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是最普遍、最基本的饮料。茶叶的质量会影响到茶的口感,随着人们对茶叶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形成,科研人员开始积极研发可以筛选茶叶差异品质的设备。色选机将物料光学存在的特性差异作为理论基础,使用光机电探测手段对物料中的异色粒以及异色物进行自动分拣,对茶叶检测和品质分级。茶叶色选机在我国制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有效提高茶叶的品质,笔者分析了茶叶色选机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技术创新方式,展望了茶叶色选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在我国早已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茶文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产、质量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确保茶叶的产、质量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及适宜的种植条件,实现科学种植的同时,探寻更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并严格落实绿色无公害茶叶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避免病...  相似文献   

3.
茶叶富含多种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化学物质,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近年来茶叶产业的效益徘徊不前,原因在于茶叶分级技术落后,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计算机视觉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技术,在茶叶品质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检测范围集中在茶叶色泽和外部形态上,取得了较好的分级效果。为此,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茶叶形状和茶水颜色特征,利用神经网络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判别茶叶的等级。结果表明:计算机视觉能有效地判别各等级的茶叶,检测的总体准确率达到88.8%,可以应用于茶叶的实时等级检测。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是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茶叶品质检测体系不完善,分级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传统的茶叶分级是由人工分析判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计算机视觉是一种新型的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应用于茶叶品质分析。为此,将拍摄的茶叶和茶水图像进行预处理、灰度化和阈值分割,获得目标轮廓并分析颜色特征,并通过建模集样本确定用于色泽检测的特征量,然后对检验集样本进行色泽检测。结果表明:检验集中被错误识别的茶叶种类极少,总体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 0%,为准确评价茶叶的色泽品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茶叶病虫害的防控直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饮用安全形成影响,进而影响我国茶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地区性茶生产地区,茶叶病虫害的防控则影响着茶叶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阐述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茶叶病虫害防控现状,从绿色防控理念、作用、原则及防控策略几方面探讨了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茶文化开始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茶叶的出口和内销的数量明显增加。做好茶叶的种植和栽培,能够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具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我国茶叶的发展情况来看,栽培和种植整体水平比较低,限制了茶叶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提升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更好地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茶叶杀青设备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杀青是茶叶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对茶叶品质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文章对当前各类茶叶杀青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特征、杀青质量及制茶品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茶叶机械化加工中杀青设备的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茶叶采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茶树生长发育,因此,提高采摘技术和采摘质量,是促进茶叶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彭有禄 《南方农机》2022,(14):99-101
茶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茶叶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发严格。因此,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对茶叶种植加工进行严格管理,促进茶叶品质的提升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阐述了茶叶种植加工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提出了茶叶种植、管理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后是造成茶叶品质低、价格低原因之一。我国茶叶加工厂普遍存在设备落后、厂房破旧、卫生状况差的情况,难以达到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由此造成一是茶叶卫生质量不能保证;二是茶叶品质很难稳定和提高。在日本,茶叶加工厂和加工设备已经达到了自动控制的水平,即使在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茶叶加工也已实现生产连续化。英山是茶叶之乡,有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通过对下派驻村茶叶生产加工的初步调查,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相对落后。20世纪50年代初,茶与烟的加工业同时起步,今天卷烟加工业已基本自动化,而茶叶加工仍处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水平。由于我国茶叶受地域及文化习俗差异,茶叶品种、茶叶生长环境,传统手工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成品茶叶的品名上千种,根据加工方法和成品茶的品质特点分为6大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  相似文献   

12.
胡波 《南方农机》2019,(8):7-7,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对于茶叶产品的品质越来越重视。只有不断提高茶叶产品的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茶叶品质区分中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文章探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前景,并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茶叶品质区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茶叶加工过程一般需要杀青、揉捻、做型、干燥等几个步骤。在长期的茶叶加工经验中,人们发现,在杀青后对茶叶进行适当的冷却处理,能明显的改善茶叶品质,特别是滋味和色泽这两个品质因子。适度摊凉且将摊凉温度控制在一定的低温内,能有效提高名优绿茶色、香、味、形等外在品质。许多研究成果和茶叶加工实践都证明在适当的低温下做青有利于提高乌龙茶品质。  相似文献   

14.
胡波 《南方农机》2019,(4):1-1,31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工艺技术逐渐增多。在茶叶加工处理中,人们已经不再使用传统的煤炭、柴禾等这些加工茶叶的方式。人们对茶叶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考虑到环境的污染力度,因而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其中,远红外加热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也受到人们的欢迎。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环保加工技术而言,远红外加热技术可以提高茶叶加工的质量,减少在加工过程中对茶叶自身成分造成的破坏。文章通过对远红外加热技术的基本认识,对远红外加热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因为茶叶产业是一种以茶叶产品为基础的导向性产业体系,所以,在保证茶叶本身品质的基础上,做好茶叶生产加工工作,保证生产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对于茶叶产业批量化与体系化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文章对茶叶杀青机、理条机、烘干机及揉茶机的使用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推动茶叶加工机械化生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杀青是茶叶加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对茶叶品质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文章对当前各类茶叶杀青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特征、杀青质量及制茶品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茶叶机械化加工中杀青设备的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鲜禽蛋产品消费总量极大,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的重视,禽蛋上市前的处理工艺要求越来越严格,其中鲜禽蛋品质检测和分级是涉及食品卫生的重要工序,禽蛋品质检测和分级机械化技术水平影响禽蛋产品质量安全及批次生产能力。浅析了鲜禽蛋产品检测分级机械化技术发展进程、现阶段技术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为禽蛋产品检测和分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视觉在芒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芒果分级采用人工观察和化学分析方法,无法适应产业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发出多种无损检测和分级技术以提高水果的市场竞争力,但受检测和分级设备的限制,目前的相关研究都停留在试验阶段。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芒果品质检测方法,拍摄芒果图像后利用自适应Canny算法获取目标区域的边缘,以大小、颜色和表面缺陷反映芒果的品质,并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对芒果的分级。仿真试验表明:计算机视觉对芒果品质分级的准确率超过93%,处理单张图像平均耗时0.8s,可以用于芒果品质的实时检测和在线分级。  相似文献   

19.
作为茶叶智能化生产的关键难题之一,基于图像处理的茶叶智能识别与检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综述图像处理技术在茶叶嫩芽识别定位、茶叶病虫害检测、茶叶品种识别与品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分析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嫩芽分割受光照影响较大、难以分割含与嫩芽颜色相近背景的图像、枝叶遮挡情况识别效果不理想、缺乏真实背景下茶叶病斑识别算法等。指出基于图像处理的茶叶智能识别与检测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增加不同地域茶叶及品种的样本数据以提高算法普适性;采取多信息融合的方法以求获得更全面的茶叶嫩芽信息;枝叶遮挡严重情况下的识别策略可考虑借助机械装置或风机拨开枝叶,从而避免因枝叶遮挡而导致识别率低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之一,且居首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宜都市地处亚热带地区,茶叶的规模种植已有1 2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