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施肥、盖膜集雨水及深耕等技术集成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鲜薯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共设4个不同施肥与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分别为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和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以常规施肥(单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及种植方式为对照(CK).收获期分别测定地上部和块根的鲜重、干重和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及鲜薯淀粉含量,并计算单位面积养分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结果]不同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均能提高木薯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养分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与CK相比,地上部、块根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9.47%~ 17.89%、21.97%~53.03%和16.74%~38.33%;块根中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5.10%~21.43%、3.60%~12.61%和3.39%~8.47%;块根中氮、磷、钾养分比例分别提高14.95%~24.47%、4.79%~9.01%和5.58%~12.22%;每公顷积累的氮、磷、钾总量分别提高20.22%~38.85%、29.90%~45.76%和24.25%~38.12%,其块根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35.23%~68.84%、36.42%~56.98%和33.73%~52.31%;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提高12.50%~20.83%、4.05‰6.76%和4.92%~11.48%,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分别提高0~8.63%和24.54%~47.53%;其中处理1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增产提质效果最佳.[结论]同等养分施用量条件下,施肥与耕作技术集成处理可明显提高木薯的干物质、养分的积累与利用,并可提高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即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方式为木薯的最佳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耕作集成技术,为木薯增产增收及培育地力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田间试验,设计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浅种(二次开行沟种植,行沟深度50~60 cm,种植深度15~20 cm)处理(T1)及习惯施肥耕作(一次开行沟30~35 cm,种植深度15~20 cm)处理(T2),每处理施肥量以N+P2O5+K2O总养分为9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T1处理的木薯杆茎径、块根直径、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鲜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T2处理(P<0.05),分别增加11.14%、15.06%、12.44%、21.43%、32.39%、23.04%和7697.90元/ha;土壤速效N、P、K、有机质、pH、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增加8.84%、8.73%、5.22%、7.56%、3.08%、15.51%和9.86%,容重降低5.63%。【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浅种集成技术能显著提高木薯的产量、效益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木薯施肥与盖膜微集雨集成技术,为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木薯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田间试验,处理1为施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在行距畦面上利用农膜覆盖收集雨水进入木薯种植行沟的盖膜模式,盖膜行距畦面高于木薯种植行沟2-3 cm,行距畦面宽80 cm),处理2为习惯施肥栽培(对照,不盖地膜),每个处理施肥量以NPK总养分为900.0 kg/ha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木薯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1的土壤速效N、P、K,有机质、含水量、总孔隙度分别比处理2提高9.19%、9.17%、3.32%、8.25%、32.21%、9.60%,容重降低6.25%,可改善土壤p H。处理1木薯叶片叶绿素和叶片干物质、木薯杆茎径、木薯块根茎径、木薯块根长、单株块根条数、单株块根重、木薯块根鲜重、经济效益分别比处理2增加51.36%、11.14%、18.48%、21.57%、18.76%、34.88%、40.04%、31.89%、9033.8元/ha,差异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采用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微集雨技术,可为木薯高产稳产的生长发育提供及时、持续、平衡的养分供应与水肥条件,并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5.
曾小平  石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110-111,121
对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灰与富钾硅酸盐矿物复合生产的新型硅钙钾土壤调理剂进行了木薯种植试验,并与不施肥、配方肥+有机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配方肥+有机肥、配方肥+脱硫灰硅钙钾土壤调理剂后,木薯的叶绿素含量均增加。茎基部粗度以不施肥最小,配方肥+有机肥和配方肥+脱硫灰硅钙钾土壤调理剂略高。施用配方肥+脱硫灰硅钙钾土壤调理剂、配方肥+有机肥能较明显提高单株结薯数与木薯产量,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80.7%和64.1%。在经济效益方面,施用配方肥+脱硫灰硅钙钾土壤调理剂经济效益最高,较不施肥提高79.5~409.3元/hm2,其中乐昌试验区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2009年在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试验站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试验由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组成:水田无肥区(PCK),水田常规施肥区(PC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PSTF),水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PSTF+OF),旱地常规施肥区(DCF),旱地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区(DSTF+OF)。于2015年分析测定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无显著影响,仅PSTF+OF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可培养真菌的数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水田和旱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各处理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处理(PSTF+OF和DSTF+OF)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总体来看,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按照《2011年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为探讨小麦不同耕作深度对施肥效应的影响,依据农业部下达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特进行本试验。二、试验方法与材料试验设浅耕和深耕2个处理,浅耕区耕作深度10~15cm,深耕区耕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日光温室蔬菜土壤盐渍化的问题非常普遍,并日趋严重,不但对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构成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植效益.通过采用测土配方肥+生物有机肥+矿物土壤调理剂的合理配合施肥方式,研究生物有机矿物三元素配施对日光温室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与常规管理相比,每亩施用威远配方肥(32...  相似文献   

9.
