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种杀虫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农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选择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4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采用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并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斜生栅列藻的72h-EC50值分别为55.3,0.00509,0.249,1.6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高毒和中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大型溞的48h-EC50值分别为49.2,0.00392,0.03080,0.00165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剧毒、剧毒和剧毒。啶虫脒、丙溴磷、二嗪磷和马拉硫磷对斑马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49.8,0.706,5.12,10.9 mg·L-1,其毒性级别分别为低毒、高毒、中毒和低毒。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评价呋虫胺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蜜蜂、家蚕、斑马鱼、蚯蚓和鹌鹑等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呋虫胺对蜜蜂48 h的LD50为0.156 μg·蜂-1,对家蚕96 h的LC50为1.26 mg·L-1,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1.55 mg·L-1,对蚯蚓14 d的LC50为3.40 mg·kg-1,其毒性等级分别为高毒、高毒、高毒和中毒。呋虫胺对鹌鹑7 d的LD50为大于323 mg·kg-1,评估其毒性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他2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啶虫脒和噻虫胺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为 0.262、0.268 mg·L-1, 属剧毒级,而噻虫啉、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582、1.68、2.60、2.16 mg·L-1,均属高毒级。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马拉硫磷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009 09、0.785、1 072 mg·L-1,分别属于剧毒级、高毒级和低毒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除马拉硫磷对家蚕的风险可接受外,其余8种杀虫剂均为不可接受。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以避免对家蚕生产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化学防治,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评价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烯啶虫胺4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和结论】40 mg·L-1噻虫嗪处理24和48 h后3龄若虫的死亡率:浸叶法为90.0%、98.8%,浸渍法为98.9%、100.0%,药膜法为85.8%、85.8%.应用浸叶法测得的4种杀虫剂对3龄若虫的相对毒力为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虫啉,浸渍法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药膜法依次为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3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噻虫嗪对棉花粉蚧有相对较高的毒力.3种毒力测定方法中,就吡虫啉而言以浸渍法测定的毒力最高,药膜法次之,浸叶法最低;啶虫脒以浸渍法和药膜法相近,浸叶法较低;噻虫嗪浸渍法较高,药膜法和浸叶法较低;烯啶虫胺3种方法测定的毒力相近.浸渍法较好地反映了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粉蚧的触杀、通过内吸而导致的胃毒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防治稻飞虱常用农药品种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选用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吡虫啉10%可湿性粉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与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目前宁乡白背飞虱对常用化学药剂的敏感性,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宁乡白背飞虱若虫对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和烯啶虫胺)、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吡啶杂环类(吡蚜酮)和有机磷类(毒死蜱)7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烟碱类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的敏感性优于生长调节剂、吡啶杂环类和有机磷类,7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呋虫胺吡蚜酮毒死蜱噻嗪酮,其中敏感性最好的噻虫嗪,对白背飞虱LC_(50)为0.217 5 mg/L,噻嗪酮敏感性最差,LC_(50)为1.476 0 mg/L。  相似文献   

7.
新药剂环氧虫啶对稻飞虱的杀虫活性和田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丰富稻飞虱控制药剂种类,延缓害虫对当前生产上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产生,本文对由华东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进行了室内活性和田间控害效果研究。利用浸苗法比较了环氧虫啶与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其它烟碱类杀虫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作用活性,并评价了上述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种烟碱类药剂中,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活性以环氧虫啶最高,其次分别为烯啶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其中25%环氧虫啶可湿粉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显著高于烯啶虫胺,吡虫啉对褐飞虱的活性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活性表现与对褐飞虱不同,几种药剂中吡虫啉活性最高,其次为噻虫嗪、环氧虫啶和烯啶虫胺,其中吡虫啉的活性显著高于其它3种药剂,噻虫嗪的活性显著高于环氧虫啶和烯啶虫胺,后两者活性相当。在田间以白背飞虱发生为主时进行了控害效果评价,发现环氧虫啶对以白背飞虱为主的稻飞虱田间控害效果不突出,和吡虫啉、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相当,其可作为一种防治褐飞虱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8.
