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白花野牵牛(Ipomoea leucantha)和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同属甘薯属(Ipomoea)。甘薯是六倍体种(2n=90)。三浅裂野牵牛是个复合种,有六倍体种(2n=90)、四倍体种(2n=60)、和二倍体种(2n=30)。白花野牵牛是二倍体种(2n=30)。六倍体三浅裂野牵牛在国内外的甘薯育种中均已应用,如日本利用它育成了高淀粉、高产、抗线虫的新品种“南丰”,江苏省农科院从70年代末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它与甘薯杂交选育出了丰产、  相似文献   

2.
二倍体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是六倍体栽培种甘薯的祖先种之一。这种植物具有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Spor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SSI),由单位点复等位基因决定,即S位点。综述了三浅裂野牵牛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从SSI表现形式、已排除候选基因、S位点的分离与结构、候选S基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浅裂野牵牛自交不亲和的独特性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3.
二倍体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是六倍体栽培种甘薯的祖先种之一。这种植物具有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Spor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SSI),由单位点复等位基因决定,即S位点。综述了三浅裂野牵牛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从SSI表现形式、已排除候选基因、S位点的分离与结构、候选S基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浅裂野牵牛自交不亲和的独特性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研究甘薯近缘植物,对阐明甘薯的进化以及选育甘薯新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苏联M.Г尤津就利用Ipomoea pamdurata和甘薯杂交,获得了种子.美国Martim F.W.Jhones A.和其他一些人都研究了甘薯属中的一些种,如:I.triloba,I.ramoni,I.tiliacea,I.trichocarpa,I.lac-nmosa,I.trilida等,并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了体细胞染色体为120的甘薯属新种.日本的宫畸司、小林正等人自五十年代初期,先后从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引进了I.littoralis(K233),I.bucantha(K221),I.trifida 3X(K222),I.trifida(K123、K177)以及另外一些甘薯属植物并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甘薯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虽然都是15,但不同种的染色体组却不相同,只有具有染色体组B的植物如I.littorais  相似文献   

5.
Ipomoea trifida(Kunth)G.Don(2n=2x=30)是甘薯祖先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抗旱生理机制尚无报道。本文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30%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薯近缘野生种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PEG处理后活性均增强,揭示了甘薯近缘野生种MDA和Pro含量和氧化酶类的活性在短时间急性胁迫情况下的不同变化规律,可为抗旱品种的筛选和下一步抗旱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常规杂交培育耐盐甘薯品种的技术,利用海边滩涂近缘野生种厚藤(Ipomoea pescaprae)耐盐的特异性,将其与14个甘薯品种杂交。先是通过嫁接诱导开花,接着经配对杂交组合授粉,观察花粉萌发状况,分析其亲和性。结果显示:甘薯与海边近缘野生种杂交,有些品种可见花粉萌发,具有一定的亲和性,正交亲和的多,反交亲和的少,但多数品种表现为不亲和。海边近缘野生种无明显的甘薯亲和杂交群别属性。甘薯与海边近缘野生种杂交花粉萌发中,花粉管可分为5个类型,表明不同品种亲和性有差异。根据萌发花粉管的不同,计算出亲和指数,其中,广薯79×海边近缘野生种综合亲和指数最高,达中等亲和;5个组合弱,3个组合极弱,没有强或极强组合。亲和组合中,不同时期亲和性强弱亦有差异,亲和指数曲线图出现明显峰值,分别出现在11月份上中旬和次年4月的下旬,但不同的组合或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偏强,有的偏弱。亲和指数相对较高的组合中,杂交授粉挂果测试结果表明,亲和指数越低,越容易掉果,掉果率高;亲和指数最高品种,掉果率低,挂果率高,差异明显。因此,测定亲和性,并估算亲和指数,筛选强亲和组合,对指导厚藤和甘薯品种配组杂交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谷子及其 8个狗尾草野生种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谷子及其不同野生种种间同工酶谱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大多数酶带的差异 ,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条数与各种间的倍性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谷子、西藏 1 90和青狗尾草 3个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这 3个物种与法氏狗尾草、断穗狗尾草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 ,轮生狗尾草的 2个种居中 ,而金色狗尾草、皱叶狗尾草之间以及与上述几个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远。轮生狗尾草二倍体种与轮生狗尾草四倍体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将前人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 ,发现谷子染色体组具有 4条酯酶同工酶标志带 ,通过这 4条标志带可初步判定在狗尾草属某一野生种中谷子 (青狗尾草 )染色体组的存在。结果还表明 ,青狗尾草同工酶谱的类型 与法氏狗尾草、断穗狗尾草的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8.
谷子及其近缘野生种酯酶同工酶分析(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谷子、青狗尾草和西藏野生材料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种内不同品种(类型)间的同工酶谱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少数酶带的差异及相应酶带相对活性不同,但它们的活性分布趋势是相同的;西藏190野生材料应划归于谷子的范畴,属谷子的一种特殊类型,将西藏野生材料定名为“西藏野谷子”是正确的;青狗尾草按照其同工酶谱可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类型Ⅱ是谷子起源的最可能祖先,该类型在我国黄土高  相似文献   

