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选择冬季校园外侧3种防护林(女贞林、龙柏林、针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校园外侧防护林与城市主干道交接处为参照,连续监测其距道路不同距离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PM10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光照强度,对比分析3种防护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及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3种防护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明显;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女贞林(280个/cm3)龙柏林(255个/cm3)针阔叶混交林(172个/cm3),PM10浓度的排序为:针阔叶混交林(220μg/m3)龙柏林(210μg/m3)女贞林(209μg/m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PM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呈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贵州黔南州森林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贵州黔南州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日本产ITC-201A型空气负离子测定仪,配合ITC801电脑软件,于2010年4月下旬—5月中旬对黔南州不同植被类型及空地上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并利用单极系数(q)和安培空气离子评价指数(CI)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黔南州森林环境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平均为2 520个/cm3,空地和石漠化山地的负离子浓度较低,分别为740个/cm3和360个/cm3。2)不同林分类型的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林,除石漠化山地(360个/cm3)和空地(740个/cm3)外,其余林地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均在2 000个/cm3以上。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海拔高度存在负相关,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负离子浓度下降。4)在不同植被类型中,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的CI值均在2以上,空气质量为A级。结论:黔南州的森林空气质量整体水平处于优良状态,适宜发展以森林为主的旅游业。  相似文献   

3.
在位于哈尔滨市市区的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于2014年7、10月份选择晴朗的天气定位、同步测定距地面0.8 m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寒、露点温度、湿球温度、PM_(2.5)、光照强度,分析不同月份负离子浓度和各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负离子浓度和相关性显著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和负离子有显著相关性的因子与负离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和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7月份,负离子浓度和露点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和PM_(2.5)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湿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负离子浓度和风速、温度、风寒、相对湿度、压强、光照强度无明显相关关系。10月份,负离子浓度和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负离子浓度和压强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负离子浓度和温度、风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负离子浓度和风速、PM_(2.5)、光照强度无明显相关关系。7月份负离子浓度和PM_(2.5)相关性最强,10月份负离子浓度和压强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石家庄周边休闲观光园区的夏季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规律,以石家庄市平山县驼梁景区、鹿泉区紫藤庄园、元氏县林外林庄园、新华区河心岛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空气温度、湿度、PM2.5和负氧离子等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 4个区域的月均温度和月均湿度差异均较大。不同区域的月均温度变化趋势不同,除紫藤庄园呈"V"型外,其他地区均呈"\"型;月均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均呈"/"型,8月达到峰值(70%~80%)。(2) 4个地区PM2.5浓度月变化和日变化差异均较大。不同区域的月均PM2.5浓度变化趋势不同,除紫藤庄园呈"∧"型外,其他区域均呈"\"型;日均PM2.5浓度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12:00~13:00达到峰值。(3) 4个地区NAI浓度月变化和日变化差异均较大。不同区域的月均NAI浓度变化趋势不同,除河心岛景区呈"V"型外,其他3个区域均呈"/"型;日变化均呈"V"型,其中驼梁景区呈深"V"型。(4)月均NAI浓度与月均PM2.5浓度和月均温度均呈负相关,即: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NAI浓度逐渐降低,PM2.5浓度逐渐增加,空气NAI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M2.5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井冈山空气负离子观测站2007年12月~2008年11月12个月的资料,分析了该地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特征,探讨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月平均浓度最低值为2610个/cm3,出现在2008年1月;最高值为7126个/cm3,出现在2008年11月;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不明显,上午、下午的观测值差别不大。在阵雨、间歇性小雨和雷暴天气过后,负离子浓度明显升高。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云量、日照、降水量的相关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南京不同绿地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益力  张静  鲁小珍  林荫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77-3078,3083
