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鲍菇子实体发育形态的光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彭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为试验材料,依托环境因子无线远程监测实验平台,研究了光质、光照度、光周期对杏鲍菇子实体发育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LED光质较白炽灯光质处理对杏鲍菇子实体发育更有利,且外观形态佳;试验范围内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宜光照度为130~160 lx,最佳光周期以12 h为宜(24 h为一个光周期,LED灯开1 h关1 h),该处理模式下子实体生长较快,菌柄菌盖比例适宜。鉴于此,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宁夏南部山区适用的子实体发育期光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液比对杏鲍菇子实体中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取温度是影响多糖提取得率的主要因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温度100℃、时间240min,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多糖提取得率为4.35%;通过乙醇沉淀、透析、DE-52柱层析对提取的杏鲍菇多糖进行纯化,纯化的杏鲍菇多糖经紫外光谱分析不合蛋白质和核酸,最大吸收峰在192 nm.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营养指数分别为53.2,68.6,58.3和17.4,均居3种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第1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8.5和生物价84.6.这些结果证实,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不同培养料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营养指数分别为53.2,68.6,58.3和17.4,均居3种培养料栽培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第1位,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8.5和生物价84.6。这些结果证实,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光帽鳞伞(Pholiota nameko)子实体发育观察发现,原基菌幕在球状原基时(原基直径750μm左右)已经存在,原基顶端菌幕(菌盖菌幕)厚,明显;底部菌幕(菌柄菌幕)较薄。菌盖、子实层、菌褶和菌柄上部均由原基中间的组织分化形成。原基上部有2个菌丝发育速率不同的区域生成菌褶腔,菌褶腔上缘菌丝致密、规则排列形成子实层。下缘菌丝稀疏,逐渐发育成菌柄的外围菌丝。菌褶的形成是由子实层内的菌丝生长不均匀而引起的。子实层发生较早,在菌盖与菌柄还没有形成雏形时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分化。菌盖表面由菌盖菌幕的一层胶质化的菌丝组织形成。成熟子实体中,菌盖菌幕完全胶质化,成为光滑的菌盖,菌柄菌幕强烈胶质化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杏鲍菇子实体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组成,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蛋白质营养评价.结果表明,Pe5菌株比Pe6菌株优良;培养基质适宜性试验的结果表明,Pe5菌株对棉籽壳基质不太适宜。五节芒植物可以代替木屑、蔗渣作为杏鲍菇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7.
栽培基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47-1449
通过调整麸皮和杂木屑的比例,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筛选最佳基质,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种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栽培基质间产量比较差异显著;麸皮25%、杂木屑35%、棉籽壳20%、玉米芯18%、碳酸钙2%、蔗糖0.05%、基质含水量65%为最佳栽培种基质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快,可达到0.6 cm/d,子实体产量最高,可达0.3 kg/袋,生物转化率可达75%。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不同氮源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麦麸、棉籽饼作为氮源营养,对杏鲍菇的生长和产量效果最佳,菜籽饼则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不同出菇方式对杏鲍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种不同的出菇方式下杏鲍菇产量和子实体的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杏鲍菇出菇时间、子实体形态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半脱袋地埋覆土出菇方式出菇较早,子实体大小适中,色泽明亮,外形美观;覆土出菇比不覆土产量明显提高;脱袋后用泥土砌成菌墙出菇方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从培养基成分、光照、培养温度、传代次数上对茯苓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子实体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株子实体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1)℃,光照强度60%,培养时间18~30 d,传代次数5~7代,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产生的子实体形态和数量各不相同,可形成蜂窝状、山状、迷宫状、小菊花状或针状的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相似文献   

11.
大白口蘑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担子菌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新鲜子实体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各种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α,8α-桥氧-(22E,24R)-麦角-6,22-二烯-3β-醇;(2S,3S,4R,2’R)-2-(2’-羟基二十一碳酰胺基)-三十烷基-1,3,4-三醇;腺嘌呤核苷和烟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红菇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浸提法分别处理红菇子实体干品以获得提取液,并研究其抑菌作用。[结果]红菇子实体的超声波提取液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随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红菇子实体的微波提取液对不同菌种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较弱。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时,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但以无菌水为提取剂时其仅对黑曲霉有抑制作用。红菇子实体的浸提法提取液只对黑曲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超声波提取法所获得的提取液对不同菌种的抑菌作用较其他提取方法要强。  相似文献   

13.
从野生冬虫草菌株中获取菌种,经人工驯化栽培,冬虫草(子实体)在生产实践中普遍出现传种几代后菌种严重退化的现象,通过菌种提纯复壮前后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栽培情况的对比,结果证明不断对菌种进行提纯复壮,使菌种保持原有品种的遗传物质,恢复原来的生活力和优良种性,对防止菌种过早退化、保障子实体优质高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小保  潭育林  褚武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51-11851,11880
[目的]对茶树菇一Ws子实体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现代仪器和方法测定并分析茶树菇一Ws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成分及维生素、氨基酸、矿质元素等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分析该菇种营养价值。[结果]茶树菇一ws子实体总糖及蛋白质含量都很高,分别为310.40和197.60∥kg,而脂肪含量仅21.30∥kg,并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同时还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合量为171.29g/kg,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结论]茶树菇一Ws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均较高,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具有推广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15.
灵芝子实体的嫁接技术,是大田灵芝局部芝蕾过密或过稀的一种强制性“种性漂移”技术。特别是对定向培育的灵芝盆景,是一种快速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灵芝子实体的嫁接技术,是大田灵芝局部芝蕾过密或过稀的一种强制性“种性漂移”技术。特别是对定向培育的灵芝盆景,更是一种快速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法。 1.接穗的选择。灵芝子实体有较强的再生愈合能力,但未分化菌盖的又优于已分化菌盖的。为  相似文献   

17.
以香菇子实体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潮次、部位、成熟度的香菇子实体多糖得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1潮香菇多糖得率最低,其与第2、3潮香菇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177 7、0.075 9,而第2潮与第3潮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775 0;不同部位(菌柄和菌盖)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且它们的多糖得率相关系数高达0.986 6,表明菌柄和菌盖多糖得率之间相关性明显;不同成熟度香菇多糖得率差异不显著,且不同成熟度的香菇多糖得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分别为0.926 9、0.974 3和0.963 9,即香菇子实体在不同生长时期多糖含量差异不大,香菇多糖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考虑生产成本,最好采收第2潮成熟期香菇作为多糖类产品的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18.
灵芝子实体富锗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白灵侧耳子实体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白灵侧耳子实体中提取多糖,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用0.2g/kg、0.4g/kg、0.8g/kg三个剂量组对荷S—180实体瘤的昆明小鼠进行灌胃,对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65.4%、68.7%和50.1%,同时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表明白灵侧耳子实体多糖是一种具有开发前途的抗肿瘤活性多糖。  相似文献   

20.
两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种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显微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环林地蘑菇子实层中具有褶缘囊状体和侧囊状体,菌褶边缘的子实层主要由褶缘囊状体构成,菌髓中菌丝的排列方式属于混淆至不规则型,菌肉中的次生菌丝之间具有联合现象;红蘑菇的子实层中无囊状体,其菌髓和菌肉均由菌丝和髓球囊胞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