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作物的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产量的输出在全省也占重要位置,因此旱作物产量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全省粮食的总产,从而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品种布局和农业生产决策安排等。目前我省在农业气象预报方面的研究水平较低,因此对我省主要旱作物的产量预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我省位于我国东北边疆,大部分属中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点,耕地面积1.45亿亩。在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占主导地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缺乏灌溉条件,除2500万亩左右水田外,农业生产大部分属雨养旱作农业,干旱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加强旱作农业研究,探讨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对粮食安全、确保农业可持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预报就是根据当地当前农业生产对天气气候条件的要求而编发的一种专业性气象预报。其内容是分析和预测未来将要出现的天气气候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便使农业部门和生产单位及早做好思想和物质准备,制定必要的技术措施,掌握生产主动权,尤其是农业气象灾害如旱、涝、风、冻等预报,其经济效益更加明显。近十多年来,许多国家实行各种作物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即综合分析在一定的土壤、农业技术及作物特性的条件下,天气气候对作物生育状况及其产量形成所起的作用,预测农业产量的丰、欠。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对国家和地区的计划生产具有理论的和实际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抚顺市历年的气象资料及所属三县粮食、玉米、水稻的趋势产量和播种面积资料,以粮食作物产量模拟预测方程为依据,利用Visual Basic语言设计抚顺市粮食作物产量预报平台,实现方便快捷地查询全市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在不同年份的产量预报值,同时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输入订正值,得出粮食作物单产和总产预报值,从而提高粮食作物产量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决策和粮食计划的制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准确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计划的制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湖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而怀化市则是农业大市,在农业发展中,怀化市主要是种植一季中稻,所以气象产品预报对粮食产量及农业生产决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科 《北京农业》2011,(36):26-27
玉米是黑龙江省肇东市各类农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对肇东粮食总产贡献率居首位的最主要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提高玉米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是肇东农业生产需要永恒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阐明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格局的区域变化特征,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决策意义重大。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数据为基础,对1981—2008年我国七大粮食主产区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产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水稻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分别向东北方向偏移了275和218 km,小麦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则分别向东偏南和正南方向偏移了58和101 km,而玉米的产量重心和播种面积重心向北偏东方向移动了184和123 km;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关键驱动因素,总人口、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投入量以及旱灾与水灾的成灾面积等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投入和气象因素等对粮食生产同样存在影响。保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保障粮食增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浙江的粮食产业在浙江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粮食播种面积和产值均居各种作物面积的首位。近年来,浙江省效益农业迅速发展,作物种植结构的市场取向明显,粮食播种面积急剧下降。2002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488.6万亩,粮食总产量942.27万吨,与1990年相比,分别下降49.2%、40.6%;粮食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57.4%下降到2002年的23.6%。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秋季粮食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400万公顷左右,占同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5%左右,总产量1800万吨左右,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6%,因此提升秋粮生产水平对稳定和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秋作物产品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抓好秋粮生产,对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旱粮生产情况及发展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旱粮是浙江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播种面积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3,产量约占粮食总产的1/5.近年来粮食生产形势急剧变化,旱粮生产也随之而变.阐述了浙江省旱粮生产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最近一轮粮食生产调减中旱粮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认为旱粮具有稳粮、增效双重作用.并立足浙江实际,对旱粮生产的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象灾害作为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主要限制因素,对农业作物的产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农业气象灾害不同类型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缓解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可行措施,以促进我国实现农业连年增产增收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陇东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该区耕地面积共一千四百多万亩,其中山塬地约占90%。本区冬小麦栽培多分布于土层深厚、地表复盖黑炉土和黄绵土的山塬丘陵地区;因缺少灌溉条件,所以多为旱作,每年播种面积约在五百万亩以上,占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5%以上,占全省冬小麦播种总面积的60%以上,其产量也较该省其他冬小麦区高。本文主要是对与上述陇东旱作地区冬小麦生育和产量有直接影响的气象条件作一初步探讨,试求一些农业气象指标,以便为农业生产防止不利、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获取高产多  相似文献   

13.
柞水县是一个旱作农业县,全县小麦常年播种面积5 000hm2,旱涝保收田不足1 333.3hm2,仅占播种面积的25%,约有25%的小麦播种在旱坪、坡地上.全县年降水量742mm,但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量的30%左右.冬旱春旱,冬春连旱,直至生育后期干旱始终影响小麦产量,特别是占小麦面积60%的坡塬、旱坪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单产水平上不去.实践证明,大力推广地膜小麦栽培技术能抗旱节水,增温保墒,早熟高产,是旱作农业区耕作制度改革、粮食增长、农民增收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7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00万hm2。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用水量占农业生产用水量的95%,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4%,是黑龙江省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用水大户。黑龙江省社会用水总量已逼近全省水资源控制红线,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在这种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了水稻直播常规灌溉、旱作喷灌灌溉、旱作滴灌灌溉的作物需水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旱作喷灌灌溉节省10.99%的作物需水量,旱作滴灌灌溉节省17.76%的作物需水量,水稻旱作喷滴灌技术较现有常规灌溉可节省30%~50%总用水量,但是在现有喷滴灌技术水平条件下,产量水平低于现有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15.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产物,在我国有着较为广泛的种植区域,不过一些区域因为干旱缺水,使得玉米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打折扣。为此,我国研究出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技术,希望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玉米栽植存在的问题,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下文就将对旱作农业区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膜覆盖双垄栽培是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适用于马铃薯、蔬菜、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栽培。这项技术解决了自然降水被大量蒸发、降水保蓄率和利用率低、春季作物无法下种或出现“卡脖子”旱导致减产等问题,破解了困扰旱作农业区降水利用率低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了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小旱小减产、大旱大减产、年年遭旱灾、年年需抗旱的被动局面,结束了旱作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近3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保持粮食总产增加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统计资料为数据源,综合分析了黑龙江省1981-2011年粮食总产、单产、种植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粮食增产主要依靠三方面,即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单产水平提升,旨在为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有:(1)黑龙江省1981-2011年播种面积由728.2万hm2增加至1375.9万hm2,尤其是2004年之后的7年间增加64.47%;(2)水稻、玉米这两类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1981年的24.73%上升到2011年的67.97%,而大豆、小麦这两类低产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1981年的54.79%下降到2011年的28.18%;(3)全省粮食平均单产年均增长2.90%,由1981年的1716.6 kg/hm2增加至2011年的4048.7 kg/hm2,增长了135.86%;(4)整个研究期内,粮食总产增加了345.6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单产提升对总产的贡献率分别为73.32%、15.98%和10.70%,但存在显著的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甘谷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甘谷县是旱作农业大县,冬小麦为主栽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33万hm2,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5%以上,冬小麦产量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生产安全。自1999年,甘谷县把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应用于冬小麦以来,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11个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和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对促进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外农业气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20年来,国外农业气象模式的研究,尤其是粮食作物产量预报模式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1974年11月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建议粮农组织建立全球性粮食生产农业信息早期警报系统。1975年世界气象组织第七届大会通过了加强农业气象工作。支援粮食生产的建议。1977年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委员会,决定成立农业气象模式及其在发展中国家应用工作组,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