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禽业》2016,(7)
育肥猪是养猪生产中的最后环节,育肥猪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生长育肥猪与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及保育转群体重之间的联系,综述了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保育阶段是仔猪一生中独立生活的开始,是集适应、转换、发育为一体的时期。同时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快速、健康成长,为猪场经济效益的改善,育肥期实现良好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商品猪的健康状况,提高成活率,同样可提高保育猪的期末体重,进而提高出栏体重,缩短饲养周期,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在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上,应该考虑如何结合仔猪的生理生长特点,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及疾病因素对仔猪生长的不良影响。下面结合我们的生产实践,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断奶前补饲现代规模化养猪场为追求高效益,通常的猪场采取21日龄甚至更早日龄的断奶模式。由于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生理变化较快,对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5)
<正>通过对2014年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猪伪狂犬病仍然是影响我市猪场的一种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哺乳仔猪发病后表现为神经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保育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导致猪生长缓慢,影响饲料转化率。因此,开展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对于降低猪场仔猪死亡率,促进保育和育肥猪饲料转化率,提高猪场生产性能,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猪场伪狂犬病净化工作所需条件做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4)
仔猪保育是规模化养猪场一大重要养殖技术。为提升断奶仔猪的成活率以及育肥率,需要采用正确有效的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合理有效贯彻科学化保育猪饲养管理,对于提高养猪场经济收益,降低相关损失有重大意义。通过加强规模化养猪场保育舍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可有效提高保育猪饲养管理效率,确保断奶仔猪成活率与育肥率进一步上升,促进规模化养猪场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1流行病学调查该场生猪存栏数为1463头,其中二元种猪601头,60kg左右育肥猪467头,哺乳仔猪174头,30~60kg断乳仔猪268头,保育猪55头,临产母猪17头。2008年9月6日从其他规模养猪场购入  相似文献   

6.
<正>淮南猪的体温为38~39℃,仔猪体温稍高。淮南猪最适生长环境温度为15~26℃,在此环境温度下,生长性能最大。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淮南猪通过耗能产热并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淮南猪需耗能产热维持正常体温,增加了饲料消耗。当环境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4,(8)
<正>在猪场的生产中,仔猪的保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保育阶段是仔猪一生中独立生活的开始,是集适应、转换、发育为一体的时期。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快速、健康成长,为猪场疫病控制,经济效益的改善,育肥期实现良好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就怎样养好保育仔猪进行探讨。1仔猪断奶的准备在正常情况下,产房的哺乳仔猪一般在2128 d进行断奶,(体重628 d进行断奶,(体重68 kg,该数据因猪场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孙宝权 《畜禽业》2006,(3):39-41
哺乳仔猪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损失,正常情况下断奶前死亡率在10%以下,良好的猪场管理可使断奶前死亡率降至1%~2%以下.如何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争取哺乳阶段的仔猪全活全壮是每个养猪业主共同关心的问题,哺乳期仔猪成活率的提高可为保育阶段提供更多数量的生长育成猪,进而生产出较多的育肥猪.因此哺乳仔猪饲养的好坏,对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升星 《畜禽业》2008,(9):27-27
<正>猪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猪是怕热的动物。猪的最适宜温度是初生仔猪为27~29℃,断奶仔猪为21~25℃,生长育肥猪为15~24℃,公母猪为16~18℃。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与散热维持着动态平衡,因此猪的饲料利用率高,长生速度快,抗病力强。我  相似文献   

