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3.
魏菁华  许皞  邓红蒂  左玉强  苏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8-11851
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引入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份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受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及经济效益影响,开发区所在母城经济状况及区位条件也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特别重视土地使用面临的压力和反馈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016年的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利用集约情况,为未来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因素分析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利用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得到江西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并进行排序。[结论]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基本为集约度较高和集约度中等。  相似文献   

5.
宋启全  崔艳琳  刘军 《甘肃农业》2021,(3):108-112,118
采用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依据《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以2017年12月31日为评价时点,在评价兰州市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的指标因素障碍度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表明:首先,兰州市2个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处于中等偏高状态;4个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其中2个国家级开发区均为高度集约,2个省级开发区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次,从指标因素障碍度测算分析来看,全市开发区整体土地管理绩效程度较高,无闲置土地;但在用地效益、用地强度等方面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通过研究,可对开发区的监管和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为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用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了一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重庆市38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据此对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开发区土地集约空间分异规律,从实践角度补充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空间聚类、影像识别,以识别土地建成率指标为切入点,对安徽省17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现存实践中对土地建成率判断有误;从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讲,增加的程度潜力指标将有效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和建设用地存量挖潜。由此得出,重构的土地建成率识别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分析可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指标体系,有助于挖掘开发区土地实际潜力,适用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江苏省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运用GIS软件进行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差异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呈现由江苏南部至江苏北部递减的状态,并且江苏省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粗放现象较为严重,土地集约利用意义重大。该研究基于发展方向区的划定,更加全面地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进行了对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发区主区集约利用水平大都高于发展方向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基于此,应继续加大开发区主区的内涵挖潜,重点开发发展方向区,并且不断改善土地利用状况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与指导贵州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全省15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从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方面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结果表明:安顺黎阳高新区、安顺经开区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而六盘水钟山经开区、红果经开区等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中等,土地资源潜力需要充分挖掘。根据评价与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铜川开发区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铜川开发区不同用途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关系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特征上进行分析,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二者相关性程序,建立数学模型,寻求最佳地价下的土地最有效利用。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开发区地价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呈正相关;空间上,开发区地价也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地价的升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但会出现峰值,即当地价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会随着地价的升高而快速递减。该研究对于完善开发区地价体系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映慧  郭珍洁  齐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28-9729,9794
以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为研究单元,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哈尔滨市11个下辖县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各县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差距较大;各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81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Matlab R2011a支持下,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评价模型,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84.31%样本的评价测算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5%,评价结果精度较高;(2)福建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海高、内陆低特点;(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15个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结合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理想最优法确定统一理想值并计算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再对开发区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硚口、汉阳、江汉、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综合效益等对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兰  朱红梅  周密  周杨慧  黄纯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4):201-203,206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DPS软件对吉首经济开发区2008年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评价,设计16个指标,参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等级,评价出吉首经济开发区处于基本集约状态,并从土地投入水平、利用强度、利用效率、生态效益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吉首经济开发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6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素  周勇  郧文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07-690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宏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8县市区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指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高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管理和决策水平,根据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选取6个2级指标和15个3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新...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招远、新泰、陵县共3个典型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情况为主要对象,结合2010年山东省开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成果更新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研究山东省东部半岛、中部山区、西部平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地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沿海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中部山区开发区其次,西部平原的开发区得分则略低。主要原因是地质特点不同,土地供应利用存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不同导致用地效益出现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东营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海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38-16940
从土地投入产出的角度,兼顾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等因素,建立了由3个目标、6个子目标和13个指标构成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及理想值,对山东东营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基本合理,各个指标分值比较理想,符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最值化和百分比法,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值法能增强评价指标间的显著性,真实反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全省开发区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较高,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较合理,但仍有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