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杂交籼稻冈优725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 kg/hm~2)和施硅量(0、150、300 kg/hm~2),研究氮硅配施对冈优725干物质积累和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地上部氮的积累,施氮量为0、90 kg/hm~2时,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不施硅相比,施硅量为15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施氮为0时,与不施硅相比,施硅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各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施硅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各施氮水平下,施硅能显著降低根、茎、穗、精米中镉的含量及地上部镉的积累量,但叶片中镉含量升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量为15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精米中镉的含量差异不明显。综合本研究结果,施氮量180 kg/hm~2+施硅量150 kg/hm~2对冈优725的增产降镉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甘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不同组合及尿素替代 2 0 %硝态氮对水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硝酸盐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采收前 12d替代处理 ,与对照相比 ,以甘氨酸对不结球白菜和生菜硝酸盐含量降低效果最好 ,甘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三者混合氨基酸其次 ,尿素次之 ;同时氨基酸处理也提高了两种蔬菜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 ,并显著增加了叶片全氮量。氨基酸替代硝态氮后 ,增强了不结球白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 ,但削弱生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氨基酸和尿素都降低了不结球白菜和生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而且对不结球白菜 ,氨基酸与尿素效果相近 ,但对生菜氨基酸比尿素更有效。氨基酸部分替代硝态氮不但可以显著降低两种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 ,而且可以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0.5、2.0、5.0 mmol.L-1NO3-3个浓度和3.75 mmol.L-1NO3-与1.25 mmol.L-1NH4+混合浓度,对2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上海青(低硝酸盐累积品种)和亮白叶1号(高硝酸盐累积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研究了供氮水平对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硝酸盐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硝酸盐含量存在品种和器官差异(P<0.05)。亮白叶1号硝酸盐含量高于上海青,不同器官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叶柄、叶片、根系,硝酸盐含量随外界供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部分供NH4+降低了硝酸盐含量;上海青NRA高于亮白叶1号(P<0.05),不同器官NRA从高到低依次是:叶片、根系、叶柄,叶片和根系的NRA随外界NO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部分供NH4+降低了不结球白菜NRA;在全NO3-处理下上海青叶片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亮白叶1号(P<0.05),提高NO3-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光合速率,部分供NH4+使光合速率有所降低。总之,上海青比亮白叶1号具有更高的NRA和光合速率,使其具有更强的NO3-还原同化能力,从而减少了NO3-在体内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水氮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水氮供应水平对温室黄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温室黄瓜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温室小区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_1(60%ET0(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W_2(80%ET0)和W_3(100%ET0))和4个施氮水平(N0(0kg/hm2)、N_1(180kg/hm2)、N_2(360kg/hm~2)、N_3(540kg/hm2))共12个水氮处理组合,在盛果期对黄瓜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在拉秧后统计总产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灌水量与施氮量对黄瓜产量、果实品质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黄瓜产量有显著正相关作用,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表现不同,其中W_3N_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W_2N_3、W_1N_3处理提高了11.8%和33.7%,W_2N_3处理的产量比W_1N_3处理提高了19.6%,而W_2N_2处理比W_2N_3处理仅降低了0.87%。与W_3N_3处理相比,W_2N_2处理的黄瓜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6.6%,35.3%和2.8%,而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9%。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瓜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表明适量的节水控肥措施对黄瓜品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结论】综合考虑产量与品质指标,认为水氮供应组合W_2N_2(80%ET0、360kg/hm~2 N)不仅能保证黄瓜的产量,而且能获得较好的品质,可作为优质高产黄瓜栽培的适宜水肥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降低不结球白菜硝酸盐累积效果最佳的硫素形态,从转录水平筛选影响不结球白菜硝酸盐累积的关键基因,为完善不结球白菜科学施硫技术及进一步揭示硝酸盐累积分子调控机制、指导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选取4种硫素形态及3个施用浓度处理不结球白菜,测定其对植株叶片及叶柄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利用半定量PCR技术从转录水平分析施硫对氮及硫代谢同化网络中30个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形态硫处理均显著增加了不结球白菜的地上生物量,其中30 mg·kg-1 Na2SO4处理的增幅最大,比对照增加49.76%,以Na2SO4处理的增幅最大。