10.
保育期仔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保育期仔猪一般是指从28~30d断奶,到75或80日龄,体重达25~30kg期间的仔猪。仔猪断奶后容易造成呼吸道病多发、腹泻及断奶后生长停滞,因此,实施保育期精细化管理,可以较好地解决好断奶仔猪这些问题,提高猪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5)
保育猪离开温暖的产房和母猪,容易造成应激,从而影响猪只的后期生长。做好保育猪的保温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为研究不同保温方式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分别使用5种不同的保温方式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保温箱能够提高仔猪的生产效率;而且使用组合式(保温板+保温灯)保温方式能够从上下两个方向对仔猪进行保温,能够显著的增加仔猪的日增重,降低仔猪的腹泻率,保证仔猪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猪场中需要根据猪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案,才能够确保猪的良好和健康发展。保育猪作为其中的一个阶段,也有其自身的饲养管理特点,这个时期正是仔猪断奶后到育肥前的过渡阶段,通常仔猪在受到环境和饲养方式的转变,会容易因为受到应激而体质虚弱,生长缓慢,发病率有所增加等情况。如果饲养管理做不好,还能够使得仔猪变成僵猪,失去饲养价值。针对猪场中保育猪的生长和营养需要等特点进行饲养管理的要点解析,旨在通过这种剖析能够为广大猪场在保育猪的养殖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小平 《畜禽业》2010,(1):34-35
<正>猪呼吸道综合征是猪的常见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冬季节多发。该病多爆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生长育肥猪。本病除了降低仔猪成活率外,还可以造成育肥猪直接死亡,耐过猪增重缓慢(同期延缓1/3),饲养利用率降低1/3,出栏时间推迟(同比推迟15~20d),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杨荣明 《畜禽业》2008,(1):56-56
<正>养猪生产中,目前规模养殖小区发展较快,自繁自养、规范管理、全进全出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运用,使仔猪保育技术成为生产中的关键所在,仔猪从断奶到70日龄,这个特殊阶段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育成率和育肥生产。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5)
<正>2013年10月12日收诊一病例,朝阳市某规模猪场发生了以消瘦、咳嗽、喘气、拉黄色稀便、跛行、眼结膜及皮肤苍白、有的共济失调、关节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笔者经剖检、采集病料,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链球菌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在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绥中县某规模猪场,共饲养母猪185头,哺乳仔猪833头,保育仔猪516头,育肥猪463头。该场技术人员介绍,从2012年3月初开始,该猪场就有猪陆续发病,发病是从保育舍的仔猪开始的,1周后开始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二十余年,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猪的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80%,死亡率30%以上,此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治中十分突出棘手的问题,在各个日龄段,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省部分猪场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PRRS感染的阳性率为34%,表明江苏省猪群中PRRS感染普遍存在。并且不同猪群发病情况不尽相同。专门育肥的猪场阳性率高达45%;保育猪(42%)和育肥猪(45%)阳性率高于哺乳仔猪(24%)和繁殖母猪(21%)。  相似文献   

18.
<正>1猪热应激对生猪生长的影响1.1对育肥猪生长的影响育肥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如气温在21℃时,育肥猪采食相等的饲料,增重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对猪的生长均有影响。在高温(一般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5,(7)
<正>某规模猪场饲养生猪10 000头,其中,种猪1 000头,育肥猪5 000头,仔猪4 000头。该猪场按程序对生猪进行免疫,首次免疫猪瘟疫苗(0日龄),再次免疫猪瘟疫苗(28日龄),免疫链球菌疫苗(42日龄),免疫猪伪狂犬疫苗(56日龄),免疫猪肺疫疫苗(保育期后),配种前、后分别免疫猪细小病毒疫菌和伪狂犬疫苗。2014年11月8日,猪群开始发病,经该场兽医诊治后,治  相似文献   

20.
龙王上 《畜禽业》2015,(3):60-61
<正>绿春县桂荣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巴东母猪扩繁场于2011年2月5日是绿春县畜牧兽医局招商引资投资公司,该公司总占地面积172亩,建场总投资450万元,建有高床封闭猪舍8幢5 595m2,内设母猪合群饲养舍、产仔舍、仔猪保育舍以及育肥猪舍,同时建有饲料仓库、饲料加工房、办公室、会议室、职工住房等综合用房一幢660 m2,设计生产规模为年饲养母猪群600头,年育成和向社会提供商品仔猪和种用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