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全 《蜜蜂杂志》2007,27(5):23-23
蜜育王,就是大流蜜期培育的蜂王;糖育王,就是在无蜜源期,大量喂糖而培育的蜂王.这两个时期育出的蜂王都能正常产卵,可产卵王的质量确实是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蜂蜜中的酶     
同品种蜂王或同一蜂王的后代 ,一般总是体形较粗大的新王产卵量较高 ,体形细小的产卵量略低。这是体形粗大的蜂王卵巢管根数较多之故。有关专家作过解剖比较后证实 :蜂王初生重越大 ,卵巢管数量越多。养蜂者也有体会 ,故都选初生体形较大的处女王留用。可是 ,一些体形并不粗大  相似文献   

3.
喻铁栋 《中国蜂业》2001,52(6):41-41
凡是养蜂人都想培育出优良的新蜂王。但并非易事 !它涉及到多方因素的制约 ,除人们无法控制的外因 ,内因方面也有诸多环节的限制 ,可以说做起来不容易 ,要达到理想更难 !多数蜂友特别注重蜂王的外观 ,认为只要个体大就必定是好王。我看并非如此 ,不管是个体稍大的蜂王还是略小的蜂王 ,同等群势 ,产卵快子脾整齐 ,蜂群发展快 ,产蜜量高 ,消耗饲料少 ,能维持大群 ,无病 ,越冬渡夏安全。这只王才称得上“好王”。和大小粗细关系不大。 [蜂王的产卵量与卵巢数量正相关关系 ,而卵巢管数量又与蜂王初生重有显著相关关系———编者 ]正常情况下自然…  相似文献   

4.
蜂王质量好与坏对蜂群至关重要,优质的蜂王产卵力强,育出的蜜蜂体健,采集力强,产蜜多,产浆量高,适应性好,抗逆性强,是养蜂人的理想品种。为此,一些养蜂者不惜高价购买高产优质种王,  相似文献   

5.
张功勋 《蜜蜂杂志》2006,26(1):17-18
(19)我饲养的蜜蜂既想采蜜又想产浆,想用你介绍的一蜜一浆王的管理方法,恳请老师详细指导。一蜜一浆王是两个品系不同的蜂王在一群内交替使用。首先要用蜜王培育越冬蜂,第二年用蜜王春繁迎接第一个蜜源。如在第一个蜜源结束后蜂群就想投入产浆,那就要在第一个蜜源前20天移浆王虫培育新王,也就是新王要在第一个蜜源流蜜期间培育第一代产浆蜂,21天后产浆蜂陆续出房,这批出房的新蜂,即可哺育浆框上的幼虫,再过一个产卵周期(21天),蜂群也就从采蜜转向产浆。但产浆群必须保证蜜粉充足,产浆群花粉不怕多,培育越冬蜂时再改为蜜王。应用此法,最好在…  相似文献   

6.
李小冬 《蜜蜂杂志》2006,26(6):19-19
夏季天气炎热,蜜源缺少,蜂王产卵减少,蜂螨密度增高,是养蜂的困难时期。如果管理不好,会造成蜂群衰弱,甚至逃亡,因此笔者认为夏季养蜂必须注意以下十点:1)调换蜂王老劣蜂王要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王,新蜂王产卵早,繁殖快。这样,在过夏后短期内就能使蜂群恢复和扩大。2)调整群势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框,一般群3~4框的群势。群势过强,当缺乏蜜源时会增加饲料消耗;群势过弱,如遇不利环境,群势恢复起来困难,不利于秋季生产。3)紧缩巢脾蜂王喜欢在新造的巢脾上产卵、育虫,同时新造的巢脾不易遭到巢虫的危害,可避免正在羽化的蛹受虫害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饲养中蜂一定要控制"分蜂热",培育强群。只有强群、大蜜源才能夺高产。下面是我培育中蜂强群的一些体会,供蜂友参考。1零星蜜源以繁殖为主中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若以大群采零星蜜源那是大材小用,不但采不上蜜,而且群势还会下降,原因是采不到蜜,群内还要承受很大的哺育任务,致使中蜂王产卵量下降。为了发挥中蜂的强项,只有在零星蜜源期将蜂群组成2~3框小群,带上新王组成繁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9.
王继训 《中国蜂业》2006,57(4):23-23
笔者在多年养蜂实践当中,感到快速繁蜂是养蜂生产的关键。由于蜂王产卵量是有限的,1只蜂王在产卵盛期平均累计产7~8张整蛹脾后,产卵量就开始下降,所以应该及时将大群中的老王带蜂调出另行繁殖,再把新王小群调配给老王的蜂群。这样两者繁蜂都不误。  相似文献   

