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工贮木场楞堆火灾模拟模型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模拟方法是当今研究贮木场楞堆原木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为此,从贮木场楞堆原木燃烧的特点出发,对当前国际上最新的14种火灾模型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其适用范围和特点。并根据贮木场楞堆原木火灾的特性,提出了采用FDS模型模拟贮木场楞堆原木火灾比较合适、准确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贮木场楞堆的计数往往采用人工的方法,而人工计数又存在很多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变换的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中值滤波法、二值化分割和数学形态处理运算实现棒线材图像的预处理,根据距离变换的思想,采用距离变换图中搜索种子点的方法实现原木的计数.该技术尤其适用于贮木场原木楞堆端面摆放参差不齐、原木端面面积大小不一和原木形状不规则的等情况下计数,真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木材贮存期间,采取科学合理的堆垛(归楞)保管措施,以保证木材质量,防止或减少降等、变质情况的发生。一、实楞1.完全实楞。原木紧密地堆放在楞腿上。优点是楞堆中原木间空隙小,干燥缓慢,适于原木湿存法;楞中原木径级不受限制;适于机械化作业,归楞方便。这种楞堆结构的缺点是人力编捆困难;楞头楞尾不放垫木时易散堆,作业不安全。2.垫木实楞。楞首和楞尾的每层原木间加垫木,楞堆中间部分密实堆放,不设垫木。楞首楞尾的高度一般是堆内原木长度的1.5倍。3.分层实楞。楞堆横向用垫木隔成若干层、每层间的高度等于3~5根原木的直径。二、捆楞1.平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樟子松原木楞堆进行室外燃烧试验,研究楞堆燃烧时的温度场特性,分析原木楞堆体积和风速对环境温度场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燃烧过程中,楞堆温度可达900℃;对于环境温度场来说,在所有研究平面与楞堆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与风流动方向垂直的平面温度变化最大。较大的楞堆体积和较快的风速会加速楞堆的燃烧速度,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上升较快。研究结果为贮木场火灾消防援救和计算机模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薛伟  耿志伟 《森林工程》2014,30(5):79-82
对落叶松原木楞堆做细水雾灭火实验,测定实验过程中楞堆各点的温度,利用SPSS软件对定点间温度场进行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木楞堆前部温度与其后部温度、左侧温度变化存在两元线性回归方程,前部温度的线性相关性较大;原木楞堆右侧温度与其顶层温度、中层温度、底层温度变化存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层温度线性相关性最大,上层温度线性相关性最小。利用回归性准确预测整个楞堆温度场变化,对保障林区贮木场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抓斗振动机构的设计计算1、确定抓斗腭叉刀插入一层原木时的平均水平阻力。抓斗在有效的利用振动时的基本条件,是保证腭叉刀在开始插入原木楞堆中有一定的深度,以满足当抓斗闭合时能完全充满。因此,必须弄清楚腭叉刀插入原木楞堆中的第一层和最末一层的条件。抓斗腭叉刀插入原木楞堆时的可能位置:1)两块腭叉平行原木放在原木的表面上;  相似文献   

7.
三十多年来,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建了一百多个贮木场。其平面布局“百花齐放”,但合理的为数不多。有些贮木场因场地狭窄,不得不归高楞,既影响生产效率,又不安全;有些贮木场选材线一侧仅有20~60个楞堆,很难满足木材商品化管理的要求……所以,就贮木场作业区内平面布局来说,不论是新建或改建,都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减少木材贮存期的降等变质损失,是贮木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地处亚热带的福建省各林业企业其年木材生产量多集中在上半年到达贮木场,尤以2—5月份最为集中,约占全年任务60%以上。在此到材高峰时期,因受外调车皮数量限制,难以及时调拨,木材库存急骤增加。不仅楞高大、通风差,且时值长达2—3月的梅雨季节。此时平均气温在20℃左右,空气湿度大,木材含水量高,是真菌繁衍滋生的季节。因此,贮木场每年都有大量木材变质降等。选择适宜的愣堆结构型式,是减少木材损失,提高贮木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仅就福建贮木场用得最多的密实楞  相似文献   

9.
贮木场楞堆火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伟  薛伟 《森林工程》2006,22(3):1-4
贮木场火灾被公认为最难扑救的火灾之一,它是森林火灾中较常见且危险性较大的一种事故。本文重点研究贮木场楞堆燃烧的特性。实验是在符合ISO9705的标准单室(3.6m×2.4m×2.4m)内进行的,通过对两个相同材质的楞堆进行火灾实验模拟,测得楞堆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以及室内温度场等参数。分析实验结果,为制定防火规范和计算机模拟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贮木场楞堆燃烧温度场和热释放速率呈一直线平稳燃烧态势。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结合各种火灾信息探测方法的特点,运用AHP法构建了贮木场最佳火灾探测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楞堆燃烧阴燃阶段和燃烧蔓延阶段是最佳火灾探测时期;由于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楞堆阴燃阶段,抗干扰性在火灾探测方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燃烧蔓延阶段,由于释放大量的热,耐热性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于贮木场火灾探测,及时性指标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所有火灾探测方法中,复合式火灾探测方法是最佳火灾探测方法,其次为感烟探测法,再次为感温探测法和气体探测法。  相似文献   

