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是中国核桃(Juglans regia L.)的起源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但是不同核桃品种的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试验以阿克苏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新翠丰(J.regia cv.Xincuifeng)、新新2号(J.regia cv.Xinxin No.2)、温138(J.regia cv.Wen 138)、温185(J.regia cv.Wen 185)、纸皮核桃(J.regia cv.Zhipi.)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品种核桃进行光谱扫描,根据不同吸光度鉴定核桃品种及品质。结果表明,在波数5 848~5 767 cm~(-1)范围内,新翠丰的吸光度为0.611,新新2号的吸光度为0.554,温138、纸皮核桃的吸光度为0.469,温185的吸光度为0.448,此特征峰可作为核桃品种及实生后代鉴定的依据。比较纸皮核桃及温138的品质后发现,在波数7 090~6 900 cm~(-1)范围内,C-H的吸收峰是温138高于纸皮核桃;在波数5 210~4 760 cm~(-1)范围内,O-H的吸收峰是纸皮核桃高于温138;在波数4 650 cm~(-1),N-H的吸收峰也是纸皮核桃高于温138。纸皮核桃的综合品质较好,与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相符,说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区别核桃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核桃产区普遍存在采收时间过早、过晚,造成核桃品质参差不齐现象。本文以核桃青果开裂率为标准研究不同采收时期温185和新新2核桃外在品质和内在变化,确定不同青果开裂率下其较适宜的采收期。温185于2020年8月16日至9月5日,新新2于2020年9月15日至10月5日,每隔5 d进行采样,每次采样以青果开裂率为准(温185:0%、5%、20%、50%、95%;新新2:0%、5%、50%、70%、90%),并测定两种样品的鲜果三径、干果三径、鲜果重、干果重、壳厚、出仁率、含水率、黑斑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单宁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温185和新新2的鲜果三径、干果三径、鲜果重、干果重、出仁率均呈增加趋势,壳厚、含水率和果壳黑斑率均呈下降趋势。温185的坚果外观品质于8月31日至9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新新2的坚果外观品质于9月30日至10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随着采收期延后,温185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状态,单宁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这4项指标于9月5日达到较高水平。矿质元素含量P、Ca、Zn、Na、K、Fe总体呈上升趋势,Cu呈下降状态,且峰值均在9月5日。新新2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矿质元素含量(除Cu)呈增加趋势,单宁含量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峰值均在9月25日至10月5日。核桃过早采收会显著降低核桃坚果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所以当温185青果开裂率达到50%至95%(8月31日至9月5日),新新2青果开裂率达到70%至90%(9月30日至10月5日),为两种核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新疆核桃实生后代坚果外观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新疆核桃(Juglans regia L.)不同品种实生后代坚果外观品质的优劣,为核桃育种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对10个新疆核桃品种的实生后代果实青果果重、皮厚、果形指数和坚果的果重、壳厚、出仁率等外观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核桃品种实生后代群体间外观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的实生后代中,扎343的平均湿果重和单果重最大,温185的仁重最重,出仁率最高,果形指数最小,缝合线高度最小,壳最薄,温417的内褶壁厚最薄,温179的含水量最高,壳硬度最小,新翠丰的缝合线紧密度最小。通过综合分析各外观指标,最终可以确定温185实生后代核桃的综合品质较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有机肥在新温185号核桃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新温185号核桃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新温185号核桃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处理,研究4种不同有机肥对新温185号核桃新梢生长量、土壤肥力、种仁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2年施有机肥后处理1(羊粪)、处理3(鸡粪)、处理4(牛粪)3种处理的新温185号核桃新梢的长度和粗度、百叶鲜重以及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增加;有机肥可以显著改善核桃园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处理2(油渣)、处理3(鸡粪)的肥效转化快但不持久,处理1(羊粪)、处理4(牛粪)肥效释放缓慢,但能持续增加核桃园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有机肥对新温185号核桃品质的影响比化肥效果好,种仁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膳食纤维、单宁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处理4(牛粪)效果较明显;不同有机肥对新温185号核桃产量均有增产效果,处理4(牛粪)的增产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增产率为20.63;.