[目的]研究南京市不同绿地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方法]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绿地,以空旷的硬质地面为参照,探讨4个季度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并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不同绿地类型、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及空气清洁度分别表现为:乔灌草型密林地(有水体)>乔灌草型密林地>乔灌型疏林地>空旷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湿度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冬季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6年1月份连续7 d,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5类游憩地15个检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实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为7 108.06个/cm3,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具有保健效果的浓度;(2)园内林地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为双峰式,在07:00—09:00出现第1次峰值,在13:00—15:00出现第2次峰值;次生林在13:00—15:00达到1 d中的最高值;茶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整体呈现从07:00—17:00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态水的峰值出现在09:00—11:00,15:00—17:00 2个时段内;(3)园内日均负离子浓度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旁、茶园、次生林、空旷地、天然林;(4)气象因子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宿迁学院内4种类型绿地和对照内空气PM2.5浓度及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强度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4种绿地类型及对照内空气PM2.5浓度日变化明显,基本都呈双波峰走势,分布在上午9:00和下午13:00;4种绿地类型及对照内空气PM2.5浓度均值按大小排序为:对照点>高羊茅草坪>火棘+海桐—高羊茅>黄山栾树+白玉兰—金钟花+迎春—高羊茅>日本早樱—狗牙根;空气PM2.5浓度与4种类型绿地的温度都达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典型森林群落对大气环境的改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浙江省不同典型森林群落对大气环境的改善程度,选取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3个典型森林群落,通过3个月的野外调查测量群落内空气负氧离子、PM系列等指标来评价大气环境。结果表明:(1)8月比6月和7月的负氧离子更高;(2)从日变化角度看,负氧离子上午低,傍晚高,而PM系列上午高,傍晚低;(3)从不同典型森林群落角度看,人居适宜程度为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4)从因子的相关性角度看,PM2.5与PM10、PM1.0有显著正相关性,与负氧离子、温度有弱负相关性,与光合有效辐射、湿度、风速和UVB没有相关性。在炎炎夏日出行时,从人居的适度的角度出发,选择在8月傍晚的针阔混交林里休憩时负氧离子最高,PM系列指标最低。  相似文献   

10.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下,采用野外监测的方法,对沈阳市3条街道绿带的PM10、PM2.5质量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街道分别比较不同林带内外PM质量浓度,只有青年南大街的油松纯林和其对照点有显著差异,说明青年南大街的油松纯林对PM有显著消减作用;其他街道林带内外的PM质量浓度均差异不显著。2)3个不同采样街道中,南堤东路街道对照点的PM质量浓度显著城市二环和青年南大街的街道对照点;南堤东路的油松纯林、杨柳混交林内的PM质量浓度显著城市二环和青年南大街的油松纯林和杨柳混交林;而城市二环和青年南大街的对照点、油松纯林和杨柳混交林内PM质量浓度则无显著差异。湿度是主要影响因子。3)在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中,只有杨柳混交林内的PM质量浓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南堤东路的油松和杨柳混交林的PM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其他样地的PM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宇  黄旭  偶春  韩浩章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5):241-245
在2014年夏季,通过对宿迁市不同结构绿地和对照内空气PM2.5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风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绿地及对照内空气PM2.5浓度日变化均明显,基本呈现“M”型趋势,波峰出现的时间受人流和车流影响;PM2.5浓度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对照、草坪、篱草、大阔叶乔草、乔灌草、针叶乔草、小阔叶乔草;PM2.5浓度与不同结构绿地的光照强度达到显著正相关,与风速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游览高峰期千岛湖森林公园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千岛湖森林公园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选择游客游览高峰期5月、10月晴朗天,对3类游憩地12个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研究了园内大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规律、不同类型游憩地变化规律及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与气象因子、游客游览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月、10月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粒径颗粒物浓度呈早晚高,中午低的"V"字型,小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PM2.5和PM1.0)呈"L"字形;2)以3类游憩地划分,大气颗粒物浓度从低到高的区域依次为游憩林地、临水休憩地、观景台;3)海拔、温度、气压、湿度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影响较大;4)千岛湖森林公园内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游客游览活动关系密切,特别是对大粒径(TSP和PM10)颗粒物的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竹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状况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竹林的空气质量情况以及空气质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台湾TES-1362数字式温湿度测量仪和日本ITC-201A型智能便携式空气负离子测定仪,对不同竹种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探讨竹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5月份地被竹、单生竹、丛生竹3种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别为357.58个/cm3、484.75个/cm3、398.3个/cm3,而竹类平均的空气负离子为413.54个/cm3。