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集板栗园中板栗外生菌根,对其进行真菌的分离、鉴定,并与植物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筛选出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方法】以板栗外生菌根为材料筛选单菌落真菌,并利用真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子鉴定。筛选长势良好的真菌与15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四点对峙试验。【结果】从板栗菌根中分离并鉴定了螺旋木霉、钩状木霉、生赤壳等15个属的20个菌种。通过四点对峙试验发现,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病原菌种类在13种以上,具有广谱性。【结论】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效果较好,可作为候选菌种进行生防菌剂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卵孢子具有抑制作用的重寄生生防真菌,为谷子白发病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诱捕法分离卵孢子表面的重寄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再对筛选出的具有潜在生防潜力的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81株重寄生真菌;通过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将菌株分为4个属,分别是镰孢菌属(Fusarium)36株、青霉属(Penicillium)8株、木霉属(Trichoderma)27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10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中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卵孢子具有潜在生防效果的重寄生真菌是木霉菌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相似文献   

3.
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霉菌是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从拮抗木霉菌的抑菌作用机理、木霉菌抗生菌株的育种和筛选、木霉生防菌株田间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木霉生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木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已成功地用于多种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综述了木霉生防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时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筛选,明确生防木霉菌的防病效果,为草莓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不同连作地块的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株75株,采用传统平板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几丁质酶产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产酶活性和重寄生能力,对木霉菌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复筛,并将筛选出的优势木霉菌菌株组合,研究混合菌剂对草莓根腐病标靶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初筛有19株木霉菌株对标靶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40%,并通过复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生防优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拟康宁木霉、哈茨木霉和刺孢木霉,"菌株组合后,复合菌发酵液对标靶病原菌抑制率高达57.9%,显著高于任意单株木霉菌处理;对3株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属于拟康宁木霉属、哈茨木霉属和棘孢木霉属;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加复合菌的植株发病率为10.2%,防效达66.8%,且对草莓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具高效、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真菌,丰富人参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吉林省2处采样地的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真菌;利用传统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分析技术对分离到的生防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400株真菌,其中有15株生防真菌对人参7种主要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特别是对立枯丝核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大于50%),且FSR-106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87.41%,下同);FSR-121对人参链格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60.00%);FSR-74对腐皮镰孢菌的抑菌率高达67.48%;FSR-46对毁灭柱孢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率最大(66.67%和68.97%);FSR-97对恶疫霉菌及人参核盘菌的抑制作用最强(73.33%和66.67%)。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发现,15株生防真菌中有8株木霉属(Trichoderma)、3株青霉属(Penicillium)、1株曲霉属(Aspergillus)、1株附球菌属(Epicoccum)、1株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1株轮层炭壳属(Daldinia),其中FSR-38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FSR-10、FSR-43和FSR-106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FSR-46为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FSR-55为钩状木霉(T.hamatum),FSR-72为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FSR-74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R-97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FSR-91为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FSR-25、FSR-67和FSR-121为青霉属(Penicilliumsp.)。【结论】从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可快速有效地筛选获得大量广谱性生防真菌;本研究所得的15株生防真菌对7种人参主要病害防治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理学     
《高等农业教育》2005,(4):F003-F003
向梅梅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对拟茎点霉属、小花口属、木霉菌属及其它生防真菌、植物真菌性新病害、杂草病原真菌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了真菌新属3个、新种21个、国内新纪录种12个。刘开启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短小芽孢杆菌等拮抗微生物的生防作用,蔬菜、烟草病害的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及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8.
