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以采摘灌木型中、小叶良种茶树1芽1叶初展至1芽2叶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色泽翠绿、外形圆细紧直、形似松针;而芽型系列,主要以小乔木型良种茶树的芽或1芽1叶初展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外形似芽、形直、白毫满披。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白莺山地区12 种类型古茶树资源共60 份材料进行形态及叶片解剖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聚类图分析这12 类茶树的亲缘关系,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白莺山古茶树资源的起源与演化、加快珍稀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 类古茶树可分为2 大类和4 小类,野生型的本山茶与3 个半野生型的黑条子茶、二嘎子茶和大叶本山白芽口茶归为第Ⅰ类,为乔木或小乔木,树型高大,芽叶茸毛无或稀少,叶片大,角质层较厚,栅栏细胞1 层,石细胞多且粗大;其他8 个类型归为第Ⅱ类,其中4 个栽培类型包括勐库大叶茶、勐库小叶茶、白芽子茶和豆蔑茶归为第Ⅱ-a 类,为小乔木或灌木,芽叶茸毛较多,叶片栅栏细胞1~2 层,石细胞少且小;柳叶茶、贺庆茶、藤子茶3 个半野生类型资源归为第Ⅱ-b 类,为灌木,树型开张,芽叶茸毛中等,中叶,具有1~2 层栅栏细胞,石细胞少且小;红芽茶单独成第Ⅱ-c 类,为半野生型灌木,芽叶呈鲜艳紫红色,大叶,石细胞形态和大小多样。  相似文献   

3.
雷茂喜 《茶业通报》1993,15(3):19-19
我场从1987年开始,先后引进无性系良种8000多万株,不同茶树良种89个,其中波毫种,从祁门茶叶研究所引种栽植,因产高、质优,春、夏、秋三季成茶显毫,繁殖系数高、抗寒性强,已列入我场重点繁殖推广的茶树良种之一,现将栽植情况小结如下,供生产应用参考。一、植株特征特性:波毫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形椭园,叶色黄绿,叶面平,有光泽,叶质轻软,叶缘呈波状,新生芽叶茸毛多。叶片上斜着生,叶尖钝尖微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十大名丛”种质生物学特性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对武夷岩茶名丛种质进行筛选和鉴定,对在武夷山收集、保存的“十大名丛”种质,严格按照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统计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调查、观测,记录其植株特性、新梢特性、叶片形态和花果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大名丛”种质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各名丛间生物学特性的不同方面各有差异,无特性完全相同的名丛;‘铁罗汉’、‘北斗’、‘白瑞香’及‘金锁匙’春茶开采期较早,‘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金桂’及‘白牡丹’春茶开采期较晚;此外,试验中发现个别性状如芽叶色泽、芽叶茸毛、叶齿、叶尖、叶缘、花冠直径、花瓣数等有不同程度差异。武夷岩茶“十大名丛”种质生物学特性的鉴定与评价,将为武夷岩茶优良种质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茶花枝干上的“不定芽”对于改变树的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掌握它的产生和发育规律,加以利用。一、剪叶(促不定芽)整形法笔者有一棵山茶花——大朱砂,生长旺盛,但分枝极少,主干长60多厘米,只有顶端2分枝,分  相似文献   

6.
茶叶茸毛形态结构及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茸毛主要着生在幼嫩芽叶的下表皮,是制茶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些学者曾先后对茸毛的内含成分、茸毛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及茸毛的遗传性作了探讨。李名君、束际林、严学成曾对茸毛进行过扫描电镜观察。但有关茸毛内部结构和形态发生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旨在从植物形态解剖学的角度对茸毛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以期为探讨茸毛在茶树良种选育和制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黔湄419号茶又名滇桂黔,系贵州省茶叶所从一株滇桂型自然杂交种种子后代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而成,1986年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419号属半乔木大叶类晚生性品种,分枝半开展,叶片上斜着生;株形紧凑,芽终年淡绿色,茸毛多,持嫩期长,对茶饼病、白  相似文献   

