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青海PRRSV毒株对Marc-145细胞的适应性和增殖速率以及致病性和毒力等.[方法]以PRRSV青海毒株QH08、海利和诺倍威CH-1R经典毒株、GW-HR毒株及其在Marc-145细胞上的传代毒株为研究对象,对4种毒株及其传代毒株的TCID50值和细胞病变作用(CPE)出现的时间进行比较,探讨了PRRSV青海毒株对Marc-145细胞的适应性、在Marc-145细胞内的增殖速率以及该毒株的毒力.[结果]随着PRRSV传代次数的增加,病毒在Marc-145细胞中的增殖速率加快,对细胞的适应性和毒力都增强.与其他3个毒株相比,青海株毒力最强;C PE出现的时间提前,说明病毒在Marc-145细胞中的复制周期缩短,表明不同毒株PRRSV的F10比F1在Marc-145细胞中具备更好的复制能力和致病性.[结论]4株PRRSV传代毒10个代次的TCID50总趋势为渐变上调的趋势,CPE出现的时间总体上呈逐渐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患败血症仔猪的肺脏、淋巴结组织中分离到1株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特征表现为仔猪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该病毒能在Marc-145细胞上生长,但不能在Vero、BHK21、RK等细胞上增殖;分离毒适应Marc-145细胞后,产生以皱缩、脱落、崩解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分离毒Marc-145第4代的TCID50为10-6.725*0.1ml-1;ELISA抗体检测表明,病猪和分离毒接种仔猪体内含有PRRSV IgG、IgM抗体.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Nsp2蛋白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复制的影响,采用体外克隆法构建表达高致病性PRRSV TJ株和其致弱毒TJM株Nsp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TJ Nsp2和pEGFP-TJMNsp2,含有增强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盒,瞬时转染重组质粒到Marc-145细胞系单层,利用G418抗性筛选建立细胞系,通过PCR和RT-PCR鉴定。PRRSV感染筛选的细胞系,检测病毒TCID50。结果建立稳定表达TJ株和TJM株Nsp2基因的猴肾细胞系Marc-145-TJ Nsp2和Marc-145-TJM Nsp2;在表达PRRSV TJ株和TJM株Nsp2蛋白的Marc-145细胞上感染PRRSV病毒,在复制早期病毒时增殖速度快,即Nsp2蛋白对PRRSV复制早期有正向调控作用,并且强毒的Nsp2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从猪场疑似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的病死仔猪肺脏和脾脏中分离到一株致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RT-PCR检测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按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结果显示该分离病毒株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毒价为106.75TCID50/ml。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8年河南省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了解免疫猪群发病的原因。【方法】从河南省猪场采集发病猪的血清和组织,采用Marc-145细胞对其中的PRRSV进行分离及初步鉴定。应用RT-PCR法对分离株进行扩增,并构建克隆载体,对阳性质粒测序后进行ORF5基因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同时对分离毒株进行非免疫猪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结果】从发病猪组织和血清中分离到1株PRRSV(HN-08株),其可引起Marc-145细胞产生细胞病变(CPE),可在Marc-145细胞中稳定传代,能被PRRSV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从人工感染发病猪组织和血清中均分离到PRRSV。RT-PCR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片段,提交NCBI鉴定为HN-08株,属美洲型PRRSV。【结论】从河南省发病猪体内分离的HN-08株属美洲型PRRSV,对猪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可引起Marc-145细胞产生CPE,病毒滴度TCID50为105.1/mL。  相似文献   

6.
