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胎次相同、日龄相近的“杜×大×申”商品猪9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分别在水泥地面猪舍(对照组)和发酵床猪舍(试验组)中饲喂137 d,测定其生长性能.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6头猪屠宰并测定肉质及药物、重金属残留.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57.2%,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了60.1%,且差异显著(P<0.05).发酵床猪舍饲养的肉猪在胴体斜长、背膘厚、6~7肋骨膘厚、皮厚、眼肌面积、瘦肉率方面优于传统猪舍饲养的肉猪.发酵床猪舍饲养的肉猪与传统猪舍饲养的肉猪在嫩度方面差异显著,在肉色和肌内脂肪方面有差异倾向,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说明发酵床养猪可以显著提高猪肉的嫩度,改善猪肉的风味,有提高瘦肉率的趋势,但对屠宰率、肉色等肉品质指标及安全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饲养模式对番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4日龄公番鸭360羽,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网上平养组(WP组)和网上垫料组(WD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在不同饲养模式下,分别测定了各组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胸肌品质.结果表明:(1)WD组的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是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其中,养鸭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山东省不少地方的鸭场因为环保问题被迫关闭,养鸭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传统的发酵床(平养)养殖,虽然能有效解决环保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肉鸭直接接触发酵床垫料,生物安全风险较大,增加了发病机会,提高了用药成本;养殖密度较小,垫料使用批次较短,垫料成本高;垫料翻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鸭的生长;饮水区会占用一定的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枣庄地区肉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在养鸭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环境污染、药物残留等问题也接踵而至。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养殖模式降低鸭舍需氧菌浓度、氨气浓度,改善肉鸭养殖环境,提高肉鸭生产性能。通过与普通网上养殖对照,比较不同养殖模式下其免疫抗体水平的差异,增强肉鸭免疫能力,提高肉鸭生产性能,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在肉鸭养殖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生态发酵床对生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保型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的一种养殖方式,该种养殖方式因无冲洗圈舍而节约水资源,在缓解养猪场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还能达到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育肥周期,降低死淘率,生产无公害猪肉等目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报告通过初步试验分析了发酵床养猪的部分生长性能和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水泥地面养殖方式为对照,研究发酵床饲养方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组空气相对湿度、氨气含量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和水泥地面组的环境温度、空气总悬浮物颗粒、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发酵床组空气中细菌总数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从猪场排水口废水取样分析可知,发酵床组废水中氨含量、磷含量、化学需氧量(COD)和粪大肠菌群数量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由结果可知,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改善猪舍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猪生产性能及猪舍环境的影响,选取400 头平均体重21.57 (依2.20)kg 的(长伊大)伊杜杂交猪,随机分为4 组,每组10 次重复,每个重复10 头猪,试验期为60 d。对照组饲喂基础 日粮,传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微生态制剂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传 统水泥地圈栏饲养,水冲洗方式清理粪便;干清粪圈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干清粪圈栏 饲养;发酵床模式组饲喂基础日粮,饮水中添加0.1%的微生态制剂,发酵床圈栏饲养。结果表明院发酵床模式组猪的 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提高,舍区氨气、硫化氢、悬浮颗粒的浓度和细菌总数较干清粪圈栏组降低,空气环境质 量接近对照组水平。证明微生态制剂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夏季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猪舍环境的影响,为发酵床饲养模式在南方地区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8±3)日龄、体重(8.4±0.2)kg的断奶仔猪母猪300头,按密度一致原则随机分为高床饲养组(traditional concrete-based house,TCBH)和发酵床饲养组(deep-litter house,DLH),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猪。试验期42 d,测定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及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于试验第15、29和43天时,每个重复选取4头仔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分别测定第29—35和36—42天猪舍内氨气浓度。【结果】在1—14、1—28和1—42 d时,发酵床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床组(P<0.05),腹泻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00时,发酵床猪舍内氨气浓度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发酵床组与高床组猪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5和29天时,发酵床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发酵床组和高床组猪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床组猪血清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高床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酵床饲养模式能够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血糖含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猪舍环境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生猪生长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以72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发酵床模式饲养,一组采用常规水泥地面饲养,喂养64 d后测定猪的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试验过程中观察生猪的发病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相比,发酵床养殖模式对生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生猪的发病率(P0.05),促进生猪健康生长;同时,发酵床养殖模式还可改善猪舍环境,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养猪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康  张莉  何卫宏 《农技服务》2011,28(9):1323-1325
