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综合评价对于优化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项目建设效益为目标,建立了基于改进AHP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如皋市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开展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如皋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效益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社会效益中的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数及...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农田的生产质量以及粮食安全,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指标权重,建立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评价体系。本研究对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且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创建、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标准基本农田的规划与建立受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同,说明了江苏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占据总面积的65%,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准确性。江苏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较好地保障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成果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涵及标准为基础,以我国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背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评价。借鉴美国LESA评价方法,进行自然质量与立地条件两方面的指标的选择应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建设设施完备、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建立协调发展的高产农田;并全面展开建设,以提升农田综合质量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及农村相关会议中多次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并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给方针,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2009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试点以来,到2020年规划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100kg以上。在此背景下,掌握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现状,有效测算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结合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以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甘肃省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来源及存在问题,评价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  相似文献   

5.
吴宏霞 《农家致富》2022,(21):50-51
<正>日前,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定》。为稳定提升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就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近日要求各地学习贯彻《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从四方面坚持不懈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耕地产出能力,努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扎实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编制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中长期规划。围绕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目标,积极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实施土地  相似文献   

7.
农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命脉,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河南省围绕保粮田面积、保粮食产量、保农民收益的"三保"目标,以建设高标准粮田为抓手,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区情实际,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路径,逐步形成了以“多元化参与、多要素融合”为主要特色的建设模式。为进一步促进六合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对其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在加快推进区域化整体建设、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强化高标准农田的农艺配套、切实提升农户参与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工作推进建议,以期进一步高质量整体推进六合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出了坚持“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要求。高标准农田正从“十二五”以来数量规模式建设阶段,向更加强调质量的内涵式阶段发展转变,监管机制迫切需要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探索建立有效监测评价机制,实时准确掌握保有高标准农田数质量情况,对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动态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动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技术路线,总结分析了目标县域的实际评价验证情况,提出了推进实际运用的主要困难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海盐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浙江省海盐县“三区三线”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海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情况,分析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路径和对策举措,以期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绿色”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农田也是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需注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绿色”建设,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多种功能。通过实地调研西北区等典型区域农田建设项目区分析了当前农田建设存在的绿色短板,结合“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重点,明确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基于实地调研和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研究,总结归纳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示范的主要做法。最后,提出了推进绿色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条件等各指标的贡献,以位于淮北平原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为研究区域,基于ArcGIS、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平台,运用特尔斐法进行相关指标权重及隶属度的确定,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级的影响及灌排评价指标的贡献。结果表明,项目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01,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93,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08,区域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7.91、19.64个百分点,灌溉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25;排水能力为充分满足和满足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35.13、27.33个百分点,排水能力提升使耕地质量综合等级提升0.31。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灌排条件,使项目区内低产田全部消除,高产田面积占比明显增加,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其中灌排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作用最大,贡献率达51.85%。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党中央立足新形势提出的粮食产能提升新目标,是关乎14亿人口吃饭的头等大事。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应用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节水灌溉技术在提高用水资源效率、助推农田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简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质量直接关乎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基在保护好耕地,根本在确保产能,因此,提升耕地质量至关重要。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匮乏是基本的土地国情,自1998年以来,我国开展的一系列土地整治工作对保障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今后耕地数量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能缓解农田数量的紧张,又能提升农田的产出和农产品质量,确保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产能力持续提升,牢牢守好13亿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09-2015年连续7个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2年至2013年间,国务院依次批准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三个规划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党和多家为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工程顺利实施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基重要举措,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机制欠缺、制度设计不到位,高标准农田的前期建设和后期管护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功能发挥不理想,制约粮食安全生产。以河南省N县1334万m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从高标准农田实行田、土、水、路、林、电、管等综合配套建设内容的规划管理以及产生效益层面,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提出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规范管理机制,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督,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使用效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确保粮食安全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作用重大,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文章以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分析2011~2022年成都市高标准农田间建设数量、分布、投入等基本情况,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田环境以及乡村产业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通过对稳步提升建设质量、持续加大建设投入、积极落实建管责任等角度给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支撑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田亚娟 《乡村科技》2023,(5):144-146
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要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完善耕地配套设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任务倒挂”影响项目空间布局、重增轻存情况普遍、“职顺力弱”与建设需求不匹配、“一张图”监管目标尚未实现、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对此,各地要调整导向机制、优化项目空间布局,建新与改存并重、提升农田建设实效,科学赋权赋能、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一张图”监管目标,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建后管护机制,从而高效高质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20.
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建立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于座谈调研法、试点调查法和空间分析法,针对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政府主导,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下,将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上图入库的技术思路和经验做法,查清了全省历史上已建成、已验收、在建和已立项的高标准农田规模、分布等状况,建立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最后得出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高标准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提升管理效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