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奇胜 《畜禽业》2013,(7):34-35
<正>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等因素。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是第一关键时期;出生后的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给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6,(1)
正仔猪生产是养猪业的基本环节之一。仔猪出生后7 d内死亡率最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拉稀、压死和冻死、发育不良、人工护理不到位等。在养殖过程中提高仔猪出生重,成活率,必须把好仔猪三个关键时期。第一关键时期是仔猪出生,冬季应加强初生仔猪7 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第二关键时期是仔猪补料,仔猪出生后10~25 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 d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喂料,以补充母乳之不足,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得病而死亡。第三个关键时期是仔猪断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对我县规模养猪场的统计,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d以内,尤其是出生1~7d内仔猪死亡最多,占死亡总数的70%。分析其原因除冻死、压死外,营养缺乏、低温、寒冷、疾病是影响其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抓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管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1,(3)
<正>母猪产前及产后7d,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g/t+15%金霉素300g/t+阿莫西林150g/t,能有效地控制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仔猪做好三针保健(3、7、21d),注射长效土霉素或氟尔康,可预防黄白痢。在仔猪断奶后的7d及转入保育舍前7d,饲料添加氟苯尼考0.5万IU+阿莫西林2.5万IU。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5,(3):30
<正>自50年代起,人们就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脂肪以提高能量,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断奶后两周内,仔猪日粮添加脂肪不但无益反而可能有害。李德发研究表明,早期断奶20 d后11 d内仔猪日粮中添加豆油、椰子油等不同类型脂肪都没有提高仔猪日增重,有的组日增重反而下降;但在断奶后11~35 d内,添加豆油、椰子油均使日增重、耗料量明显上升,这说明只有在断奶两周后的仔猪日粮中添加脂肪才有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仔猪肠道脂肪酶的分泌不足。  相似文献   

6.
于文举 《畜禽业》2010,(3):45-45
<正>早期断奶的仔猪,因诸多方面应激因素和机体内环境的不适应往往会导致断奶后的1~2d内仔猪出现腹泻或水肿,少数为内毒素休克,常被称为早期断奶仔猪应激综合症。早期断奶仔猪应激导致仔猪发病死亡或生长停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2,(3):30
<正>仔猪出生3d后,肌肉注射0.1%的亚硒酸钠每头0.5mL,断奶时再注射1次。同时采用右旋糖酣铁钴合剂直接给仔猪肌肉或皮下注射1~2mL,隔7d后再注射1次。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3)
<正>上海市青浦区畜牧兽医站孙惠东,陆勤选择180头杜×长×梅仔猪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SF-OV复合物(由粪肠球菌LBC SF-68及牛至提取物混合配制而成)。结果表明:(1)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出生后7 d内,在无补料情况下无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各窝仔猪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率,且差异不大。(2)在第7~28 d日龄内,试验Ⅰ组的各窝仔猪饲料日粮中添加有0.05%SF-OV复合饲料添加剂的日粮后,试验组的仔猪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48.3%(P0.01),  相似文献   

9.
<正>仔猪黄白痢是指仔猪黄痢、白痢。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内的最常见,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  相似文献   