在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中,以Na2SO4、Na2S2O3处理效果相对显著,其中Na2SO4降低叶片中硝酸盐12.23%-23.55%,叶柄中33.08%-41.98%,降幅与浓度呈正相关,30 mg·kg-1 Na2SO4处理的降幅最大;Na2S2O3处理降低植株叶片中硝酸盐15.34%-33.08%,叶柄中11.95%-19.68%。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氮同化,对照叶片中NR-1、NADH-GOGAT-1、NADH-GOGAT-2、Cytoplasm-GS-4、Cytoplasm-GS-5、GDH-3表达量低于其他处理,对照叶柄中NR-1、NADH-GOGAT-2、Cytoplasm-GS-1、GDH-2表达量低于其他处理,其中,各处理NADH-GOGAT-2表达量与叶片及叶柄中硝酸盐含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硫处理对植株硫同化基因也产生一定影响,对照叶片中ATPS-2、ATPS-3、ATPS-4、APSR-3、SIR、SAT1.1、SAT2.1表达量较低,而对照叶柄中仅SIR、OASTL-A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结论】Na2SO4是降低不结球白菜硝酸盐效果较为显著的硫素,且能够显著提高产量,30 mg·kg-1的Na2SO4为较优处理。NADH-GOGAT-2表达量与不结球白菜内硝酸盐含量呈负相关,推测其可能是影响氮同化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6.
适宜氮水平下冬油菜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氮分配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涛  鲁剑巍  任涛  汪威  王振  王少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8):3532-3541
【目的】探讨适宜氮水平下冬油菜苗期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其内部光合氮素利用特征,并分析氮素营养影响光合氮利用效率的限制因子,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45、180和360 kg·hm~(-2),分别用N_0、N_(45)、N_(180)和N_(360)表示),测定苗期干物质积累及成熟期产量。选取N_0(对照)和N_(180)(适宜氮水平)处理,将植株绿叶从上而下平均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测定不同叶位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氮含量(N_A)、叶绿素含量(Cc)以及可溶性蛋白氮含量(N_S)等相关生理、光合参数,并计算叶片氮素在光合组织系统(羧化系统、生物力能学组分和捕光系统)的分配比例,分析叶片氮素利用特征。【结果】施氮对冬油菜增产效果显著,N_(45)、N_(180)和N_(360)较N_0处理增产幅度分别达170.0%、505.6%和604.1%,其中,N_(180)与N_(360)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苗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表现一致。与N_0处理相比,N_(180)处理冬油菜不同叶位叶片N_A、Cc和P_n max均显著升高,上部和中部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P_NUE)有所下降。光合组织系统氮分配结果表明,N_(180)处理上部、中部叶片,氮素在光合组织系统中羧化系统(P_C)、生物力能学组分(P_B)及捕光系统(P_L)的分配比例均低于N_0处理,但各组分氮含量较N_0处理平均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0.6%、11.8%和28.8%。施氮与否对相同叶位叶片可溶性蛋白氮(N_S)与非可溶性蛋白氮(N_(non-S))的比例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光合组织系统在N_S和N_(non-S)中的分配,其中N_0处理各部叶片的羧化系统氮含量(NC)占N_S的比例平均为83.4%,N_(180)处理比例为60.3%。基于边界线分析法定量各光合组织系统分配对P_NUE的影响结果表明,P_C和P_B对P_NUE的影响大小分别为26.8%和42.6%,显著高于P_L的影响。氮素营养对P_NUE的影响以P_C和P_B限制为主,平均所占比例达77.8%。上部叶P_NUE主要受P_C限制,所占比例达83.3%;而下部叶片P_NUE主要受P_B和P_L限制。【结论】施氮对冬油菜增产效果显著,施氮量为180 kg·hm~(-2)时较为适宜。缺氮条件下,植株将有限的氮尽可能地向光合器官中分配,且下部叶片光合氮素较早发生降解,而适宜氮水平下能维持光合蛋白在各自蛋白类型内的分配比例。氮素营养限制光合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子是羧化系统和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随着叶位的降低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限制因子由羧化系统氮分配逐渐转变为捕光系统及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差异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阐述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探讨玉米高产节肥的适宜施氮量。本研究采用春玉米‘中单509’,在5个施氮水平下,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在开花期达最大值;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等均以施氮量为135.00 kg/hm~2时达最高;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施纯氮量在135.00 kg/hm~2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通过试验建立了施氮量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不同施氮量对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适量的氮肥有利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芹菜为供试材料,在呼和浩特农牧业科学院进行不同施氮量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及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480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480kg/hm~2时产量为最高,但与360 kg/hm~2时的产量无明显差异,施氮量达到600 kg/hm~2时,产量反而出现下降趋势。芹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施氮量为0~360kg/hm~2时芹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安全食用范围内。当施氮量达到480kg/hm~2、600kg/hm~2时芹菜体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出现超标现象。综合考虑经济合理产量和良好品质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室大棚芹菜最佳合理施氮量为360kg/hm~2。  相似文献   

9.