8.
1987年被正式认定为我国十大地方茶树良种之一的“黄山种”,原产于著名的风景区安徽省黄山的桃花峰,现主要分布在黄山附近的汤口、杨村、冈村一带。黄山种属于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其树姿开展,叶片呈水平着生,叶形椭圆,叶面隆起有光泽,叶色翠绿油润,芽叶肥壮重实,茸毛多。  相似文献   

9.
祁门种     
祁门种是“祁红”茶的高级原料,是我国珍贵的茶树资源。“祁红”以椭圆类型为主,长叶型次之,以祁门的历口、闪里一带纯度高,树姿半开张,树高1.8米左右,株幅1.9米左右,叶黄绿色且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端渐光,上斜或水平着生,叶质厚而柔软,多黄绿,有茸毛,花白色,萼片深绿,柱头3裂,雌蕊高于雄蕊,种子圆或椭圆形,褐色有光泽。一般在4月中旬开采,发芽整齐,育芽力强。抗寒,适应性广,我国各茶区都宜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挖掘峨眉山野生茶树和群体种中的优良资源,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对峨眉山40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峨眉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且多以灌木型为主;18个芽叶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70%~60.99%,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芽叶色泽(60.99%)。因子分析表明,18个芽叶形态性状综合为6个公因子,前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80.74%,主要代表性指标为叶片大小、叶片锯齿和叶面特征等。聚类分析将研究材料分为5个大的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制性研究表明,初步筛选的11份种质资源制绿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审评总分在92分以上,大体表现为香气鲜香带花香、清香高长带花香或栗香浓郁带花香,滋味鲜爽、鲜甜或鲜浓醇。  相似文献   

11.
吴洵 《茶业通报》1998,20(3):24-25
过去茶树高产栽培中常常对采摘茶园茶树采取春茶前的轻修剪(即剪去蓬面上scm左右的枝梢),以保持茶树蓬面生机,促进新梢旺盛生长,使全年获得较高的茶叶产量。但近年来据我所对不同品种茶树的轻修剪试验结果,无论是春茶前轻修剪或是夏茶前轻修剪,对当季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春茶前轻修剪对当季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分枝较密,发芽较早的品种影响更大。如分枝较密,发芽较早的龙井43、菊花春和碧云等与不修剪相比,春茶发芽时间推迟5~gd,一芽二叶开展期推迟2~7d,春茶产量减少7.0%~15.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用空中压条繁殖月季,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准备好应用物品:装袋土用一份表层土、一份腐殖土、一份炉灰混合而成,并在阳光下晒三天,再过细筛备用;塑料薄膜要透明尢色,长12厘米,宽15~18厘米;小刀片、大头针、线绳等。二、枝条的选择:在2~3年生的月季母株上,选择当年已开过花、无病虫害、芽饱满的枝条。如能选到枝条上部有分枝的作材料,成活后观赏价值更高。三、操作方法:在选好的枝条基部4厘米处做“环头剥皮”,宽2~3厘米,以达到木质部为度,包上  相似文献   

13.
罗明友 《茶业通报》2003,25(2):67-67
黄花山大叶种茶原产于宁国市青龙乡西林村黄花山村民组,“黄花山大叶种”叶型呈长椭圆形,长宽比值2.745,叶面水平略上斜着生,节间较长;成叶色泽绿色,叶面隆起,具有光泽;芽头黄绿肥壮,育芽能力和芽头的持嫩性好,芽叶茸毛较多,抗寒耐旱能力较强。采用黄花山大叶种茶鲜叶原料制作的中国名茶———黄花云尖,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我们应加大黄花山大叶种茶的开发利用。1适制名茶黄花山大叶种茶是制作高档名优绿茶理想的鲜叶原料,制成茶叶芽头肥壮,翠绿显毫,香高味浓。1.1云尖系列类型名优绿茶采摘肥壮的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  相似文献   

14.
“皋芦”一词作为茶树的代名词或茶树的一种,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如《桐君录》;唐《茶经》;明《本草纲目》;《中国植物图鉴》(1936)等都有记载。德国P.E.Siebolda(1852)认为皋芦是一个变种,命名为Var.macrophylla,即中国大叶变种,并记述该种野生于中国南部。日本牧野(1918)将皋芦上升为种,订名为Thea macrophylla Makino,并报道其特征。在Cohen Stuart(1919)对茶树的分类和R.Sealy,(1958)《山茶属的  相似文献   

