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酒酿造业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而优质酒用高粱品种的培育是该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促进贵州省酒用高粱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分析贵州酱香型白酒用糯高粱育种中存在的种质资源贫乏,品种退化,以及符合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缺乏等问题,从育种资源材料选择和育种技术两方面提出加强贵州酒用高粱育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析糯高粱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用25对SSR引物检测了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5对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出2.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81个,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变幅为0.17~0.62,平均为0.34。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203~0.949之间,平均为0.593,UPGMA方法将29份糯高粱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475处聚为两大类。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被聚在同一亚类,农艺性状近似的品种聚在同一亚类。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该研究中的糯高粱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糯高粱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用25对SSR引物评价了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结果显示,25对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28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1.81个,引物位点的多态信息量变幅为0.17~0.62,平均为0.34。29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0~0.95,平均为0.60,UPGMA方法将29份糯高粱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48处聚为2大类,其中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被聚在同一亚类,农艺性状近似的品种被聚在同一亚类。表明糯高粱品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其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25份普通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4对多态明显、条带清晰的烟草SSR引物,对25份烟草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在14个SSR位点上,共检测到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6.9个.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53-0.815,鉴别能力良好.25份烟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01-0.959,平均值为0.787.聚类分析表明,25份普通烟草种质间的遗传差异与其品种特性、调制类型、地理来源的差异没有必然联系,但能较好地反映烟草种质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5.
利用RSAP标记技术对18份皂荚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45对RSAP引物中筛选了1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6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4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92.22%。各引物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229 8和0.371 6,18份皂荚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31 1~0.988 0。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GS为0.62处可将18份皂荚种质资源分为3组,其中,野皂荚单独为一组,山皂荚和皂荚-T聚为一组,其他皂荚材料聚为一组。利用6对引物扩增的9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18份皂荚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其区分并精准鉴定。  相似文献   

6.
用AFLP分子标记手段对我国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综合评价我国苦荞种质资源提供依据。以50份苦荞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优化筛选出19对AFLP标记分析引物,经AFLP-PCR扩增、PAGE检测,统计分析AFLP图谱,运行Popgene Ver.1.31和NTSYSpc Ver.2.2软件对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11个AFLP特异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1.11个多态性位点(PIC),遗传相似系数(GS)分布区间均较大,变幅为0.515~0.954,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来自四川的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最为丰富;Popgene Ver.1.31运行结果表明,当GS为0.790时,50份苦荞材料被分为5个组群,聚类结果与苦荞种质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AFLP是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方式,适合于苦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我国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须要在保护、利用现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区域间引种、育种,为我国荞麦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果桑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指导其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利用,以及快速选育优良果桑新品种,利用SRAP和EST-SSR 2种新型分子标记对供试果桑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42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7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扩增得到3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达253个,多态性比率为82.68%,遗传相似系数(GS)为0.390 9~0.811 1。从26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18对引物,扩增出29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236个,多态性比率为79.46%,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06 8~0.858 1。综合2种分子标记得出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64 3~0.814 3。利用UPGMA构建聚类树状图,最终供试材料被聚为3个类群,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并由此得出SRAP分子标记更适用于果桑种质亲缘关系的遗传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18份皂荚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64对SRAP引物中筛选了17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2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3个,多态性比率为95.95%。各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861 1、1.962 3、1.415 3、0.257 2和0.406 6,18份皂荚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22 5~0.955 0。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6处可将18份皂荚种质资源分为3组,其中,野皂荚单独为1组,山皂荚和皂荚-T聚为1组,其他皂荚材料聚为1组。利用4对引物扩增的9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18份皂荚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可以将其区分并精准鉴定。该研究结果将为皂荚种质的鉴定、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浙南地区小麦育种亲本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88对SSR引物对48份小麦品种资源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显示:其中有27对引物在48份材料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共检测出159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2~9个,平均为5.89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17 ~0.850,平均为0.652.48份小麦品种(系)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68~1.00,品种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5处,可将48份小麦品种(系)分为6大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101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101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技术,从2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差异比较明显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出252个等位基因变异,变幅为7~21个,平均为1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分布范围为0.753~0.945,平均为0.857。遗传相异系数变幅在0.722~0.905之间,平均值为0.812。以遗传相异系数0.80为界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其中来自册亨县的大黄早单独划分在第一类群,与其他4个类群的遗传距离较远。利用SSR进行玉米亲缘关系分析,为贵州地方种质资源系统研究和今后玉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正确评价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茶树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利用10对STR引物,对来自中国华南、江南、江北和西南4大茶区的87份茶树种质,以及来自日本的"薮北种"及来源不详的"箫"茶树品种共计89份茶树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0对STR引物共检测到124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12.4个,扩增位点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高于观察杂合度的平均值。等位位点的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771 1,Shannon指数平均为1.978 0,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81。聚类结果表明,89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为0.77~0.98,平均为0.80,主要分成4个大类。【结论】89份茶树种质资源并未按地域严格分开,通过茶树种质资源所在不同茶区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江北茶区茶资源与其他3大茶区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2.
