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鲈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养殖网箱中选择性发育良好的 4龄鱼为亲体 ,经室内暂养培育、激素催产 ,获受精卵 4 0 5× 10 5粒 ,孵出仔鱼 30 1× 10 5尾。在水温 18 0~ 2 0 0℃ ,pH值 8 1~ 8 6 ,盐度 2 2~ 2 3条件下 ,经 6 0~ 70d的培育 ,共出池全长2 5cm左右的鱼苗 8 0 5× 10 5尾 ,育苗成活率 2 6 7%。  相似文献   

2.
3.
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农办于2000年引进东南亚笋壳鱼苗进行池塘养殖,并2003、2004年进行了笋壳鱼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试验,已基本掌握技术要点。现将泰国笋壳鱼水泥池育苗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颜正荣 《海洋渔业》1997,19(1):35-35
<正> 鲈鱼属于浅海内湾性鱼类,喜栖息于河口或淡水处,是一种重要的食用经济鱼类,它生长快、肉细、味美,营养价值高,是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1994年,作者在温岭市乐清湾海区进行了网箱养殖鲈鱼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曼氏无针乌贼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俗称乌贼、墨鱼、墨斗鱼、海猫等,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十腕目(Decapoda)、乌贼科、无针乌贼属,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海及印度洋海域等,是东海"四大海产"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凡 《齐鲁渔业》2002,19(2):30-30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利用室外大型水泥池进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人工育苗的技术模式,通过在室外大型水泥池顶部加盖遮光太阳板半封闭顶棚,对育苗水体进行控光、控温和防雨,进行该鱼人工育苗过程中水处理技术、饵料培育技术和育苗方法的研究。2010年3~7月,累计放卵5批次,共培育出全长2.5~3.0 cm的鱼苗21.9×104ind,受精卵平均孵化率达81.4%,育苗平均成活率达5.59%;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在早期发育阶段每经历一次饵料转变,都会带来仔稚幼鱼的快速增长;该鱼摄食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随着个体生长发育,饵料出现顺序依次为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蒙古裸腹蚤。研究表明,豹纹鳃棘鲈室外大型水泥池人工育苗模式克服了池塘育苗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和室内水泥池育苗水体小、开口饵料匮乏的缺点,育苗成功率和出苗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鲈鱼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广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个大味美,生长快,是重要养殖对象。鲈鱼养殖来势猛,但自然苗不足,因此,现就所见文献和笔者实践,略述育苗技术要点。1雌雄亲自的选择鲈鱼的副性征不明显,可根据下列指标综合判断。1.1鳍条数不同雌鱼9根臀鳍条,雄鱼8根,但雌鱼有15根背鳍条.雄鱼仅14根。1.2体形不同头圆钝而体短租者为雌,头较尖而体细长的为雄。l·3繁殖季节,轻按鱼腹,流粘稠精液的为雄,腹松软,但压不出精液的为雌。综合上述指标挑选雌雄,可靠性在95%以上。2$用优质饲料2.l优质饵料标准人工育…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从大口鲶的饲料驯化、当年鱼种养成商品鱼等一系列过程进行了研究,饲料的养殖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大口鲶人工饲料水泥池养殖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鱼为本课题组驯化的大口鲶鱼种,平均规格为36.6克,总放养量为245尾。养殖时间为1999年7月25日~12月26日,总计152天。1.2试验条件本所鳜鱼基地水泥池,面积为24米2;采用微流水、人工增氧的方式,保证水中溶氧充足。水源为充分曝气的自来水;增氧设施采用多头式增氧泵。1.3人工饲料喂养前期用1号配方鱼种,后期用7号配方成…  相似文献   

10.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正荣 《科学养鱼》1995,(11):17-17
海水网箱养殖鲈鱼技术鲈鱼属于浅海内湾性鱼类,喜栖息于河口或淡水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它生长快,肉细、味美,营养价值高,是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1994年,我在乐清湾海区进行了网箱养殖鲈鱼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简介如下:一、场...  相似文献   

