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优质高效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型作物,具有多种食用、饲用及加工用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励着农户种植大豆的热情,大豆的种植面积得到进一步的增加。而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对大豆的大面积种植推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现代农户的实际种植需求。大豆机械化种植可有效减少劳动力,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提高大豆单产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不仅在我国有很久的栽培历史,而且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均较好。在现代农业背景下,大豆种植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种植区域都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长期的大豆种植研究,我们发现"大垄密"栽培技术非常适合在平原机械化条件下运用,能够明显增加大豆产量,提升种植综合效益。一、机械化"大垄密"栽培技术要点(一)选择种植基地,翻地起垄我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大垄密"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豆作为萧山区一个重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每年基本为4.6万左右。在耕种收植保四大作业环节中,耕整、植保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收获已经成功引进了青毛豆收获机,但种植方面,目前基本采用人工播种或移栽,作业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又大,因此,萧山区迫切需要引进大豆种植机械。1萧山区大豆播种农艺要求大豆种植要求耕层有机质丰富,活土层深厚,土壤容重较低及保水保肥性能良好。萧山东片为砂土,南片为黏土。1.1种子。要求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5%,水  相似文献   

4.
前言黑龙江省自从开办国营机械化农场以来,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大豆已有几年的历史。几年来国营农锡种植大豆的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项作业,在很多农场中均已实现机械化,特别是赵光农场创造了大豆苗期耙地除草经验后,在进一步降低劳动消耗和提高产量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五大连池市大豆生产概况五大连池市大豆生产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以种植技术和产量的提高作为明显标志的。在这三个阶段中大豆亩产由低于90千克发展到130于克,种植技术由牛马人工种植发展到现代化生产设备的使用,种植面积也跃升到目前的130900hm~2。1.1缓慢发展阶段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五大连池市大豆种植面积只占耕种总面积的30%,由于受传统生产观念的束缚,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较大,由此限制了大豆面积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大豆的种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绵阳市大豆种植面积、品种、栽培模式、加工等方面分析了绵阳市大豆产业现状。通过调研得出,种植大豆效益低、适合本区域的大豆良种少、农村劳动力缺乏和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等是影响绵阳市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大大豆科研投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提升大豆机械化水平、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加大种植补贴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发挥绵阳地区优势,提升大豆产能,为我国大豆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小杂粮种植分散、栽培面积小、种植地区机械化作业差,再加上当前推广的小杂粮品种不适合机械化,农业合作社和农机户对小杂粮生产机械经济积极性差等原因,小杂粮的很多生产环节(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依然处于手工或传统农具作业阶段。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匮乏难以支持人工种植、人工收获的小杂粮生产方法,昂贵的人工费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小杂粮实施人工种植的积极性,对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否能够实现对小杂粮的机械化生产,即是小杂粮产业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重点对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针对小杂粮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旨在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松嫩平原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比较适宜,机械化程度高,大豆面积大,每年种植面积达66.7余万hm2,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4左右,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亦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生产上急需明确该地区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提高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大豆生产竞争力,培育我国大豆产业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意义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明光市大豆生产现状、相关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情况以及技术推广中存在的状况,提出了发展明光市大豆生产机械化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夏花生是滑县主要的油料作物,但目前种植面积增加困难。制约夏花生种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播种收获用工多,投入大;二是机械化程度低,目前仍然处在人工和半机械化状态,全程机械化作业难度大。随着中国制造的迅速发展,夏花生全程机械化作业逐渐成为可能。本文作者通过探索滑县夏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以期为花生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阶段的小麦种植来看大多都还停留在人工种植上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麦的人工种植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小麦种植机械化与一些新技术随之出现,为小麦种植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许多种植过程当中的工作都可以由机械来代劳,从松土、施肥、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等都可以节约出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比人工劳作更加到位。也正因为如此小麦机械化种植受到广大小麦种植户的亲睐。本文主要就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与新技术展开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甘蔗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甘蔗种植面积较大,但受传统耕种习惯影响,大部分甘蔗在收割时仍然采取人工收割方式,机械化收割面积较少,机械化收割程度较低,难以满足持续上升的甘蔗产量需求.人工收割与机械收割相比具有一定弊端,主要体现在收割速度慢及人工工资高等方面,从长远来看,机械化收割技术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具有促进作用,需加...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通过种植绿色大豆全程机械化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大豆的销售价格,主打绿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15年玉米价格的下跌,阿荣旗一改多年"增玉米、稳大豆"的种植结构,开始逐步缩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比例。文章通过对阿荣旗气象条件分析,结合大豆生长发育条件,划分大豆适宜种植区域,并根据不同大豆品种对积温的需求,分析各品种大豆的适宜种植范围。研究表明:阿荣旗大豆适宜种植程度由东向西以此递减,西北部不适宜种植大豆,并将大豆品种按所需积温划分三类,分别划分各品种的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技术时,能够利用玉米与大豆2种作物互补的特点,将2种作物种植在一起,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农田的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深入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技术的概念、优势、应用的方法,并提出了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技术推广的措施,希望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正因水稻腾茬推迟,油菜直播受限,而人工育苗移栽劳动力投入多,种植效益低,近些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步下降,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幅明显。稳定油菜生产,提高生产效益,迫切需要实现油菜种植机械化。目前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已相对成熟,瓶颈主要在机械化种植。近几年,由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扬州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研发出油菜毯状苗机械化移栽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机械移栽理念,实现了在水稻标准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县农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农作物需求。尤其是对于会泽县五星乡来说,传统的马铃薯人工种植技术需要向机械化方向转变。因此,本文对机械化的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论述,分析五星乡推广马铃薯机械种植技术的必要性,并对会泽县五星乡的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进行研究,旨在提升五星乡马铃薯种植的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省是黄淮海区域夏大豆生产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推进夏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生产效益,是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大豆产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当前河南产区与夏大豆生产相配套的农机装备还较少,  相似文献   

20.
《云南农业》2022,(12):47-48
<正>1 技术概述1.1 技术基本情况云南作为全国甘蔗种植第二大省,常年种植面积超过30万hm2(450万亩),随着蔗糖产业发展,甘蔗需求量逐年增加,传统的甘蔗种植技术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云南甘蔗生产主要分布在西南丘陵山地区,甘蔗机械化种植受限于高原蔗区坡度大、地块小、气候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甘蔗种植机械化还未全面普及,大部分仍要依靠人工完成,使得糖料蔗生产用工量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蔗糖产业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