化肥减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及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两种减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处理,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16-18-8),在肥料用量减少15%的情况下,小麦穗长、千粒重低于常规施肥,但叶龄、株高、穗粒数优于常规,产量基本与常规持平。有机肥替代处理,施用150 kg/亩有机肥替代22%的化肥用量,小麦茎蘖数、叶龄、株高、有效穗、千粒重等均高于常规,最终产量提高43.4 kg/亩,增产率为12.4%。这说明有机无机配合施用能够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而测土配方减肥处理在化肥用量减少15%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肥料运筹有效地保持了小麦的产量。无论是测土配方还是有机肥替代处理,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从种植净收益来看,测土配方施肥(254.1元/亩)与常规处理(259.8元/亩)持平,有机肥因购买成本高,净收益仅为82.5元/亩,比常规减少177.3元/亩。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测土配方专家系统给出的施肥建议在油菜上开展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油菜籽增产显著,不仅促进了油菜的生长发育,同时提高了种植的经济效益。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有机肥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农田生产能力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针对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土壤肥力低和养分非均衡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本文开展了集成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增施生物有机肥、深耕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相关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补充耕地生产力,改善耕地土壤肥力,形成了扬州丘陵地区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坡岗地木薯营养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薯营养调控技术。结果表明,在氮磷钾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营养调控措施对木薯叶绿素含量、茎基部粗度无显著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方肥处理有一定增产效果,配方肥+调理剂、配方肥+有机肥可较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与木薯产量,每667m2分别提高效益91~98、17~47元,其他处理表现一般。说明在木薯营养调控中以配方肥配施调理剂、有机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养分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田间小区定位监测,于2010-2014年在余姚市地力监测点设置无肥处理、常规施肥、测土配方,以及测土配方+有机肥4个处理,对各处理的土壤基础地力、作物产量、土壤耕层养分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监测点的肥料投入和养分盈亏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方肥处理提升了土壤养分,对作物增产效果较好。养分盈亏分析结果显示,当地施肥不尽合理,基础地力贡献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化肥减量增效模式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配方肥相比较,秸秆还田+配方肥处理花生墩果数增加了0.7个,百果重增加了3.5 g,产量增加了283.5 kg/hm~2,增产率达5.1%;与单施配方肥处理相比较,有机肥+80%配方肥处理花生墩果数增加了0.8个,百果重增加了3.8 g,产量增加了420 kg/hm~2,增产率达7.6%;与单施配方肥相比较,秸秆还田+配方肥处理、有机肥+80%配方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与单施配方肥相比较,秸秆还田+配方肥处理每公顷增加纯收益627.3元,有机肥+80%配方肥处理每公顷增加纯收益456元,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围绕有机肥部分替代水稻基肥中化肥技术,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氮、常规、配方施肥区域,有机肥替代化肥分别按10%、20%、30%、35%替代进行试验设计,并分析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终发现有机肥替代20%化肥时产量最高,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产量基本接近,适宜在当地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连续3年开展小麦缓控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配方复混肥+包膜尿素(缓控肥)处理比配方复混肥+尿素(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显著,增产15%以上,较测土配方施肥增加效益900元/hm2以上,值得在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西瓜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源生物有机肥是一种新型无公害肥料,N:P2O5:K2O比为10∶5∶5;有益菌0.2亿个/克;有机质含量25%.对西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的小区试验和简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小区试验增产2505 kg/hm3;简比试验平均增产2030 kg/hm2,增收979.5元/hm2.试验同时显示,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上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有机肥和配方肥不同用量对茶叶生物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配方肥相结合,每公顷施有机肥2 250~3 750 kg、减少化肥20%~40%,单位面积投肥成本低,经济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19.
西瓜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源生物有机肥是一种新型无公害肥料,其N∶P2O5∶K2O为10∶5∶5,有益菌含量达0.2亿个/g,有机质含量25%。对西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的小区试验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小区试验增产2505kg/hm2;简比试验平均增产2030kg/hm2,增收979.5元/hm2。试验同时显示,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施绿源生物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交城县平川区旱薄地培肥详细实施措施,分别采取玉米秸秆还田+加厚耕作层+增施精制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和玉米秸秆还田+加厚耕作层+增施精制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抗旱保水剂模式进行实施,总结最终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