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省雨季造林工作已全面结束,各地将工作重点转向秋冬季造林准备。根据生产统计,截至9月10日,全省雨季完成造林15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9万亩,飞播造林28.9万亩,封山育林31.7万亩。  相似文献   

2.
《河北林业》2012,(8):40-40
近日,各地林业部门抢抓降雨充沛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进度,迅速掀起造林高潮。根据生产统计,截至8月6日,全省雨季完成造林93.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5.2万亩(容器苗造林13.9万亩),飞播造林26.5万亩,封山育林22.2万亩。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省飞播造林中,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辅助人工点撒播造林,在经济不发达,群众经济收入低的贫困县,为加速造林步伐,采取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人工点撒造林的优越性,已为人们所认识.本文对在什么条件下开展飞播,什么条件下适宜人工点撒播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以下看法,供商榷.一、占用飞播造林计划,开展人工点撒播造林的重要性和作用1.人工点撒播造林适应性强,与飞机播种造林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在划定的飞播区周围较近的地方人口稠密,采用人工点撒播能在作业时提供足够劳动力.在达不到飞播造林规  相似文献   

4.
飞播造林由于受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部成林,1958年~1986年全省播种总面积2899.97万亩中,成效面积占27.7%。为了扩大飞播造林成果,提高飞播造林成效,在飞播造林后逐步形成了补播、扩播、新播的人工播种造林体系,20多年来播种面积占飞播总面积32%。作为飞播造林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和扩大四川飞播造林成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全面总结了飞播造林中人工播种造林的发展、认识和实践,以及人工播种造林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飞机播种(人工)造林,是为了完善和弥补因受飞机和播区条件限制的宜林地,采用的一种造林方式.因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对建立飞播林基地,巩固和提高飞播造林成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通过全省飞播(人工)造林成效的分析,探讨提高飞播(人工)造林成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区计划造林3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70万亩,飞播造林30万亩;封山育林500万亩,中幼林抚育375万亩;按实施的项目分,要完成短轮伐期速丰林200万亩、绿色工程79.5万亩、石漠化生态治理27万亩、封山育林500万亩、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70万亩、海防林二期工程15万亩、平原绿化二期工程23.2万亩。但至元月中旬全区仅完成备耕整地50多万亩,占年度人工造林计划的20%左右,进度不够快。总体发展也不平衡,较快的是柳州、河池地区及贵港市等。  为做好今年春季的造林绿化工作,自治区林业局廖培来副局长全区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上强调:  …  相似文献   

7.
今春以来,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努力克服春晚、春寒等不利因素,全省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造林307.2万亩,占全年造林任务420万亩的73%,其中人工造林257.7万亩,飞播造林1.7万亩,封山育林47.8万亩。在造林绿化中,我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创新管理机制,吸引鼓励工商企业、广大林农等更多投资主体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张家口市通道绿化工程全面实行项目  相似文献   

8.
1.造林绿化方式。造林绿化分为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三种形式。造林绿化根据造林组织方式分为工程造林、一般造林、义务植树、四旁植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飞播造林GPS导航和人工地面导航在具体生产实践中效果的分析比较,进一步验证了GPS导航在飞播造林中的优越性。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地面导航相比较,飞播造林采用GPS导航具有提高播种质量、改善飞行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飞行安全系数、降低造林成本等优点,GPS导航落种质量略高于人工地面导航,飞播造林采用GPS导航可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时,GPS导航也能节省一部分地勤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在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当前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和水平,以杭锦旗为研究范围,探索了遥感技术在人工造林更新实绩、人工造林更新保存状况、封山育林实绩和成效以及飞播造林实绩和成效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在营造林综合核查中应用遥感技术的可行性,为今后遥感技术在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中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县从1983年3月开始,连续四年对我县的大面积低山丘陵进行人工飞播造林,四年累计飞播造林23. 77万余亩。我县飞播造林采用混播方式,主要树种为马尾松与刺槐混播,马尾松与川柏混播,其比例为8∶2。飞播造林的成效怎样?究竟影响飞播造林成效的因子是什么?笔者近几年对我县的四大飞播造林区的飞播幼苗进行了成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省工省时的优点,但因受降雨量、立地条件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还不能达到一次实现荒山飞播造林绿化的要求。采取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人工补造、加强幼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不仅可使各种造林方式的优势得以互补还可起到调整树种结构的作用。河南省1987—1991年采取飞、封、补造、管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已建成百万亩飞播林基地。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植树造林日元(JBIC)贷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于2001年7月24日开始在陕西、山西、内蒙古黄河流域地区实施,期限为5年,前3年造林,后2年补植。项目还贷期40年。项目建设采取贷款造林、以林养林、以林还贷模式,建设机制采取谁贷谁还、谁贷谁建、谁贷谁有、谁有谁管的造林承包责任制。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造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4.
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指飞播造林初期的投入和成林后所获得的结果,它包括飞播造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飞播造林的三大效益是飞播造林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也成为国内同行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就陕西飞播造林的建设效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1 陕西省飞播造林工作概述陕西飞播造林始于1958年,在经历了试  相似文献   

15.
1991——2000年,是我省造林绿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省造林绿化的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是: 一、奋斗目标 (一)总目标 1、造林面积和新增(即保存)森林面积。 1991——2000年规划造林面积500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200万亩,飞播造林400万亩,封山育林1400万亩,年均造林500万亩。“八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757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55%。其中人工造林1707万亩,飞播造林3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九五”期间,完成规划造林面积2243万亩,占10年规划任务的45%。其中人工造林1493万亩,飞播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700万亩。到2000年新增森林面积32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到2000年,扣除6000万亩宜牧用地后,尚有宜林荒山2900万亩。 2、造林绿化的其他指标 (1)保存率。造林绿化综合保存率为64%,  相似文献   

16.
河南是开展飞播造林较早的省份之一,飞播造林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从小面积试验到大面积推广的发展历程,飞播造林20年来,敛上飞播作业面积49.26万hm^3,成效面积21.72万hm^3,其中成林面积17.63万hm^3,人工直播造林和补播补植15.01万hm^3,建成9.58万hm^3的飞播林基地,回顾了飞播造林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河南省飞播造林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以往飞播造林成效和播前地面处理方式的分析对比以及目前飞播造林播前地面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剖析,从经济、可操作性和地面处理效果三方面分析,认为今后播前地面处理方式应以炼山和简易整地为主,人工破灌作为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飞播出苗效果,本文通过从飞播树种林学特性、播期、播种量、立地条件四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论述了它们对飞播出苗效果的影响,阐明了提高飞播出苗效果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大力推广飞播造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所谓无灌溉造林,是指在没有人工灌溉的条件下,仅利用天然降水而开展的人工植苗造林和模拟飞播造林,并经过2~3年多次补植补播,最终达到国家有关荒漠灌木林造林验收标准的一种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工撒播造林是飞播造林(种草) 的有机补充,并纳入飞播造林(种草)计划。延庆县自1981年开始飞播造林至今,成林面积达12万亩,且林分长势良好,但是由于近年来造林地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适宜大面积飞播造林的地块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