15.
近十余年来,茶树害螨已成为世界各产茶国生产上的主要问题,七十年代来,我国广大茶区上升很快,有些种类(如茶橙瘿螨、茶叶瘿螨)发生较普遍,危害日益严重。主要为害芽叶。被害芽叶变色,质地变粗,引起茶树叶片大量脱落,导致树势衰退,芽叶瘦弱,甚甚不发,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近来各地反映,茶树秋、冬落叶现象非常严重,除一部份由于蚧类(蛇眼蚧、长白蚧)和气候、土壤因素外,主要是由茶树害螨所引起,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银杏作为盆景材料,一般是通过挖桩、分株、压条、播种、扦插的方法获得。速成银杏微型盆景,则用扦插小苗最佳。笔者经过实践,可在半年内获得苍劲古雅的“小盆玩”。其法如下: 在春天万木苏醒之际,选一银杏母本,在直径为1.5厘米至2厘米的枝条(两年生最好、三年生次之)上,选一将来好造型的健壮小分枝,于小分枝基部上方第一、二芽上端下剪,剪去上部分枝条,等到小分枝发芽生长后,再从小分枝基部下方第一二芽处,将树皮环剥处理。这样有利于带老枝扦插成活及将来造型、生长(见图)。  相似文献   

17.
白牡丹     
“白牡丹”又名“大白” (俗称白仔)是福建省独特外销产品,属于白茶类。白茶依其花色品种分为“大白”“水仙白”和“小白”三种;采自无性系品种大白茶的嫩芽叶可制成两种名贵的白茶,一是银针白毫,纯以大白茶的肥壮单芽制成。二是白牡丹,纯以大白茶和水仙品种的嫩芽叶制成。“大白”与“水仙白”同属白牡丹产品,但水仙白作为拼配大白提高毫香浓度之用。采自有性系莱茶品种的芽叶制成的,称为“小白”其产品称为“贡眉”。采自大白茶与莱茶的低级鲜叶制成的产品统称“寿眉”。  相似文献   

18.
唐晓波 《贵州茶叶》2005,33(3):15-15,17
黑刺粉虱又名桔刺粉虱,主要分布在江苏、四川、浙江、福建、贵州、云南等省。以幼虫定居老叶背面刺吸危害茶树,幼虫、成虫均可排泄“蜜露”,滴于叶部背面,招致煤病孳生,阻碍茶树光合作用,严重时致使茶树中下部叶片一片漆黑,树势衰退,芽叶稀瘦,甚至枝叶枯竭。除茶树外,还危害油菜、山茶、柑桔、樟、榆等林木。我省西南和中部地区虫害较严重,为了能积极有效的进行防治,现将黑刺粉属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特香早"茶树品种是安徽茶树良种中新秀,它具有三个宝贵特点:兰花香特高,发芽特早,抗寒耐旱力特强。这三个优良特点结合到一个茶树品种上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国和我省优质高产茶树品种不少,但在早芽和特早芽茶树品种中具有优雅兰花香气者极为罕见,特别是高香早芽品种,而又具有很强的抗寒耐旱性则更少。所以特香早茶树品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茶树品种中瑰宝。现将特香早茶树品种来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制茶品质简述如后。  相似文献   

20.
儿茶素类化合物与花青素均由类黄酮代谢途径合成,紫芽茶中富含花青素。为探明紫芽茶树中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流的情况,本试验以来源于湄潭苔茶后代的1株紫色芽叶茶树和1株绿色芽叶茶树为材料,测定芽下第一叶、第二叶和第三叶的叶色、儿茶素类组分和花青素总量,分析了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基因表达量同总儿茶素、花青素累积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芽茶树中各叶位中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绿芽茶树,而儿茶素类总量却低于对照;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PAL、CHS、CHI、F3H、DFR、ANS、ANR1、ANR2、F3¢H和F3’5’H)基因均呈现上调趋势。紫色芽叶中的总儿茶素与花青素,同各相关基因(LAR除外)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都较高,且二者相关系数差异不大。绿色芽叶中的总儿茶素与各基因(LAR、F3’H除外)表达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花青素同各基因表达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