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观察,系统研究了Bt棉对棉铃虫生物学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大龄幼虫取食Bt棉后,化蛹率下降33.3;~51.7;,羽化率降低26.3;~57.8;,蛹重减少6.5;~11.4;,对蛹期的影响较小.5龄幼虫取食Bt棉后单蛾产卵量下降43.4;~67.8;,卵孵化率下降77.1;~84.5;.对用常规棉饲养出的刚羽化的蛾子用Bt棉和常规棉的花蕊饲喂,取食Bt棉花粉的蛾子的产卵量、卵孵化率较取食常规棉花粉的下降49.2;、64.4;.在Bt棉上棉铃虫幼虫取食次数明显减少,吐丝下垂次数是常规棉上幼虫的3.4倍.Bt棉上棉铃虫幼虫分布在后期与常规棉有差异,在花上的幼虫显著多于常规棉.棉铃虫中等以下发生时,Bt棉对产卵有明显的排趋性,大发生时无排趋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疆棉区的崛起,中国棉花生产区域重心由黄河流域逐步向西转移,改变了原先的棉花生产的布局和结构。新疆棉花不仅总产是其他产棉区难以比较的,单产和品质等各方面也都名列全国第一。棉花单产大幅度提高,几年来涌现出大批亩产皮棉超过200kg的高产典型。到2004年,新疆植棉面积已扩大到近1700万亩,平均亩产比全国平均数高出1倍。但棉铃虫等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始终是棉花高产的严重威胁。近几年,我们结合本地棉铃虫的发生及防治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棉铃虫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不同棉花品种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在安徽省普遍种植的12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叶片,以及不同组织器官的Bt蛋白含量,并结合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探讨不同棉花品种对棉铃虫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Bt蛋白含量差异显著,首先,Bt蛋白在中棉所71、中棉所65、爱棉1号和岱杂2号的各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能相对稳定地高表达;其次,铜杂411、荃银棉4号和皖棉17在部分生育期及组织器官中Bt蛋白含量较高;与上述品种相比,创072、湘杂棉7号、稼元216、农丰棉1号和鄂杂棉26在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器官中的Bt蛋白含量普遍较低。同时,转Bt基因棉花Bt蛋白的含量随着棉花逐渐生长逐步下降,然而其下降趋势并非呈现出平滑和逐渐递减的状态,12个棉花品种三叶期叶片中Bt蛋白的含量普遍较低,随着棉花生长,在七叶期叶片至蕾期叶片的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个Bt蛋白的表达高峰。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其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与其杀虫蛋白表达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棉铃虫棉花新种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号,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标记基因已在R1代植株中得到表达。据对GUS阳性转基因棉株的PCR分析结果,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R1代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R2代。经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幼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R1代单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及Zh1109(  相似文献   

5.
2000年调查了无为县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抗29、保铃棉32B、惠抗2号)、常规棉(品种:苏棉12号、皖杂40、泗棉331)上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比百株累计卵量无显著差异;百株幼虫量、棉花蕾铃被害率、残虫量显著低;百株幼虫量2、3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5代差异不明显;蕾铃被害率各代差异均显著;残虫量2~4代差异显著,5代差异不显著;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前期效果较好,后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铃虫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各发育阶段的存亡数量及其致死因子的系统观察和研究 ,组建了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消亡率为 97.5 %,种群趋势指数( I) =3.35 3。三代棉铃虫消亡率为 94.2 7%,二、三代棉铃虫卵期和低龄幼虫 ( 1~ 3龄 )消亡率为 79.6 1%和 78.8%。 4~ 6龄消亡率分别为 18.71%和 14 .5 9%。对照 Price( 1975 )所概括植食性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两种基本类型 ,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均属 A型。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消亡因子可归纳为捕食、寄生、自然损失、生理死亡、人工打顶五个因子 ,天敌捕食和寄生是主要消亡因子。各发育阶段消亡率差异总体较小 ,天敌捕食是卵期和低龄幼虫 ( 3龄以前 )消亡的主导因子 ,而天敌寄生则是4~ 6龄幼虫消亡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
人工合成Bt基因对棉花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子房注射法,将构建在植物高效表达载体上的全序人工合成的Bt杀虫基因GFMCryIA转入棉花品种(系)“中棉所19”、“华农916”、“541”和“3517”中,获得对棉铃虫幼虫致死率在80%以上的植株29株。用PCR法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株株均呈阳性。在这29株阳性植株中,对棉铃虫致裂纹经为100%,且自身只有轻微伤害的植株有26株。这说明Bt基因经改造,增加其提高转录与翻译能力的表达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9.
