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内蒙古林业》2005,(4):7-7
地点选择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忽鸡图乡庙后行政村,根据对庙后行政村13个自然村,362户农民的到户调查结果显示:该行政村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人均退耕地面积5.9亩,退耕地收入比待退耕地人均纯收入纯增511元。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祥  张辛  杨阳 《中国林业》2009,(17):24-25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强势推进,10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2.5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26万亩,荒山造林13.28万亩,完成封山育林0.5万亩,累计兑现资金8528.9万元。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使全区绿化覆盖率由37.3%提高到40.2%。农民群众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每年人均增加收入400多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已经成为全区助农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被广大农民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文章从退耕还林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农民增收之路更加广阔,显著改善工程区生态面貌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退耕还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永奇 《中国林业》2013,(10):37-37
甘谷县地处廿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部。自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只前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45万亩。全县可享受粮食补助、管护费、种苗费折合2.2亿元,人均1100元,有21万农民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三年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59-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6.5万亩.共涉及126964农户近60万农民。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实施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保护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改变农民传统的广种薄收耕种习惯,实行集约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组织实施好这项工程,应处理好以下4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农民文化素质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平山县农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采用关联性检验、度量和相对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民文化素质对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文化层次间的人群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农民文化素质越高.对退耕还林工程意义理解越深,对退耕还林技术接受能力越强,对退耕还林技术掌握越容易。分析还表明,退耕还林技术在基层需要的基本文化铺垫并不太高,初中文化基础即可基本掌握,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数量化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从1999年试点,2002年正式全面启动,到2004年,我州128个乡镇、679个村、84949户农户、39.8万人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2.2万亩。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实现以退耕还林带动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良性发展,是我们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一直探讨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阿克苏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克苏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工程效益显著。通过对项目区8县1市97个乡镇场1212个行政村退耕农户跟踪调研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粮食生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较大,认为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等。  相似文献   

10.
王义 《甘肃林业》2003,(4):30-30
1999年以来,灵台县西屯乡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2万亩,户均5亩,人均1.1亩,苗木成活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每年国家兑现政策补助粮食200万公斤、现金4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年获得收益130多元。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全乡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成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抓规划,规模治理。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中,乡上始终把规划作为头道工序紧紧抓在手上,从年初开始,乡上专门抽组班子成员和技术人员实地踏勘,配合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大规模营造,整流域治理”的指导思想,打破村社地域界限,实行梁、峁、沟、壑总体规…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是一项生态富民工程。近两年来,攸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实施退耕还林,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3年底,全县已完成退耕还林8067公顷。首批直接向农户拨付粮食990万公斤和补助资金132万元。据测算,全县退耕还林全部完成后,可为农民直接增收1.07亿元,户平增收3000多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阿荣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工程涉及全旗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11436个农户,直接受益农民近4万人。到2005年底,国家累计投资达89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6650万元,生活补助费950万元,种苗造林费1335万元),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阿荣旗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注重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寻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点,致力于解决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后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处关中西部山区的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坪头镇码头村率先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全村1480亩山坡地中已有1417亩栽植成各种杂果树木或建成苗圃,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950多元,被誉为陈仓区杂果第一村。曾于1968年上山下乡扎根山区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林业》2012,(4):48-48
鄂尔多斯市于2000年在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乌审旗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程,2002年在全市8个旗医全面实施。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53.7万元。其中,退耕地还林135.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83.9万为、封山育林34万亩。国家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25亿多元,工程涉及全市8个旗区的49个苏木乡镇.惠及11.03万农牧户、41.2万人。  相似文献   

15.
黄福奋 《广西林业科学》2004,33(3):161-162,165
在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应着眼于改善生态状况,结合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在充分考虑石山地区自然条件、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农民文化素质以及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好工程技术标准各项环节,恢复和改善山区生态状况,促进山区经济发展。通过对百色市石山比较集中的县(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思路,对石山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乌拉特中旗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试点旗县开始,三年间累计安排退耕还林任务46.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3.2万亩。累计得到上级退耕还林钱粮等补助折款为4390万元,通过三年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经为当地农民脱贫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为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国家对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投入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山西当前国家投资最大的林业工程项目。2002年仅投入山西的退耕还林资金就达10亿多元。这不仅给山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也给全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能不能很好地抓住这次发展机遇,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好,把专项资金使用好、管理好,直接关系到林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山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这一点,多数…  相似文献   

18.
搞好退耕还林工作,不仅要让农民把退耕地栽上林木,而且要让农民管护好栽植的林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收入问题,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我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几种适宜我市及豫北地区的退耕还林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而实施的一项宏伟的生态建设工程,它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县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这项工程,总任务2466.7公顷。工程实施以来,上至县委、县政府,下至农民群众都非常拥护。去冬今春短短4个月就完成了第一期造林任务866.7公顷,今年的1400公顷的退耕还林任务,明年2月底前全部完成造林。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拿出钱粮换老百姓退耕还林,政策性强,要求严,目的也是只有一个,就是真正把“耕”退下来,把林造上去并管好成林。俗语说:“三分在造,七分…  相似文献   

20.
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工程是21世纪一项战略生态工程。作者就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8年补助期满后农民生计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后续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