3种竹子总趋势是先升高再降低;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石灰岩山地不同林分类型中空气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林分,选取徐州石灰岩山地4种典型林分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沉降法研究林分中细菌含量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同步监测温湿度、风速、PM2.5和空气负离子浓度,分析空气细菌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细菌含量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除冬季日变化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变化趋势,其他季节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2)不同林分类型空气细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来看,苦楝林对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3)细菌含量与空气湿度和PM2.5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负离子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上,苦楝林的抑菌效果最好,湿度、PM2.5和负离子是影响空气细菌含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为此地城市保健林的营建以及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使用ITC-201A空气离子测试仪,对扬州蜀冈西峰生态公园内香樟+刺槐+棕榈(Cinnamomum camphora×Robinia pseudoacacia×Trachycarpus fortunei)混交林以及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桃(Amygdalus persica)、垂柳(Salix babylonica)、紫叶李(Prunus ceraifera cv.pissardi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雪松(Cedrus deodar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的春季(3—5月)林内空气负离子密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林地空气负离子密度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首先出现在10:00,低谷大多出现在12:00左右;14:00又出现一峰值,其后逐渐下降.林地空气负离子密度变幅以3月最小,5月最大,林地空气质量以5月最好,3月最差,且广玉兰林的空气质量最好;林地空气负离子密度变化与林地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林地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刺槐林地空气负离子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戴河联峰山公园刺槐林地内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密度在1d内存在2个波峰和2个波谷交替变化的规律,波峰分别出现在7:00—11:00、16:00—17:00,波谷出现在11:00—13:00、23:00—1:00。7月份空气负离子密度明显高于其它月份,峰值达到1508个/cm3,且空气负离子密度以7月份为中心呈单峰曲线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空气负离子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厦门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和PM2.5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选取了厦门植物园15个观测点及园外1个对照点,在一年四季早、中、晚对他们进行现场实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季植物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点;空气负离子浓度不同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园内植被与水边、广场之间四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有显著差异,郁闭度高的植被样点空气负离子浓度也较高,不同植物专类园之间空气负离子浓度无显著差异;PM2.5浓度不同季节排序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植被与水边、广场之间四季PM2.5浓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植物专类园之间PM2.5浓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清西陵地区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TC-201A型空气负离子测试仪,在清西陵旅游区森林主要生长季节(4-10月份),对清西陵4种典型生境类型—平地针阔混交林、低山丘陵人工林区、丘陵灌草区、河边湿地内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及空气负离子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生境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趋势大致相似,均呈双峰型曲线,但各生境间峰值出现时期不同步;清西陵植物生长季节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植物生长盛期>植物生长初期>植物生长末期;各生境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值平地针阔混交林>低山丘陵人工林>丘陵灌草区>河边湿地。多数生境春、秋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早8:00、晚18:00较高。午后14:00最低。夏季10:00和16:00时段较高,8:00、14:00及18:00时段较低。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变异系数春季为0.478、夏季为0.181、秋季为0.150;同一生境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不同。空气负离子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呈三次曲线关系。旱季,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空气温度(6~29℃)的升高而降低,空气相对湿度(9%~45%)的增加而升高;雨季,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温度(27~33℃)、相对湿度(46%~70%)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新疆喀纳斯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水体、林地、草地和游客中心等4种不同功能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为1 185个·cm-3。4种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水体(1 590个·cm-3)林地(1 230个·cm-3)草地(1 038个·cm-3)游客中心(885个·cm-3),各功能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水体、林地、草地的空气质量属于A级;游客中心空气质量属B级。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日变化均为双峰型,12:00为全天最高值。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除水体为8月最高,其他3个功能区均表现为7月最高,9月最低,夏季优于秋季。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群落结构绿地内空气负离子浓度、PM_(2.5)、PM_(10)以及温湿度进行监测与分析,发现不同群落结构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明显,均值按大小排序为黄山栾树-紫薇+金钟花-狗牙根群落、日本晚樱+紫叶李-狗牙根群、垂柳-狗牙根群落、雪松群落、紫叶小檗+火棘-高羊茅群落、高羊茅群落、对照;各绿地内PM_(2.5)浓度与空气PM_(10)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相似,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两者都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层次单一的植物群落显著性更明显,且与PM_(2.5)浓度的相关性略大于PM_(10)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