为了提高养殖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及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进行了发酵床养猪和传统养猪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在对空气、水质的污染和蛔虫卵杀灭方面均优于传统养猪模式,改善了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试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发酵构树饲料对于生长育肥猪各阶段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30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66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生长猪阶段(50 kg前)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10%发酵构树饲料,在育肥猪阶段(50 kg后)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15%发酵构树饲料,试验期127 d,分别测定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在30~5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高5%和17.37%,而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0%;在50~10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84%和13.24%,料重比仅比试验组高0.01,几乎无差异;在100~13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53%,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高9.69%和1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背膘厚有降低,眼肌面积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H、肉色、加压失水率、贮藏损失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发酵构树饲料对于生长育肥猪各阶段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约30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66头,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生长猪阶段(50 kg前)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10%发酵构树饲料,在育肥猪阶段(50 kg后)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15%发酵构树饲料,试验期127 d,分别测定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在30~5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高5%和17.37%,而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0%;在50~10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2.84%和13.24%,料重比仅比试验组高0.01,几乎无差异;在100~130 kg阶段,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低1.53%,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高9.69%和1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背膘厚有降低,眼肌面积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H、肉色、加压失水率、贮藏损失和剪切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同批断奶的大约克60头,以常规猪舍(水泥地面)为对照,研究了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猪生产性能、猪肉品质和血液免疫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水泥地面猪舍相比,发酵床饲养模式猪舍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日增重提高5.26%(P〈0.05),料重比降低2.57%(P〈0.05);猪肉失水率降低17.30%,大理石纹评分提高7.35%,发酵床饲养模式可以改善猪肉的品质;提高血清IgA、IgG含量,对血清IgM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为30 kg的杜长大三元猪120头,根据体重相近、胎次一致、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饲养)和发酵床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试验期53 d.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床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4.53%(P<0.05),料重比减少2.11%(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3.86% (P <0.05),丙氨酸转氨酶活性降低5.81%(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12.8% (P <0.05),总蛋白含量提高11.95% (P <0.05),白蛋白含量提高5.39% (P>0.05),球蛋白含量提高18.6% (P <0.05),总胆固醇含量降低9.97% (P <0.05).通过发酵床饲养,能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发酵床养殖对仔猪胃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发酵床养殖对断奶仔猪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对发酵床和水泥地养殖仔猪消化道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期为42d。15头30日龄断奶仔猪分别在试验开始第1天(断奶当天)、第21天和第42天进行扑杀,每次每组扑杀3头,取胃、回肠、盲肠、结肠粘膜层及各段内容物进行2类细菌的分离计数,同时检测相同时间点发酵床表层与深层垫料中的细菌数量。结果发现: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1~42d),消化道大肠杆菌呈下降趋势,如发酵床仔猪结肠段大肠杆菌由开始的6.4×107降低到2.2×105,而乳酸菌先下降后上升,如发酵床仔猪回肠段内容物乳酸菌数量由4.6×109降到2.6×108后再增加到1.4×1010。发酵床养殖未改变仔猪胃肠道细菌变化规律,同时发酵床垫料中的乳酸菌数量不影响断奶仔猪消化道内的乳酸菌数量;此外,随着发酵床使用时间延长,发酵床垫料中致病菌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发酵床垫料底层大肠杆菌在试验开始未检测到,在试验42d时增加到6.1×107。  相似文献   

16.