杂草生防真菌是从罹病杂草组织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类能够有效侵染有害植物,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生长或繁殖的植物病原真菌。利用杂草病原真菌防控杂草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本文从杂草生防真菌的控草潜力、主要类群、生物防控机理、寄主范围、应用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杂草生防真菌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杂草生防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霉茵(Trichoderma)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生防菌株,其生防防治机理主要包括:拮抗作用、重寄生作用、代谢抑茵活性成分等,目前形成了多个商品化的菌剂品种。木霉茵可以定殖与植物根际,形成共生体,改变植物的代谢功能,表现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等。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是一类资源丰富的生防真菌,同时木霉菌可与植物形成良好的互作关系,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病性。加大对木霉与植物互作及生防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推广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本文通过介绍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木霉菌与植物互作机制,进一步综述了木霉菌分泌的效应蛋白在与植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特有珍稀植物华木莲叶片的内生真菌菌群结构特征,以华木莲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华木莲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PDA改良培养基(PDA培养基内加20 g/L华木莲叶汁液、30 mg/L链霉素)的分离效果最好。从华木莲的叶中共分离得到87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鉴定,鉴定菌株74株,为4目5科10属,分别为青霉属、木霉属、曲霉属、小孢霉属、交链孢属、枝孢属、长蠕孢属、镰孢霉属、拟茎点霉属、丝核菌属,结果显示叶中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较丰富,优势属为无性丝孢类菌群中青霉属、木霉属、交链孢属和无性腔孢类拟茎点霉属;分离率分别为17.2%、12.6%、10.4%和11.5%,对开发和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及丰富真菌的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木霉菌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已成功地用于多种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从木霉菌的抑菌作用机理、诱导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转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采集于辽宁省药用植物62份土壤样品的木霉属真菌进行分离,获得木霉属真菌78株,采用形态学方法从中鉴定出9种木霉属真菌,分别是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粗壮木霉(T.strigosum)、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卷曲木霉(T.spirale)、钩状木霉(T.hamatum)、康氏木霉(T.koningii)、顶孢木霉(T.fertile)和多孢木霉(T.polysporum).其中哈茨木霉分离到34株,占分离到木霉菌总数的43.6%.采用对峙培养法,共筛选出对5种靶标菌抑制率大于70%,对靶标菌菌丝抑制作用明显的菌株4株,其中哈茨木霉2株,绿色木霉1株,钩状木霉1株.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8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和测数,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部分优势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8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大,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相差不大;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组成较复杂,细菌共分离到9个属,其中以芽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为主;真菌共分离到11个属,其中以青霉属、毛霉属、曲霉属和木霉属占主要优势;放线菌中链霉菌属占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木霉的生防作用,筛选抗药木霉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木霉抗药机理及获得抗药性木霉菌的方法,最后对木霉抗药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木霉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筛选出优势菌株,从长沙地区的15种作物根围采集到27份土壤样本,经室内分离、纯化得到28个木霉菌菌株.利用对峙法和稀释法测定了28个菌株对花生立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白术白绢病菌的拮抗作用,得到1株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对峙培养可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2 d内木霉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菌菌落,抑制其生长,其抑制程度随木霉孢子浓度的降低而减弱.温室盆栽试验发现,哈茨木霉对番茄立枯病防效显著,喷洒高浓度的哈茨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防效可达80%以上,且具有持续防效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木霉属真菌分泌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及筛选获得降解植物锈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对4个种48株木霉进行接种保湿培养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4种木霉中的长枝木霉所有菌株在茶藨生柱锈的锈孢子堆上生长都较弱,且对锈孢子壁没有破坏作用,而其他3个种的部分菌株能在锈孢子堆上生长且对锈孢子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不同种及同种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对锈孢子的破坏能力差异较大;3种木霉中,深绿木霉的多数菌株在锈孢子堆上的生长良好,对锈孢子壁的破坏作用最强,康宁木霉和哈茨木霉的部分菌株次之;采用DNS显色法检测锈孢子壁诱导3株木霉分泌的胞壁降解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显示其诱导酶活的强度与菌株破坏接种锈孢子壁的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手参为兰科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的干燥块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特色蒙药材。手参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挖,加之自然繁殖率低,原生境破坏严重,使其野生资源极度匮乏,现以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二级珍稀濒危植物 。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真菌对手参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恢复生态资源栽培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筛选获取有效促进手参幼苗生长的共生真菌是关键。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整理统计了涉及到中国8个省和其他4个国家的手参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现状,统计到手参内生真菌共隶属于79属,其中角担菌属、青霉菌属、曲霉属、背芽突霉属、木霉属和Zymosep‐toria为手参内生真菌优势类群。从手参不同器官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数从多到少依次为:块茎>地上茎、叶>果荚>原球茎>幼苗,花中未分离到;隶属产地排序依次为:西藏>北京>甘肃>四川>吉林>河北、黑龙江。手参内生真菌在植物不同器官及不同产地间存在明显差异。手参根际土壤真菌共隶属于43属,其中镰刀菌属、木霉属、耙齿菌属为手参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类群。手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产地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各产地手参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各不同。手参内生真菌对手参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并具有明显抑菌活性。要全面了解手参内生真菌需要进一步扩大手参分布范围,考虑手参不同生长期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内生真菌分离鉴定技术的优化与提升以及生物功能的研究与评价等工作,为手参人工繁殖、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洲南瓜枯萎病生防药剂和生防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美洲南瓜枯萎病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药剂及生防菌株,选择4种植物源生防农药和4种生防菌株对美洲南瓜枯萎病进行药剂筛选和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生防木霉T6菌株发酵液以及0.3%丁子香酚对该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稀释5倍的生防木霉T6菌株发酵液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7 d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5.7%;稀释250倍的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7 d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2.6%。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室内防效测定结果显示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20.
探究川芎内生真菌、附生真菌的种类,为川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采得的30份都江堰川芎根茎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其内生真菌和附生真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0种真菌,其中内生真菌4种,附生真菌9种。内生真菌以镰孢属和木霉属为主,附生真菌中木霉、镰刀菌和毛霉为主,内生、附生真菌以木霉和镰刀菌为主要种群,附生真菌数量及种群组成均比内生真菌丰富,并在附生真菌中发现丛梗孢属,在以往研究川芎附生真菌的报道中均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