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间条件下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模拟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花期株高、干质量分别降低21.8%、77.0%,鼓粒期分别降低18.9%、20.8%;总体使大豆叶片的类黄酮、MDA含量增加,其中分枝期分别增加61.7%、35.2%,花期分别增加28.9%、37.4%,鼓粒期二者增加均不显著;使大豆分枝期、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23.2%、35.9%和20.8%,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_2浓度升高;对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使分枝期叶绿素含量降低19.4%,但对ΦPSⅡ影响不显著。综合分析,UV-B辐射增强对大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抑制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使得CO_2利用率下降,最终抑制了大豆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喇叭口期和大豆分枝期,玉米、大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学产量高于单作玉米38.73%,大豆地上生物学产量较单作大豆降低了8.12%,差异不显著。与单作相比,间作体系中的玉米、大豆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相应单作根际土壤。间作体系中玉米取得间作优势,养分利用率提高主要是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提高,而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高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元阳梯田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的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通过小区实验研究不同UV-B辐射强度(0、5.0、10.0 k J·m~(-2))对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分泌量和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水稻LMWOAs分泌量和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导致水稻根系草酸和琥珀酸分泌量增加,酒石酸和苹果酸分泌量下降。水稻根际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数量均在成熟期最大,拔节孕穗期次之,抽穗扬花期最小;但放线菌数量在拔节孕穗期最大,抽穗扬花期次之,成熟期最小。UV-B辐射增强不改变根际微生物数量随生育期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但导致水稻根际7个类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水稻根系草酸分泌量与根际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琥珀酸分泌量与自生固氮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菌、真菌、纤维分解菌、无机磷细菌和钾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知UV-B辐射增强影响大田水稻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其改变水稻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分泌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种间伴生改善西瓜根际微土壤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以茼蒿、大葱、小麦与目标作物西瓜同穴育苗,研究伴生对西瓜根际土壤pH值、EC值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不同伴生育苗模式均可改变西瓜根际土壤的酸碱性和电导率,促进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降低真菌数量,改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根际土壤脱氢酶、脲酶、转化酶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综合考虑,茼蒿的改良作用明显优于小麦和大葱,其与中晚熟、早熟西瓜伴生后,pH值分别提高69.05%、25.93%,EC值降低47.62%、47.37%;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37.77%、11.98%;土壤脱氢酶活性提高105.79%、160.78%,转化酶活性提高24.56%、14.93%,脲酶活性提高15.89%、86.66%,多酚氧化酶提高18.18%、22.8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脱氢酶、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他相关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茼蒿、大葱、小麦与不同基因型西瓜伴生均提高根区土壤酶活性,改善微生物结构,以茼蒿伴生育苗效果最好;同时,可以通过人为改变土壤相关酶活性调节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  相似文献   

5.
秦岭太白山区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秦岭太白山区不同林分下鹿蹄草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状况,探索其空间变异规律,为野生鹿蹄草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秦岭北坡太白山区4种林分下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出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根际平均富集率分别达34.64%,58.29%,126.94%,114.02%,96.38%,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酶也表现出根际活性较强的特性,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32.04%,22.40%,30.57%,8.17%。在鹿蹄草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与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氮、速效磷含量与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非根际土壤中,有机质与转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含量与 4种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秦岭北坡太白山区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密切相关,各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较好地反映了鹿蹄草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的影响,阐释UV-B辐射增强后秸秆还田分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间接效应,本研究在元阳梯田(海拔1 600 m)开展大田试验,以当地水稻品种白脚老粳为研究对象,研究UV-B辐射增强(5.00kJ·m-2)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及其还田后秸秆降解、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水稻秸秆纤维素含量,增加木质素含量,提高秸秆木质素/氮;并导致秸秆纤维素、木质素、总氮的降解速率总体降低,最大降幅分别达38.7%、18.1%、25.8%。与自然光照秸秆相比,UV-B辐射后的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土壤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土壤蛋白酶、氨单加氧酶、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土壤硝化和反硝化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木质素/氮与秸秆降解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秸秆纤维素、木质素、总氮降解速率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后者又与N2O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硝化细菌数量与NO3--N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通过提高秸秆木质素...  相似文献   

7.