10.
棉铃虫对Bt毒素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对Bt毒素产生253倍的抗性棉铃虫种群,研究其对Cry1Ac的抗性遗传方式。结果表明,互交后代(抗性雄蛾×敏感雌蛾和抗性雌蛾×敏感雄蛾)的效应显性值DML分别为0.14和0.11,二者差异不显著,表明抗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对正反交F1代的回交后代、正反交F1代的自交后代生长发育期望值与实际值进行χ2分析,表明抗性由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1.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85粒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品系R93-4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棉品种中棉所12为对照,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4龄棉铃虫幼虫连续取食转基因棉最终不能存活,5龄和6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379%~856%和634%~965%;5龄棉铃虫幼虫取食转基因棉后,体重和蛹重分别减轻187%~572%和35%~362%,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482%~875%和667%~100%,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降低501%~697%和806%~878%;取食转基因棉的花粉后,成虫的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598%和721%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鉴定及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在北京和海南岛南繁基地对我国首批转基因棉花株系进行了抗棉铃虫性综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龄幼虫取食转基因棉株嫩叶校正死亡率达80%~85%,幼虫越大死亡率越低。在网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条件下,蕾铃被害率可控制在2%以下,顶尖被害率控制在10%以下,部分株系几乎不受危害。转基因抗虫棉花株系表现出对棉铃虫具有很高抗性和控制危害的能力,对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钱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67-5469,5480
综述了国内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行为习性、种群消长、天敌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其成因机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适合本农区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探讨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施肥量和环境温度对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从美国引进的转Bt基因棉“保铃棉32B”为参考,比较鉴定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转Bt基因棉品种“国抗棉1号”对棉铃虫的抗性,研究温度和肥料等因素对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抗棉1号”抗虫性低于“保铃棉32B”,抗性等分别评价为“抗”和“高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转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和抑制生长作用增强,低肥时抗虫性降低严重;随温度升高,转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增强,低温(16℃)下抗虫活性明显降低,但随处理时间的推进,高温(36℃)下迅速生长至高龄的棉铃虫幼虫,强迫取食转Bt基因棉,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用室内生测法研究分析了转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器官对棉铃虫1日龄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抗虫棉花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总的趋势是前强后弱.抗虫棉花不同组织器官对棉铃虫幼虫的毒杀效果具有空间上的差异,蕾和苞叶毒杀效果最强,花蕊毒杀效果最弱.抗虫棉花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幼虫很难存活至化蛹.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北部棉区第二代棉铃虫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为调整虫量梯度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在自然状况下对棉花的危害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Y)与百株虫量(X)的关系为Y=1.9312+0.0911X,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上,提出并制定了不同益害比下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使用转基因抗虫棉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2代百株累计卵量在400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时间应在300粒左右,随后如百株幼虫超过5头时应进行第2次防治;3代百株累计85粒左右时,第1次防治应在50~70粒开始,第2次应在百株幼虫45头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2000-2001年在新疆喀什叶城县研究了转Bt基因棉MD-80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抗性表达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果表明:1)转Bt基因棉棉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2个抗性高峰期5月中下旬和7月底,抗虫性分别为94.5%和83.3%,8月份抗性最低(22.7%),而河南的研究表明8月份正是第2个抗性高峰,抗虫效果高达93.8%;2)7月上旬棉株不同器官抗棉铃虫的强弱依次为:棉苞叶(96.7%),棉蕾(74.2%),花瓣(60%),棉叶(50.2%),棉铃(30%),花蕊(26.8%);3)转Bt基因棉对不同龄期棉铃虫抗性随着龄期的增大而降低;4)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顺序依次为普通棉对照田(不进行任何防治,0.7706和0.1883),Bt棉药防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0.3968和0.0931),Bt棉自控田(仅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0.2211和0.0549),优势集中性依次为Bt棉自控田(0.9264),Bt棉药防田(0.8625),普通棉对照田(0.6881),表明普通棉对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最稳定,Bt棉药防田次之,Bt棉田自控田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