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324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处理产量最高;在提高基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穗肥有利于提高产量;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增加是机插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颖花量的增加主要与穗数的提高有关;拔节、齐穗、成熟期LAI显著增加是机插水稻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基蘖肥施入比例,可提高水稻群体最高茎蘖数与齐穗期有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穗肥施入比例,可提高水稻茎蘖成穗率与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净光合速率,可提高齐穗后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及收获指数随着穗肥施入比例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每667 m2施氮(N)18 kg的前提下,氮素基蘖穗肥比例20:50:30的处理获得最高单产为每667m2 762.1 kg.  相似文献   

3.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及氮钾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5∶3的处理,单产9.78 t/hm2,比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4∶4、2∶6∶2、2∶8∶0的处理分别增产0.6%、3.4%和5.6%;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干物质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氮钾吸收量均较高。因此,适当增加氮素穗肥施入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与氮钾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五四农场水稻高产创建品种龙粳20为材料,研究分析适宜超级稻高产的氮肥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8:2的处理每穴茎数、收获穗数都比其他处理多。穗肥施氮量主要影响抽穗及其后的植株吸氮量,对水稻高产起着关键的作用。穗肥过多,不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间的干物质生产量,难以获得高产。基蘖穗比例为5∶3∶2的处理在分蘖、成穗率、肥料利用率、结实率上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宜钵苗机插水稻的氮肥施用方式,以滨海稻区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素按基肥:1次蘖肥∶2次蘖肥∶1次穗肥∶2次穗肥=40∶12∶18∶16∶14比例施用时,其收获穗数、颖花量和穗实粒数均较大,产量最高,达到10.79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达到41.9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分蘖期、分蘖~拔节期、拔节~齐穗期、齐穗~成熟期这4个阶段吸氮比例之间的比例约为16∶53∶20∶11,拔节前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69%,进入生殖生长后氮素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31%,这一比例和产量、氮肥利用率较大的处理茎蘖肥和穗肥比例相吻合。因此,在仅施用速效肥料的前提下,氮肥总施用量为(N:240kg·hm~(-2)),且氮素以基肥:1次蘖肥∶2次蘖肥∶1次穗肥∶2次穗肥=40∶12∶18∶16∶14时,适宜滨海稻区钵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此外,可以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作为衡量氮肥利用率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宁粳3号为试材,在麦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其产量及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不同施氮量及不同氮肥运筹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亩施氮18kg、基蘖肥:穗肥为6:4时产量最高。随施氮量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下降,结实率提高。在相同施氮量下,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增加,高峰苗随之增加,成穗数和成穗率随之下降。随着施氮量增加,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随之增加,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拔节期、抽穗期的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随基蘖肥比例的提高而增加,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和叶面积指数均是以基蘖肥比重占60%的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优质稻井冈软粘施氮后移对其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明确其最佳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施用比例。【方法】于2021年在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设置大田试验,在总施氮量(TN)180 kg/hm2的基础上,按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比例设置4种施肥方案(N1=10∶0∶0∶0、N2=5∶5∶0∶0、N3=5∶3∶2∶0、N4=5∶2∶2∶1),以不施用氮肥为对照(CK),共5个处理。采集井冈软粘的生长性状、产量及稻米品质等数据,测定其分蘖期、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的茎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系数(LAI)和干物质含量,并分析成熟期水稻品质、产量及其构成、植株茎叶穗的含氮素量、总氮素吸收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前两个生长时期茎蘖数最高是N2处理,而后两个生长时期的最高茎蘖数为N3处理;前3个水稻发育时期的SPAD值差异不大,成熟期表现为N3处理最高。总干物质含量变化与产量变化表现一致。总产上N4>N1>CK,最高值N4处理分别高出N1处理和CK9.34%、73.09%;氮肥后移对井冈软粘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较小,但处理间稻米直链淀粉、粗蛋白和出...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水稻武粳15产量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氮肥用量,分析同等施氮条件下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成熟期干物重、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氮肥用量试验,分析同等施氮条件下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成熟期干物重、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在蛙稻生态种养条件下,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提高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水稻株高、分蘖、有效穗数有促进作用,对总粒数、实粒数及千粒重有负向作用;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时,水稻分蘖成穗率最高,达68.9%,6:4时最低,为63.4%。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11 464.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3个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水稻基蘖肥与穗肥氮适宜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运筹对超级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盐丰47为试材,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运筹对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4.5∶3.0的处理平均单产为10 267.5 kg/hm2,较比例为2.8∶7.2∶0的处理增产5.5%,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生物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产量百分比、氮肥利用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配比施用缓释肥与速效氮肥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大地丰缓释肥与速效氮肥配比施用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释肥以施基蘖肥数量450 kg/hm2+150 kg/hm2的方式与速效氮肥配比施用时,第1、第2次蘖肥于5.5~6.0、6.5~7.0叶龄期施入的C4处理(47∶25∶15∶13∶0)单产最高,达到了10 921.95 kg/hm2,与同一施肥比例、施肥时期不同的C3、C5处理相比分别高3.94%、2.67%。较高的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及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成熟期收获穗数及颖花量、干物质积累量是导致机插水稻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地丰缓释肥以基蘖肥形式施用的条件下,适当后移速效氮蘖肥的施入更有利于机插水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同等施氮条件下前后期施氮比例对超级稻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氮肥运筹试验。[结果]按基蘖肥:穗肥为6∶4、5∶5施用,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颖花量、粒叶比,优化株型和群体,增加拔节-抽穗、抽穗-成熟的物质积累。[结论]按基蘖肥:穗肥为6∶4、5∶5施用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Ⅱ优118和常规粳稻武运粳27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蘖肥:穗肥为7∶3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提高穗数,增加产量;Ⅱ优118以基蘖肥178.5 kg/hm~2、总用氮量255 kg/hm~2的处理的产量最高;武运粳27以基蘖肥252.0 kg/hm~2、总用氮量360 kg/hm~2的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钵苗机插水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氮30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6∶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2 145. 92±277. 3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7∶3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比例为8∶2和9∶1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加穗肥氮占比能有效提高穗粒数和每穗结实率,降低有效穗数,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由穗肥氮占比与产量拟合方程(Y=-9 142. 21x2+12 178. 18x+7 779. 51,R2=0. 9066**)解析可知,穗肥氮占比超过基蘖肥的0. 67倍时,水稻产量下降。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花优14’机穴播在纯氮300 kg/hm~2条件下,在穗肥为基蘖肥的0. 43—0. 67倍、确保有效穗数(332. 25×104/hm~2)基础上,可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稳定粒重达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6.
早籼新品种浙40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浙40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华红壤稻区进行浙408全程不同纯氮施用水平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比例的氮肥运筹试验,明确浙408对氮肥的需求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浙408的始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全程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前期施氮量较大处理的始蘖期早,有效分蘖期短。基肥、蘖肥、穗肥按6∶3∶1施用时,浙408的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按4∶4∶2和5∶3∶2施用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结论]浙408全程纯氮总量为172.5~210.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按5∶3∶2或6∶3∶1施用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基肥对土壤供氮影响持续期长 ,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蘖肥对土壤供氮仅影响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穗肥对土壤供氮影响到抽穗至成熟期。不施基肥与施基肥相比 ,植株各生育期的吸氮量少 ;不施蘖肥与施蘖肥差异较小 ,仅影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到拔节期的吸氮量 ;不施穗肥的植株拔节到成熟期吸氮量下降 ,而不施粒肥仅影响抽穗至成熟期的吸氮量。基肥施用量在保证 N-n叶龄期达到够穗苗数的情况下 ,不施或少施蘖肥 ,增施粒肥量 ,有利于提高茎蘖成穗率 ,促进穗大粒多而高产。  相似文献   