肥料对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地区夏白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肥料施用随意性较大,这也是造成夏白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试验以硝酸盐含量较低的优质高产小白菜品种夏绿妃为对象,通过二元正交肥料试验得出:施用375 kg/hm~2三元复合肥、3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时,夏白菜硝酸盐含量较低、产量较高,是试验中最理想的处理水平.并产生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_(12)=1 566.77+7.54X_1+17.91X_2,即增施有机氮素1 kg/hm~2,硝酸盐鲜重含量上升7.54 mg/kg;增施化肥纯氮1 kg/hm~2,硝酸盐鲜重含量上升17.91 mg/kg.不同肥料种类可以根据各自含氮量进行计算,从而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置750 m~3/hm~2(W1)、1 500 m~3/hm~2(W2)、3 000 m~3/hm~2(W3)3个灌水及施氮0 kg/hm~2(F0)、60 kg/hm~2(F1)、120 kg/hm~2(F2)、240 kg/hm~2(F3)4个水平,研究水氮对盐碱地柳枝稷光合生理特性及生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灌水对盐碱地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2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主要受到氮肥影响;灌水量和施氮量同时影响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生物质产量,表现为:水分效应水氮耦合效应氮肥效应,氮肥的增效作用在到达一定程度后将不再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柳枝稷生物质产量与开花期光合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银北盐碱地区,高水中氮条件下(灌水量3 000 m~3/hm~2、施氮量120 kg/hm~2)有利于提高柳枝稷开花期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烤烟种植密度(19 500、18 000、16 500株/hm~2)与施氮水平(105.0、127.5 kg/hm~2)对烟田小气候以及烟株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叶面温度较田间垄间温度平均高2.50℃,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800),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施氮量为127.5kg/hm~2时,种植密度每增加1500株/hm~2,烟株下、中、上部垄间温度分别降低1.35、1.65和1.95℃,叶面温度分别下降1.80、1.55和1.40℃;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垄间相对湿度的影响存在负的显著交互效应,效应值为–0.538;种植密度影响烟株中下部有效光合辐射,高种植密度下增施氮肥,导致中下部叶片有效光合辐射分别减少39.46%和56.98%;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显著影响烟株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并存在交互效应,但不影响叶片气孔导度与烟株蒸腾速率,减小种植密度,增施氮肥,可提高烟株光合速率,种植密度16 500株/hm~2、施氮127.5 kg/hm~2处理各部位烟叶平均光合速率较种植密度19 500株/hm~2、施氮105.0kg/hm~2高23.09%;施氮量是影响胞间CO_2浓度的主要因素,且存在部位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叶片蒸腾速率显著影响烟叶光合速率,有效光合辐射与垄间温度、叶面温度、田间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叶面温度与烟叶的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垄间相对湿度与叶片胞间CO_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通过影响烟田垄间温度、叶面温度、田间相对湿度等烟田小气候,改变了烟株蒸腾速率,进而影响叶片胞间CO_2浓度,最终影响其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高淀粉甘薯品种龙薯24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量[0、45、90、135、180、90(缓释氮肥)kg/hm~2]对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性状、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甘薯蔓粗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薯的平均蔓长、基部分枝数呈增长趋势,施氮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不施肥的N_1的产量水平最低,N_2、N_3、N_4、N_5、N_6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是N_5,即施磷量(P2O5)90 kg/hm~2、施钾量(K2O)180 kg/hm~2,施氮量(N)135 kg/hm~2时,最高鲜薯产量达53857.5 kg/hm~2,最高薯干产量16071.1 kg/hm~2,最高淀粉产量11552.4 kg/hm~2。  相似文献   

13.