[结论]施入不同的有机肥,能显著改善核桃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新温185号核桃的产量,同时改善核桃仁品质,可在核桃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核桃光合特性与其品质和产量的关系。【方法】 以新疆优良核桃品种新新2和温185为材料,对照分析2个品种的光合作用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与其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 温185和新新2光合速率与量子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这与2个品种单株产量和单产一致。2个品种在出仁率上有显著差异,即温185出仁率显著高于新新2,温185呼吸速率也显著高于新新2,出仁率可能与其代谢特性有关。总叶绿素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温185的叶绿素a/b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新新2。【结论】 温185和新新2的产量与其光合特性有关,而其品质与其它代谢有关。温185比新新2具有更强的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含油率核桃(Juglans regia)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种仁粗脂肪、粗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随时节推移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了解其与种仁含油率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核桃种仁油脂合成代谢的认识。【方法】以种仁高含油率核桃品种新丰(J.regia‘Xinfeng’)、温185(J.regia‘Wen185’)和低含油率核桃品种新早丰(J.regia‘Xinzaofeng’)、扎343(J.regia‘Zha 343’)、新新2号(J.regia‘Xinxin2’)为研究对象,采样测定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节其种仁粗脂肪、粗蛋白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种仁中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结果】花后120~150 d,种仁粗脂肪含量在供试的核桃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花后60 d,高含油率品种其种仁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低含油率品种(P0.05),花后120~150 d,显著低于低含油率品种(P0.05);种仁粗蛋白含量在高、低含油率品种之间无规律性差异;花后30~60 d,高含油率品种其种仁中AI和NI活性显著低于低含油率品种(P0.05);花后120~150 d,高含油率品种其种仁中SPS活性显著高于低含油率品种(P0.05);种仁中SS活性在高、低含油率品种之间无规律性差异。【结论】核桃种仁油脂合成既不依赖于种仁前期积累的糖类物质,也不依赖于种仁中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但果实生长发育前期种仁中低活性的AI、NI和后期种仁中高活性的SPS有利于油脂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以121份核桃种质资源为试材,根据感官评价将其分为不涩(0级)、稍涩(1级)、较涩(2级)、涩(3级)4个涩味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单宁含量,以此结果为标准建立核桃果实的涩味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单宁含量在121份核桃资源中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单宁含量与涩味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682。单宁含量在不同涩味等级核桃间存在显著差异,3级核桃的单宁含量最高,平均可达12.14 mg/g,显著高于其他等级核桃的单宁含量,0级核桃单宁含量最低,平均只有4.99 mg/g,显著低于其他等级核桃的单宁含量。初步建立核桃涩味评价体系:当单宁含量(x)≤6 mg/g时,涩味等级一般为0级;当614 mg/g时,涩味等级一般为3级。此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新疆与内地11个不同品种核桃内在营养指标,探讨不同品种核桃营养成分的差异性,评价其品质优劣性,为针对性研究开发新疆优质核桃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在田间采样、室内化学分析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确定采用可以代表优良品质94.90;综合信息的7个重要主成分,以此来反映核桃的品质要求,并计算出各样品重要主成分值和每个样品的综合评价函数得分.不同品种核桃综合营养水平表现为:中林l号>泡核桃>晋龙1号>绿岭>香玲>辽宁1号>辽核3号>温185>鲁光>辽核1号>新新2号.[结论]与内地测试核桃品种相比较,新疆新新2号、温185两个核桃品种蛋白质、氨基酸、单宁等指标含量相对丰富,但在综合指标评定上不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10-13