18.
考察氮肥运筹对机械插秧双季晚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3(基肥、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3∶2)有效穗数最高,实际产量也最高,达到599.5 kg/667 m~2,较T1(仅施基蘖肥)产量增加13.2%。随穗肥比例增加,水稻产量、生物量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茎鞘物质输出率(EPMSS)和转换率(TPMSS)逐渐减少。施氮处理齐穗后5 d灌浆速率均低于CK(不施氮),而后灌浆速率逐渐高于CK。总之,适当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有效穗数、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氮肥在基肥、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3∶2是机插双季晚粳最佳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9.
氮肥施用技术对水稻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8个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及数量研究毕粳37号的群体。结果表明,(1)抽穗期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高产群体的物质基础。(2)适当的基、穗肥配比能极显著调控分蘖期最高苗、抽穗期群体干物积累量及有效穗,极显著提高抽穗期群体单茎重、茎鞘重/叶重比值、穗颖花数、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和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穗实粒数。当基肥施氮比例占宜施氮量的76.5%,其余视苗情作穗肥补施时,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极显著提高。(3)抽穗期群体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极显著提高穗颖花数、灌装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的物质基础。(4)增加施氮量,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将显著增加而使群体恶化。  相似文献   

20.
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施氮肥时期对土壤供氮、稻株吸氮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肥对土壤供氮影响持续期长,一直持续到成熟期。蘖肥对土壤供氮仅影响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穗肥对土壤供氮影响到抽穗至成熟期。不施基肥与施基肥相比。植侏各生育期吸氮量少;不施蘖肥与施蘖肥差异较小,仅影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到拔节期的吸氮量;不施穗肥的植株拔节到成熟期吸氮量下降;而不施粒肥仅影响抽穗至成熟期的吸氮量。基肥施用量在保证N-n叶龄期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