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为相关部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影响粮食产出增长的众多因素浓缩为土地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灾害四大要素,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这四大要素对山东省粮食产出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率。结果表明,山东省粮食产出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土地投入对粮食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而劳动投入和受灾面积对山东省粮食产出增长具有明显的负效应。提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坚守耕地红线保护耕地资源、优化物质资本投入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强灾害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析劳动力价格上升背景下非三大主粮粮食作物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情况,文章采用1991—2018年中国大豆生产要素价格和要素投入的相关数据,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运用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份额方程,并测算要素需求弹性和替代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劳动力和化肥需求缺乏弹性,机械需求富有弹性但有减弱趋势;机械、化肥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两两替代关系,其中机械与劳动替代关系最强,化肥与劳动替代关系最弱;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关系有下降趋势,化肥对劳动的替代关系有上升趋势。因此,建议通过以下方式优化我国大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1)通过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进一步促进大豆生产机械技术推广,降低生产成本;2)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统筹作物轮作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攻关,加大大豆生产机械技术研发和推广;3)兼顾化肥利用效率和生态收益,优化肥料施用种类,采用生物和物理方式来代替部分化学肥料,借助机械和“外包”服务优化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8—2017年中国10个花生主产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初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花生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测算了要素之间的影子替代弹性,并分析了替代弹性的地区差异。本文对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进行了验证和拓展,研究发现:1)初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对机械、化肥这两种要素投入均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化肥可以成为劳动的替代要素,土地要素与农业机械要素之间呈现伴随关系。2)劳动力与机械、劳动力与化肥、土地与化肥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土地与机械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受地形条件的约束,劳动力与机械的替代弹性存在地区差异。因此,建议通过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农机农艺融合较为成熟的技术模式,作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花生主产区逐步推广,积极推广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和分层施肥等新型节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资源、资源替代及粮食综合产能的内涵界定出发,对粮食生产资源中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内部替代关系进行分析。【方法】以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4种要素(资本、劳动、技术、粮食播种面积)投入量及各年粮食产量为基础,分别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及超越对数函数构建计量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其经济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在柯布-道格拉斯粮食生产函数模型中,粮食播种面积、资本、技术的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084,0.179和0.109,劳动的边际弹性不显著;在超越对数函数模型中,资本、劳动、技术的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393,0.079和0.424,粮食播种面积的边际产出弹性不显著。1978-2006年,随着年份的增加,4种要素的产出弹性呈逐渐增加趋势,粮食播种面积与资本、技术、劳动间的替代弹性均较高。【结论】资本、技术、劳动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可耕地面积的日渐不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玉米和圆白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的需求价格弹性,化肥和劳动的替代弹性以及化肥和机械的替代弹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构造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影子替代弹性,利用2004—2016年中国主要玉米和圆白菜产区的化肥及其他要素投入与价格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肥价格、劳动价格和机械价格等各类价格变量对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投入量具有显著影响,化肥价格变量对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投入量影响显著。玉米和圆白菜生产中化肥投入的需求价格弹性均较低且将长期处于低弹性区间,圆白菜的化肥需求价格弹性整体高于玉米。玉米生产中的化肥与劳动投入存在互补关系,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与劳动投入存在替代关系。玉米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和机械投入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而圆白菜生产中的化肥投入和机械投入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油菜生产发展方式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5—2012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从要素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视角,分析劳动力成本背景下油菜主产区要素投入结构变化对油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油菜生产投入的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过密型"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转变,越来越倾向于机械等资本要素代替劳动和"去内卷化",跳出"没有发展的增长"。2)生产投入各要素的产出弹性虽差异较大,但机械投入对油菜产量增加的贡献值在迅速变大,重要性逐渐突显。3)生产投入要素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特别是机械和中间投入对劳动的替代效应十分明显。此外,地区间要素替代弹性差异明显,东中部地区要素替代弹性值始终高于西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地区间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程度进一步加深,劳动力成本、土地流转租金的增加,粮食价格的下降减少了农户种粮的利润空间,价格是农户生产决策的重要考量,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研究农户对粮食价格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稻为例,利用2012—2017年江苏省农户微观面板数据,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品质调整及要素投入3个角度,研究微观农户生产决策对稻谷价格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农户会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根据其预期价格调整当期生产决策。当稻谷预期价格下降0.1元时,稻谷播种面积占比将下降0.013;水稻价格的下降促使农户倾向于种植普通品种,但"优稻优价"是农户选择种植优质品种的主要考量因素;当稻谷价格下降时,会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使用机械替代劳动力。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为粮食价格领域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充分观测农户粮食生产的成本利润空间;深入贯彻"差别定价,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8.