通过田间试验,检验雌花盛花期喷施硼酸(B)、尿素(N)、糖(S)复合肥料对盛果期新温185号核桃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新疆南疆盆地新温185号核桃根外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解决方案。采用了"3414"喷施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显示,新温185号核桃粗脂肪含量的常用对数与硼酸(B)、尿素(N)的喷施浓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B×N)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且与B、N的喷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B×N呈显著负相关。糖(S)的喷施浓度与新温185号核桃粗脂肪含量常用对数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新温185号核桃雌花盛花期硼酸(含硼17.49%)的适宜喷施浓度为3.8533g·L-1,尿素(含氮46%)的适宜喷施浓度为5.906 7 g·L-1,理论粗脂肪含量期望值可达65.493 8 mg·g-1。雌花盛花期喷施硼酸和尿素的复合肥料对盛果期新温185号核桃的粗脂肪含量产生了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新引进核桃品种的种性表现,2015年起对新疆引进的早实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号在甘肃省临泽县的植物学特性、丰产性、抗逆性进行系统观察,对坚果品质、核仁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年生温185和新新2号在临泽表现良好,具有丰产性强、抗逆性强、坚果品质佳等特点;2品种在临泽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超过国家特级标准;温185、新新2号均能适应临泽生态条件,适宜在当地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新疆6个核桃品种种仁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和方法]以6个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种仁中氨基酸、含油率和营养元素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新丰含油率最高,为70.3;,不饱和脂肪酸占91.3;;扎343含油率最低,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92.1;.6个核桃品种种仁中均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平均总量的29.41;.6个核桃品种种仁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都比较丰富,新早丰品种的含钙量最高;扎343中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铁含量最高;新丰种仁中膳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其它5个品种;新丰品种中维生素E的含量最高,为0.60 mg/100 g.[结论]从食用油角度考虑新丰品种可做为油用核桃良种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核桃科学施肥和灌溉,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新疆地方主栽核桃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叶片、叶柄、新梢、一年生枝、果实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的蛋白质、可溶性糖、粗脂肪、脯氨酸、总酸度等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各器官中成分含量变化有所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在果实成熟期果实中的脯氨酸、蛋白质、可溶性糖、粗脂肪、总酸等成分含量达到最高。在快速营养生长期,温185新梢中的脯氨酸含量最多,为0.337%;温185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5.056%,粗脂肪含量最高,为0.760%。在充仁期,新2和露仁品种叶片和叶柄中蛋白质含量较低,其中新2品种叶柄中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0.640%;新2和露仁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在叶片和幼果中最高。在成熟期,露仁品种的一年生枝中脯氨酸含量最低,为0.007%,可溶性糖在扎343品种叶柄中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秋季广东省丝瓜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丝瓜新品种美味高朋、翠丰、万宝和绿胜3号的总产量分别比对照种绿胜2号增产47.70%、32.90%、29.84%和16.87%,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万宝、美味高朋和翠丰等3个品种前期产量分别比对照种增产48.14%、33.41%和24.04%,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绿胜3号前期产量比对照种增产13.70%,增产达显著标准。感观品质鉴定绿胜3号为优,其他品种为良;理化品质,万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翠丰粗蛋白含量较高,万宝和翠丰维生素C含量较高,而绿胜3号粗蛋白和万宝粗纤维含量均较低。枯萎病接种鉴定,绿胜3号和绿胜2号为中抗,翠丰为感病,万宝为高感。根据试验结果,推荐美味高朋参加省复试;结合2006年春季初试结果,推荐万宝、翠丰和绿胜3号等申报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核桃-正播玉米及核桃单作两种模式下核桃果实品质及产量变化,为林果业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新新2’和‘温185’果实均表现为成熟后期采摘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与玉米间作虽然提高出仁率,但核桃和玉米的产量均明显下降。两个品种与玉米间作均降低果实品质,具体表现为间作园出仁率均低于单作园,可以判断核桃树与间作物存在争肥争水现象;且间作园的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园,表现为苦涩味重、口感差;同时,两个品种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差异不大。间作降低核桃和玉米的产量,成龄核桃园间作农作物会降低果实品质、产量及口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新疆早实核桃果实动态生长差异以及与光合特性的关系。