贵州糯玉米地方品种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糯玉米种质扩增改良提供依据,利用15对糯玉米核心引物,采用SSR标记技术,对贵州糯玉米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对核心引物在36份糯玉米材料中共检测出20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13.66个,每个位点的SSR多态信息量(PIC)平均为0.87;36个糯玉米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4±0.072,变异系数为11.30%;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36份糯玉米材料共划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菌草种质资源iPBS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7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iPBS (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 Amplification,引物结合位点间扩增)分子标记技术对47份菌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从28个iPBS引物中共挑选出的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iPBS引物,对47份菌草种质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11个iPBS引物在47份菌草种质材料上共给出了208个多态片段,平均每个引物给扩增出18.9个多态片段,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SM)分布在0.58~0.99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67时可将47份菌草种质材料分成10大类群,所有47份材料被区分开来.[结论]iPBS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用于菌草种质资源材料的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为科学管理和利用菌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47份菌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iPBS(Inter Primer Binding Site Amplification,引物结合位点间扩增)分子标记技术对47份菌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从28个iPBS引物中共挑选出的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iPBS引物,对47份菌草种质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11个iPBS引物在47份菌草种质材料上共给出了208个多态片段,平均每个引物给扩增出18.9个多态片段,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SM)分布在0.58~0.99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67时可将47份菌草种质材料分成10大类群,所有47份材料被区分开来。[结论]iPBS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用于菌草种质资源材料的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为科学管理和利用菌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王茜  边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45-1147
[目的]掌握渤海地区梭鱼种群的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梭鱼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从45个随机引物中选出20个扩增效果稳定的引物进行群体分析。其中,梭鱼自然群体共检出了204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13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6.7%;养殖群体中共检出了217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13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59.9%。[结论]目前梭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人工养殖还未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SSR标记的粒用高粱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粒用高粱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SSR分子标记对156份全国籽粒高粱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33个SSR分子标记的扫描共获得186条多态性DNA条带。多态指数(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为0.01~0.73,平均值为0.45。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Genetic Similarity)变异范围为0.15~0.9,平均值为0.53。NJ(Neighbor Joining)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A,Principal-Coordinates Analysis)将156份高粱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I为来源于贵州、四川和云南的56份南方高粱;类群Ⅱ包含的48份全部是北方高粱,来源于辽宁、内蒙古、山西、北京和河北等地;类群Ⅲ包含52个南方和北方的高粱,来源于黑龙江、吉林、陕西、山东、湖北和云南等地。  相似文献   

17.
对24份优质抗稻瘟病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RAMP(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标记分析。结果表明,80个RAMP引物组合中,有22个引物组合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这22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80条具有多态性,占74.1%,每个引物组合可扩增出1~9条多态性带,平均3.6条。RAMP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平均值为0.462(0.138~0.900)以平均GS值0.462为阈值,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划分为6类。表明这24份优质抗稻瘟病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优质抗源材料对选育高产、优质、抗稻瘟病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ISSR标记对陕西核桃实生居群39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从13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用于正式扩增,检测到48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27%;居群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73~0.836,平均达0.679;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1.483~1.960,Simpson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739~0.846。UPGMA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明显差异。ISSR标记能将39份核桃种质完全区分开,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核桃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萱草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系统收集萱草属种质资源的基础上,以155份萱草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基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采用多次聚类优先取样策略构建萱草属初级核心种质库,并对初级核心种质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3对引物对155份萱草属种质共扩增出396条多态片段,平均扩增9.21条,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64,不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642,依据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树状图,将155份种质聚类分为"黄花菜"和"萱草"2大类群。(2)通过6次取样建立萱草属初级核心种质库,包含32份种质(4个种、1个变种、27个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库为原始群体的20.65%,保留了291个(68.69%)多态性位点,其中‘黄花菜’类群种质8份,占‘黄花菜’类群资源总数的13.56%;‘萱草’类群种质24份,占‘萱草’类群资源总数的25.00%。(3)43对引物对32份核心种质共扩增出272条多态片段,平均扩增6.3256条,PIC值平均值0.6060,不同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7940;32份材料聚类分为"黄花菜"和"萱草"2大类群。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辐射诱变对拓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的作用,以晋大78及其经60Co辐射处理产生的66份M5代群体为材料,利用6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对筛选出的引物共检测到4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等位变异数为2.5,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2~6个;多态信息量的变幅为0.058~0.760,平均每个引物的多态信息量是0.359;Shannon's指数范围为0.134~1.642,平均值=0.581;M5代群体与未辐射的晋大78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为0.625~1.000。在遗传相似系数GS=0.72处,可将材料分为三大类。诱变后代中47份诱变后代材料诱变成功,与晋大78之间的相似系数GS小于1。诱变成功的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与晋大78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