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监测剖析了1996-2000年广东省水稻白叶片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从全省42个县(市)采集病叶标样分离提纯168个菌株,在中国鉴别品种上测定,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个致病型。各菌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8.45%、21.43%、12.50%、26.79%、20.83%。Ⅰ、Ⅱ、Ⅲ、Ⅳ型菌在全省各稻区均有分布,尤其Ⅳ型菌出现频率最高,分布面甚广,为广东的优势致病型;Ⅴ型菌主要在粤西地区出现,在广东仍属局部发生,但近年新区不断出现,有继续扩展之势。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品种抗性有关,致病力较弱的Ⅰ、Ⅱ、Ⅲ型菌主要从抗性较差的杂交稻品种中分离,抗Ⅳ型菌品种感染强致病菌系Ⅴ型菌。  相似文献   

2.
用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粳型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国际水稻所CO39籼型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对105个四川稻瘟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①中国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划分为7群18个小种;②CO39NILs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分成19个小种,鉴别作用优于中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③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将105个菌株被划分成103个小种,鉴别作用明显;④用CO39NILs和日本清泽单基因系混合鉴别品种进行鉴定,105个菌株被划分成104个小种,鉴别作用明显;④聚类分析表明,中国鉴别品种划分的小种致病型与其它2套鉴别品种划分的种群比较,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分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我国于七十年代中期开展了全国性的稻瘟病菌(Pyicularia oryzae)致病性分化和品种抗病性研究工作,筛选出特特普、珍龙13号、四丰43号、东农363号、关东51号、合江18号和丽江新团黑谷等7个品种作为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用这套鉴别品种划分我国稻瘟病菌为7群42个小种。山崎和清泽从抗性基因分析入手,对日本全国主要品种进行抗性分类,他们选定致病性稳定的7个代表菌系测定日本主要品种的抗性,并根据品种对7个菌系的反应型及代表品种的抗性基因分析,把日本全国主要品种划分为新2号型、爱知旭型、石狩白毛型、关东51号型、社糯型、pi-4号型、福锦型、  相似文献   

4.
259个水稻品种对57个菌株抗性谱和抗性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7个国内和8个国际鉴别品种以及11个日本抗瘟基因代表品种的抗病谱,除Tetep,Dula r.K_3,东农363,NP-125和K_1较广外,其余品种抗菌率在80%以下,对湖南巳知的小种鉴别力不强。所有供试品种中,抗菌率90~100%的有110个品种。占供试品种42.5%。根据选择9个代表菌株的测定结果,可将抗病率在90%以上的110个品种分为9个抗病类型(各类型代表品种为赤块矮选,TKM_6,农试4号,红脚粘,城特235。矮脚白米籽,滇瑞137,辐包22和密阳147)。朝六早为感病类型,本文还讨论了抗性谱和抗性类型划分的意义与问题。  相似文献   

5.
湖北稻瘟病病菌种群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30个单基因系品种和中国7个鉴别品种对湖北195个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菌株进行致病型检测.以单基因系品种抗谱为参数,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9水平下参试菌株被划分为18个致病型菌群;Pi-9(t) (mv21)和Pi-z5 (my09)的抗谱分别为83.6%和71.8%,在湖北水稻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根据中国7个鉴别品种进行传统病菌种群划分,参试菌株被划分为7个菌群27个生理小种,其中ZE01和ZB15在本区域属优势小种,其次为ZG01和ZC15.  相似文献   

