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植物叶片总蛋白质提取方法(三氯乙酸/丙酮法和酚法)和优化双向电泳各试验环节,建立金心黄杨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以及可以对其蛋白质组进行质谱分析的双向电泳条件。结果采用优化后的酚法进行金心黄杨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IEF蛋白上样量150μg,SDS-PAGE采用12.5%T凝胶,电泳结束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Melanie 7.0软件分析后得到约274个可分辨蛋白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2种不同的植物叶片总蛋白质提取方法(三氯乙酸/丙酮法和酚法)和优化双向电泳各试验环节,建立金心黄杨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以及可以对其蛋白质组进行质谱分析的双向电泳条件。结果采用优化后的酚法进行金心黄杨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IEF蛋白上样量150μg,SDS-PAGE采用12.5%T凝胶,电泳结束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Melanie 7.0软件分析后得到约274个可分辨蛋白点。  相似文献   

3.
以分蘖洋葱叶片为试验材料,比较3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对2-DE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并对其中的蛋白上样量、SDS-PAGE凝胶浓度及双向电泳重复性进行筛选与优化。结果表明,与酚提取法和改良的酚提取法相比,TCA-丙酮提取法提取分蘖洋葱叶片总蛋白的操作简便,所得双向电泳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点圆滑,数量及质量均较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提取分蘖洋葱叶片总蛋白方法。应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7.0软件对图谱进行分析,凝胶上检测到超过650多个蛋白质点,不同凝胶之间蛋白质的匹配率达92.5%,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重复性,建立一套适用于分蘖洋葱叶片总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2-DE)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华南8号"木薯叶绿体为研究材料,采用改进酚抽法提取总蛋白,通过一维和二维电泳,经Image Master分析,得到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改进酚抽法可以从木薯叶绿体中提取高质量总蛋白;获得分离性好、分辨率及重复性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比较黑暗条件下1,3,5 d木薯叶绿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发现186个差异表达蛋白点;经MALDI-TOF MS质谱鉴定,获得28个差异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碳固定、能量代谢、脯氨酸代谢、胁迫防御等代谢途径。本研究初步阐述了木薯叶绿体在黑暗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变化,在蛋白质水平上鉴定出部分蛋白质的表达可能受光调控。  相似文献   

5.
绵羊肺炎支原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艳涛  赵宝华  孙继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76-3277,3293
为了建立针对绵羊肺炎支原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图谱及其相关技术体系.采用反复冻融兼Urea-CHAPS-DTT-SB3-10裂解法和超声兼Urea-CHAPS-DTT-SB3-10裂解法提取绵羊肺炎支原体菌体蛋白,取200μg菌体蛋白利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双向电泳,对硝酸银染色后获得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反复冻融兼Utea-CHAPS-DTT-SB3-10裂解提取法获得198±2个蛋白斑点,超声兼Urea-CAPS-DTT-SB3-10裂解提取法获得241±2个蛋白斑点.说明超声兼Urea-CHAPS-DTT-SB3-10裂解提取法提高了双向电泳的分辨率,进而可增强生物质谱鉴定蛋白质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石斛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斛叶片为材料,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石斛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探讨了石斛叶片蛋白的提取、蛋白定量以及双向电泳的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三氯乙酸(TCA)法提取、高压等电聚焦和两步平衡等方法可以获得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获得了可分辨蛋白质斑点数约613个。  相似文献   

7.
