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栎半同胞家系苗期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山东泰山林场25个麻栎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在烟台市林科所苗圃展开苗期试验,测定1年生苗期苗高、地径等13个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麻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叶数、主根粗等性状遗传力较大,均在0.60以上;苗高与地径、叶数、主根粗、高径比,地径与叶数、主根粗,侧根数与茎根比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两种源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苗期生长特性的异同,探究调控苗木生长的生理生态性状。【方法】以美国和广东两种源湿地松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测定5个苗木生长指标、8个针叶生理性状和8个根叶生态性状,进行两种源差异t检验分析、不同指标和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广东种源苗高、地径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美国种源(P<0.05);广东种源针叶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美国种源(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活性正好相反;广东种源针叶面积和针叶重分别较美国种源高22.9%、52.6%,但总根长低于美国种源。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源湿地松苗木生长性状、生理性状和生态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的内在相关性。主要区别在于,美国种源苗高与地径、地径与地上生物量、地径与整株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径比与针叶面积、高径比与根总表面积等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广东种源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但相比于美国种源苗木其叶绿素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正相关(0.70)。相关性分析还表明,湿地松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出山牡荆(Vitex quinata)容器壮苗,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山牡荆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和基质对山牡荆育苗的影响显著,容器规格对山牡荆育苗苗木的高径比、根系直径和根生物量影响差异显著;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度、根系体积、叶生物量、总生物量和质量指数影响差异极显著;对茎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基质配比对山牡荆育苗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度、根系体积、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和质量指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对高径比、根系直径、叶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的交互作用对苗高、主根长度、根系体积和叶生物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直径16 cm×高16 cm的育苗容器+V黄心土∶V泥炭∶V珍珠岩=4∶4∶2 的基质的处理组合,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达到了0.97,最适宜山牡荆容器育苗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量分析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规律,并通过SPSS进行回归分析,拟合苗木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方程、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积累可划分为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幼苗期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分别占全株生物量的16.85%和58.80%;进入速生期后,生物量的积累中心逐渐转移到根、茎,而茎是生物量积累的最主要器官,占全株生物量的61.55%。进入生长后期,根、茎进一步木质化,而叶片由于脱落生物量分配比例骤减,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1.44%。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积累、苗木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W=0.05(D2H)0849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为综合分析其平茬后的补偿性生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度平茬(平茬高度5 cm)、中度平茬(平茬高度10 cm)和轻度平茬(平茬高度15 cm)3个平茬高度处理,以不平茬作为对照,1年后采用全株收获法测定根(主根和侧根)、茎(主干、侧枝、萌条枝)、叶(母株针叶和萌条针叶)生物量,并计算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比,比较分析各处理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及平茬高度与各器官生物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分析各器官间生物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 云南松苗木除重度平茬的叶生物量显著(P<0.05)小于对照外,其余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地上部分和单株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生物量的再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根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主根,茎生物量更多分配到侧枝,叶生物量更多分配到母株针叶。从生物量占比来看,处理间根质比、叶质比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重度平茬可显著提高根质比、降低叶质比(P<0.05);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云南松苗木根质比(16.38%~23.52%)逐渐增加,叶质比(48.12%~40.94%)逐渐减小,茎质比(33.79%~35.54%)的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平茬高度与主根生物量、侧枝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萌条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萌条针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平茬高度的降低有利于主根生物量和侧枝生物量的积累,但会减少萌条枝和萌条针叶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分析表明,重度平茬叶 单株生物量间和轻度平茬地上部分 单株生物量间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余的叶-茎、叶-根、茎-根、地上部分-根生物量等的相对生长关系均为等速生长。【结论】平茬通过影响云南松苗木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而影响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平茬高度降低可促进生物量向根分配,减少向叶分配,而对茎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最优分配假说。  相似文献   

6.