舍内不同氨气浓度对肉鸡抗氧化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鸡舍内不同氨气浓度对肉鸡抗氧化性能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400只21日龄健康艾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在4个呼吸代谢舱中,每个舱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氨气浓度控制在<3 mg·kg-1,试验组氨气浓度分别控制在(25±3)、(50±3)和(75±3) mg·kg-1。呼吸代谢舱采用全自动化控制养殖环境条件。试验期为21 d,21-31 d为试验前期,32-42 d为试验后期。肉鸡采用网上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分别在32 d和42 d屠宰取样,测定肉鸡血液、肌肉、肝脏的抗氧化性能以及肉质性状。【结果】1)抗氧化性能:在21-31日龄阶段,随着鸡舍氨气浓度的升高,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on capacity,T-AOC)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线性增加(P<0.05);胸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MDA含量具有呈线性增加的趋势(0.05<P<0.10),而T-AOC活性呈线性降低(P<0.05);腿肌T-AOC活性有呈线性增加的趋势(0.05<P<0.10),75 mg·kg-1氨气处理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肉鸡肝脏CAT活性具有线性降低的趋势(0.05<P<0.10),MDA含量呈现线性增加(P<0.05)。在32-42日龄阶段,随着鸡舍氨气浓度的升高,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呈二次曲线降低(P<0.05),CAT活性呈线性降低(P<0.05),50 mg·kg-1氨气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肌CAT活性呈线性增加(P<0.05),T-AOC活性呈二次曲线降低(P<0.05);腿肌GSH-Px活性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75 mg·kg-1 氨气处理组腿肌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T-AOC活性具有呈二次曲线增加的趋势(0.05<P<0.10),GSH-Px活性呈线性降低(P<0.05)。(2)肉质性状:在21-31日龄阶段,随着氨气浓度的升高,肉鸡胸肌剪切力和肉色b*值呈线性降低(P<0.05),L*值呈线性升高(P<0.05);腿肌肉色L*值呈线性降低(P<0.05),肉色a*值和宰后24 h的pH值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b*值具有线性降低的趋势(0.05<P<0.10)。在32-42日龄阶段,随着氨气浓度的升高,肉鸡胸肌剪切力和肉色a*值呈线性降低(P<0.05),b*值与屠宰后24 h肉质pH值均呈线性升高(P<0.05),50 mg·kg-1氨气处理组胸肌肉色L*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宰后45 min腿肌pH具有呈二次曲线增加的趋势(0.05<P<0.10)。【结论】鸡舍高浓度氨气可降低肉鸡的抗氧化能力,影响鸡肉品质,且随氨气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具有时间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与水泥地对泌乳奶牛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设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各选健康的泌乳奶牛30头,通过奶牛体表卫生评分、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泥地面组奶牛体表卫生平均分高于发酵床组奶牛39.3%。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奶牛的日产奶量、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相对密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牛乳中体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水混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牛舍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氨气浓度显著低于水泥地面组(P<0.05),温度、噪声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与水泥地面组奶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总蛋白、总胆固醇含量,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床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发酵床组奶牛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低于水泥地面组28.3%。综上所述,发酵床养殖能够提高奶牛的体表卫生和牛舍舒适度,降低奶牛乳房炎和肢蹄病发病率,从而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番鸭、樱桃谷鸭及半番鸭生长速度和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相同条件下将番鸭、樱桃谷鸭和番樱半番鸭饲养至10周龄,测定3种鸭屠宰性能、胸肌营养成分和常规肉品质。结果表明:各周龄樱桃谷鸭、半番鸭体重显著高于番鸭,10周龄半番鸭、樱桃谷鸭和番鸭体重分别为2446.4、3496.5和3440.0 g;10周龄樱桃谷鸭屠宰率、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半番鸭和番鸭,其瘦肉率最高,半番鸭次之,番鸭最低;樱桃谷鸭和番鸭皮脂率显著高于半番鸭,番鸭腹脂率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半番鸭胸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番鸭和樱桃谷鸭,樱桃谷鸭胸肌脂肪含量高于番鸭和半番鸭,半番鸭胸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番鸭和樱桃谷鸭,番鸭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樱桃谷鸭和半番鸭。  相似文献   

19.
<正>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应运而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该技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采用秸秆制作发酵床,或者采用谷壳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猪排出的粪尿经过垫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得到及时的消化与降解,从而确保猪舍无污水,取得了环保养猪的效果。但是该技术在对猪常见疫病防控上存在一定的担忧。本研究主要围绕发酵床养殖技术对猪常见疾病防控效果进行分析,将其与传统水泥地面养殖进行对比,同时对发酵床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饲养方式和性别对白羽番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2日龄公、母白羽番鸭各180羽,两性别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2种饲养方式分别为地面平养(带户外运动场)和网上平养,试验期为63d。结果表明:(1)与地面平养相比,网上平养显著提高番鸭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胸肌亮度L*、黄度b*和滴水损失,以及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但显著降低屠宰率、胸肌率及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2)公番鸭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胸肌亮度L*及滴水损失显著高于母番鸭,而料重比、腹脂率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母番鸭。(3)性别和饲养方式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及血清葡萄糖含量。由此可见,网上平养较地面平养能提高白羽番鸭的生长性能,但对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具有负面影响;公番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优于母番鸭,而母番鸭肉品质优于公番鸭;饲养方式和性别的交互效应仅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和血清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