适用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伟霞  潘映红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169-2176
 【目的】建立适用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Taichung 29小麦苗期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及尿素/硫脲提取法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胶体考染,并选取代表性的蛋白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搜索。【结果】上述的两种方法可检测到较多的蛋白点数,分别为1 016±203和1 014±281,并能成功地完成代表性蛋白点的鉴定。【结论】作者建议,进行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时,可采用本实验提供的两种样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金柑叶片蛋白质提取的相关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金柑叶片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也为其他近缘植物高质量蛋白质的提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桂金柑一号’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Tris-HCl提取法、尿素提取法、DTT/丙酮提取法和TCA/丙酮提取法提取叶片组织蛋白质,分析比较获得的蛋白质产率、单向电泳图和双向电泳图。【结果】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各异,Tris-HCl提取法提取的蛋白质产率、单向电泳以及双向电泳结果较理想,单双向电泳图辨识度高,蛋白点数丰富,蛋白点整齐且少有纵横纹现象。【结论】Tris-HCl提取法能够兼顾产率和质量,在4种方法中综合提取效果最好,是适用于金柑叶片蛋白质提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之一,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却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蛋白质分离、鉴定的首要步骤。本文对福建柏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IPG胶条、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丙烯酰胺分离胶浓度等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福建柏双向电泳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提取福建柏叶片的蛋白点多且图像清晰,p H4~7的IPG胶条最适合福建柏叶片蛋白的分离,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为20 000 Vh,浓度为10%的分离胶进行福建柏双向电泳最好。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福建柏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为深入研究福建柏蛋白质组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黄瓜叶片总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优化体系,即可溶性蛋白提取方法为TCA/丙酮沉淀法,上样量为600μg,染色方法为考马斯亮蓝G-350。从而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黄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建立有效的梨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为梨蛋白质组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早酥梨叶片为材料,比较蛋白质提取方法、蛋白质裂解时间、IPG胶条的pH梯度和长度、等电聚焦程序及SDSPAGE电泳参数对梨叶片蛋白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采用第2种改良的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梨叶片总蛋白,蛋白质裂解1 h,选用长17 cm、pH 4~7的IPG 胶条及聚焦程序Ⅱ进行等电聚焦,于100 V 30 min、180 V 6 h条件下进行SDS-PAGE垂直电泳,可以获得背景清晰、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建立并优化了适用于梨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TCA-丙酮沉淀法、酚法、尿素法、周涵韬法和笔者建立的酚改良法,提取红海榄根部总蛋白质,并进行了SDS-PAGE分析和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酚改良法提取红海榄根部总蛋白质的纯度最高,质量最好,为建立双向电泳分析体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蛋白样品,获得了良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结果为盐生植物,尤其是盐生木本植物,建立了一套可靠的蛋白提取和双向电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刚毛柽柳响应盐胁迫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以刚毛柽柳叶片为材料, 对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 探究出适用于双向电泳的刚毛柽柳叶片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并建立NaHCO3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谱。方法本研究比较了改良Tris-三氯乙酸, 改良Tris-三氯乙酸+PVP40, 改良Tris-三氯乙酸+丙酮和植物蛋白提取试剂盒法4种提取植物蛋白质的方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总蛋白质的差异, 并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用技术研究NaHCO3胁迫后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表达变化, 建立了盐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表达谱。结果采用改良Tris-三氯乙酸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 利用该方法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样品, 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中蛋白质分离效果好、图谱分辨率高, 通过ImageMaster 2D Platinum 7.0凝胶分析软件对NaHCO3处理0和12 h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进行分析, 获得了25个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并分析了差异表达蛋白量的变化。结论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改良Tris-三氯乙酸法提取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适用于双向电泳体系, 该方法可以用于对刚毛柽柳叶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本研究建立了NaHCO3胁迫下刚毛柽柳叶片差异蛋白质的表达谱, 为进一步分析刚毛柽柳耐盐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低温驯化过程中大青杨叶片差异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大青杨秋季自然降温下的低温适应机制,分别于9月8日、9月21日、10月6日3个时期对大青杨叶片总蛋白质进行提取,经双向电泳及质谱鉴定,成功鉴定45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40个蛋白表达量上调2倍以上,5个蛋白表达量下调2倍以上.功能分类表明,22个蛋白与胁迫响应相关,12个与呼吸作用相关,9个与光合作用相关,5个参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两种提取方法下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组结果差异分析,并确定最佳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酚提取法和三氯乙酸/丙酮沉淀与乙酸铵/甲醇沉淀相结合的两步沉淀法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进行2-DE分离,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MALDI-TOF-MS质谱鉴定.【结果】两步沉淀法提取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较酚提取法获得蛋白质纯度和浓度及蛋白质点数目均明显增加,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分辨率较高.质谱鉴定结果表明,两步沉淀法中鉴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丰度均显著高于酚提取法,并鉴定到一些新出现的蛋白质包括假定的线粒体NAD依赖的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II前体类型B.【结论】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时两步沉淀法优于酚提取法.  相似文献   

16.