利用福建省引种地的16个峦大杉优树自由授粉种子和1个对照为材料,在福建南平开展优树家系苗期试验,研究1年生苗高、地径、生物量、高径比、苗木质量指数、根幅与最粗枝径等7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状况,分析7个苗期性状相关性并计算遗传参数,并进行家系选择。结果表明:引种地峦大杉种内有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优树子代间差异显著,这些变异主要由遗传物质控制,系列苗期性状的家系广义遗传力介于0.616 3~0.961 1之间;峦大杉苗高与地径性间无显著性相关,根幅、最粗枝径与其他性状间均无显著性相关;以苗木质量指数为选择指标,初步选择3个峦大杉优良家系;3个优良家系的平均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分别为33.62 cm、7.19 mm、9.19 g、0.202、11.95 cm;优良家系的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幅平均遗传增益达5.83%~44.57%,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期测定,有序样本聚类和回归分析,拟合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苗木各器官生长量生物量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生长初期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仅有全株的19.85%;生长盛期则以地上部分叶和茎生长为主,叶和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44.41%和35.48%,茎在生长盛期生长量大,此期苗高、地径分别占总生长量的80.71%和71.74%;生长后期以茎和根生长为主,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7.79%和37.03%。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与时间、苗木各器官生长量与苗高生长量、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与苗木地径及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可靠性高,可用来估测和分析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分配。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及碳酸酐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对苗木进行干旱胁迫,探讨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形态指标、生物量及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于针叶长来说,地径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程度较小的干旱胁迫即可引起地径生长的显著降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主根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中度干旱胁迫(T4)是主根长生长的转折点。(2)高强度干旱胁迫对苗木生物量的抑制效应在器官间表现不均衡,苗木根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中度干旱胁迫(T4)处理时苗木根生物量比最大,同时叶生物量比最小,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苗木对根和叶生物量比的调整。(3)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苗木根、茎、叶的碳酸酐酶活性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可根据根中的碳酸酐酶活性来初步筛选耐旱性更强的优良单株。总之,该年龄段苗木的地径越大、主根长越长、根生物量比越大、根部的碳酸酐酶活性越高,苗木的耐旱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苗木在石漠化生境中的成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云南松2年生苗木6个不同生长等级生物量的投资与分配规律,揭示苗木分化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方法]以云南松2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值±0.5倍标准差法将苗木划分为6个不同等级,研究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苗木各组分生物量的投资表现为: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随着苗木等级的降低,各组分、地上以及单株生物量随之减小;茎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渐减小,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渐增加;叶茎比、光合器官与非光合器官比逐渐增加,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各组分、地上以及单株含水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大部分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等级苗木具有不同的分配策略,等级较低时优先把生物量分配给叶,随着苗木等级增加,茎生物量分配比例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油松自由授粉子代抗逆性性状遗传分析与初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6个种源地95个自由授粉子代的2 a生油松实生苗的生物量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遗传主成分分析和指数选择分析法对油松家系进行了综合评价,评选出19个优良家系。结果表明:2 a生油松实生苗家系间各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除茎干重/茎长和根干重/根长的家系遗传力呈中度遗传外,其他6个性状的遗传力均≥0.679。茎干重/茎鲜重、根干重/根鲜重、SOD的遗传变异系数和表型变异系数均较小,其中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3.978%、14.732%和11.512%。根冠比与茎干重/茎长、根干重/根长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茎干重/茎长、根干重/根长之间,根干重/根鲜重与茎干重/茎鲜重之间,茎干重/茎长与根干重/根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家系L33、L49、L44和H34的各主成分值都较大,是生物量和生理性状都较好的优良家系。