赵强军  赵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70-1273
在对我国1992~2008年农业生产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本及劳动力对于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分析得出:在研究期间土地对于农业的产出弹性为1.444;土地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保持在10.16%;研究后期各要素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较前期趋于无序.针对以上结果提出:在以后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农业要素投入的稳定性,达到要素投入的长期最优.  相似文献   

9.
我国荔枝示范园生产投入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2015年6省调研数据,分别从成本结构、产出结构、成本收益、生产效率等方面分析荔枝示范园生产投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荔枝示范园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在不断提升,荔枝生产成本逐年增长。可变物质投入中,农家肥投入增长最快,化肥投入则在下降。2014—2015年荔枝示范园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生产系统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转化率与产出率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出弹性时变的特性,放宽传统生产函数假设,将棉花种植面积、单位面积物质资本投入以及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看作可变参数,利用我国11个产棉省份1998—2015年棉花投入产出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用于计算各要素产出弹性,并进一步测定要素贡献率。结果表明,在中国棉花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方程中确实存在时变参数,并且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各要素产出贡献率呈变动趋势,其中:棉花种植面积贡献率先增后减,单位面积物质资本投入贡献率逐渐降低,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贡献率逐渐升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先减后增。根据各类要素贡献率变动趋势,结合中国棉花生产面临的外部环境,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影响大豆产出增长的三大因素—种植面积、资本投入、劳动用工,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三大要素在中国大豆生产中的生产弹性及对大豆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8年,种植面积对中国大豆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资本投入,而劳动用工的贡献率为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劳动力价格上升的背景下,测算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劳动力与农业机械的影子替代弹性,为我国农业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基于2015—2017年江苏省水稻种植户追踪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水稻生产中农业机械和劳动力的影子替代弹性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比较各生产环节的替代差异并对其中原因进行探究.[结果]价格仍然是水稻生产中劳动力和机械要素需求的重要调节指标;水稻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和机械投入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全过程的平均替代弹性为0.33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替代强度逐渐增大;耕地、收割和播种(插秧)三大环节中劳动力和机械的平均替代弹性分别为0.384、0.358和0.315,播种(插秧)环节明显小于耕地和收割环节.进一步探究发现,在播种环节,农户选择节约劳动力的播种方式不是唯一,直播技术对机插秧有很强的替代性.[建议]合理调控农业要素价格,不断完善要素市场机制机制;应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形成对劳动力的有效替代;同时,在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各生产环节对机械的差异化需求,根据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北京市及其主产地蔬菜生产要素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方法分析其替代关系变化的影响因素,以此揭示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要素之间均存在替代作用,其中土地对其他要素替代相对灵活,而资本对其他要素替代缺乏弹性;要素替代关系实质上揭示了农户技术选择特征,反映了该农户农业生产潜力,通过分析要素替代关系及影响因素,可以将农户农业生产潜力量化,对于要素禀赋处于劣势的农户,如劳动力资源较少、蔬菜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较小,其生产潜力更多来自资本要素投入;对于要素禀赋处于优势的农户,如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过相关蔬菜种植培训时,其生产潜力更多来自土地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为稳定国内棉花生产,适度恢复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产能提供可行建议,利用要素弹性变化解释棉农的生产决策行为逻辑,先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棉花生产要素成本份额方程,再计算出要素需求弹性和影子替代弹性。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我国棉花生产中劳动力和化肥需求缺乏弹性;机械需求弹性呈下降趋势,从富有弹性变为缺乏弹性。2)劳动力、化肥和机械两两之间相互替代,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最强,化肥与劳动力的替代关系最弱。