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沈阳地区大田中布设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不同配比模式对玉米(Zea mays L.)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施肥配比和1个对照,观测了不同处理下玉米子粒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不同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及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条件下利用滴灌施肥,在施用相同基肥的条件下,氮肥、磷肥和钾肥配比(N∶P2O5∶K2O)为1.00∶0.50∶0.50时有利于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干旱山区不同肥力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钾优化配比试验,探讨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构建干旱山区土壤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施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玉米籽粒产量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在25.3~87.7%之间,其中高肥力地块籽粒单产以N2P2K2处理最高,达到714.1㎏/667m2,较基础地理力增产87.7%,其次为N2P1K1处理,单产达到695.6㎏/667m2;中肥力地块籽粒产量以N2P2K1最高,为644.6㎏/667m2,其次为N2P2K2处理,为630.3㎏/667m2;不同肥力地块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成三元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选用高产小麦泰山23号,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肥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钾水平条件下,施氮量(N)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蛋白质含量、磷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同一施氮钾水平条件下,施磷量(P2O5)在0~210 kg/hm2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磷肥农学利用率除不施氮条件下随施磷量增加升高外,其他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肥料利用率,每公顷施用N 180 kg,P2O5105 kg,K2O 105 kg为最优氮磷钾组合,其配比为1.7∶1∶1。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优化配比对大豆品质及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氮磷钾优化配比施肥对高蛋白大豆品质及相关生理参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最有利于高蛋白大豆籽粒产量提高的氮磷钾配比是N 150kg/hm2、P2O5 90 kg/km2和K2O 75 kg/hm2.氮磷钾优化配比可以调节大豆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但对大豆籽粒含量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粘壤土上开展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氮磷钾配比对蓖麻品种淄蓖7号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磷钾配比以及两者互作对蓖麻的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施氮量从225.0 kg/hm~2到375.0 kg/hm~2、氮磷钾配比从1∶0∶0提高到1∶0.9∶1.5,蓖麻的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每株穗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提高;施氮量375 kg/hm~2、氮磷钾配比1∶0.9∶1.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2163.6 kg/hm~2。  相似文献   

6.
在粘壤土上开展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和氮磷钾配比对蓖麻品种淄蓖7号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氮磷钾配比以及两者互作对蓖麻的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施氮量从225.0 kg/hm2到375.0 kg/hm2到375.0 kg/hm2、氮磷钾配比从1∶0∶0提高到1∶0.9∶1.5,蓖麻的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每株穗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提高;施氮量375 kg/hm2、氮磷钾配比从1∶0∶0提高到1∶0.9∶1.5,蓖麻的株高、叶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均显著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每株穗数的增加和百粒重的提高;施氮量375 kg/hm2、氮磷钾配比1∶0.9∶1.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2163.6 kg/hm2、氮磷钾配比1∶0.9∶1.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2163.6 kg/hm2。  相似文献   

7.
氮、钾、甜菜碱对减缓夏玉米水分胁迫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氮、钾和甜菜碱对2种不同基因型夏玉米(陕单9号和陕单911)各生育期干物质、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这些因子在增强作物抗旱性方面的功能。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干物质和籽粒产量明显降低,但各品种反应不同:陕单9号干物质和籽粒产量高,抗旱性强;陕单911相反。施用氮、钾和甜菜碱能不同程度提高玉米干物质和籽粒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减缓水分胁迫,提高程度与品种关系密切。施用氮肥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陕单911干物质和籽粒产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2种氮肥用量有显著差异;陕单9号在低氮用量时增产,增加氮量并未进一步提高产量,低、高氮肥用量间无显著差异。正常供水时,氮肥作用明显下降,表明氮肥不仅能供应养分,还有增强抗旱的功能。施用钾肥和喷施甜菜碱对受水分胁迫的玉米有同样功能,且效果更突出。在供水条件下这些效果下降更明显,甚至消失,表明它们对增强作物抗旱性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以及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鲁单818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0(P1)、20 (P2)、40 (P3)、60 (P4)、80 (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测定玉米各个器官氮磷钾累积含量、玉米产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养分累积量和玉米产量(P<0.05),其中100 kg/hm2磷肥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含量较不施磷肥分别提高了37.95%、54.15%、48.12%,另外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较不施磷肥处理分别提高12.15%、18.18%、22.22%、9.21%、21.68%;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养分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氮素含量表现为籽粒>叶叶>茎秆>根系,磷素含量表现为为籽粒>叶片>茎秆>根系,钾素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籽粒>根系;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磷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100 kg/h...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田布置14个田间试验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含量配比对陇油7号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比例(磷钾施用量一致)和施磷比例(氮钾施用量一致)较高时,冬油菜长势良好,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量含量较高,籽粒产量增加;而施钾比例对冬油菜的产量影响较小;供试13种氮磷钾配比处理中,以N_2P_2K_3处理10的籽粒产量最高,为6978kg/hm~2,其次是处理9(N_2P_2K_1)和处理11(N_3P_2K_2),籽粒产量分别为5446kg/hm~2和5020kg/hm~2。以处理2(除CK之外)的籽粒产量最低,为880kg/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与锌肥配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Zn含量高于1.20 mg/kg的土壤上施用Zn肥,小麦和玉米增产效果不明显。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和玉米植株的Zn含量及Zn吸收量存在明显差异。土施Zn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和玉米籽粒的Zn含量及Zn吸收量。与氮磷钾配施相比,氮磷钾配施锌肥小麦籽粒的Zn含量和Zn吸收量分别提高25.0%和25.7%,玉米籽粒的Zn含量和Zn吸收量分别提高12.0%和13.0%。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用200~400mg/L丁二酸浸种,玉米增产12.31%~12.50%,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增产是籽粒体积增大、干物质积累较快、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蔗糖酶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王世济  阮龙  王俊  武文明  陈洪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48-7649,7932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玉米(Zea maysL.)干物质和氮磷钾吸收积累的规律。[方法]于玉米出苗后20(拔节期)、32(大喇叭口期)、43(抽雄期)、59(抽雄后15 d)、74(抽雄后30 d)、104 d(收获期)共6个时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干物质及氮磷钾含量。[结果]玉米地上部分(包括籽粒)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9 395.0 kg/hm2,籽粒产量为9 225.0 kg/hm2。出苗后21~74 d是玉米干物质的主要积累时期。氮磷钾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189.4、141.6和324.6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的N、P2O5、K2O分别为2.05、1.53、3.52 kg。[结论]从玉米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吸收进程来看,在沿淮地区,肥料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追氮肥,这对该区玉米的合理施肥和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试验对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氮磷钾的不同配比施肥,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698.7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2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3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较不还田减少0.05、0.06、0.06 kg,秸秆还田会导致氮、钾素当季利用率下降,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4最佳处理组合为N36P18K12,小麦、玉米及全年籽粒总产量平均分别为9 028.5、10 602.0、19 630.5 kg/hm~2。  相似文献   

