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M-K检验方法,研究了如何将标准化降水指数应用到衡邵干旱走廊地区干湿条件分析及旱涝监测中。研究结果表明:衡邵干旱走廊地区的降水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且2008年之后增加趋势明显;径流序列的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径流突变特征较为明显,特别是2000年之后由于人类活动增强,水库调度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变化影响显著,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文响应关系,降低了地表径流量;洪水的月际分布特征显示,湘江干流和支流的洪峰时间及洪水期存在较长时间的延迟;资水流域的月际变化较为平缓,月际差异小;衡邵干旱走廊的气象干旱整体上处于缓解趋势。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受典型热带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地区之一,降水量较丰沛。全国年均降水量高达1170毫米,其中大于1250毫米的多雨区和750—1250毫米的湿润区各占全国总面积的1/3,375—750毫米的半湿润半干燥区占1/4,小于375毫米的干燥区仅占8%,这种较为湿润的气候同其有利的地形和丰富的热量条件结合起来,使得印度发展农业的可耕地面积较为广大,且具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安徽省旱涝监测业务系统,并利用1961~2006年安徽省20个代表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对旱涝灾害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Pa)、Z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相对湿润度指数(Mi)、综合干旱指数(Ci)进行检验。结果表明,Pn、Z指数和SPI指数3种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有效反映旱涝状况;Mi指数中过分夸大了气温对旱涝的影响程度;Ci指数是SPI指数和胁指数的综合反映,由于埘指数误差较大也直接导致Ci不能准确地反映气候旱涝实际。  相似文献   

6.
利用鲁西地区8个台站1962—2015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鲁西地区各月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年及各季节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应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SPI呈现增加趋势,其余各季节及全年SPI均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年尺度干旱分布中东部县干旱次数高于西部县;雨涝呈现南北分布,南部县次数高于北部县。季节旱涝分布,春夏干旱多发生在东部及南部县,秋冬干旱集中在西北部县;季节雨涝次数较多发生在南部及东部县。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00年间历年月、季、年降水量资料,通过"Z指数"计算、等级划分等对抚顺地区旱涝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地区旱多于涝,同一级别的旱涝类型各地差别较小,西部旱情略重于东部。  相似文献   

8.
2017年12月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本文尝试将巨灾小额指数保险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巨灾风险中最为普遍的农作物损失风险上,探讨最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农业巨灾小额指数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都需要借助科技的手段来完成相应的工作,以此来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农业向来是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领域,农业的发展情况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农业的发展常常伴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这给广大农村地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在农业中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灾害的监测,可以有助于预防或减少自然灾害和其它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损失。遥感技术的精确和大范围监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帮助农民在第一时间知道农作物的生长和灾害的发生,让广大农村地区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损失,促进我国的农业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遥感技术应用于灾害监测的优势,如信息量大、效率高、动态性和适应性强,可实现大范围、立体性监测等,并具体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冷冻害、病虫害、旱灾、风雹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促进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在垦区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灾害一直是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其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遥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农业灾害的遥感监测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遥感技术对各种农业灾害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山东地区农作物旱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的旱涝受灾、成灾面积资料和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主要农作物旱涝灾害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农作物旱涝灾害发生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平均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5.34%和11.70%,旱灾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占总灾害面积6成以上;旱涝灾害面积呈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旱灾面积2003年之后显著减少。干旱灾害区域影响较大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和果树,涝灾区域的主要农作物是花生、蔬菜和果树。山东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47.6 mm,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的62.1%。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速率为28.1 mm/10a,降水偏少和偏多年与农作物旱涝灾害年份基本对应。【结论】山东中部、西部和山东半岛东北部区域,农作物干旱成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系数超过-0.4,涝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程度和显著相关区域范围均小于旱灾。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丹东地区气象观测站1954—2016年逐月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采用K干旱指数划分干旱等级、监测干旱状况,并检验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实际的旱情比较,K干旱指数在丹东地区干旱监测中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单片机研制开发了自动测温显示报警系统,可以实现多点温度自动监测,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解放了人力,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实用多点测温系统及其在粮仓温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及由其构成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进而给出了运用该系统设计粮仓温度监测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VI-LST遥感模型在福建省干旱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指数(VI)和地表温度(LST)是描述地表特征信息的2个重要参数.本研究采用基于VI和LST特征空间的遥感模型对2000年以来福建省三起比较严重的干旱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拟合特征空间干边方程的相关系数高于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拟合干边方程的相关系数.VI-LST遥感模型能客观地反映地表水分供应状况,较好地反映区域旱情的空间分布和旱情动态发展过程,干旱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与地面气象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在福建省抗旱减灾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我国发展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农业长足发展是国家发展根基。从农业发展现状来看,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因此研究农业灾害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以某省构建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系统为例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发展组成结构之一,面对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其显著的影响作用直接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遥感技术可以进一步对自然灾害在发生过程中对农业种植作物的影响进行高精度范围的监测,强化我国对农业灾害的检测以及处理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夏季降水变化及其对旱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安徽省夏季降水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降水时间序列线性趋势分析、距平计算和小波变换来研究降水变化规律;采用旱涝Z指数计算气候旱涝指数。[结果]结果表明:夏季降水强度增强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以淮北显著;夏季淮北准2年和准8年周期振荡较明显,沿江江南准16年周期较明显;全省平均入梅日期6月16日,出梅为7月10日,梅雨量年际变幅大。[结论]安徽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的趋势,气候旱涝灾害频繁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植被供水指数法在辽西干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NOAA卫星AVHRR通道1、2,计算植被指数和通道4的亮温,运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监测辽西地区土壤干旱情况,结果表明,与实地的早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