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镇化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及中介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城镇化对耕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利用31个省份(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1995-2018年的数据,分析城镇化对复种指数、化肥施用强度、粮食单产、种植业碳排放强度等4个耕地利用强度指标的影响,并对土地经营规模、城镇扩张、城镇人口、居民消费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表明:1)城镇化对... 相似文献
2.
韩炳利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3,(2):26-28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收益,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寿光市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利用的痛点,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关寿光市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利用的建议及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4.
耕地是粮食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探究城镇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基于2004—2019年吉林省39个县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各县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城镇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粮食产区耕地的粮食产出效率和农业总产值效率有着不同的作用方向,样本县市耕地的粮食产出效率均值为0.67,逐年呈上升趋势,但农业总产值效率均值为0.26,逐年呈下降趋势;城镇化通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土地规模化、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耕地的粮食产出效率,但抑制了农业总产值效率,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中介作用最为明显。因此,本文提出粮食产区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要通过增加绿色、有机等高附加值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相关因素对耕地农业总产值效率的促进作用,达到粮食产出和农业总产值效率双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郭诗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535-540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陕西省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给耕地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减少了耕地的面积。本文通过运用权重法和综合指数法来计算陕西省2000年到2011年城镇化指数,确认城镇化发展的速度,通过对陕西省2000年到2011年年末常用耕地面积、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农业占总产值比重和公路里程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对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呈现高度负相关。我们应减少城镇化对土地的依赖,更好地合理利用和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耕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质量下降,耕地资源减少,已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障碍性因素。通过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和耕地减少原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节约和集约利用耕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8.
《江苏农业科学》2014,(5)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探求城镇化对耕地功能的影响,对河北省涞水县城镇化与耕地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评价耕地功能分值。结果表明,涞水县城镇化与耕地生产、社会保障和生态功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 0、0.944 0、0.918 1,相关性显著;在显著相关的基础上对耕地功能分值进行评价,在城镇化影响下,涞水县耕地功能分值呈现波动变化,功能总值在2000—2003年降低较快,由0.679 6降至0.32 12,下降52.74%,在2003—2005年保持低速升高,至2005年为0.395 1,在2005—2007年下降至0.2722,2007年后,耕地功能总分值保持了快速增长,至2010年达到0.591 4,增长117.27%。今后,涞水县城镇化将进一步发展,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亟需积极采取节约耕地和保护耕地的措施,缓解城镇化对耕地的不利影响,强化全民耕地保护意识,确保耕地发挥其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9.
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2年第2次土壤普查和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2次土壤养分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尤溪县几种典型的耕地种植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耕地合理利用与培肥地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呈现出波状起伏、落后于世界水平、依靠政府推动、区域不平衡等特点。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寅吃卯粮”、农村土地收益流向城镇、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健康水平下降、土地政策基本取向难以实现等问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必须有新思维:降低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建立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的农地流转新机制;实施耕地健康养护工程,保障安全食品供给;制定涉地指标省域内跨市有偿调剂和“地随人走”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13.
乡村振兴战略不断驱动各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升级,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效应对发展绿色农业至关重要。利用熵值法模型和中国30个省(西藏和港澳台除外)2008—2016年面板数据测度各省耕地利用转型情况,并实证分析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9年来中国耕地利用转型发展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地区差异明显。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地区差异。从全国来看,耕地利用转型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且效果显著。从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碳排放的负向作用显著,而东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14个地州为研究对象,构建新型城镇化和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等方法,研究新疆2010-2020年两系统间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除乌鲁木齐市以外,其他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潜力仍然较强。全疆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效果不明显,除喀什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外,其他地区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此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主要集中在“濒临失调”和“中度协调”之间。因此,新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同步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以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我们必须加速发展畜牧业(以猪为首,猪牛并重),增产厩肥,增加畜力,支援农业、支援粮食生产。同时,满足轻工业和人民生活对肉、毛、乳、蛋等畜产品的需要。但是,发展畜牧业需要充足的饲料,而精料的主要来源又是农业。这就给我 相似文献
18.
探究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的关系,为黄淮海地区农业现代化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7—2020年黄淮海地区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耕地生态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门槛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淮海地区耕地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变化—缓慢下降—逐渐提升”的发展特征,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扩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现象;2)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38 hm2/人,当耕地利用规模低于门槛值时,耕地利用规模的扩大会降低耕地生态效率,反之则会提升耕地生态效率;3)化肥、农药和机械投入强度在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据此,需加强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推动农户耕地利用规模跨过门槛值,构建绿色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以促进耕地生态效率的提升,实现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