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很快。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开发,目前已取得不少进展。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据预测,新烟碱类产品今后5年内将占全球农药总量的15%~20%.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酯、戊唑醇和丙环唑5种杀菌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这5种杀菌剂对羊角月芽藻、大型溞和斑马鱼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大型溞48 h的EC50为0.0230 mg/L(a.i.),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0.0311 mg/L,均为剧毒;对羊角月芽藻72 h的EC50为0.451 mg/L,为中毒.啶酰菌胺对大型溞48 h的EC50为9.26mg/L,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2.90 mg/L,均为中毒;对羊角月芽藻72 h的EC50为13.1 mg/L,为低毒.嘧菌酯对羊角月芽藻72 h的EC50为0.165 mg/L,对大型溞48 h的EC50为0.221 mg/L,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0.817 mg/L,均为高毒.戊唑醇和丙环唑对羊角月芽藻72 h的EC50分别为1.95、0.772 mg/L,对大型溞48 h的EC50分别为4.83、3.88 mg/L,对斑马鱼96 h的LC50分别为4.66、2.47 mg/L,均为中毒.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苗法,调查环氧虫啶等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室内不同龄期褐飞虱毒力,结果显示:5种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褐飞虱成虫毒力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5龄若虫、1龄若虫和2~4龄若虫.如吡虫啉对1~5龄若虫、雌虫和雄虫的LC50分别为15.61、23.76、22.92、21.64、15.31、8.04、6.72 mg/L.环氧虫啶对褐飞虱1、3、5龄若虫和雄虫毒力水平略好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但差异不显著.环氧虫啶、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对2、4龄若虫和雌虫毒力相当,但要显著好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以1龄若虫为例,吡虫啉、哌虫啶、环氧虫啶、噻虫嗪和烯啶虫胺LC50分别为15.61、16.14、2.78、3.85、3.18 mg/L.根据以上结果建议环氧虫啶可作为轮换药剂,与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等常用新烟类杀虫剂轮换使用,用于田间褐飞虱防控.  相似文献   

11.
呋虫胺、噻虫嗪等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对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30%噻虫嗪悬浮剂、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和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按中、高两个剂量进行了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d,以每667 m~2用25%呋虫胺WP 30g的防效最高,达95.7%。4种药剂中,以呋虫胺防效最好、持效期长,烯啶虫胺和噻虫嗪相对次之,氯噻啉防效较一般。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血根碱对环境有益生物的风险,测定40%血根碱母药对日本鹌鹑、家蚕、斑马鱼、意大利工蜂、大型溞和斜生栅藻6种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血根碱对日本鹌鹑急性经口 7 d-LD50值为556 mg/kg体重,家蚕急性经口 96 h-LC50值为680 mg/L,意大利工蜂急性接触 48 h-LD50 值为 37.7 μg/蜂;急性经口 48 h-LD50值为 46.2 μg/蜂;对斑马鱼96 h-LC50值为0.64 mg/L,大型溞48 h-LC50值为 0.34 mg/L;斜生栅藻72 h-ErC50为285 μg/L,72 h-EyC50为61.1 μg/L。研究表明,血根碱母药对日本鹌鹑、家蚕、蜜蜂均为低毒,而对斑马鱼、大型溞、斜生栅藻表现为高毒。血根碱具有一定风险性,其产品开发应以旱田作物有害生物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毒力较高的药剂用于防治设施大棚的辣椒蚜虫,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辣椒蚜虫对5种烟碱类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棉蚜对啶虫脒和烯啶虫胺较敏感,LC50分别为0.935 8、1.729 9 mg/L;吡虫啉的活性最低,LC50为9.151 1 mg/L。桃蚜对啶虫脒、噻虫胺、噻虫啉敏感,LC50分别为1.279 4、2.196 4、2.273 8 mg/L;吡虫啉的活性最低,LC50为12.866 5 mg/L。5种农药对棉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胺噻虫啉吡虫啉;对桃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噻虫胺噻虫啉烯啶虫胺吡虫啉。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稻田除草剂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通过静态法测定6种除草剂10%(噁)唑酰草胺乳油、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20%(噁)唑·氰氟乳油、18%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氰氟·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5%嘧肟·氰氟草水乳剂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高毒,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20%(噁)唑·氰氟乳油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中毒,18%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氰氟·双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5%嘧肟·氰氟草水乳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低毒.