11.
12月底从海上网箱挑选14尾1 5龄以上,健康、外表无伤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 dum),移至陆地盖有顶棚的大水泥池进行强化培育。经过4个月左右的培养,结果显示,亲鱼在陆地强化培育比在海区网箱提前约7 d成熟并自然产卵。受精卵在室内育苗池进行人工育苗,在海水比重为1. 020±0. 5,pH 8 1~8 4,水温在27. 0、29. 2 ℃时,仔鱼孵出时间分别为26、24 h,孵化率为88 .8%~93 .5%。孵出后的仔鱼在第7~9天为死亡高峰期,第11天左右的仔鱼体色有明显的变化,由棕红色变为黑色。经过1个月的培养,仔鱼的成活率约为9%。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银鲈(Bidyanusbidyanus)属鲈形目,条纹鱼科,闽南一带又称为金鳟、甘旨鱼。该鱼适应性强、广温广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将其开发成最温和的养殖品种和理想的游钓鱼类之一。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澳大利亚银鲈的体形似梭形,体色呈银灰色且富于光泽,鳞片细小,幼鱼阶段体形较修长,随着生长其体干宽度逐渐增加。前鳃盖骨有片状的细突刺,第2鳃盖骨的后端有2个突起的棘,背鳍有硬棘12支,其末梢尖锐,捕捉时容易互刺受伤。胸鳍及腹鳍各有1对硬棘,臀鳍有3支,尾鳍内凹,上下末梢呈圆弧形。头及嘴小,齿细。2…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在380m2的土池投放大弹涂鱼2龄亲鱼35kg,5月23日-29日和6月6日-11日先后产出两批仔鱼,共260万尾,于5月29日和6月11日晚采用管道通过自然落差移到室内育苗池,经45d-47d培育,育出幼鱼79.1万尾,平均全长为22.71mm,总成活率30.42%。试验表明把土池产出的仔鱼引到室内进行培育,是突破大弹涂鱼生产性育苗难关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眼斑双锯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模拟自然环境对野生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进行驯养使其达到性成熟、配对、产卵。显微镜下观察其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的胚胎发育同大多数硬骨鱼类基本相似,属端黄卵盘状卵裂;在水温27.0±0.5℃条件下,经192~216h完成孵化;仔鱼在孵出的第2天开食轮虫,4~5d变态为稚鱼,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8~20d进入幼鱼期,45~50d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及碎虾肉。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斑[HT5”,7]鱼[KG-*3]祭全人工繁育,在室内水泥池采用人工养成的1龄和2龄斑[HT5”,7]鱼[KG-*3]祭进行了繁殖试验。试验中观察发现,斑[HT5”,7]鱼[KG-*3]祭亲鱼均在傍晚天色刚暗时开始自然产卵,持续约0.5 h后产卵结束;斑[HT5”,7]鱼[KG-*3]祭亲鱼有摄食鱼卵的习性,产卵后需立即进行流水集卵。2龄斑[HT5”,7]鱼[KG-*3]祭(共147尾,总体质量15.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40 d,其间仅有2 d未产卵,共产卵3 594 g,分离得到上浮卵1 372 g,上浮卵率为38.2%;产卵开始时水温14.7 ℃,结束时21.3 ℃;产卵后的亲鱼陆续批量死亡。1龄斑[HT5”,7]鱼[KG-*3]祭(共611尾,总质量22.6 kg)自开始产卵至结束共持续20 d,其间有5 d未产卵,共产卵488 g,分离得到上浮卵213 g,平均上浮卵率为43.6%,产卵后的亲鱼未发现有批量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6.
布氏鲳鲹人工育苗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鲳鲹人工育苗试验的研究@杜涛$湛江海洋大学!524025 @罗杰$湛江海洋大学!524025~~~~~~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是原产于墨西哥至秘鲁北部太平洋水域的大型经济虾类,它生长速度快,对盐度适应范围广(0‰~40‰),可采取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还具有耐高温,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质要求较低(35%蛋白即满足生长要求)等优良品性,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2001年,我们承担台州市科委、玉环县科委下达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育苗试验,于2001年6月获得初试成功。现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的初试结果汇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南美白…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然海水和天然饵料,采用无泥砂采苗方法,在天津沿海成功开展了青蛤工厂化育苗。幼虫初始壳长(120±1.28)μm,壳长平均日增长5.05μm,成活率23.0%;第19~31d为变态期,壳长平均日增长14.1μm,变态率32.9%;变态后至第53d,壳长平均日增长32.5μm,成活率82.3%。本次育苗试验充分利用天津沿海水质条件与环境特点,改进育苗方法,建立了适于天津海区的青蛤人工育苗工艺,共得到双水管稚贝约1.25亿枚。  相似文献   

19.
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镜蛤属。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日本和中国沿海,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中、低潮区的泥沙或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