9.
甘薯近缘野生种杂交后代用作抗旱亲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旱系数法对具有近缘野生种抗逆基因的种间杂交后代y_2、y_6、y_(25)和抗旱性好的甘薯品种丰收白、棠张17进行了耐旱鉴定。y_2的抗旱系数为0.71,抗旱性强;y_6的抗旱系数为0.35,抗旱性较强。用y_2、y_6与常用甘薯品种杂交,根据组合能力,杂交后代表现,认为其作为耐旱亲本具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裂叶牵牛花色、叶色等变化机理。[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利用PCR技术从裂叶牵牛蓝白相间突变株幼叶组织中扩增出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8-T/Tpn。[结果]田间调查结果发现,变异株的F3代发生分离,叶色突变并不影响花色的变化;PCR扩增结果表明,以蓝白、纯蓝、大花基因组DNA在330bp处各有1条特异带,而春光、白雪、平安红、垂蔓都没有特异带出现。[结论]变异株重组质粒序列为裂叶牵牛的转座子序列片段。  相似文献   

11.
以甘薯7个品种及野生种 Ipomoea leucantha(2x)的花药为外植体,在含有2,4-D2mg/L+KT2mg/L+IAA2mg/L 的 MS 培养基上,有6个品种及 I.leucantha 诱导出愈伤组织,而且频率较高。甘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在基因型之间有差异,向阳黄品种出愈率在7个甘薯品种中最高达9.7%,而甘薯近缘二倍体野生种 I.leucantha 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于六倍体甘薯,达11.9%。形成的花药愈伤组织需立即转移到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中。在分化培养基上,甘薯两个品种和野生种的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出根。I.leucantha 愈伤组织根的分化率高于甘薯品种,达18.8%。  相似文献   

12.
13.
对 1 0个番茄材料的抗热性、TMV CMV Mi及蚜虫的抗性、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等品质指标进行了鉴定 ;对 7个茄子材料的抗热性、黄萎病、Mi、二十八星瓢虫的抗性及Vc、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了评价。为更好利用野生种的优良性状和扩大栽培种基因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番茄、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抗性与品质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个番茄材料的抗热性、TMV CMV Mi及蚜虫的抗性、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等品质指标进行了鉴定;对7个茄子材料的抗热性、黄萎病、Mi、二十八星瓢虫的抗性及Vc、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了评价。为更好利用野生种的优良性状和扩大栽培种基因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国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46-9547
[目的]研究野燕麦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方法.[方法]用机械法制备野燕麦的原生质体,并用PEG结合高Ca2+-高pH溶液的融合法对原生质体的融合进行研究.[结果]野燕麦叶片在35%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15 min能够制备数量较多的原生质体;PEG结合Ca2-高pH融合法能有效地使野燕麦原生质体融合.[结论]该技术为植物叶片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裂叶牵牛花色、叶色等变化机理。[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利用PCR技术从裂叶牵牛蓝白相间突变株幼叶组织中扩增出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8-T/Tpn。[结果]田间调查结果发现,变异株的F3代发生分离,叶色突变并不影响花色的变化;PCR扩增结果表明,以蓝白、纯蓝、大花基因组DNA在330 bp处各有1条特异带,而春光、白雪、平安红、垂蔓都没有特异带出现。[结论]变异株重组质粒序列为裂叶牵牛的转座子序列片段。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进一步明确猕猴桃主要品种(系)及近缘野生种的倍性水平差异,为猕猴桃倍性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实现猕猴桃高产优质。以项目组前期收集的88个不同品种(系)及近缘野生种猕猴桃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倍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猕猴桃主要品种(系)及近缘野生种的倍性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供试的52份中华猕猴桃中2X占40.38%,3X占1.92%,4X占55.77%,6X占1.92%;供试的10份美味猕猴桃中4X占20.00%,6X占80.00%,未发现2X、4X;供试的25份毛花猕猴桃均为2X;供试的1份软枣猕猴桃为6X。其中,中华猕猴桃的倍性变异系数最大,达32.71%;其次是美味猕猴桃为15.06%,毛花猕猴桃变异系数为0%。  相似文献   

20.
以芦荟叶片为试材,采用酶解方法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对斑纹芦荟和不夜城芦荟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以芦荟的叶肉细胞为试材,可成功分离出原生质体,而且活力较高,达90%以上。聚乙二醇(PEG)融合的结果可获得部分融合体。芦荟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来源、酶液的组成,另外还受酶解液的渗透压、温度和pH值等影响。融合的效率主要受融合剂的浓度、原生质体的生理状态及处理的时间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