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在云南怒江红山茶主产区初选的188株野生怒江红山茶中,复选出43株单株作为试验样本,对其7个果实产量性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间果实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鲜果质量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干出仁率。除干出仁率和鲜果质量在各分布点间呈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果实产量性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在7个果实产量性状中,干出籽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鲜果质量、鲜果含油率与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与干出仁率、鲜果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他果实产量性状间相关不显著。各果实产量性状与鲜果含油率的相关程度为:干出仁率(0.444)种仁含油率(0.318)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0.018)鲜出籽率(-0.218)鲜果质量(-0.556)干出籽率(-0.697)。冠幅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 kg/m2的有5株,冠幅单位面积产油量达0.06kg/m2的5株,分别为BLT48、FYC32、FYC33、FYC81、LCY75,其中FYC33单株产油量达0.45 kg/m2,以上均为高产油单株,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通径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可在贵州玉屏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47份油茶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受果数及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果产量对干籽质量的间接正效应最显著;干籽含油率受鲜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最大;单株产油量受鲜果产量、果数及干籽质量的直接正效应影响,鲜籽质量对单株产油量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分为2个类群,第Ⅰ、Ⅱ类均可划分为3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不同小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3.
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连续3年在油菜主产区进行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油菜籽产量、磷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对株高、茎粗、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提高,施磷78.75kg/hm2时产量最高,增产30%。增施磷肥油菜磷肥利用率、磷肥生理利用率和磷肥农学利用率先升而后降,磷肥利用率变幅在9.35-15.88%、生理利用率变幅在40.82-71.21 kg/kg、农学利用率变幅在6.61-8.73 kg/kg;偏生产力则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增施磷肥可提高部分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明显提高。油菜净收益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磷净收益下降。综合上述研究拟推荐本地区油菜生产中磷肥适用量为78.75 kg /hm2。  相似文献   

4.
施磷量对紫色土旱地烤烟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伟  翟晶  程小强  刘礼文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767-2770,277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烤烟对氮、磷、钾肥的吸收和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够提高旺长期烤烟根、叶中氮、磷、钾的累积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烤烟根、茎中的磷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叶片中磷的比例不断升高;从根到叶片的磷转运系数整体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而氮、钾转运系数先增加后减小;旺长期烤烟的氮肥和磷肥利用率随施磷量先增加后降低,而钾肥利用率不断提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烟叶产质量和养分利用率,认为每公顷施用P2O5142.5 kg为适宜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6,(6):61-66
通过2年(2014~2015)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磷素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收支平衡的影响。试验施磷量(P2O5)从低到高设P0(不施磷)、P1(40 kg/hm~2)、P2(80 kg/hm~2)、P3(120 kg/hm~2)和P4(160 kg/hm~2)5个处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磷可增加水稻产量,且在施磷量40~12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施磷可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31.8%、15.9 kg/kg和241.0 kg/kg下降至19.2%、9.5 kg/kg和65.8 kg/kg。磷收获指数表现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施磷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68.9%。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可增加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连续种植2季水稻后,P0、P1和P2处理的土壤磷素平衡值均表现为亏缺,亏缺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P3和P4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磷肥用量(x,kg/hm~2)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亏量(y,kg/hm~2)进行拟合,得出与土壤磷素盈亏持平的水稻施磷量为98.2 kg/hm~2。综合考虑施磷水稻产量、养分积累、磷肥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变化和表观平衡等方面的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磷肥用量应控制在98.2~120 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赣油茶25个优良无性系品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油产量、果实经济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成分为综合指标,评价了赣油茶各无性系品质,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及优中选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5个赣无性系的品质进行了比较与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赣油茶各无性系间性状差异明显,达到中等强度的变异;评价油茶品质的11个性状指标中,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亚油酸、产油量和油酸起决定作用;品质优劣依次为赣石84培,赣无1,赣无11,赣石83-4,赣抚20,赣无16,赣71,赣石83-1,赣6,赣无24,赣石84—3,赣8,赣兴48,赣55,赣永6,赣兴46,赣68,赣无15。赣70,赣无12,赣无2,赣77024,赣190,赣447,赣永5。表5参13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随施氮量和施磷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有机肥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受钾肥用量的影响.交互效应表现为,施磷量与有机肥用量、施氮量与施磷量间的相互作用会促使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灌水量与施钾量和有机肥量、施氮量与施钾量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耦合效应表现为,除不施有机肥时随灌水量增加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外,对于其它任何有机肥及钾肥施用水平,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灌水量高于中水平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着钾肥与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不论施磷量与施钾量如何变化,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皆随施氮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降低氮肥用量同时提高磷肥用量有利于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累积,而提高施钾量仅在施氮量高于中水平时能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适当增加磷肥用量、减小有机肥用量能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8.