放牧对冷蒿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放牧对退化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群落阻击草场进一步退化的机制,以小区控制放牧试验(不放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冷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程度放牧干扰对冷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放牧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处理之间冷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非冷蒿根际土壤(P0.05)。冷蒿根际土壤氨化细菌和好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高于非冷蒿根际土壤;轻度放牧区冷蒿根际土壤氨化细菌和好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冷蒿根际土壤轻度放牧后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淀粉酶、转化酶、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和重度放牧;各放牧区冷蒿根际土壤7种酶活性显著高于非冷蒿根际土壤(P0.05)。相关分析表明,氨化细菌与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淀粉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好氧纤维素分解菌与酶活性存在正相关(P0.05)。重度放牧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减少,酶活性降低,轻度放牧使冷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显著增加,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合理放牧有助于冷蒿阻击草原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8.
以恩施州4种中草药黄连、黄柏、丹皮和木通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转化酶、脱氢酶、脲酶、FDA水解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药材短期种植中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均呈现出明显的根际聚集效应。土壤微生物及酶也表现为根际活性较高,根际土壤转化酶、脱氢酶、脲酶、FDA水解酶活性分别较非根际土壤高出113.7%、33.9%、55.5%、472.0%。土壤养分与生物活性主成分分析组成的土壤肥力信息系统较好地表征了土壤肥力水平的差异,获得的综合得分,计算的土壤总体酶活性指标(TEI)与土壤理化性质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4种中草药根际土壤肥力水平综合得分及TEI值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和TEI可以较好地表征该地区中草药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一年蓬(Annual fleabane)、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4种入侵植物及本土植物艾蒿(Artemisia argyi)根际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入侵机制.结果显示:4种入侵植物增加了本土植物根际土壤含水量、电导率,降低了土壤容重和pH,并且对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效应;植物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养分利用策略,4种入侵植物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却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纤维素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紫茎泽兰和飞机草根际土壤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艾蒿,一年蓬和加拿大蓬根际土壤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艾蒿,对根际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差异;4种入侵植物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结构,显著增加了其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的数量,抑制了真菌与放线菌数量,总体来说,4种入侵植物显著提高了微生物总数.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了土壤容重、电导率和总孔隙度,其他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均与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土壤系统内部因子处于动态变化和平衡,它们作为相互影响的整体表现出统一性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吕保玉  白海强  何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7):1979-1981,1984
[目的]为了研究在2种不同镉浓度的农田上蕹菜Cd-PSC和non-Cd-PSC 2个品种根际土壤酶和微生物的特征。[方法]采用自制根箱试验。[结果]蕹菜根际土壤5种酶(脲酶、转化酶、酸碱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和三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P0.01)。在同一土壤上,蕹菜品种间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存在基因型差异(P0.05);在2种土壤上,脲酶、转化酶、蛋白酶在2个品种间表现不一致,而酸碱磷酸酶则一直表现为Cd-PSC的根际酶活性小于non-Cd-PSC的活性。[结论]Cd-PSC的根系细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小于non-Cd-PSC的根系土壤中的数量(P0.01),而真菌数量显著大于non-Cd-PSC的数量(P0.05)。  相似文献   

11.
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揭示连作大豆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性变化,为大豆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方法对连作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大豆重迎茬使土壤PLFA总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真菌和细菌PLFAs比例显著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不同连作年限及生育时期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均不同,与作物品种、根系分泌物和残茬腐解物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LFAs总生物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脲酶活性呈现显著正相关,与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大豆重迎茬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发生改变。大豆连作障碍是大豆根际土壤微生态系统和环境因子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紫外辐射增强与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豫豆19为材料,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大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在大豆营养生长期,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CO2和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大豆生殖生长期,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了土壤-大豆系统N2O和CO2的排放,降低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主要通过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及N代谢过程影响土壤-大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降低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变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等。[结论]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和植物生长及其氮代谢过程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淮安红椒连作10年大棚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基础上,研究了早春和秋延迟红椒施用有益微生物菌液、凹土+有益微生物菌液后连作土壤中有机质、有效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红椒连作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有益微生物菌液能够显著促进红椒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吸收和利用,降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能够显著改善根际土壤微生态,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凹土和有益微生物能够进一步促进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降低连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使土壤酶活性更接近露地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祁连山东段不同生境下3种中草药金露梅、银露梅和玉竹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及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中性磷酸酶)活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土壤全钾和过氧化氢酶外,其他养分和土壤酶在金露梅和银露梅处均表现出根际聚集现象,而在玉竹根际呈现出与此相反的趋势。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有机质与脲酶和转化酶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除脲酶外,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与其他3种酶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除转化酶外,土壤pH与其他3种酶都负相关,且与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与4种酶都呈负相关,且与脲酶和转化酶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3种植物非根际,土壤有机质与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CEC与四种土壤酶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三种酶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银露梅和金露梅根际土壤肥力水平综合得分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玉竹则相反。3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肥力水平综合得分表现为玉竹>银露梅>金露梅。  相似文献   

15.