10.
“养蜂在于养王”,优质蜂王是蜂群迅速发展、维持强大群势、提高蜂群生产能力及养蜂综合效益的保证。了解、掌握及运用蜂王生物学特性中的有关数据,在蜂群管理及育种选种等方面做到胸中有数、管之有方、防患有策、计划有据,这对于培育优质蜂王和科学养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蜂蜂王卵巢中卵小管数大约为226条,比意蜂少,产卵量只有意蜂产卵量的1/2稍多;但中蜂王产卵单重明显大于意蜂。蜂王胸高约为4.4mm,蜂王初生重平均为186.6mg,产卵蜂王重239mg,中蜂蜂王一般活4~5a(年),2a后产卵量开始下降;生产上一般使用…  相似文献   

11.
徐传球 《中国蜂业》2009,(10):40-40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因各种原因被围过的蜂王往往在后来的生产中表现不理想,特别是在缺蜜季节交尾回巢被围的蜂王。这样的蜂王被解围后,产卵也可能不理想。这种王产卵不整齐,好产雄蜂卵。蜂王产卵时常常把卵带出巢房,不要看蜂王个子大就舍不得,要果断除去,这是我多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03,(10):21-21
我们从秋季较长时间的囚王 ,使蜂群断子进行彻底治螨中得到启迪 ,凡是未参与哺育工作的工蜂 ,其寿命比参加哺育工作的工蜂有着明显的延长 ,可是少数养蜂者在早春时却忽视了这点。笔者接触我地养蜂者后得知 ,在蜂王自然停产 ,蜂群结团前夕 ,养蜂员不得不释放蜂王以防止蜜蜂结团后不慎让蜂王受冻。我地蜂群越冬与蜂王早春开始产卵的时期很难绝对区分 ,如果蜂王未加控制而提前产卵 ,早春又气候多变 ,则蜂王总是产的多 ,寒潮过后天晴开箱检查 ,却很难看到大小幼虫 ,仅能见到蜂卵 ,或者蛹、卵形成的“插花子” ,哺育的蜂儿大多数被拖弃后由蜂王再…  相似文献   

13.
1 目的要求。养蜂实践说明,检查蜂群分为两种:一是全面检查,二是局部检查。全面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蜂群的整体情况,含蜂数、蜂儿数、蜂王产卵的情况、食料的贮存量、蜜蜂工作情况等。局部检查是为了某些特定目的,在某一期间内了解蜂群的某种特殊情况,例如.在蜂群自然繁殖季节.蜂群是否造了王台;在采蜜时期,蜂蜜是否已经贮满,需不徭要增加继箱或提取蜜脾分离;在培育蜂王时,了解蜂王幼虫的发育情况;在交配时期的处女王是否已经交尾、产卵等。检查蜂群必须有目的,若是没有目的.常随便开箱检查,势必妨碍蜂群正常的工作,对养蜂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4.
程序化养蜂法是将巢脾按顺序号放进蜂王产卵控制器内供蜂王产卵的一种养蜂新方法。根据工蜂的发育期,每一只蜂王配备8个巢脾,并编上号,顺序放进蜂王产卵控制器内,供蜂王产卵。每3天更换一次,保证蜂王有足够的空巢房产卵,同时提高产卵巢脾的有效利用率。箱内子脾按卵、虫、蛹由内向外排列,管理时,只需按号检查刚封盖的子脾上有无王台,无需察看其它所有的巢脾。实验表明:程序化养蜂法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能力,可以增加蜂数、保持强群;蜂蜜产量提高24.85%,蜂王浆增产42.15%。  相似文献   