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磷素状况、籽棉产量和磷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为新疆棉田减磷增效和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对照,50,75,150和300 kg P_2O_5·hm~(-2)),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1)棉田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超过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土壤速效磷不再增加。(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最高;植株生殖器官(蕾、铃、絮、籽、壳)磷素吸收比例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生殖器官累积磷素吸收比例最高。(3)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在50~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籽棉产量最高,为5912~6288 kg·hm~(-2)。(4)磷肥利用率在施磷肥75 kg P_2O_5·hm~(-2)达到最优,为22%;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75 kg P_2O_5·hm~(-2),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磷素盈余为5.59 kg P_2O_5·hm~(-2)。【结论】磷肥用量可通过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50~150 kg P_2O_5·hm~(-2)。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施磷方法及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冬小麦的施磷方法及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不同磷肥用量的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得磷肥指数PFI=2.16 mg/kg或11.31 kg/hm~2,通过田间试验测出磷肥临界值K=28.2 mg/kg,得出施磷量(kg/hm~2)公式为Q_1=2.25×2.16×(28.2-P_0)×2.29或Q_2=11.31×(28.2-P_0),测定土壤基础有效磷的含量P_0,根据公式计算施磷量。田间试验考察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穗数呈先增后减趋势,粒数先增加后平稳,千粒重则是从平稳到下降,对植株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无多大影响。同时测得小麦对磷肥的利用率很低,仅为1.9%~9.9%。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系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始果期果实形态和品质等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的果高、果径等果形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产油量、千粒重、鲜出籽率和干籽含油率等可作为主要经济品质性状.赣无1、赣永5、赣石84-8及赣石84-3等无性系其果实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有机肥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磷肥用量(0、50、100、150 kg·hm-2,以P2O5计)基础上,设置未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和添加有机肥处理(有机肥4500 kg·hm-2),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比例、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 表明:棉田土壤有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添加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施磷水平为150 kg·hm-2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整体较高.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总体高于未添加有机肥处理,且在施磷量100 kg·hm-2时最高,为5642 kg·hm-2.磷肥利用率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达到最优,为37.24%;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时,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盈余量为16.82 kg·hm-2.综上,在磷肥减施条件下有机肥添加可通过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调节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来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100 kg·hm-2,并配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2.
选用高产小麦泰山23号,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氮肥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钾水平条件下,施氮量(N)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量、产量、蛋白质含量、磷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下降;同一施氮钾水平条件下,施磷量(P2O5)在0~210 kg/hm2范围内,随施磷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而磷肥农学利用率除不施氮条件下随施磷量增加升高外,其他处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先增后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肥料利用率,每公顷施用N 180 kg,P2O5105 kg,K2O 105 kg为最优氮磷钾组合,其配比为1.7∶1∶1。  相似文献   

13.
以"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在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的新建基地和速效磷含量相对较高的西安农场,探讨了不同施磷量对水稻生育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明确速效磷含量不同地块的最适施磷量,提高磷肥生产力。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磷肥有利于增加水稻茎蘖数,确保足够的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适当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促进水稻高产。适当增施磷肥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颖花量、每穗成粒数,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促进作用将转化为阻碍作用,降低水稻产量。依据新建基地试验数据得出磷肥施入量(X)对水稻产量(Y)影响的函数方程:Y=-0.052X~2+12.563X+8 967.9。结合当地水稻生产实际,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的新建基地磷肥(P_2O_5)的适宜施入量为105.00~120.80kg/hm~2。依据西安农场试验数据得出磷肥施入量(X)对水稻产量(Y)影响的函数方程:Y=-0.094 4X~2+21.045X+10 319。结合当地水稻生产实际,速效磷含量相对较高的西安农场磷肥(P_2O_5)的适宜施入量为78.75~111.47 kg/hm~2。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探讨冬小麦的施磷方法及磷肥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不同磷肥用量的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测得磷肥指数PFI=2.16 mgP/kg或11.31kgP2O5/hm2,通过田间试验测出磷肥临界值K=28.2mg/kg,得出施磷量(kgP2O5/hm2)公式为:Q1=2.25×2.16×(28.2-P0) ×2.29或Q2=11.31×(28.2-P0),测定土壤基础有效磷的含量P0,根据公式计算施磷量。