由此可见,对于中高毒农药,应严格控制其使用量,从而减少其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嘧菌酯与烯酰吗啉的复配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安全性展开研究。根据国家《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等级,分别测定其对斑马鱼、大型溞、小球藻的急性毒性,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对鱼类属于中毒药剂,对溞类有高毒性作用,对藻类低毒。因此,田间使用时仍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和剂型选择等,尽量减小其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以大型溞、斜生栅藻、斑马鱼为供试生物,测定了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这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运用GENEEC模型预测噁唑酰草胺在稻田中的环境暴露值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大型溞的48 h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为0.112 mg·L~(-1),属高毒;对斜生栅藻的72 h EC_(50)为1.698 mg·L~(-1),属中毒;对斑马鱼的96 h致死中浓度(LC_(50))为0.432 mg·L~(-1),属高毒.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大型溞、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生态风险均为急性高风险,在稻田环境中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胃毒触杀法测定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辛硫磷、甲维盐、阿维菌素、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蚊蝇醚、灭蝇胺11种常用低毒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结果]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4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力,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12、0.965、1.269和2.517 mg/L,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354、3.268、2.916和7.725 mg/L;昆虫生长调节剂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对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也表现出较高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0.309、0.408和0.475 mg/L;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验证了噻虫胺、吡虫啉、辛硫磷、噻虫嗪、噻虫嗪+虱螨脲、噻虫胺+虱螨脲均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均在93%以上.[结论]虱螨脲、氟啶脲和氟铃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能有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红裸须摇蚊的毒性影响,以休眠期和发育期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幼虫为材料,测试吡虫啉(IMI)、噻虫嗪(THI)、噻虫胺(CLO)、呋虫胺(DIN)、啶虫脒(ACE)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幼虫的急性毒性差异,并探究亚致死浓度胁迫下发育期幼虫体长和湿重的变化.结果表明,IMI、ACE和CLO毒性始终处于剧毒水平,且CLO毒性低于IMI和ACE;IMI对发育期幼虫毒性略高于ACE,对休眠期则相反;DIN毒性始终为高毒水平;暴露于THI下,休眠期幼虫耐受性显著高于发育期幼虫,并且在24~96 h的持续时间内LC50出现30.90~95.49倍不等的耐受性差异.IMI胁迫组体长略有增长,其余组均表现为缩短,仅ACE组出现显著变化;幼虫湿重变化方面,IMI处理组幼虫湿重增长显著,均值在23.3 mg,其余组均保持在20.0 mg左右.  相似文献   

19.
乙酰甲胺磷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乙酰甲胺磷对8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作出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对鹌鹑、蜜蜂、大型属高毒级,对家蚕属中毒级,对斑马鱼、斜生栅藻、泽蛙、蚯蚓属低毒级。田间使用时,避免药液进入保护区水域,以免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必须远离桑园和蜜蜂活动区,防止鸟类摄入,以免造成对家蚕、蜜蜂和鸟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评价农药对蚯蚓的生态风险提供基础数据,采用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新烟碱类和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嚷啉和噻虫啉5种新烟碱类药剂埘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0.008 9(0.007 5~0.010)μg·cm-2-0.44(0.34~0.56)μg·cm-2(48 h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24 h和48 h均大于62.91 μg·cm-2;阿维菌素、依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种阿维菌素类药剂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4.52(3.71~5.50)μg·cm-2~22.76(18.68~27.73)μg·cm-2(48 h结果).人工土壤法测定结果表明,5种新烟碱类药剂(除噻虫嗪外)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1.54(1.43~1.71)mg·kg-1~17.29(16.44~19.41)mg·kg-1(14 d结果),噻虫嗪对蚯蚓的LC50值在第7 d和14 d均大于1 200 mg·kg-1;3种阿维菌素类药荆对蚯蚓的LC50值范围为27.93(26.04~29.81)mg·kg-1~175.33(162.82~188.91)mg·kg-1(14 d结果).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吡虫啉、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蚯蚓属于中毒级,其他的药剂对蚯蚓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