11.
贮木场是贮存木材的场地,而楞腿又是贮存原木及板方材不可缺少的设施。长期以来全国各地贮木场楞腿大部分是用优质长材直接铺设。由于楞腿的自然腐朽和生产作业时砸、串、磨等损伤,楞腿平均使用寿命为4~5年左右。在一般情况下,楞腿在4~5年就需要换一次。据初步了解,仅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林区贮木场,因楞腿腐朽每年平均损失木材约7万m~3,价值人民币2100万元左右。早在1986年,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就开绐试用连接式石条楞腿(花岗岩),经过1年多试验获得成功,通过专家鉴定并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林业局的贮木场、制材厂的板院,存放的木材,基本都是原木垛用原木做楞腿,成材垛用成材做楞腿。一个林业局做楞腿一茬约计需要用0.2万—0.3万m~3原木。黑龙江省有四十个林业局,做楞腿用原木8万—12万m~3。不论用什么材种,都是比较好的木材。每立米按平均120元计算,折合人民币960万—1200万  相似文献   

13.
即将投产的BY5型液压起重臂,主要作为原木的装卸机具,完成山场和贮木场的归装作业。也可以作为固定的装卸机械,进行森铁车辆、大铁车辆、船舶的装卸作业,以及出河、贮木场归楞和选材台供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贮木场主要是完成木材转运任务,大部分原木通过贮木场调往需材单位,仅有部分原木供给制材厂就地加工。因此,形成了贮木场只是木材生产的终点,并对产销起着联接作用。实际上过去的贮木场属于供应关系,它并非是生产上的继续。但是,随着木材生产体系的产品结构的变化,贮木场必须改变其中转的地位,逐步作到:胡耀邦同志视察伊春林区时指出的“原木不出企业,就地加工”的决定。为此,必须新建或改建一些制材厂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林区贮木场火灾预警系统的设计、区域划分及火灾探测器的布局,并以东北林区——贮木场为实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贮木场内报警区域可根据场内楞堆区域的个数及作业生产线划分,探测区域按照500 m2<区域<1 000 m2进行划分,火灾探测器按照3 m×6.5 m间距进行安装,气体探测器安装在楞堆的东南方向,室外自检时间为4 h,区域报警系统采用无极性的二线制系统,集中报警采用三线制系统。  相似文献   

16.
贮木场装卸桥的木材抓具就其抓取木材的部位不同,可大体分为端向抓具和径向抓具两大类。端向抓具结构庞大,工作灵活性较差;径向抓具结构简单,工作灵活。但目前的径向抓具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腭爪不能顺利地插入楞堆原木缝中。为此,中南林学院森工系采运教研室进行了一种新型的腭爪式木材抓具的研究、设  相似文献   

17.
谈贮木场技术改造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贮木场技术改造要从我国目前林业企业的现状出发,充分考虑资金少,设备不足、技术装备落后、原木产品苯重等特点。论述了当前我国林业贮木场技术改造中存在问题,改造方向艰及搞好贮木场改造规划和设计,设备挖潜和更替等问题,并且对卸车,造林、选材、归楞和装车等工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图像处理的贮木场楞堆原木计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楞堆计数的特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识别方案.该方法用二值化分割、图像链码跟踪和直线填充的方法实现原木和背景的分离,根据距离变换的思想,采用距离变换图中搜索种子点的方法实现原木的计数.该算法尤其适用于原木端面形状不规则、面积大小不一、摆放不整齐的楞堆计数.  相似文献   

19.
贮木场空间管理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贮木场木材信息管理仅限于产、销、存等基本的功能,本文研究的贮木场空间管理系统是在传统的贮木场管理系统基础上,通过对贮木场平面图道路、楞区的划分以及合理地划分楞位大小。采用可视化图形方式对楞位和楞位中存放的木材进行管理,以提高贮木场楞区空间利用率,简化仓储业务操作,实现高效直观的贮木场仓储管理。  相似文献   

20.
测量原木的长度和直径是原木分选、造材、归楞、计算材积、合理锯割等的前提。因此原木自动测量装置是贮木场、制材厂实现生产自动化中的一项关键设备。利用光电测量装置,可以在传递带上对原木的长度、直径作快速准确,非接触式的自动测量。它配合电子计算机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运算,按国家标准给出长度、直径及材积值或原木实际材积。可以为贮木场、制材厂提供准确的统计资料,还可以对分选设备和锯机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木材利用率。设计制造一个理想的直径测量装置是实现原木自动检测的难点和关键。国际上较早的一种原木直径测量系统是六十年代瑞典所研制的《雷玛》型。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