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经韬 《湖北农业科学》2016,(11):2943-2947
运用DEA测算了2003—2012年的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用水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考察了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农业用水效率比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有效灌溉指数、节水灌溉指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与农业用水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农业用水比重和粮食播种面积比重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技术进步下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分异,首先利用超效率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2009—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效率,其次使用泰尔指数分析农业用水效率的区域差距,最后应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地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自治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控制地区内部差距扩大是提升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年降水量、灌溉水价、节水农业技术水平和水资源禀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效率都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各地区根据不同的情况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推进节水农业进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部官员最近在山东东营举办的“中国——西班牙水论坛”上透露,中国已制订了明确的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将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0.46提高到0.5以上;农田灌溉面积达5860万公顷,其中50%的面积达到节水灌溉规范要求;新增农业年节水能力200亿立方米,万元农业产值耗水量减少10%;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0亿千克。  相似文献   

4.
农业用水效率是评价地区用水及节水的关键。以通辽市为研究区域,从通辽市实际出发,建立了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通辽市7个旗县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库伦旗农业用水效率较高,而科尔沁左翼后旗用水效率最低,扎鲁特旗基本属于中等水平,说明通辽市农业用水效率有所提高,但部分地区还有足够的提高空间,应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8):140-143
<正>4分析方法4.1包络分析法包络分析法是Charns1978年研究开发的用于评价事业活动的评价方法。一般情况下评价事业活动时是根据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即投入产出率来计算经营效率,产出与支出越大事业活动效率越高。在各个事业活动中,投入因素很多,各自对于产出的影响不同,不能单纯地计算产出与投入的和来确定效率,为了适应事业活动的复杂情况,提出了包络分析法这一有效的方法。如前所述,包络分析法为了得到事业体活动的产出物,必须使用投入要素,并通过投入产出效率的变换过程来评价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地区差别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水的利用增加。以黄河流域为首的中国北部地区水不足十分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新的水资源利用增加,一度威胁到农业用水。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食物的多样化,需要农业增产,为此必须确保农业用水。目前,在中国北部地区水量不足时有发生,中国政府兴建了南水北调等大规模水利工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减少水的使用量,因此从物理、经济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展望中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对象,使用包络分析法评价农业用水效率性。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界划分主要河流流域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得到的不同效率性,为指导中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已成为内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用水效率主要包含生产效率和灌溉技术效率两方面,从经济学角度定义生产效率和灌溉技术效率。为此,基于节水示范技术集成模式应用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研究成果,构建包括亩投入、亩灌水量、亩均施肥量等8个指标的超级对数模型以及构建包含农户年龄、农户受教育程度、农户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6个指标的技术效率损失模型来计算生产效率和灌溉用水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动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国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0-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农业用水量、耕地灌溉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存量、农业总产值和农作物受灾面积数据,建立超效率非合意SBM模型计算30个省(区、市)的农业用水效率,并计算农业用水效率M...  相似文献   

9.
袁本华  董铮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356-358
根据生态平衡理论以及湖北省襄阳市各县(市、区)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计算统计出农业主要项目生态用水量.结果显示:襄阳市农作物生态用水总量为18.58亿m3/年,林木生态用水量为15.30亿m3/年,草地生态用水量为0.18亿m3/年.分析的结果为襄阳市农业生态用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业用水效率较低,为了解决16亿人品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满足工农业发展用水的需要,必须做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几项重点工作。本文对实现农业用水效率的工作目标和主要技术途径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邑县位于石家庄最南部,地处华北平原,是传统农业县,粮食、畜牧、花木、蔬菜4个产业为主导产业。耕地面积2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1万亩,机井保有量为3548眼,其中深井110眼,拥有节水防渗工程40万米,其中地下固定管道10万米,全县水资源年可利用量为3751.6万立方米,年降水543毫米,农业灌溉全部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1.4米速度下降,1999年底静水位最大埋深达60米,井泵已3次更新,机井建设投资和浇地费用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严竣的水资源匮乏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陇西县在2015年农业用水量数据,选择了可以体现农业用水率的两种标准,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现状,为确定控制红线提供依据.分析表明:陇西县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322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91;总体表现为用水效率较低,地区间差异较大.应用数理计算的方向思考策略,有效分析和预测了稻田灌溉用水量以及灌溉水高效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受制于配套设施、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等因素影响整体较低,亟须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本文阐述了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忠 《云南农业》2002,(7):14-15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4%,因此,减少水资源浪费当务之急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其主要技术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4%。因此,减少水资源浪费当务之急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其主要技术途径如下: 1 减少无效蒸发 降低无效蒸发是提高农业用水率的主要技术途径,具体是减少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据估算,半干旱区蒸发量占降水量的56%~65%,相当于作物总耗水量的1/4~1/2,所以,减少土壤蒸发成为提高农业用水率的重要途径。为了减少土壤蒸发,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采用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实践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4%.因此,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当务之急.其主要技术途径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3.4%.因此,减少水资源浪费当务之急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其主要技术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18.
1.减少无效蒸发 降低无效蒸发是提高农业用水率的主要技术途径,具体是减少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据估算,半干旱区蒸发量占降水时的56%~65%,相当于作物蒸发总耗水量的1/4~1/2.所以,减少土壤蒸发成为提高农业用水率的重要途径.为了减少土壤蒸发,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采用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实践表明,地膜覆盖不仅具有增湿保湿、保墒提墒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促进作物早出苗,出壮苗,早熟高产.地膜覆盖的作物同不覆盖的相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指标体系法对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明确其空间差异特征,同时借助泰尔指数法分解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性识别。结果表明:①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省际来看,山东农业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西藏最低。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最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②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均呈不断缩小的趋势。通过对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可以发现,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由西部地区省际差异引起。③政府支持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市场规模与环境规制强度是影响中国农业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农业经济规模与科技投入水平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不同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使农业保险成为改善农民生活、平滑经济消费、促进社会稳定等诸多民生建设计划中的重要举措。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保险效率水平,客观揭示了中国农业保险效率的现状及地区差异。最后,建议未来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产值制定不同的保费补贴政策;加强农业保险理赔中的新技术运用;促进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增加新的保险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