氮磷配施对玉米叶片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氮磷配施对玉米叶片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大丰30为材料,施氮量设4个水平,施磷量设3个水平,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共12个处理,3次重复,通过测定每个处理的叶片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对氮磷配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施磷量为120 kg/hm~2时,植株叶片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所以,在施肥时采用T8处理(施氮量为300 kg/hm~2,施磷量为120 kg/hm~2),才能使玉米的光合速率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在减少投资的情况下使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临沂市水稻光合速率、氮肥转化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20 kg∕hm~2和240 kg∕hm~2时,水稻的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单穗粒重显著高于CK处理,且产量以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最高,为10 805.1 kg∕hm~2。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水稻籽粒以及秸秆的含氮量,施氮量为120 kg∕hm~2和240 kg∕hm~2的籽粒含氮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120 kg∕hm~2时氮素利用率最高,为78.32%,且100 kg籽粒需氮量最高,未施氮肥处理和施氮量360 kg∕hm~2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最低。灌浆后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旗叶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但施氮量高于240 kg∕hm~2后光合速率上升不明显。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与光合速率的变化一致。综上,在临沂地区水稻生产上最适宜施氮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适合平乡县滏河贡白菜的最佳施肥配方,使其在不影响白菜品质前提下获得较高产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配方对白菜产量、经济效益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配方肥纯N 270 kg/hm~2、P2O5150 kg/hm~2、K_2O 270 kg/hm~2既能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提高贡白菜的VC和糖分含量,降低叶片中硝酸盐含量,进而提高贡白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江苏沿江地区油菜施氮量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确定该地区油菜的适宜施氮量,以油菜品种宁杂1818和史力佳为试验材料,设置N_0(0 kg/hm~2)、N_(120)(120 kg/hm~2)、N_(240)(240 kg/hm~2)、N_(360)(36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能显著增加油菜的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当施氮量为N_(240)时,宁杂1818和史力佳2个油菜品种的油菜籽产量比N_0分别增加了104.80%和123.98%。收获指数和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虽比N_(120)处理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宁杂1818在此处理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N_(120)和N_(360),史力佳在此处理下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虽比N_(120)处理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江苏沿江地区油菜的施氮量在240 kg/hm~2时,可以较好地协调较高产量和合理的氮肥利用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以稻花香2号为材料,设置3个氮(N)水平N_1 (0 kg/hm~2)、N_2 (90 kg/hm~2)、N_3(180 kg/hm~2)和3个硫(S)水平S_1(0kg/hm~2)、S_2(45kg/hm~2)、S_3(90kg/hm~2),配制9个氮硫互作组合,进行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五常香稻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增施硫肥可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9个氮硫互作处理中,N_2S_2的实际产量(7583kg/hm~2)最高,较N_1S_1增产56.3%,氮肥利用率为60.0kg/kg;低氮高硫的N_2S_3和高氮低硫的N_3S_2均浪费氮肥,增加水稻生产成本,增加环境污染风险。