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溧阳市自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以来,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整套措施,建立了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逐步解决了该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简单介绍相关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阳谷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打造主导产业、筛选主导品种、集成主推技术、搞好现代化农技推广、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为保障当地小麦、蔬菜和中草药三大产业生产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开展农技推广,判断农技推广成效的关键在"最后一公里"。多年来,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难打通问题是老生常谈、如鲠在喉,既是影响农技推广工作成效的顽疾,也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是农业部门必须正视、迫切解决的难题。为适应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的新需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农业部门着力破解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为农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4.
"一主多元,农企对接"机制的设计无疑为解决我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理清了努力方向和思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出现不少问题。如何让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企业等方面的力量相互融合、共同努力把农技推广工作落到实处,非常值得业内探讨。为此,《中国农资》记者独家采访了相关人士,共同研究如何整合多方力量跨越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5.
农技推广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现象,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提高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南平市王台镇农技推广案例的调查,在了解农民科技新需求的前提下,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深化农技推广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服务体系;农技服务要以农民需求为中心和建立多功能农技服务场所等。  相似文献   

6.
正武定县自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以来,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整套措施,建立了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逐步解决了本县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省借鉴推广。武定县的主要做法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六大产业专家组,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分别抓部署落实,选聘技术指导员开展技物配套服务,狠抓农业科技示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那么,如何将农业技术引入农村,则是实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由于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是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向农村的传播和渗透,在科研成果与实际农业生产之间横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为此,拓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仍是一场攻坚战。针对目前状况,现代信息技术将是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两大难题的密钥。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基本载体,是  相似文献   

8.
为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盐城市蔬菜技术指导站开展农技推广"三点"工作法,通过首席专家指点、农技人员挂点、业务团队建点的服务形式,提升了技术人员素质和服务效能,使得本地区蔬菜产业成为本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是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我国"三农"政策、推动重大项目实施、推广应用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环节。笔者结合多年农技推广经验,在对河南省焦作市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调研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主题锁定在"农业科技"上,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成为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三驾马车"。文件尤其突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近些年,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颇为突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将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当做一项重要部署。而站在"最后一公里"岗位上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绝不可小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九90年代中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政府对农业推广部门体制的多次改革,减  相似文献   

11.
重点论述了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三十字"密钥"是:讲给农民听,种给农民看,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管,帮助农民销,促进农民富。5年来,累计举办科技讲座1 000余期,推广新品种30个,新技术20项,推广面积133.3万hm2,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0亿元。三十字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成功经验只有根据农民的现实需求正确运用,灵活掌握,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全程服务,才能实现科技成果与农民需求真正有效的对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及其农技推广模式为例,研究其建设思路、运行机制及推广成果,发现大学作为农技推广"多元主体"的"一元",是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的有益补充与自然延伸,大学为主体的农技推广模式对于突破"最后一公里"障碍,维护中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启发深刻:问题导向的农技推广理念与应用型复合型研究生培养理念的更新与结合;进驻"科技小院",以实现零距离农技推广;将"政学研用产"相结合,保证农技推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荥阳市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切入点,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预算、办公条件进行详尽调查,分析归纳出推广体系不断完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推广机制科学创新、推广方式推陈出新四大成效。最后针对提高农技推广效率提出了经费保障、人员培训、持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三大措施,形成合力,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保障其履行公益性职能,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使农民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4.
为从根本上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北京市房山区通过农资连锁加盟的形式,建立了配方肥市场化推广模式,提升了技术服务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阐述了这种推广模式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项城市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在小麦生产上催生出一大批高产典型,王国连就是其中一员。在农业种植上他是人们公认的"老把",大家效仿的对象,2009年被村里推荐为"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户"。3年来,在农业技术员"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下,王国连学到了新知  相似文献   

16.
临洮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6年来,坚持以"包村联户"和"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为主要技术服务模式,在提升基层农技体系服务能力、服务农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就取得的成效和解决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需求和自身能力分析出发,探讨了福建农科院校参与农业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探讨了福建农林大学"特色产业扩散"的模式内涵。最后,从建立省级农科院校农业推广协调机构、扩大农科院校推广权限、建立多元化农业推广投融资机制,以及健全新型农科院校农业推广人员管理机制等4方面论述了完善福建省农科院校服务农业推广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12~2013两年来,恭城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通过两年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恭城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全县水产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真正达到"建立起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进村"最后一公里"、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政府为"三农"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平台,是农业技术传播中克服"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前沿阵地。我国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积极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1])。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一衔接两覆盖,即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待遇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待遇衔接、补助项目覆盖农业县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覆盖全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农村信息服务的关键瓶颈,手机作为一种便捷、易用的信息传递终端,手机短信平台在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论述了移动"农信通"和联通"电子农务"两大手机短信平台的特点,宝鸡的运行推广模式及其实现机制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