茶树/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作茶树、单作大豆和茶树/大豆间作)3种种植处理,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作物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茶树根际相关性最显著。说明茶树/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种间促进效应,能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不同样地鱼腥草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的养分状况、微生物特性,以了解鱼腥草的土壤条件,提高栽培鱼腥草的品质。结果显示,不同样地鱼腥草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的养分、p H、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以及其群落特征存在差异;鱼腥草根际土壤p H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总PLFAs含量,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总PFLAs含量与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有效磷和蔗糖酶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氮与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和多酚氧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鱼腥草的广泛生长适应性,是鱼腥草的根系分泌物及其残体适合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增强酶活性,促进土壤酶和微生物对有机质及氮、磷转化,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有益鱼腥草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比例大豆根茬施入后对番茄连作土壤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和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索作物根茬对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机制。以非连作土壤(CK)、番茄8a连作土壤(CS)及连作土壤中掺入2%大豆根茬(CSS1)、1%大豆根茬(CSS2)、0.5%大豆根茬(CSS3)为处理,通过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定植后14d、21d、28d、35d和42d的番茄株高、茎粗,定植前和果实膨大期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测定果实产量和品质。连作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施入大豆根茬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不同程度增加,CSS2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S处理;CSS1和CSS2处理的土壤细菌占总微生物数量比例、细菌/真菌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增加,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显著下降,其中CSS2处理的细菌数量、细菌/真菌的比值及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CS;施入大豆根茬后,土壤全N、全P、全K、NO-3-N、NH+4-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均有增加,以CSS1、CSS2处理的增加效果较明显;施入不同比例大豆根茬不同程度促进了番茄的茎粗生长;CSS2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质量分数及番茄产量,降低了成熟果实硬度。综上所述,连作土壤内添入质量分数为1%的大豆根茬既能显著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环境,促进土壤向细菌型转化,增加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又能起到壮苗和提高番茄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异翅独尾草根区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年龄阶段异翅独尾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含量与组成差异较大,衰老期微生物数量最多,衰老期养分的积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土壤中幼年期pH值、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成熟期放线菌、速效磷、有机质,衰老期全钾、过氧化氢酶呈现根际负效应。其他各时期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蔗糖酶、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有很密切的相关性。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异翅独尾草均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且根际土壤养分总量大于非根际土壤和裸地土壤,根际微生物促进了养分的积累,改善了沙漠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三年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根际土壤氮素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在大豆花期和结荚期,可培养细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以及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强度都达到最大值,脲酶活性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在这三年中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008年细菌数量较2007年有所下降,同时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中氨化细菌数量、硝化细菌数量、氨化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以及脲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这说明转基因作物影响了根际土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力,进而影响氮素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对刺槐根系离子、根际土壤酶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槐品种‘多彩青山’(抗盐强品种)和‘紫艳青山’(抗盐弱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设盐胁迫和空白对照两个处理,研究了两个刺槐品种根系离子吸收、根际土壤酶和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1)盐胁迫处理的‘多彩青山’和‘紫艳青山’根系中的Na~+、K~+、Ca~(2+)、Mg~(2+)含量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Na~+含量在盐胁迫初期先缓慢增加,后随处理时间延长迅速增加;K~+、Ca~(2+)、Mg~(2+)含量呈现缓慢降低趋势;‘多彩青山’根系4种离子含量波动幅度比‘紫艳青山’小。(2)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刺槐根际土壤酶的活性,胁迫第28 d时,‘多彩青山’的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胁迫0 d降低44.97%、60.87%、36.96%、23.80%,‘紫艳青山’分别比胁迫0 d降低52.45%、74.48%、42.52%、36.67%。(3)盐胁迫下刺槐的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均明显下降,胁迫第28 d时,‘多彩青山’根际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胁迫0 d减少39.04%、49.45%、44.20%,‘紫艳青山’分别比胁迫0 d减少53.41%、57.05%、47.53%。(4)盐胁迫下根系Na~+含量与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之间有显著负相关性;根系K~+含量与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数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综合来看,盐胁迫下植物根系离子的平衡被打破,根际土壤酶和微生物种群数量受到抑制;刺槐品种抗盐性强弱与根系离子平衡、根际土壤酶、微生物的活性维持有关,抗盐性强的品种‘多彩青山’比抗盐性弱的品种‘紫艳青山’的根系离子平衡受破坏较小,根际土壤酶和微生物的活性受抑制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