综合分析,90 kg/hm~2施氮量和45 kg/hm~2施硫量是五常香稻生产较理想的氮硫互作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氮素运筹对南疆滴灌春小麦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新春6号(大穗型)和宁2038(多穗型)为供试材料,采用土柱栽培的方法,开展施氮配比与施氮量两因素试验,设置N_0(0 kg/hm~2)、N_1(103. 5 kg/hm~2)、N_2(207 kg/hm~2)和N_3(310. 5 kg/hm~2)4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施氮时期:R_1(100%基肥)、R_2(60%基肥+40%拔节肥)、R_3(4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和R_4(20%基肥+40%拔节肥+20%孕穗肥+20%灌浆肥)。结果表明:(1)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能促进春小麦植株的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加,其中,N_3R_2、N_3R_3和N_3R_4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新春6号N_3R_4、N_2R_4和N_3R_3处理及宁2038 N_3R_4、N_2R_4和N_1R_4处理的单株叶面积最大,两品种的平均SPAD值、Pn、Tr均以N_3R_3、N_3R_2及N_3R_4处理最高,WUE则以N_0处理最高。N_3处理及R_3处理的产量最高,但与N_2及R_4处理差异不大,其中新春6号的N_3R_3、N_3R_4、N_2R_3处理产量较高,达7 842. 93~8 930. 72 kg/hm~2,宁2038的N_3R_3、N_3R_4、N_3R_2处理较高,达8 010. 87~8 362. 59 kg/hm~2;(2)施氮量对各性状的影响程度均高于施氮配比,氮肥运筹对大穗型品种光合性状及产量因子影响较大,而对多穗型品种的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其中大穗型品种对施氮配比更敏感;(3)施氮量为207. 0~310. 5 kg/hm~2、施氮配比为基肥︰拔节肥︰孕穗肥︰灌浆肥=40︰40︰20︰0或20︰40︰20︰20是本地区较为适合的氮素运筹方案,大穗型品种更应注意后期追肥。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主栽"小义和秋"白菜为研究对象,设置345 kg·hm~(-2)氮肥(CK,常规施肥)、37.5 kg·hm~(-2)纳米肥料助剂+345 kg·hm~(-2)氮肥(T1)、75 kg·hm~(-2)纳米肥料助剂+300 kg·hm~(-2)氮肥(T2,减氮13%)、112.5 kg·hm~(-2)纳米肥料助剂+255 kg·hm~(-2)氮肥(T3,减氮26%)、150 kg·hm~(-2)纳米肥料助剂+210 kg·hm~(-2)氮肥(T4,减氮39%)共5种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探究灌淤土上纳米肥料助剂与氮肥配施对白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CK相比,白菜干物质量、株高、外叶数、球纵径、横径、单株毛菜质量、产量涨幅分别增加1.22%~6.31%,1.67%~4.80%,6.98%~15.90%,12.19%~56.60%,1.22%~25.91%,0.68%~27.89%和3.98%~32.24%,白菜可溶性固形物较CK增加-2.49%~1.88%,不同处理之间可溶性糖与Vc含量影响不明显,硝酸盐含量较CK降低2.46%~4.54%,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1.72%~13.79%,-25.65%~1.07%,和11.99%~18.80%,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了5.61%~18.36%。同时,较CK相比,苗期SPAD值无影响,莲座期、结球前期及结球后期的外叶和中叶SPAD值有一定差异,并在结球前后期SPAD达到峰值,成熟期各处理叶片SPAD值无显著差异。综合白菜成熟期各因子T2处理表现最佳,在银川平原灌於土上以减氮肥13%+75 kg·hm~(-2)纳米肥料助剂对复种白菜生长与增产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根区交替灌溉与减施氮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4年生辽峰葡萄为试材,设置常规灌溉(CI)和根区交替灌溉(AI)2种灌溉方式,不施氮(NN,0 kg/hm~2纯N)、推荐施氮量(RN,100 kg/hm~2纯N)和习惯施氮量(FN,200 kg/hm~2纯N)3个氮素水平,分析不同水氮耦合方式对葡萄新梢生长、树体冗余生长量、光合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以CIFN处理新梢长度最大,分别比AIRN和AIFN处理提高11.9%和6.8%。同一灌溉方式下,施氮处理新梢修剪量高于不施氮肥处理(P0.01),与CI处理相比,AI处理灌溉方式树体新梢修剪量降低21.1%。与CI处理相比,AI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氮素处理均值)升高,蒸腾速率降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AI与RN耦合后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比CIRN和CIFN处理提高17.6%和34.0%(P0.05);AI灌溉方式提高了果实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且与RN耦合糖酸比显著提高。综合考虑不同水氮耦合处理,根区交替灌溉与推荐施氮互作可以调控树体生长,创造良好的光合性状,提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减肥,有利于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