将靶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shRNA表达盒插入pEGFP-N1的EcoO109I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转基因载体pEGFP-G1,并在转基因Marc-145细胞验证其抑制PRRSV复制的功能.用pEGFP-G1转染Marc-145细胞24 h后感染欧洲型PRRSV,病毒感染后每天观察细胞病变(CPE)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所获pEGFP-G1可明显抑制PRRSV复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批式培养方法研究了Marc-145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增殖工艺。结果表明,在3 g/L的微载体用量下,采用1 ml 3×105个细胞的初始接种密度及培养至第3 d进行换液操作工艺可以获得最佳的Marc-145细胞生长效能。采用感染复数为0.05的接毒比例及接毒后48 h收获毒液可获得最高的PRRSV增殖效价。在5 L反应器中重复验证上述工艺,获得较为稳定的试验结果,最大细胞密度均可高于1 ml 2×106个细胞,PRRSV的增殖效价均高于108.0TCID50/ml。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疫苗的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arc-145细胞体系验证重组猪α干扰素(rPolFN-α)制剂的抑制病毒作用.结果表明:rPolFN-α稀释至1010可有效预防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当rPolFN-α稀释至1010可有效抑制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研究结果在细胞水平上明确了rPoIFN-α对PRRSV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将rPoIFN-α应用于动物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在新疆的流行现状,以及病毒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疑似该病病料进行地方毒株的分离,并对其进行鉴定。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市七道湾某猪场疑似PRRS病死的猪只肺脏及淋巴结等组织病料,将其处理后接种到Marc-145细胞上,并盲传3代;对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TCID50),应用RT-PCR方法对出现CPE的细胞培养物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新疆病毒株可发生细胞病变,在Marc-145细胞上的TCID50为10-5·mL-1。RT-PCR检测结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序列,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已发表的PRRSV毒株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PRRSV,命名为XJ-Q。  相似文献   

10.
赵娜  赵晓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994-9996,10006
[目的]弄清宁夏地区部分猪场出现“无名高热”病因及更加有效预防、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通过从宁夏某发病猪场采集产生典型病变的猪肺部组织,将病料处理后分别用Marc-145、PK-15、BHK-21等传代细胞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只有Marc-145细胞上有典型病变,连续传代3次后病变稳定,接毒48 ~72 h后病变率达70%左右.RT-PCR及双酶切的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物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通过RNA提取、RT-PCR及酶切反应,实现了对分离培养物快速、确切鉴定.[结论]用MARC-145细胞成功分离到1株PRRSV,命名为ZH-w株.  相似文献   

11.
根据NSP9非结构蛋白参数选取相应30 bp DNA片段,片段串联后人工合成并连接p ET-28a(+)载体,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得到可溶蛋白,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后利用间接ELISA法杂交瘤细胞阳性克隆筛选,2次亚克隆后共获得3株抗PRRSV NSP9单克隆抗体,命名为3B17、3J13、3F19。这3株单抗可与大肠杆菌表达的蛋白产物和PRRSV感染的Marc-145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在PRRSV感染的Marc-145细胞中,NSP9蛋白表达水平接毒后不断升高,48 h达最高,为深入研究NSP9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甲型流感病毒在贴壁MDCK细胞上最佳增殖条件。将PRRSV在微载体悬浮培养的Marc-145细胞上增殖,以半数细胞感染剂量为检测指标,对病毒维持液中血清浓度、接毒时间、感染复数(MOI)和收毒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细胞培养后72 h接种病毒,病毒维持液中血清含量为2%,病毒感染复数为0.05,病毒感染48 h后PRRSV效价较高达到10~(6.6)TCID_(50)·mL~(-1),确定了PRRSV在微载体悬浮培养的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强、弱PRRSV GD株传代毒株感染Marc-145细胞,构建Marc-145细胞的差异基因cDNA文库。【方法】以感染PRRSV GD株第100代弱毒株的Marc-145 cDNA为测试组(Tester),以感染PRRSV GD株第5代强毒株的Marc-145 cDNA为对照组(Driver),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强、弱PRRSV GD株感染的Marc-145细胞差异基因cDNA文库,并使用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技术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经4次抑制性消减杂交重复试验,得到S8、S29、L6、L26及L30等5个稳定差异表达的基因。LAMP结果显示,S8、S29、L6、L26及L30均为差异表达基因,这与抑制性消减杂交结果吻合。【结论】成功构建了感染强、弱PRRSV毒株的Marc-145细胞差异基因文库,为研究S8、S29、L6、L26和L30基因与PRRSV感染体外培养细胞Marc-145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发病仔猪的肺脏和淋巴结内体内分离到1株PRRSV病毒.