6.
不同鉴别体系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鉴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鉴别体系对福建省稻瘟病菌株的鉴别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合福建稻瘟病菌研究的鉴别体系及其水稻鉴别品种,利用不同鉴别体系对福建省189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对进行了致病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被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品种、CO39近等基因系和LTH近等基因系分别划分为15、17、21个致病型,优势致病型分别为ZB13、I34.1和J76.2,出现频率分别为58.72%、47.08%和28.57%,反映的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0 9、0.737 1和0.863 8,其中采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和CO39 NILs作为福建稻瘟病菌株的鉴别体系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四川、湖北、浙江等省种植的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组合上采集感稻瘟病标样,单孢分离获得91个菌株,经离体接种测定了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对所获菌株的抗谱分别为26.4%和50.5%。使用全国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71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型,有ZA,ZB,ZC,ZD,ZE和ZG 5个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45.07%,33.8%,7.04%,2.82%和1.41%,共42个生理小种。ZA1和ZB9出现频率分别为7.04%和5.6%,属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最近几年来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基于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的分子指纹方法对由广东省2000 2002年度各83个菌株构成的试验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性系数为0.92时,3个年度的供试菌株分别被分为33、25和13个遗传宗谱,其宗谱频率分别为39.8%、30.1%和15.7%。由此推测,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在这3年间其遗传多样性呈减少趋势,而且2001 2002年度的减少幅度要比2000 2001年度的大。另一方面,对上述3个群体进行了基于中国鉴别品种的致病型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群体分别被划分为20、17和15个致病型,其致病型频率分别为24.4%、20.5% 和18.1%。由此说明,3个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型多样性大体上也呈减少趋势。本文对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致病型结构的互动关系,以及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遗传结构与寄主群体抗性遗传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据此推测,广东省水稻品种抗性遗传结构的稳定化和简单化是造成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和致病型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粳型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和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黑龙江省139个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并通过这3套鉴别品种对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39个稻瘟病菌株被中国7个鉴别品种划分为6群14个小种,被日本清泽12个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划分成58个小种,被中国6个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分成26个小种;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和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鉴别作用优于中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鉴别作用明显;在黑龙江省可用于抗病育种的基因有Pi-zt、Pi-b和Pi-t;在黑龙江省应该提倡应用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稻瘟病菌毒性类型及部分水稻品种(组合)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2003-2006年从福建省主要稻区分离挑选的97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对国际水稻所CO39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6个鉴别品种和部分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株分别属于14个毒性类型,优势类型和亚优势类型分别是I34.1和I35.1,其对8个福建主栽品种的毒力频率分别为51.96%和60.23%.2003-2006年各年度的菌株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324、0.5541、0.6000和0.7699.相邻年度间的病菌毒性类型相似率分别为57.14%、54.55%和46.15%.说明福建省稻瘟病菌毒性类型在各年份间的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CO39-NILs中C101LAC(Pi-1),育种亲本中R527、亚恢627、多系1号和谷丰A,主栽品种中D优527、D奇宝优527和T优5537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好,抗性表现均为抗(R);95个新育成的品种中表现抗(R)和中抗(MR)的分别占16.84%和22.11%,其中新品种谷优5188、特优18、天优3301、Ⅱ优907、Ⅱ优516和D奇宝优5号的抗性频率高于90%,且对田间叶瘟和穗瘟的抗性表现较好,说明这些抗性品种及其所携带的基因是福建省育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1.
鄂西南地区2012-2014年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鄂西南地区稻瘟病病菌的致病型,将2012-2014年采自鄂西南地区感病水稻并分离保存的136个菌株分别接种到7个中国鉴别品种和15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品种上,以中国鉴别品种中的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对照,基于7个中国鉴别品种的鉴定结果表明:136个菌株中有121个具有致病性,分属于ZA、ZB、ZC、ZE、ZF、ZG共6群11个生理小种,ZB为优势种群,但ZC频率逐年升高,到2014年与ZB势均力敌;ZB13为第一优势生理小种,ZC15和ZB15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5个水稻抗稻瘟病菌单基因系的鉴定结果将121个菌株分为77个致病型,且不同年份分离的菌株致病力差异较大.90%以上菌株对含有Pib、Pit和Pi11抗病基因的水稻单基因系有致病力,而对含有Pi9和Pikh抗病基因的水稻单基因系的致病力较弱,不到10%.此结果可以为育种工作者及当地农业部门的品种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8~2010年3年间,从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采集、分离、测定稻瘟病菌184个菌株。