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村振兴为落脚点,对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剖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高效地向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景观与乡村风情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而乡村生态旅游对于解决乡村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义,分析了成都市周边乡村生态旅游类型、特点及功能,重点围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成都市创建世界田园城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成都市周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森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从森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机制、主要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森林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式。森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增加乡村生态绿量,提升乡村绿化质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等。主要建设机制包括政府主导、多种模式、会话先行、产业融合等;主要举措为打造精品、关注民生、培育产业、以奖代补、广泛宣传等。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被看作是促进农户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促使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生计资本组合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影响着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因此,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借鉴英国国际发展部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下,以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就其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的发展会对农户的生计资本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参与农户而言,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得到明显提高。但对于未参与农户而言,其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也进一步增加。因此,对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以助力重庆市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带动重庆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晴;刘首成;孙雯婷;郭馨元 《绿色科技》2025,(3):156-162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本研究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为五大振兴维度,针对吉林省东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地域性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体系。根据评价要素权重结果,探究各要素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程度,挖掘其动态耦合调剂作用关系,揭示了乡村振兴维度下吉林省东部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权重结果、融合数字科技构建针对吉林省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弘扬地域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完善治理体系。研究结果对于吉林省东部乡村多维度振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桦甸市国有林场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和分析了国有林场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为今后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兴文县是“中国四季鲜笋之乡”“中国巨黄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竹子种类多,分布广,竹资源优势明显。近年来,兴文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以竹代塑”倡议等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丰富的竹资源,把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与竹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把发展“以竹代塑”和竹笋精深加工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规划引领发展、竹林提质增效、发展产业集群、政策扶持、拓宽交流合作、开展推广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兴文县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做法,为实现“竹农因竹而富、兴文因竹而兴、生态因竹而美”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竹产业是我国南方山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竹产业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脱贫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岭西村的竹产业精准扶贫为例,总结了西岭村在依靠发展竹产业进行脱贫中的具体做法,包括:通过低产毛竹改造项目培育竹林资源,成立竹业专业合作社打造竹产品品牌,与电商销售平台合作推广竹产品;由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竹林休闲生态旅游等。岭西村竹产业的发展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林农收入,消化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岭西村的实践为竹产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关县在开展林业生态扶贫攻坚中实施了生态治理脱贫、林业产业脱贫和生态保护脱贫,取得了一定成效。文中对开展林业生态扶贫攻坚的劣势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尚存在着林业产业结构单一,林业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林业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藉此,提出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发展特色产业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等生态扶贫方略,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生态休闲服务、特色经济林、林业种苗繁育等产业发展,加大林业科技扶贫力度,构建生态宜居环境等建议,发挥林业在生态扶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生态护林员政策进行解读,总结云南省落实生态护林员的主要措施,包括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强化对生态护林员选聘的监督管理等。2020年末云南省生态护林员指标达168 596个,实聘生态护林员182 996人。生态护林员在云南省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中被赋予多重使命,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增收脱贫,促进了民族团结,强化了生态固边,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提出建立集中安置点生态护林员腾退机制,推进各类生态管护员精细化管理,借助大数据手段管理生态护林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安吉是“两山”理论发源地,位居“中国十大竹乡”之首,竹文化在安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基于近年来安吉竹产业及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研究了“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安吉现象。研究表明:竹文化提升安吉生态旅游的竞争力,生态旅游为竹文化注入新动力,“竹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但还存在着竹文化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不紧密、产业深度开发不足等问题。为促进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必要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竹文化挖掘整理工作,重点培育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企业、景点,实现全域融合发展,串点连线全域特色旅游,实现安吉“竹文化+”生态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 相似文献
15.
孙绍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4):57-60
文章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全面了解掌握研究区县情、贫困人口状况、林业特色产业扶贫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泽县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因素、林业特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充分发挥林业特色产业优势为助推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孙绍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3):45-48
文章基于对研究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介绍了县情概况、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指出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优势,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推进会泽县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与基础是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的一项长远重大战略措施.从昌都市林草扶贫产业建设原则入手,重点介绍了林草扶贫产业现状,客观分析了林草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立地条件较差、总体规模较小、科技支撑不足、发展链条短等问题,随后分别从强化技术服务,巩固建设成果;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丽水为例,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角度分析生态产品资源富集山区人民贫困的成因以及主要采用的扶贫模式。分析认为,生态农业扶贫模式最具优势,并通过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进一步分析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巩固生态产品资源富集山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一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让良好生态产品资源优势成为丽水生态产品资源富集山区生态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二是增进山区人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三是破解生态产品资源开发利用人才缺乏的困境,四是完善生态产品资源富集山区的基础设施,五是有效衔接政府行为和企业力量,协同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括提出了镇坪县旅游资源类别与特色,分层次对旅游产品进行定位,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和旅游宣传战略。就打造自然国心旅游品牌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镇坪县旅游发展出谋献策,同时也期望对类似的县域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