指数选择法选出的19个优良家系各性状值高于95个家系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模拟喀斯特生境土壤干旱胁迫对蚬木苗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喀斯特土壤干旱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及形态适应性,模拟构建了喀斯特"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水分供应装置,以2年生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岩溶水层岩溶水分(有/无水分)和土壤水分2个因素对蚬木幼苗生长及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水分和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蚬木幼苗生长,苗木净生长量随土壤干旱增强显著下降,岩溶水层有水处理下(W)苗木净生长量显著高于无水处理(N)。两者极显著影响着苗木总生物量及茎、叶生物量,岩溶水分极显著影响根生物量;生物量随干旱胁迫增强显著下降,W处理的显著高于N处理。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着根冠比和根、茎生物量比,岩溶水分显著影响茎生物量比,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极显著影响着茎生物量比。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根冠比及根生物量比显著高于对照,茎生物量比随干旱增强显著下降,W处理茎生物量比显著高于N处理。两个因素极显著影响苗木地径、株高、根长等,岩溶水分显著影响叶片数和一级分枝数、土壤水分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地径产生显著影响、且极显著影响叶面积。蚬木幼苗生长受土壤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土壤干旱胁迫下表现为生长下降、生物量分配和形态发育发生改变等适应策略,岩溶水分对苗木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苗木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有磷素底肥的基础上,充足的氮磷配合追肥能显著提高马尾松苗木的高径生长量、生物量和质量;追施单-氮肥,苗木的生物量和质量仍较高;减少追施氮肥量可显著降低直径生长和叶、茎、根的干物质及苗木质量;追施单-磷肥,苗木的生长和质量都进一步下降;既无基肥又很少追肥的,苗木生长和质量最差.施氮结合磷肥能显著提高植株氮磷营养水平,全苗或叶部的氮含量与I级苗率及全苗的或叶、茎部的干物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苗高、地径生长及根干物质呈显著的正相关;全苗或叶部的磷含量与全苗的或叶、根部的干物质及苗木质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试验前土壤缺氮但供磷中等的情况到试验结束时并无变化,只有土壤代换性钙含量显著提高,是为例外,暗示在培育马尾松壮苗中追施足够的氮肥是必要的,施氮时配合施磷有利进一步提高肥效,单施磷则大多成了无谓的消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薄壳山核桃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生长情况和选择利用潜力,给薄壳山核桃苗期优良砧木选择提供依据。以薄壳山核桃15个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1年生子代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家系生长指标和荧光参数在家系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各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以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冠根比和品质指数均较大,表明各家系具有选择潜力。苗高和地径以家系3、6、8和11号较大,其中苗高最大值是59.88 cm,地径最大值是0.86 cm;单株生物量和品质指数以家系1号、7号较大,并且这2个家系的根干质量分别为59.72 g和56.92 g;家系1、2、3、6和15号的Fm/Fo(PSⅡ电子传递情况)和Fv/F0(PSⅡ潜在的光化学活性)较大,其中家系3号的Fm/Fo和Fv/Fo高达5.60和4.58。相关分析表明,Fm/Fo、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苗高、地径和茎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IABS(光合性能指数)与高茎比呈显著负相关,Fm/Fo、Fv/Fm可作为薄壳山核桃苗期苗高、地径和茎干质量快速评判的有效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综合评价(D)值较高的6个家系划分为3类,其中家系3号、6号表型性状和PSⅡ光合效率均优良;家系8号和11号表型性状一般,而PSⅡ光合效率较高;家系1号和7号表型性状和PSⅡ光合效率均一般。薄壳山核桃家系子代苗期表型生长越优良,其PSⅡ指示光合效率的荧光参数值越高,说明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家系子代苗期的生长状况,能为薄壳山核桃苗期优良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毛红椿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江西宜丰毛红椿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在浙江富阳进行苗期试验,分析苗期苗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根茎比、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8个性状。家系间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苗高的遗传力相对较高,为0.80;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根茎比4个性状的遗传力为中等,在0.53~0.68之间;而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3个性质的遗传力相对较低。苗高与地径、茎干重之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根总体积显著负相关;地径与根干重、茎干重、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根系性状(根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总体积)之间都显著正相关。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采用独立选择法,选出8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激素组合浸种对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苗木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水含率的影响,为培育滇青冈壮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L16(43)正交设计开展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6-苄氨基腺嘌呤(6-BA)组合浸泡4个滇青冈家系种子(家系1~家系4)试验,分析各处理组合滇青冈家系苗木的地径、苗高及根、茎、叶、全株生物量和水含率差异.[结果]以1.5 g/L GA3+25.0 mg/L 6-BA浸泡滇青冈家系1种子,其苗木的地径最粗,为2.39 mm;以1.5 g/L GA3浸泡滇青冈家系2种子,其苗木的苗高最高,为14.3 cm;以1.5 g/L GA3+25.0 mg/L 6-BA浸泡家系1种子及以2.5 g/L GA3+50.0 mg/L 6-BA浸泡家系2种子,其苗木根和叶的生物量较高,分别为0.198、0.255 g/株和0.199、0.260 g/株;以2.5 g/L GA3+50.0 mg/L 6-BA浸泡家系2种子,其苗木茎和全株的生物量最高,分别为0.164和0.622 g/株.