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线性规划,对种植策略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求得种植产量最高,效益最大。本研究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和社会、科技因素,引用专家经验,改进设计思路和方法,所得结论与实际高度吻合,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3.
淮北砂姜黑土小麦高效锌肥施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锌方式对淮北砂姜黑土小麦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适宜施锌量。[方法]设置0、15、30和60 kg/hm~2 ZnSO_4·7H_2O土壤基施用量,收获期考察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结果]施锌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年试验,与对照相比,单纯土壤基施15、30和60 kg/hm~2 ZnSO_4·7H_2O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0.43%~3.50%、4.38%~9.85%和4.25%~10.04%,平均增产2.26%、7.13%和6.81%。施锌增收508~1 086元/hm~2,施锌产投比达2.82∶1.00~22.74∶1.00。[结论]在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当前生产水平下,小麦适宜施锌方式为土壤基施ZnSO_4·7H_2O 15~30 kg/hm~2。 相似文献
4.
砂姜黑土优质强筋小麦丰产高效保优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洲元9369为试材,据播量、施肥、浇水3因素设5个处理,研究了砂姜黑土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优化模式各性状表现较好,666.7m2产量为330.7 kg。 相似文献
5.
6.
<正> 砂姜黑土土质粘重,缺少有机质,缺磷,缺氮。近20年来,由于单产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含钾量也迅速下降,小麦亩产在300千克上下徘徊。笔者近12年的认真实践和大量调查,积累了高产栽培经验,特别是在今年受洪涝灾害影响以后,调整配套技术,意义重大。现将其主要改进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施足底肥 在洪涝灾害情况下,土壤养分淋溶,流失严重,土壤板结,养分下降,要多施有机肥,疏松土壤,一般亩施土杂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皖北砂姜黑土区小麦适宜种植模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2年在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试验共设农民习惯种植模式、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超高产种植模式、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模式4种种植模式以及不施肥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在试验条件下分蘖成穗率、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氮肥增产效率等方面均表现出绝对优势,可考虑在皖北砂姜黑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主要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邢台市砂姜黑土面积约6万亩。研究筛选适宜该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为小麦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2013年在该区域种植表现好最的品种为山农17、衡观35,分别较济南17、济麦22增产11.77%、10.84%和8.29%、7.38%;适宜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为师栾02-1、济麦20和济南17。 相似文献
10.
NH4—沸石在砂姜黑土小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淮北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磷肥,土壤速效磷有逐年上升趋势,磷肥的增产效果不如前几年显著。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用沸石交换体代替磷肥对小麦的有效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砂姜黑土小麦亩施50kgNH4-沸石配合一定量的氮肥,增产效果显著,小麦产量为245.3kg/亩,比N12P4处理增产小麦23.5kg,增产10.6%;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N12P4)的肥料总投入每亩减少13.00元。用NH4-沸 相似文献
11.
氮素与密度对砂姜黑土地区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淮北砂姜黑土地区晚播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氮素供量和基本苗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1月下旬播种,皖麦25和阜861两品种均可获得每公顷5700~6000kg的产量。主要措施为基本苗控制在375~435万/hm2,氮素施量150kg/hm2左右。氮素施量和基本苗与产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明确了晚播麦高产应适当加大基本苗,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在砂姜黑土区春甘蓝和秋甘蓝栽培的最佳品种、茬口、播种、定植期 ,生长期温度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土地种与养矛盾突出 ,粮、经、饲种植结构比例不当等问题 ,以提高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为目标 ,选择农田种植紫花苜蓿以养为主及粮 -豆种养结合种植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单作紫花苜蓿综合效益最高 ,豌豆 -水稻、蚕豆 -玉米分列第2、3位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为改良土壤、提高效益的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砂姜黑土区土地生产率低的主要障碍因素归根结底是水影响的结果。该区降雨量、径流量都十分丰富 ,地下水利用也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但由于降雨量、径流时空分布不均 ,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 ,且极易发生旱涝灾害。研究表明 :冬小麦缺水量为 1.41亿m3,夏秋作物缺水量 2 .3 3亿m3。合理灌溉 ,排蓄结合 ,适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就能很好地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改良土壤不良物理性状 ,调整种植结构 ,加强水资源管理 ,也会有很好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