14.
灌溉和尿素类型对玉米氮素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条件下,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用量对玉米氮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5个施氮水平和2个水分水平,研究不同类型尿素与水耦合对玉米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和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灌水条件下,施氮处理玉米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均大于对照,控释尿素处理玉米的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大口期前低于常规尿素,开花后却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玉米吸氮量及花后籽粒吸氮量,营养器官虽可获得较大的氮素累积,但降低了向籽粒转移氮量。同一氮水平下,灌浆水提高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和籽粒产量,降低了玉米地上部吸氮量、花后籽粒吸氮量和花前转移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也显著降低。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与水分对玉米氮素吸收、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的耦合效应更显著。【结论】与常规尿素相比,不论有无灌浆水,控释尿素均能较好地协调玉米的地上部生长,具有明显的“前控后保”效果,利于获得高产与优质的同步,而灌浆水可以显著提高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建立了冬小麦氮磷钾锌肥用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对模型模拟优化后得不同最优目标项的施肥量配比方案;不同产量水平的经济最佳施肥量配比方案;不同籽粒蛋白质含量区间的最高产量施肥量配比方案,并利用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方法选出9套积分较高的组合,作为综合总评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生产问题,探讨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花粒期增光(L)两个处理,遮光度为60%,阴天下增光的光照强度能达到80 000—100 000 lx,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花粒期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灌浆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增光增加了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最大灌浆速率。连续两年遮阴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9.39%、79.03%,而增光则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29%、12.9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L>CK>S,生育后期不同处理DH605的籽粒占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差异显著,S、CK和L平均分别为22.92%、48.49%和51.80%。与CK相比,遮阴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减小,同时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相对增加;增光则使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提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增加。【结论】花粒期遮阴通过降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花粒期增光则通过增加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在冀西山区水浇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浚单20、邢抗2号、承玉5号、郑单958和泰玉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探讨了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以及土壤、植株、籽粒中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顺序为郑单958>浚单20>泰玉2号>邢抗2号>承玉5号,其中,郑单958与浚单20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承玉5号。参试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以及植株全钾含量顺序均为苗期>大喇叭口期>收获期;可能受大喇叭口期追肥的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顺序为大喇叭口期>苗期>收获期,植株全氮含量顺序为收获期>苗期>大喇叭口期,植株全磷含量顺序为苗期>收获期>大喇叭口期。产量与土壤、植株、籽粒中的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与该区域旱地玉米相比,同一品种的产量差异变化明显,这说明不同玉米品种所适应的种植条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养分供应及养分增效剂(机械活化磷MRP、长效复合肥增效剂NAM、聚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PAA)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施氮素(-N)或磷素(-P)显著影响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累积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氮磷在各生育时期向生长发育中心器官的分配。与不施增效剂的对照相比,MRP处理使收获时叶片中磷累积量增加34.8%~47.8%,分配比例增加22.1%~29.4%。NAM处理能改善拔节期玉米植株的氮素营养,促进灌浆后氮素向穗中的转移分配,使籽粒中氮素和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9.4%和7.9%,分配比例分别增加6.5%和2.7%。PAA对玉米灌浆后营养器官中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分配均有促进作用,但对籽粒影响不显著。综上说明,氮磷养分胁迫主要通过影响氮磷钾养分在玉米各器官中的累积量,影响其干物质的累积和产量形成,因此平衡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前提;施用MRP通过促进生育后期叶片中磷素累积分配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NAM通过改善玉米生育前期氮素营养,最终提高籽粒中氮素及干物质累积量,获得较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施用PAA能提高玉米灌浆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分配,进而获得较高的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总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施肥、施化肥、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粗蛋白含量。风化煤与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施用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质量、秸秆质量、行粒数、每穗粒数、籽粒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氮磷肥偏生产力以及氮磷肥农学效率;腐殖酸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穗轴质量、穗行数,对玉米百粒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豆间作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种植模式.通过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播后第79天以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生育后期,玉米/大豆1:3间作模式下(Ⅰ1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大豆2:3间作模式下(Ⅰ2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显著水平,1:3和2:3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内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间作群体内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明显.间作玉米的干物质转换率高于单作,单作大豆的转换率高于间作.Ⅰ1和Ⅰ2处理间作总籽粒产量比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加约6%,比单作大豆的籽粒产量增加约3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