[结论]家系是影响滇青冈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主要因子;1.5和2.5 g/L GA3浸种可有效促进滇青冈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积累,25.0和50.0 mg/L 6-BA浸种可分别促进滇青冈苗木地径生长及全株和茎的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1年生多穗柯容器苗最优培育组合,采用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测定各处理多穗柯全部苗木株高、地径、高径比,计算苗木根、茎、叶和整株生物量,检测苗木氮、磷质量分数和苗木根系生长指标,依据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及交互作用对多穗柯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各器官氮、磷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对多穗柯容器苗生长影响最大,三者除对苗木根冠比无显著影响,对其它所有生长指标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次之;基质配比、基质配比×容器规格对多穗柯容器苗生长影响最小.基质配比是影响多穗柯容器苗根系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对全部根系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次之;三者交互作用对全部根系指标的影响最小.基质配比是影响苗木组织N、P质量分数的最主要因素,其对苗木根、茎、叶中N质量分数和整株全N、P质量分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次之;各主因素交互作用最弱.基质配比A2(V(泥炭):V(稻壳、木屑):V(黄心土)=3:6:1)、缓释肥用量B3(4.0 kg·m-3)、容器规格C3(15.0 cm×20.0 cm)组合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763,是育苗效果最佳组合,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特征与苗木质量指数间相对生长关系。[方法]以3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整株收获法测定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以苗木质量指数作为苗木个体大小的评价,分析其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各构件间的分配也存在较大的波动,其中以叶、茎的分配占比较大。从生物量投资来看,在单株水平和构件水平上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木质量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表现为线性函数形式增长。从生物量分配格局来看,生物量分配与苗木质量指数间呈幂函数形式的异速生长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单株水平上,苗木质量指数增加,生物量向根分配降低,而向地上部分分配增加。在构件水平上,苗木质量指数增加,根的分配中主根相对减少而侧根增加,地上部分向叶的分配增加而向茎分配减少。[结论]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与苗木质量指数间关系密切,苗木通过各器官间生物量投资差异来调整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杉木优良品种苗期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个杉木优良品种为研究对象开展苗期对比试验。对苗高、地径、高径比及苗木质量分级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杉木优良品种播种品质优良,苗木生长良好,质量高。苗高、地径、高径比在各品种苗木间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现行杉木育苗措施并不适用于所有杉木良种,应加以改进或加强。  相似文献   

19.
指数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生长和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6个施肥量,研究苗木生长和氮积累对指数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大,苗高、地径、茎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根系、整株生物量则先增大后减小,施肥量为75、125 mg/株时,苗木生物量趋于最大,而施肥量增至150 mg/株时,苗木生物量显著下降.施肥量由25增至75 mg/株时,茎氮质量分数由0.88%提高至1.05%,继续增大施肥量,茎氮质量分数趋于稳定;根系、整株氮质量分数则随施肥量的增大持续增加.施肥量由25增至125 mg/株,茎、根、整株氮质量逐渐增大;施肥量为125 mg/株时,苗木的整株氮质量较25mg/株的苗木提高了51.4%;施肥量增大至150 mg/株,茎、根、整株氮质量均下降.栓皮栎容器苗充足施肥量、最优施肥量分别为75、125 mg/株,施肥量超过150 mg/株时,苗木受到毒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云南松后代个体分化强烈,苗期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云南松良种化进程。研究不同等级云南松幼苗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分化个体大小对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适应对策方面的影响。【方法】对同一种源425株3 a生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相关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差异,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分析法对其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等级苗木间生物量的投资与分配存在差异,各构件间生物量的投资表现为叶>茎>根。等级越低的苗木生物量投资越少且分化越明显,但根生物量分配越多;随着等级的升高,苗木分配更多的生物量给地上部分。不同等级云南松苗木各构件之间以及各构件与单株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或等速生长关系,根-叶、茎-叶、非光合器官-叶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等级苗木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个体的增大,茎、叶以及非光合器官分别与单株生物量的异速生长轨迹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无共同SMA斜率。不同等级苗木的苗高与地径、单株、根冠比以及地径与单株、根冠比间总体上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形态指标的生长速率小于地下部分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