多头母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和杜洛克猪)生产、分娩情况,比较了各个品种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两种配种方式,旨在研究不同配种方式对不同品种母猪产仔性状的影响,并对母猪胎次与产仔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对母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明显(P<0.05);3个品种的第1胎采用人工授精配种后其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差异也显著(P<0.05).结果表明,虽然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要求高,但在种猪繁殖中还是可以有效地取代传统自然交配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配种季节对母猪及F1代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通过收集具有直系血缘关系的F0代和F1代母猪的繁殖数据,按照F0代的配种季节进行分组比较两代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配种季节F0代的繁殖性能存在差异,其中冬季配种母猪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夏季(P0. 05),产活仔数显著高于春季(P0. 05); F1代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数和断奶均重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不同配种季节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配种季节所引起的母猪繁殖性能差异不会影响F1代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正>《10 cm适度深部输精对提高母猪产仔数和降低输精剂量的研究》是海南养猪研究所自选课题,从2009年4月开始进行该项研究。经第1次试验,10 cm适度深部输精法输精的母猪比普通输精法输精的母猪总产仔数提高1.44头,产活仔数提高1.36头,该成绩如果通过育种方法提高则需要10年以上。本试验自2009年开展以来,试验组(10 cm适度深部输精组)累计母猪数1 223头,对照组(常规输精组)累计母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