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国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我国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对照国内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差异,结合国内国家公园建设背景,提出了坚持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完善资源指标和社会指标协调发展、制定和完善我国生态法律体系、加强社区参与和健康可增长的资金运转机制、深化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科教元素等一系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3319hm^2/cap,保护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954hm^2/cap,保护区人均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为1.0635hm^2/cap。研究表明: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可行的,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和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应用卫星遥感监测、样地调查等方法,监测调查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及林地草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保护区内违建项目已全部退出,设施设备和垃圾全面清理,退出场地通过平整覆土、植树种草进行了植被恢复,开发建设活动干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整治。开展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国家主导区域联动的生态保护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分析了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祁连山生态治理和国家公园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野生植物监测与评估是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规划管理的基础工作。祁连山国家公园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对其现有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植物监测现状,采用传统监测方法与现代化智能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技术,尝试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网络体系,对其野生植物资源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连续监测与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监测保障体系,即构建完备的野生植物监测管理制度、建立野生植物监测科技支撑体系、建立野生植物“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网络、建立野生植物监测资金保障体系、建立野生植物监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采用SWOT分析法,分别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构想,旨在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已历经24年建设,跨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是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旅游局树立的旅游建设重要窗口。虽然塞罕坝在多年发展森林旅游积累一定经验,但是发展至今仍有不足的地方。为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生态旅游SWOT分析塞罕坝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立足塞罕坝当前生态旅游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优势基础,探索塞罕坝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探究产业提升之策提供理论和建设支撑。  相似文献   

7.
该文研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对其中蕴含的生态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挖掘,介绍了藏族、回族、蒙古族文学作品、叙事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思想,发现少数民族在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方面,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影响较深,有着较强的生态文化自信,具有敬畏天地、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态情结.区...  相似文献   

8.
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少数民族生活领域的生态文化实例进行描述,介绍了其住宅、饮食、丧葬、服饰等方面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探讨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指出了深入挖掘和发扬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必要性和对建设青海"生态文化高地"的重要性。提出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发展中需要在充分探究和继承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转换,实现人与自然的新平衡,充分发挥其在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确自然保护地类型和特征是国家公园总体功能区划和制定保护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草原、冰川、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野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具体包括: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冰川资源等,为研究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保护措施和保护策略,并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实施方案和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祁连山河沟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避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注重资源的长期培育,倡导生态旅游的观念,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2017年的林地变更数据,乔木林和疏林地采用IPCC法,灌木林采用缺省值法,研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森林植被的生物量、碳储量和碳汇价值.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为339.71万t,总碳储量为170.23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9.73 t·hm-2,碳密度为9.8...  相似文献   

12.
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定位、功能分区和项目设计,旨在为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旅游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合生态旅游案例研究成果生态旅游四体学说和旅游系统理论,依据自组织理论、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包含需求系统、吸引系统、中介系统、支持系统以及监管系统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系统,并探讨其运行的机制,以期对生态旅游的实践活动起到指导作用,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居民社会经济因子、旅游影响感知、社区依附和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当地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持有态度之关系.研究发现居民人口统计特征因子对旅游影响感知有显著性差异;居民社会依附对旅游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居民社区依附程度不同,对生态旅游发展态度有显著性差异;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与生态旅游发展态度两者之间显著相关.并从社区居民培训、居民受权、社区赢利和共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蝶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首次报道了太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蝶类名录。为了解该园的蝶类资源状况,对2013~2015年3次动物学野外实习所采集的蝴蝶标本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其区系组成、各科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等。统计该园蝴蝶共计6科30属46种,蛱蝶科、凤蝶科种类较粉蝶科等占优势,眼蝶科、灰蝶科较贫乏;发现湖北省蝶类稀有种及东亚特有种各1种,中国特有种4种,易危种2种,2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观赏价值的蝶类。分析表明,该地区虽以广布种稍占优势,但仍具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的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特点,并为制定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对该公园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该森林公园林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99.4%,森林覆盖率高达90.50%.林地以有林地为主,面积占比为90.9%.森林起源以天然为主,面积占比为77.8%;人工起源为辅....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与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与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