15.
蔡呈贵 《中国蜂业》2014,(10):32-32
<正>一、勤换蜂王蜂王的好坏与蜂群发展有直接关系,蜂群繁殖的快慢关系到产蜜量的多少。有的养蜂户不勤换蜂王,甚至几年都用老蜂,这是蜂蜜不高产的原因。蜂王最好一年一换,每年立夏、小满培育品质好的蜂王,淘汰老蜂王。新王年轻力壮,产卵力强,繁育的新蜂多,产蜜也就多。二、培育工蜂在采蜜旺季要保证有23代工蜂。冬季过后,采蜜  相似文献   

16.
同品种蜂王或同一蜂王的后代,一般总是体形较粗大的新王产卵量较高,体形细小的产卵量略低。这是体形粗大的蜂王卵巢管根数较多之故。有关专家作过解剖比较后证实:蜂王初生重越大,卵巢管数量越多。养蜂者也有体会,故都选初生体形较大的处女王留用。 可是,一些体形并不粗大,只是腹部较长的蜂王,产卵并不比体形粗大的王差,有的产卵速度还稍快一些。 春季蜜源期正是蜂王产卵高峰,有适合产卵的……  相似文献   

17.
本人养蜂已近 30年 ,以前都是饲养喀意杂交蜂种 ,因王浆产量低 ,育王时王台小 ,就很少有侏儒蜂王。自从引进浆蜂种后 ,培育蜂王时常遇到侏儒蜂王现象 ,育出的蜂王个体小 ,产卵差 ,不能维持强群 ,还时常爬上继箱影响王浆生产 ,我地其他蜂友都有同样情况 ,常感到束手无策。本人认为侏儒蜂王的产生是浆蜂种特殊喂浆功能的体现 ,只有浆蜂种产浆量高 ,喂浆足 ,才会有这种现象 (当然群势弱小或王台过多也会产生侏儒蜂王现象 )。当外界条件不好或气温偏低时移虫育王 ,侏儒蜂王现象就会减少 ,但不可能育出高质量的蜂王来。春季蜜粉源丰富 ,产浆量高 …  相似文献   

18.
徐继轨 《中国蜂业》2001,52(6):40-40
王台内王浆太多 ,育出的蜂王个体反而小 ,真有其事 ,原因是淌浆。 [首见有此说法———编者 ]我地一位蜂友养蜂管理水平是上乘的 ,一次对我说 :养了几十年蜂 ,养蜂养蜂 ,养到牛角尖里去了 ,培育出来的蜂王跟工蜂一样大 ,出房后一收身 ,有的比工蜂还小。问我有没有碰到这种情况。我当时还没有碰到这种情况 ,但我留心了这个问题。后来真碰上了 ,注意观察 ,进行思考。七八年前 ,我的那位蜂友 ,开始引进浆王 ,蜜浆兼用种蜂王 ,育王还是那么认真 ;强群、复式移虫 ,一次只育 1 3~ 1 5只王 ,有时只移八九条虫 ,问题就出在这里。浆王群、蜜浆兼用种…  相似文献   

19.
李凤田 《中国蜂业》2006,57(9):17-17
多年来,我地区有40%的蜂群秋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管理不善:秋天就靠葵花一个蜜源,葵花花期结束就进入了9月份,蜂群群势下降严重。分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流蜜期只顾摇蜜、取浆,忽视繁殖。在流蜜期应进行上下串脾,把摇过的空脾放在巢箱供蜂王产卵,巢箱到后期放王到6个脾。巢箱的蛹脾放到继箱上来(3~4个),每5天提1次,一直到蜜期结束为止。这样不误摇蜜,幼蜂也不断地出房,不会出现秋衰。二、饲料不足:8月27日,葵花流蜜就结束,有蜜也不能摇,必须留足越冬饲料,做到饱蜂群壮。饲料不足要在傍晚用1:1的糖浆进行奖饲,喂足为止。三、防治蜂螨不彻底:蜂螨是蜜蜂的大敌,  相似文献   

20.
王笼是定地养蜂的一种重要工具,根据各个时期不同情况应用好王笼,可以起到节省饲料,多收蜂蜜,延长蜂王的寿命,治螨,安全越冬等重要作用。因定地养蜂的蜜粉源条件有限,在主要蜜源(油菜、刺槐)大流蜜期间,把蜂王用王笼关起来挂于巢箱中部,可促使工蜂全力以赴投入到采集,蜂蜜产量大为提高。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