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桐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美称,是一代文豪茅盾的故乡。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是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了吴江市平望镇1998—2007年的蚕桑生产概况,分析了蚕桑生产衰减的原因,依据产业结构变迁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综合利用及产业保险等发展蚕桑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桐乡市是全国优质蚕茧重点生产基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种桑养蚕优越条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茧丝行情的不稳定、从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及生产环境的日益恶化等因素,直接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蚕桑生产呈下滑趋势.为稳定我市蚕桑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现就产业萎缩现状,制约因素及稳定措施进行初步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提高效益稳定蚕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桥镇是临安市首个蚕桑生产基地大镇,养蚕、产茧均占全市的近30%.由于近两年多来蚕茧形势受围内外市场经济的影响,起伏波动较大,导致经营户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蚕农对培桑养蚕的积极性,据统计,毁挖桑约67 hm2,荒芜200 hm2,现有桑园缺乏管理,青、壮年弃桑外出,2008年全镇发展、改造老桑园33.3 hm2,2007和2006年分别是82.5和88.8hm2,是前6年平均的6成,为最少的一年.2009年春期发种3000余张,比2008年同期减5802张,比2007年同期减6800张,同比减193.4%和226.6%,养蚕户2000余户,比2008年减少1800余户,部分农户有桑也不养蚕.笔者通过调查,认为蚕农反响最大的也是影响、制约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蚕桑生产是我市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历来以比价较高,收购稳定,收益较好著称。全市现有专业桑园1.17万hm2,年饲养蚕种50万张左右,产茧2万余t,白厂丝3000余t,茧款收入3~4亿元,蚕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0%;茧、丝产量居全国县级市之首。但是,去 相似文献
10.
11.
12.
普格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幅员面积1918km^2,辖34乡镇、15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有彝、汉、苗、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21.14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7.9万人,占84.9%,农业人口18.59万人,占92.7%,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典型的农业县、深度贫困县。其生态条件很适宜生产优质蚕茧,但由于蚕桑生产规模较小,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有限,产业发展进程缓慢。 相似文献
13.
14.
概述阆中市蚕桑产业发展成就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蚕桑产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充分利用东桑西移等项目,加强产业基础投入,推进土地流转,扩大巩固桑树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健全技术服务网络,推广优良桑蚕品种,建好科技示范园,加快蚕桑资源综合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5.
1王店蚕桑生产现状与优势1.1王店蚕桑生产现状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居沪杭苏"金三角"中心,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之美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巴中市蚕桑资源做了详细摸底,重新定位和思考了蚕桑产业发展方向和措施,把巴中蚕业融入到现代农业之中,全面开创蚕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新局面,推进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跨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18.
简述了泽州县蚕桑产业的现状,并在分析了泽州县蚕桑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振兴泽州县蚕桑产业所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优质丰产桑园园区建设,提升蚕桑产业水平;深入调查研究,扶持一批专业大户;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发挥整体优势,实施产业化战略;加强领导,正确行使政府职能等发展泽州县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蚕桑生产是珥陵镇传统的骨干副业,曾为致富农民、振兴珥陵镇经济作出过很大的贡献。1994年珥陵镇的蚕桑生产达到顶峰时期,桑田面积达一万亩,年发种数四万余张,亩桑经济收入就达到2000余元,在全镇农副总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农民经济 相似文献
20.
1 基本情况
磐安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蚕桑生产。磐安县栽桑养蚕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成为全县最具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的一项区域性产业。真可谓是“小小一只蚕,年产千万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