3)棉区间的差异主要在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机械需求始终富有弹性,且化肥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整体下降;而西北内陆棉区的机械需求开始缺乏弹性,化肥对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则有所增长。因此,西北内陆棉区需合理控制机械价格,又要警惕化肥投入过量导致的环境负外部性;而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则应着力提升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既要增加与当地棉花生产配套的机械供给,又要利用政策工具有效调控机械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把握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关系,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2个层面对要素产出弹性及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探讨我国玉米生产的技术选择方向。结果表明:1)我国玉米生产中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要素,替代弹性为1.099,玉米收获机械化快速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2)相比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我国西南优势玉米区机械对劳动的替代速度加快;3)样本期间化肥的产出水平持续下降,它对劳动、机械的替代程度在逐渐减弱;4)玉米生产采取了以机械技术为主,以生物化学技术为辅的技术。我国玉米生产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的结合,因地制宜地促进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太行山区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援引1998-2006年河北省太行山区粮食生产的投入数据,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就投入要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是粮食生产中最主要的投入要素,之后是水和农业机械的投入,而农业劳动力存在着浪费现象。为此,增加粮食产量应主要从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用水效率,注重小型农业机械的推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入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2003—2013年河南省18个地市粮食投入产出数据,用SFA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特征,揭示2003年以来河南省粮食增长的变动轨迹及源泉,进而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驱动型增长模式,技术进步成为全要素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则成为全要素增长的潜在动力,粮食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替代了劳动力要素,河南省需要在合理配置要素投入、加速技术推广与扩散提高技术效率的同时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贵州粮食生产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炬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92-14494
通过建立C-D型生产函数,研究了贵州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发现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机械总动力投入足以解释贵州粮食产量的95%,并且3种要素投入均是缺乏弹性,且对贵州粮食生产的作用依次递减。3种要素对贵州粮食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柑橘生产的要素替代关系及增长路径,基于我国7个主产区1997—2014年柑橘成本收益的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柑橘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柑橘生产的技术进步与增长路径。研究得出:劳动力和农业机械的产出弹性相对比较稳定,化肥和其他要素的产出弹性波动较大;化肥、农业机械与其他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关系较为显著,化肥与农业机械对其他要素的替代关系较为稳定,化肥与农业机械要素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柑橘生产过程中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明显,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也不断发展,未来柑橘生产的增长路径选择应该以节约劳动的农业机械技术导向为主,以节约土地的生物化学技术导向为辅。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包括:根据生产要素禀赋优势来选择柑橘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省力省工的柑橘生产机械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无病毒苗木等土地节约型的生物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果业种植的发展,人工成本对苹果种植的影响和制约日益显现。本文以苹果生产环节为例,利用1998—2017年全国和7个主产省面板数据,将生产要素区分为机械、其他物质、家庭用工和雇工,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定量测算苹果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分析近20年来中国苹果生产环节用工的数量和结构变化,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苹果生产用工20年来下降27.15%,但是用工结构发生了显著转变,雇工比重由2.87%大幅上升至28.24%。其他物质和家庭用工的产出弹性均为0.32,是影响苹果增产的核心因素。在资本与劳动替代关系中,机械—家庭用工、机械—雇工总体上呈替代关系,但机械替代劳动效应弱于粮食作物,其他物质—家庭用工呈互补关系,其他物质—雇工呈替代关系并且其替代弹性是机械—雇工的两倍。基于此,提出降低人工成本要进一步挖掘不同种类资本替代劳动的潜力、短期首选是通过增加其他物质投入来推广省力化栽培模式、长期是增加与上述模式相配合的机械投入来提升机械化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