该病毒能直接在Marc-145细胞上生长,继代培养72 h后产生细胞病变(CPE).经特异性荧光抗体和ELISA检测均为阳性,RT-PCR方法能扩增出该病毒的40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病原的生物学特征来看,该分离株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的变异株.这一结果提示PRRSV毒株变异是引起新疆地区猪场母猪、仔猪大量发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必须引起各级兽医部门和猪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采集闵行地区规模猪场疑似PRRS阳性病料,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采用RT-PCR扩增PRRSV高度保守的N基因并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6株PRRSV,为研究闵行地区PRRSV流行株分子变异和致病机理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素材。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逐步降低培养液中血清用量的方法对Marc-145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驯化并考察其生长代谢、增殖PRRSV(猪繁殖及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在细胞对数生长期更换低浓度血清的培养液或传代操作,Marc-145细胞可完全适应含5%新生牛血清的营养条件,经3次传代后,Marc-145细胞可营正常贴壁生长.然而在1%新生牛血清的营养条件下,初次培养于该条件的Marc-145细胞伪足不伸展,贴壁时间明显延长.经过在该1%血清浓度下10次传代后,Marc-145细胞可贴壁生长,维持较高的存活率,但贴壁较松.由此Marc-145细胞进一步驯化适应无血清悬浮培养条件,筛选获得能够在无血清条件下悬浮生长的Marc-145细胞,且生长状态良好.比较在不同血清浓度及不同培养方式下生长的Marc-145细胞增殖PRRSV的能力,无血清条件下悬浮生长的Marc-145细胞对PRRSV的增殖性能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从山东某大型猪场患"猪高热病"的病料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可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产生细胞病变。经RT-PCR鉴定证明,该病毒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将其命名为WF-1株。用RT-PCR法分别扩增该分离株的NSP2基因和ORF5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PRRSV WF-1株的NSP2发生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缺失位置与PRRSV参考变异株JXA1相同;ORF5基因与JXA1、CH-1a、VR2332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4.2%、86.4%,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4.0%、87.5%。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WF-1株与2006~2008年期间分离的JXA1、SX-1等高致病性变异株的亲缘关系很近,与1996年分离的中等毒力毒株CH-1a亲缘关系较远,与VR2332、CC-1、MLV等弱毒株或疫苗株处于不同的分支。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福建分离株(PRRSV Fuzhou 01株)为制苗种毒。病毒经Marc 145细胞增殖、超速离心浓缩、甲醛灭活后,分别制成新型佐剂IMS1312灭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两种疫苗病毒含量约为108.0TCID50.mL-1。30头25日龄的PRRSV抗体阴性的断奶猪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6头,用于检测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两种疫苗首次免疫断奶仔猪后14 d可以检测到抗体,二免14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一免180 d后抗体水平可以维持在1∶320。两种佐剂苗在4℃放置12个月均不分层,并对断奶仔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借用PRRSV结构蛋白GP5的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提取并纯化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IIA(NMHC-ⅡA);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定位NMHC-ⅡA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过程中的分布;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其与PRRSV受体CD163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MHC-ⅡA在Marc-145细胞内的表达量随着细胞被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PRRSV完全进入细胞后,NMHC-ⅡA的表达量有所降低;NMHC-ⅡA与PRRS病毒受体CD163存在相互作用,作用位点在M1(20—259 aa)和M3(714—1 040 aa)上。试验证明,NMHC-ⅡA在PRRS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弱毒、鸡马立克氏病毒(MDV)弱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以及猪伪狂犬病毒(PRV)在细胞上达到最大吸附量所用时间,通过观察病毒在细胞上吸附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病变情况来测定病毒在该细胞上达到最大吸附量所用时间。结果表明:IBDV、MDV、PRRSV以及PRV 4种病毒在细胞上吸附一定时间后,细胞病变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分别在60、120、60、60min时达到峰值。37℃孵育条件下,IB-DV在CEF上的吸附量在60min时达到最大值;MDV在CEF上的吸附量在120min时达到最大值;PRRSV在Marc-145上的吸附量在60min时达到最大值;PRV在PK-15上的吸附量在60min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