对温185和新新2两个品种在不同栽植密度下果实生长进程中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以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两2个核桃栽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果实品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品种之间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温185品种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在5m×6m密度条件下显著大于5 m×3 m(P0.05),而新新2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m×6m密度条件下显著大于5 m×3 m(P0.05),且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瞬间水分利用效率(WUE)、瞬间光能利用效率(LUE)在5m×6m密度条件下均显著高于5mx3m(P0.05)。果实品质与光合生理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单果重与LUE呈显著正相关,与G_s、T_r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LUE呈显著正相关,与T_r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温185’核桃品种进行不同元素组合肥处理,比较单果的外形指标,矿质营养元素、脂肪、维生素E及脂肪酸质量分数对‘温185’核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185’核桃品种在Zn-Ca、Zn-Mg、Ca-Mg处理下仁质量提高了8.08%~12.57%;K-Zn、K-Ca、K-Mg、Zn-Ca、Zn-Mg、Ca-Mg处理下单果质量、果壳厚度均显著高于CK,而出仁率、露仁率均显著低于CK,其中单果质量提高了6.48%~18.44%,果壳厚度提高了15.76%~42.28%,出仁率降低了3.79%~9.76%,露仁率由对照时的38.99%降低到0~8.82%。Zn-Ca、Zn-Mg处理下K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3.32%、11.96%,K-Zn处理下Zn质量分数提高了105.31%,K-Zn、K-Ca、Ca-Mg、Zn-Ca处理下Ca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Zn-Ca处理下Mg质量分数提高了21.43%,Ca-Mg、K-Ca处理下Fe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58.17%、57.51%。K-Ca、Zn-Ca、Zn-Mg处理下脂肪酸质量分数与CK无显著差异,Zn-Mg、Zn-Ca、K-Zn、K-Mg处理下维生素E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综合比较,Zn-Ca处理下‘温185’核桃的果实品质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挥发性有机物在3个核桃品种叶片中的特性,比较各核桃叶片之间挥发性物质差异程度,构建3个核桃品种挥发性有机物气味指纹图谱。【方法】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析山核桃、温185和美国红核桃叶片中挥发性物质气味指纹图谱,利用方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叶片中挥发性物质气味指纹图谱差异。【结果】不同核桃品种叶片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萜烯类及少量酮类和呋喃类物质。3个核桃品种之间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在美国红核桃中的乙酸乙酯、β-蒎烯二聚体和丙酮挥发性物质含量与温185有较大差异,在山核桃中2-乙烯醛、桉叶油醇及2,5-二甲基呋喃含量较高且与温185和美国红核桃有较大差异。【结论】山核桃、温185、美国红核桃所呈现的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且醇类在山核桃中含量较高,萜烯类在美国红核桃中含量较高;温185在酯类中含量与山核桃和美国红核桃较高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主干形核桃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基础,选择8年生主干形新温185核桃为试材,设置不同梯度氮肥与甲哌■耦合模式,研究其对核桃品质和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整个生育期内核桃结果枝节间增长长度在同等氮肥条件下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成熟期A2B3处理下核桃节间增长长度出现最低,为0.43 cm。在核桃的4个生育期内均出现随土层的深度增加而土壤含氮量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油脂转化期20~4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均低于同期对照,在16.31~34.03 mg/kg范围内变化。A2B3耦合处理下核桃果实三径、单果质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总酚含量均高于对照,而单宁含量却最低,为1.19%。甲哌■的喷施浓度为800 mg/L、氮肥施入水平为3 271.73 kg/hm~2时,可显著提高核桃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和利用以及核桃产量。  相似文献   

19.
新温185核桃树势中等、树冠紧凑,坚果大小、果形、品质基本一致,且皮薄、味美、营养价值高,其干果市场价格高于普通核桃2倍。目前,新温185已成为阿克苏地区的主栽品种,具有极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推广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二次果核桃的早实性,从其实生群体中选育优良矮化核桃单株,培育核桃矮化品种.[方法]以国家级优良核桃品种扎343、新早丰的二次果核桃为种子进行播种育苗,从中选择“较矮小、分枝早、节间短”矮化类型苗木为试材定植、建园,开展矮化优良植株选择试验.[结果]选出6个矮化优良植株;以6个优良矮化植株为试材,温185、新新2两个优良核桃品种为对照,选育矮化品种.历时10余年试验,选育出新温609、新温724、新温908、新温915、新温916和新温917等6个核桃矮化品种.[结论]利用二次果核桃实生类群中的矮化类型单株,培育核桃矮化品种,不仅可行,而且选育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