适用于毛白杨芽双向电泳分析的蛋白质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以毛白杨芽为实验材料,采用Tris鄄酚法、三氯乙酸/ 丙酮法和三氯乙酸/ 丙酮+ Tris鄄酚法对其蛋白质提 取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通过PDQuest 软件和质谱对这3 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双向电泳胶进行分 析。结果显示,三氯乙酸/ 丙酮法得到的蛋白点数量为231 ±4,得到的鲜样中的总蛋白质含量为(3.57 ±0.618) mg/ g,均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并且所得到的双向电泳胶更清晰,为毛白杨芽蛋白质提取的最适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野牛草叶片蛋白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野牛草叶片蛋白质样品,对双向电泳条件等技术环节进行优化,以期获得高分辨率、重复性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建立适应野牛草叶片蛋白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并对其蛋白组进行初步分析。采用TCA/acetone沉淀法和Trizol沉淀法分别提取野牛草叶片蛋白,通过不同聚焦时间分离,最终经硝酸银染色,以Imagemaster 2D Platinum V 5.0图像分析软件对所得的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比较。对获得的最佳图谱进行蛋白点分布分析,选择最适合的胶条pH值。结果表明:Trizol沉淀法提取蛋白样品,总聚焦伏时数在8~10万V.h间,为最适合条件,获得图谱背景清晰,纵横纹少,蛋白点分离较完全,在pH3~10胶条凝胶可检测到的蛋白质点达到800个。对蛋白点pH分布范围分析表明,85%蛋白点分布在pH4~7之间,选择pH4~7的IPG胶条,能检测到1 000个以上的蛋白点。以Trizol沉淀法结合优化的双向电泳参数对野牛草叶蛋白组进行双向电泳分离,获得了高分辨率、高重复性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可用于野牛草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为开展番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对番茄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蛋白质裂解液、上样量、胶条pH范围等关键步骤进行优化.[结果]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番茄叶片总蛋白质,含有7 moL/L尿素,2 mol/L硫脲,4; CHAPS,30 mmol/L Tris-HCl(pH 8.0)裂解缓冲液,上样量为100 mg,以pH 4 ~7、18 cm的IPG胶条在12; SDS-PAGE凝胶浓度下进行双向电泳,得到了蛋白点均匀分布、低峰度蛋白点较为清晰,蛋白点数目多且分辨率高的2-DE图谱.[结论]建立了一套适于番茄叶片蛋白质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下一步在蛋白组学水平上分析番茄逆境胁迫等相关蛋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稻地方抗病品种月亮谷与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在未接种稻瘟菌前蛋白质间的差异,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月亮谷与LTH叶片的蛋白质组分进行研究。试验选用pH 4~7,17cm的IPG胶条,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上述两个水稻品种的稻苗叶片的蛋白质,分析其蛋白质点表达量的差异,同时选取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利用Gene ontology软件对这些蛋白质进行了功能分类。月亮谷与LTH叶片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得到34个差异蛋白点,对其中20个蛋白点进行质谱测定,鉴定到13个差异蛋白,包括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ATP合酶,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铁氧蛋白-NADP-还原酶,叶绿素a/b结合蛋白等。因此认为月亮谷与LTH叶片中主要是参与生长代谢和防御相关的蛋白质存在差异。这些蛋白在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中的表达模式和对抗病性的贡献值得下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枯萎病菌胁迫下黄瓜叶片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感枯萎病品系1900和抗枯萎病转基因品系1905为试材,采用灌根法接种枯萎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48h后提取叶片蛋白质,采用差异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枯萎病胁迫下黄瓜叶片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枯萎病菌胁迫下,感病和抗病品系的双向电泳图谱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质谱分析,共鉴定出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聚光复合体叶绿素a/b结合蛋白、假拟蛋白和5类表达差异的蛋白点.这些植物代谢中产生的能量和一些小分子可能激发了黄瓜抗枯萎病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