结果表明: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84个菌株划分为5群47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种群ZA和ZB群出现频率增加,致病性弱的粳型种群ZF群出现频率基本稳定,ZE和ZG群小种3年间均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杂交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包括131个杂交稻品种在内的134个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接种了21个对已知抗稻瘟基因具鉴别力稻瘟病菌株,根据比较各品种和含已知抗瘟单基因系对鉴别菌株的抗谱对各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134个参试品种中,仅红优44和泸优1号对全部21个鉴别菌株的抗感反应完全一致;通过DPS统计软件对各品种的抗谱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距离为0.8时可将这些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划分为7个类群;应用基因型推导软件分析,推导出D香287可能携带Pi-km、Pi-zt和Pi-7等3个抗性基因,Q优2号则可能携带Pi-k、Pi-I、Pi-t和Pi-19等4个抗性基因,其余品种则均可能携带未知抗病基因。各品种在病圃中的最高叶瘟级别和平均颈瘟率与其对21个鉴别菌株的抗病频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近等基因系的育成及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能力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是一个普感品种。以它作为轮回亲本 ,日本清泽鉴别品种草笛、梅雨明、K1、Pi4号、K60和 BL1作为抗病性供体亲本 ,通过杂交、回交和抗性鉴定 ,培育了一套单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这套近等基因系、它们的供体亲本、清泽鉴别品种、国际水稻研究所近等基因系等对菲律宾菌株的生理小种鉴别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为 :( 1 )近等基因系的生理小种鉴别能力比其供体亲本强。 ( 2 )中国近等基因系比清泽鉴别品种的小种鉴别能力高。 ( 3)中国近等基因系的生理小种鉴别能力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近等基因系相似或较强。但是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近等基因系不适用于鉴别粳稻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而中国近等基因系既适用于籼稻区 ,也适用于粳稻区 ,是可以在国际上通用的鉴别体系。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辽宁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和无毒基因的构成,为辽宁省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及抗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7个水稻鉴别品种对2017-2018年采自辽宁省各个稻区的151株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并根据已克隆的10个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PCR检测。【结果】供试菌株被划分为6群41个生理小种,ZA和ZB为优势种群,占比分别为42.36%和31.76%,ZC、ZD、ZE和ZF占比分别为5.96%、3.97%、3.31%和12.58%,未检测到ZG种群。供试菌株全部携带无毒基因Avr-Pi9;大部分菌株携带无毒基因Avr-Pita、AvrPiz-t、Avr-Pik、PWL2和ACE1,携带频率分别为:90.07%、94.04%、93.38%、92.72%、98.68%;无毒基因Avr-Pib携带频率较低,仅有27.81%;无毒基因Avr-Pii、Avr-CO39和Avr-Pia未检测到。【结论】辽宁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和无毒基因组成结构复杂,在辽宁省水稻品种布局中,应推广含有Pita、Pi9、Pizt和Pik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21个沿黄稻区水稻主栽品种和区试品种对水稻白叶枯四个致病型Ⅰ、Ⅱ、Ⅲ、Ⅳ的标准菌株的抗性分别有14、6、7、9个。多数品种对白叶枯细菌表现专化抗性,抗谱较窄,仅能抵抗一个或两个致病型。抗四个致病型的品种有郑州764,豫原1号,旱育1号;抗三个致病型的品种有京华101(RSRR)、丰优1号(RRSR)和10177(RRSR)。且抗性均为中等水平,未发现对任一菌株高抗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湖南桃江地区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和无毒基因的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8对SSR引物对2017年从湖南桃江病圃多个晚稻品种上分离纯化的29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18个已知抗瘟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NILs)对其中的19个特异性稻瘟病菌株进行无毒基因鉴定。[结果]在相似系数0.70,差异系数0.30水平下,29个供试菌株可划分为7个宗谱,优势宗谱I有12个菌株,占参测菌数的41.3%,宗谱V有7个菌株,占总菌数的24.1%,其余5个宗谱分别有1~3个菌株,占总菌数的34.6%;通过无毒基因鉴定18个菌株致病频率(致病频率=感病水稻数/所有测试水稻品种数×100%)在35%~75%。强致病力菌株(致病频率≥70%)3株,占总菌数的15.7%;较强致病力菌株(70%致病频率≥50%)7株,占总菌数36.8%;中等致病力菌株(50%致病频率≥20%)9株,占总菌数的47.5%;供试菌株平均致病频率为49.86%。19个菌株对NILs水稻品系毒力频率(毒力频率=对测试水稻品系有毒力的菌株数/所有菌株数×100%)超过70%的抗性基因为Pi-k~s、Pi-z~t、Pi-ta,属强毒力菌株;毒力频率介于50%~70%的抗性基因为Pi-k~p、Pi-z~5、Pi-t、Pi-sh、Pi-5,属于中等毒力菌株;对其余抗性基因的毒力频率低于50%。[结论]湖南桃江稻瘟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存在复杂的致病性分化;抗性基因Pi-3、Pi-i、Pi-11、Pi-19、Pi-12对桃江地区稻瘟病菌抗性优良,可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对2006年在吉林省内各市、县田间采集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出的148个有效单孢菌株,用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鉴定出7群25个中国小种,优势种群为ZE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E1,其次是ZG1和ZA57。同去年相比中国小种的优势小种无变化,两年间的频率差距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其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重庆市万州、涪陵、黔江、潼南、永川、开县、江津等24个区县征集的穗颈瘟标样进行单孢分离,采用我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对获得的189个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同时以9个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对供试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测定结果为:重庆市稻瘟病菌存在ZA27、ZB11、ZB27、ZC3、ZD7、ZE3、ZF1和ZG1等7群36个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ZB群,为58.2 %,其次是ZA群,出现频率为16.9 %;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是ZB27,为25.4 %,其次是ZB11,因此ZB群为优势种群,ZB27、ZB11为优势小种.对供试的189个菌株进行毒性基因分析表明Av-Z+和Av-sh+毒性基因频率较高,毒性基因频率最低的是Av-Z5+、Av-1+.  相似文献   

20.
四川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新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2002-2004年在蒲江病圃和室内进行,发现不同组合及其恢复系对稻瘟病菌确实具有不同的抗性。2004年20个主要杂交水稻恢复系接种118个稻瘟病菌株后,所有菌株均至少对5个恢复系具有致病力,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使得同一田块病菌群体获得了对其他不同品种的致病力.其中对全部参试恢复系致病菌株出现频率为11.9096,显著高于仅对一个恢复系致病的菌株频率(P≤0.01),水稻多样化抗性逐步为病菌所克服。利用pot2-1和pot2-2引物,对68个对多恢1号致病菌株rep-PCR扩增获得多种指纹图谱,各菌株指纹图谱与其地区和品种来源无相关性,表明对多恢1号致病的菌株是由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