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农膜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是一个地膜覆盖栽培大省,地膜已经覆盖不同农作区及不同作物,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农用地膜大量残留于土壤中,地膜降解速度缓慢,加上残膜的回收利用率低,土壤中残膜不断增加,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质量变劣.通过对甘肃省农用地膜利用现状分析,指出残膜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农田残膜回收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内蒙古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4月选择内蒙古覆膜年限为1~40 a的10个旗县的30个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对各监测点农田耕层土壤地膜残留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耕地耕层(0~30 cm)土壤平均地膜残留量已高于我国农田残留量限值,且3个区域残留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北方高原山地区>东北湿润平原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农户的回收意识更加影响农田残膜量;土壤残膜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中,且表现为随覆膜年限增加,0~10 cm土层中的残膜含量比例减少,10~30 cm的土层残膜含量比例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增加;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小面积残膜量(<4 cm2)在深层土壤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内蒙古农田残膜污染较为严重,10 cm以下土层中的残膜量和碎片化呈加重趋势,应加强地膜回收、生物降解膜替代等措施,以缓解区域作物种植体系中残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集雨保墒、降低蒸散、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综述了地膜覆盖技术对旱地作物产量和不同土层水分的影响以及休闲期地膜覆盖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覆膜栽培技术在导致作物早衰、土壤养分过耗、土壤残膜污染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地膜覆盖技术应以环保型地膜材料及地膜回收设备的研发为重点,以期为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田残膜作为农业污染物的一种且持续难降解,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该文综述了地膜在田间主要分布情况、残膜存在的主要危害以及残膜回收方式。具体概述了残膜对土壤中生物菌群及离子组分的影响、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威胁以及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残膜还存在降低棉田肥力、不利于化肥减量、降低作物产量、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地膜残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土壤残膜的分布特征,科学制定棉田地膜污染防治对策,在黄河三角洲棉花主产区东营市开展了棉田地膜调查与残留监测研究,选择5个典型棉田进行取样,测定土壤中的残膜数量、分布密度及残膜面积等。结果表明:20年以上棉田的土壤地膜残留量为18.84~53.53 kg/hm~2,地块间差异较大。地膜残留密度(22.5~34.0)万块/hm~2;残膜大小差异较大,25 cm~2以上的残膜占残膜总块数的94.1%,100~500 cm~2的残膜占一半以上,500 cm~2以上的大片残膜约占21.0%。黄河三角洲棉区,土壤中地膜残留以"残块大、厚度薄、回收难"为主要特征,并具有向深土层迁移的可能,生态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艺技术之一,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分析梳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及防控技术对于该技术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我国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膜用量及覆盖面积一直呈大幅度上升态势,年增长率在8%左右,1991-2011年20年间,地膜使用强度增加了3~10倍,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北方省区的地膜使用强度大,增长幅度快。地膜覆盖应用作物也从经济作物扩大到粮食作物,应用面积最大作物依次为玉米、蔬菜、棉花、烟草和花生等。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污染危害。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残膜污染,残留量一般在71.9~259.1 kg·hm-2。西北地区是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残膜量远远高于华北和西南地区。残留地膜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片状、蜷缩圆筒状和球状等,在土壤中呈水平、垂直和倾斜状分布。目前,我国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滞后,人工回收是普遍和主要的回收形式,其他防治技术如机械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生物降解地膜尚未较大规模应用。当前,为防止地膜残留污染进一步加剧,急需修订完善地膜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可回收性;推广节约型地膜使用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开展地膜覆盖技术适应性研究,促进技术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采样调查、问卷调查和资料调研的方法,对德宏州主要覆膜作物的地膜使用与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5类覆膜作物种植面积10.44万公顷,地膜使用量为0.53万吨,地膜平均厚度为0.006毫米,平均地膜用量为50.77千克/公顷,平均残膜量为27.06千克/公顷;德宏州残膜回收率低,回收方式单一,主要为人工捡拾,回收率为47.2%;不同县市土壤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瑞丽市>陇川县>芒市>梁河县>盈江县;不同覆膜作物土壤残膜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玉米>冬春烟>冬早西瓜>冬早蔬菜>甘蔗;因地膜回收水平不一致等因素影响,地膜残留量与作物覆膜年限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废旧农膜对农田土壤危害日益加剧的情况,阐述了博湖县推广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现状,分析推广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残膜也不断沉积于土壤中,导致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采用机械化回收,不仅效率高,耕层深处的残膜也能得以回收.对棉田残膜进行机械化回收的几项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农用残膜的回收问题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可大幅工提高作物单产水平,因而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用过的地膜不能及时回收,滞留在田间,对土壤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污染,从残膜不能得及时回收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各地条件,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残膜回收机的特性和使用状况,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岳普湖县大面积推广已有30多年,该技术在保温提墒、除草防病、增产增效等方面作用明显,但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难降解,在土壤内可存在200~400a,农田长期使用地膜,残膜回收工作又严重滞后,导致"白色污染"逐年加重,残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土壤生态恶化,农机作业质量降低,危害牲畜健康。残膜破坏土壤物理结构,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作物发芽难、出苗差至减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通过实地调查和定点取样分析,基本摸清该县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现状和残膜分布特征,为覆膜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白色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废旧农膜对农田土壤危害日益加剧的情况,阐述了固原市推广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现状,分析推广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农田残膜机械回收过程中膜土分离机理,基于土壤接触理论及土壤黏附力学,建立残膜与土壤颗粒的接触模型和残膜与土壤颗粒间黏结合力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EDEM软件,进行0.01、0.02、0.03 mm厚度残膜与黏附土壤剥离剪切仿真试验.拟合结果表明,0.01、0.02、0.03 mm残膜厚度下,膜土分离剪切力与剥离剪切...  相似文献   

14.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  相似文献   

15.
控释肥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残膜强化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残膜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以花生为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含量在0.008范围内,控释肥残膜可明显降低土壤的透水性,提高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保水性,随膜含量的增加,当达到0.010时,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却明显降低,透水明显加快,土壤保水性也随之降低。另外随土壤中膜含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比重变化不大,土壤孔隙度明显增加。强化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一定的土壤残膜含量范围内,随膜含量的增加,花生生长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最适宜花生生长的土壤膜含量范围为0.00426-0.00574。控释肥残膜在一定范围内对土壤和作物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  相似文献   

17.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戒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捡拾残膜"费时费工,1300平方米地需1个工时,且难以  相似文献   

18.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  相似文献   

19.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  相似文献   

20.
<正>地膜覆盖对作物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作用,曾被称为"农田白色革命"。但随之而来的残膜破坏土壤环境,导致作物减产,堆放堵塞沟渠,焚烧污染大气等"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造成作物大幅度减产。棉花重茬覆膜种植5~7年,每667平方米土壤中残留为8.7千克。当土壤中残膜含量为3.9千克/667平方米时,可使棉花减产10%~15%,花生减产15.7%,蔬菜减产15%~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