10.
李晓英 《畜禽业》2011,(7):14-15
<正>仔猪早期断奶能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疾病由母猪向仔猪传播的机会,降低养猪成本,增加效益。但断奶后7d左右常发生腹泻,轻者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发育,重者导致仔猪死亡。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1,(1):17-18
目的研究干湿二槽饲喂法在仔猪断奶后7 d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试验选用6窝(54头)个体均匀、健康状况良好、哺乳母猪胎次相同、在21日龄实行早期断奶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仔猪。实验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窝共26头仔猪,试验组3窝共28头仔猪。对照组饲喂方式采用猪场现行少喂勤添的断奶补料方法进行饲喂,试验猪饲喂方式采用干湿二槽法进行饲喂,实验进行7 d。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猪只平均日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26%和40%;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10%。结论仔猪断奶后7 d使用干湿二槽饲喂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成绩,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丽  王大进  陈辉  吴敏  杨智 《畜禽业》2012,(8):16-17
<正>现在养猪生产基本普及了仔猪断奶技术,但断奶仔猪由于受生理、心理、环境、营养应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仔猪腹泻等病理现象。断奶仔猪腹泻易发生在断奶后3~10d内,常常是同群仔猪整窝发病,形成了粥样或水样腹泻,如不及时发现并采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2,(3):15
<正>为研究不同毒力的PRRSV对仔猪肺脏和外周免疫器官损伤的差异,本实验分别采用PRRSV变异株(HuN4株)和PRRSV经典株(CH-1a株)感染35日龄健康的断奶仔猪,并在感染后0d、3d、7d、10d和14d各迫杀3头,检测肺、颌下淋巴结、肠系淋巴结、腹股沟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1,(11):7
<正>方案1:每1t饲料中加清开灵粉2000g、转移肽500g、溶菌酶500g,连喂7d。方案2:每1t饲料中加板蓝根粉3000g、氟康王(氟苯尼考、微囊包被干扰素)400g、西尔康(强力霉素)1000g,连续饲喂7d。上述方案于仔猪断奶转入保育舍后进行保健一次,能有效地控制断奶后仔猪拉稀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2,(11):63
<正>首先,仔猪产下时就要按照其大小强弱固定好乳头,务必使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足的乳汁供应;其次,整个哺乳期间猪舍内的温度应保持20℃左右,保温箱温度要在30℃以上。随着日龄增加而降低,避免仔猪受冷而相互挤压(仔猪受冷会挤成堆以互相取暖)造成死亡;第三,哺乳21d后,母猪泌乳高峰期已过,泌乳量会明显减少,而仔猪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为此,为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要,哺乳21d后就要提早给仔猪补料,如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4)
<正>在猪的一生中,仔猪阶段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效率最高。仔猪成活头数多、断奶时体重大,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就快,育肥期就会缩短,出栏率就会得到提高。然而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调节体温能力差,怕冷。加强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断奶时间有3~8周和60日龄。即最短21 d,最长60 d,根据乳猪健康状况决定,实行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断奶仔猪通常会减少采食量。资料研究表明,断奶仔猪若正常采食,在断奶后1周内增重1 kg,那么就可比因采食不足而只能在断奶后1周内保持  相似文献   

17.
<正>冬春季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病原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多种病原和多种病因混合感染,以出生后3~7日龄、断乳后10~18d的仔猪多发,发病率可达50%~70%,死亡率20%~40%。仔猪临床表现为厌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缓等症状,严重影响养猪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仔猪腹泻是仔猪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主要因仔猪的自身生理特点及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主要发生于3月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日龄的新生仔猪,7~20日龄的乳猪及断奶后10~15d内的仔猪最易发生。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仔猪腹泻病的发生率一般在20%~30%左右,病死率达10%~15%。发病仔猪生长迟缓,饲料报酬低,抵抗力下降,易引起继发感染,甚至死亡,往往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探讨该病的有效防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1断奶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因和危害仔猪断奶是猪在生长过程中的必过之关,而断奶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断奶仔猪腹泻通常发生在断奶后的3~10d,第七天达到高潮,一般形成粥样或水样腹泻,内夹杂不消化的食物,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快就会因脱水而死亡。目前,我国仔猪的断奶日龄一般在21~28d,而一些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开始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以出生后血糖急剧下降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疾病。临床上出现衰弱乏力、运动障碍、痉挛、衰竭等症状。发生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仔猪生后几日内缺乏糖原异生能力所致。该病多发生于出生后第1.4d的仔猪,往往在1窝仔猪内出现部分或全部死亡,现将浦城县富岭镇某养猪专业户饲养的仔猪发生低血糖症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