田间试验考察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穗数呈先增后减趋势,粒数先增加后平稳,千粒重则是从平稳到下降,对植株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无多大影响。同时测得小麦对磷肥的利用率很低1.9-9.9%。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棉田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磷肥用量处理(0、50、100、150 kg/hm~2 P_2O_5)基础上,设置对照和生物炭(4 500 kg/hm~2)添加处理,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吸磷量、籽棉产量,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及磷盈余。结果表明:(1) 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平稳,或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平稳,或略有降低的趋势;在蕾期,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植株累积吸磷量;(3)在不添加生物炭处理,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增加趋势,而在添加生物炭处理,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时最高,为5 336.55 kg/hm~2;(4)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处理最高;在较低磷肥用量时(100 kg/hm~2 P_2O_5),添加生物炭提高了磷肥利用率;(5)磷素盈余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00 kg/hm~2 P_2O_5处理基本达到平衡,盈余量为-5.31~-9.09 kg/hm~2 P_2O_5。综上,生物炭添加可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促进苗期植株磷吸收,在较低化学磷肥用量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番茄的优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鹏1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盆栽试验,通过回归拟合,建立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与灌水量及氮、磷、钾肥用量因子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当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施氮量和施磷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施氮量的增幅大于施磷量。灌水量与施钾量、施氮量与施磷量间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灌水量与施磷量、施氮量与施钾量间的交互作用为负效应。【结论】灌水量较低时,少施磷肥或合理配施钾肥能抑制硝酸盐累积;少施氮肥,增施磷肥或合理配施钾肥也是降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锦屏县新化乡欧阳村农户油茶园油茶为试验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叶片氮、磷、钾含量均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高则抑制了锌吸收的效果;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油茶叶绿素含量、新生枝条数目和果实座果率,尤其是氮肥施用量的提高可明显增加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新生枝条数量和座果率。单株施用尿素0.32~0.48kg、过磷酸钙0.64kg、氯化钾0.15~0.45kg可明显提高油茶的座果率;单株施用尿素0.16~0.32kg、过磷酸钙0.32~0.96kg、氯化钾0.30~0.45kg增产效果最佳;单株施用尿素0.16kg、过磷酸钙0.96kg、氯化钾0.45kg使得油茶含脂肪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磷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磷素用量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效应。以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P1),6个施磷量水平:不施磷对照(P_2O_5)0 kg/hm~2(P2)、施磷(P_2O_5)37.5 kg/hm~2(P3)、施磷(P_2O_5)75 kg/hm~2(P4)、施磷(P_2O_5)112.5 kg/hm~2(P5)、施磷(P_2O_5)150 kg/hm~2(P6)、施磷(P_2O_5)300 kg/hm~2(P7),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甘薯地上茎叶和地下块根干物积累量和养分含量,分析各生育期磷素用量对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的影响效应,明确不同施磷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1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干物质积累量,生育前期(60 d)和后期(120 d)是磷肥影响甘薯干物质积累增加的关键时期,过量施磷不利于提高块根干物质含量;处理P5(112.5 kg/hm~2)在生长后期保持了较高的干物质日增长量和阶段累积率是其获得最终高产的关键条件。2不同施磷量对甘薯茎叶和块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适量施磷可以促进甘薯茎叶对氮、磷素吸收和块根对钾素的吸收利用;过量施磷不利于提高甘薯块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当施磷量为112.5 kg/hm~2,甘薯表现出较高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从而获得了较高经济产量,而当施磷量超过112.5 kg/hm~2时,甘薯块根钾素累积吸收量反而下降。3施磷水平对磷素的利用效率影响很大,磷肥用量为112.5 kg/hm~2时,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合理适量施磷可以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合理吸收与分配利用,过量施磷不是提高甘薯磷素吸收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因此,磷素用量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干物质积累量,可以促进甘薯茎叶对氮、磷素吸收和块根对钾素的吸收利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112.5 kg/hm~2甘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优磷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胡麻播种前底施磷肥,设施磷量0(不施,CK)、33.75、67.50、101.25 kg/hm2计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明确胡麻栽培的最佳施磷量。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水平下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S"型增长趋势,底施磷肥可有效增加胡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促进胡麻苗期~现蕾期叶片的生长,盛花期茎秆的生长,以及青果期和成熟期单株粒重及蒴果数的增加。本研究条件下磷肥的最佳施用量为67.5 kg/hm2,在该施磷水平下,胡麻地上干物质积累最多,产量最高(2 296.15 kg/hm2),且最有利于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田间试验表明,宁夏灌淤土土壤有效磷含量近年来随施磷量的增加提高幅度很大,远远超过了15mg/kg的丰磷分级水平;灌淤土小麦套种玉米在氮、钾养分满足的条件下施用磷肥增产效果已不明显,所以生产上应首先考虑适当控制施磷水平以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当季土壤有效磷平衡时的施磷量为7~8kg/667m^2,但对于经一个种植周期后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平衡状况还需进一步的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