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明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种子表型性状和淀粉含量的地理变异规律。[方法]以8个种源的辽东栎种子为材料,对其表型性状及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种源辽东栎种子在种长、种宽、种长/种宽、单粒重及淀粉含量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种源辽东栎种长、种宽变异幅度分别为14.38~18.72和11.10~12.82 mm,种长/种宽变异幅度为1.19~1.53,单粒重变异幅度为0.69~1.28 g,淀粉含量变异幅度为46.71%~52.56%;种子种长与种长/种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长与单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长/种宽与单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7月均温与种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宽与年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聚类分析表明,8个辽东栎种源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群:大果高淀粉率类群和小果低淀粉含率类群,前者主要分布于辽东栎天然分布区的西部,后者主要分布于辽东栎天然分布区的东部;陕西黄陵、陕西陇县和内蒙古赤峰种源种子为优良种源。[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辽东栎良种选育、种子调运和原料林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灵空山辽东栎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数据,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状态指标,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生态位重叠公式对山西灵空山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群落6种乔木、8种灌木和11种草本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灵空山林区乔木树种以辽东栎(Levins生态位宽度Bi=1.1590,Hurlbert生态位宽度Ba=0.7960),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Bi=0.990 7,B1a=0.536 1)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灌木树种以三裂绣线菊Spireae trilobata(Bi=1.095 0,Ba=0.509 0)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而草本层中,披针薹草Carex lanceolata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Bi=1.309 7,Ba=0.948 5).乔木、灌木、草本层各种群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重叠指数依乔木、灌木、草本层逐渐减少,总的表现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对资源利用能力较强,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明北京西山山区辽东栎天然群体结实性状的自然变异,筛选出在果实丰产、优质等方面表现优良的类型。[方法]对12块标准地中134株辽东栎植株结实性状(果长、果宽、平均果径、果长/果宽、单果重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辽东栎果实表型性状果长、果宽、平均果径、果长/果宽、单果重个体间变异幅度均高于个体内,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辽东栎天然群体被划分为散生小果型、散生中果型、散生大果型、簇生小果型、簇生中果型和簇生大果型6种类型;簇生中果型和簇生大果型植株单位面积结实量分别为32.86和34.65 g/m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散生大果型和簇生大果型平均果径分别为16.37、15.56 cm,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论]辽东栎天然群体内果实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变异,簇生中果型、散生大果型和簇生大果型可作为丰产、易收集优良种质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野生红三叶种群表型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来自湖北地区25个野生红三叶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在野生红三叶居群内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单株分枝数(33.33%)和单株花序数量(32.25%)变异系数较大;各性状在居群间也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主成分分析说明:株高、叶片大小、种子千粒重、总叶柄长度及单个花序小花数是引起红三叶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25个居群分为3类,第一类包括1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低,单株花序数和单个花序小花数较其他两个类群多,理论种子产量高;第二类包括6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低矮,分枝少;第三类包括18个居群,其特点是植株高大、叶片大,理论牧草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调查资料,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辽东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及存活曲线;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辽东栎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存活曲线的变化趋势更接近DeeveyⅡ型,死亡曲线在Ⅳ龄级处有一个小高峰;在辽东栎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周期性,但基本周期时间比较长,更新比较慢。总体上说,马栏林区辽东栎种群目前正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③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④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结论  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综合分析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 (Franch.) Hara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和繁育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我国分布区内7个野生华重楼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测量,利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其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 除叶片数和花萼片数外,野生华重楼其他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52.19%)大于种群间的变异(方差分量占比为26.39%),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34.27%,种群内变异是华重楼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72%,变异幅度为6.83%~29.95%,花梗长、叶面积、花萼面积和株高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平均变异系数,叶片数、花萼片数、果球横径、果球纵径、果球横纵比和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异幅度远小于平均变异系数,表明华重楼花、叶的数量指标及果球、种子的性状稳定性大于叶片形态性状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表型因子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广东清远地理种群变异最为丰富,可作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8.
李颖  姚婧  杨松  侯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59-162,171
为了解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主要树种的叶功能性状差异性,分别从种间和种内两个方面,对东灵山辽东栎林先锋树种棘皮桦、优势树种辽东栎和常见树种五角枫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C)、氮磷比、叶绿素含量与氮的比值等5种叶功能性状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树种成树的5种叶功能性状种间差异显著,幼树除氮含量外,其他性状在3个树种间差异显著。(2)对于各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差异性,棘皮桦和五角枫的比叶面积、叶绿素与氮的比值差异显著,辽东栎和五角枫的叶干物质含量、氮含量差异显著,辽东栎的氮磷比差异显著,且3个不同树种的叶种内功能性状差异并不具有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黄龙县中国沙棘的性状变异与表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9年秋季,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省黄龙县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探讨了性状相关和主要性状组配情况,分析了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频数分布和种群特征。认为黄龙县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亚圆形的桔黄色果,果柄长在25mm以下,鲜果百粒重在25g以下的植株组成的多态型的种群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地揭示油麦吊云杉天然种群种实表型性状间的变异差异性,为油麦吊云杉的种质资源收集、遗传保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4个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种群13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种群间和种群内表型多样性以及表型性状间变异的相关性。【结果】①通过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表明,在种群间,种实性状的平均变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神木垒(20.02%)正干沟(19.20%)油房沟(19.16%)大川(13.70%),神木垒种群变异程度最大,正干沟和油房沟种群间差异性较小,大川种群变异程度最小。种群内,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19.50%)球果(15.86%)种鳞(15.26%)种翅(13.60%),针叶性状变异最明显,球果和种鳞的变异较小,种翅性状变异程度最小。②从相关性分析中表明,种实表型性状种鳞长、种翅宽、球果宽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种群内变异起重要作用;其中,种群内多样性变化程度高于种群间,是主要变异。③根据聚类分析,4个种群的13个表型性状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油房沟与神木垒,种群的球果质量较大,针叶饱满厚实,均值较高,种鳞、种翅呈短窄型;第二类为大川,球果呈狭长扁短型,种鳞、种翅较大、针叶呈短窄型;第三类为正干沟,种鳞、种翅变化不稳定,球果质量最小,且分布海拔为最高。【结论】油麦吊云杉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SSR标记的山西省辽东栎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山西省8个辽东栎天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北京东灵山小龙门林场群体进行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相关关系的对比分析,旨在为辽东栎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使用11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到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272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185 9;得出山西省辽东栎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53 8,Nei多样性指数为0.752 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754 3。这一结果表明辽东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是相对较高的。研究还表明,辽东栎群体的绝大部分遗传变异是发生在群体内的(95.99%),仅有4.01%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群体间,并且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52 2,P0.05)。   相似文献   

12.
黄龙山林区辽东栎群落类型划分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陕北黄龙林区辽东栎群落30个样地资料,通过聚类对辽东栎进行了类型划分,共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为辽东栎-土庄绣线菊—披针叶苔草;辽东栎一虎榛子—披针叶苔草;辽东栎—胡枝子—大油芒;辽东栎一水木旬子—披针叶苔草;辽东栎-白刺花—草地早熟禾;辽东栎—黄蔷薇—华北风毛菊。各群落Whittaker多样性指数与其所处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坡向对物种多样性分布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子午岭辽东栎林土壤种子库及种子命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 6 个典型样地 180 个小样方的调查分析,对子午岭林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种群 3 种主要林型土壤种子库及种子命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辽东栎林、辽东栎纯林和油松-辽东栎林 3 种林型土壤种子库平均储量分别为 60.19 粒/m2、87.58 粒/m2和 72.89 粒/m2;辽东栎林土壤种子密度的季节变异不大,但空间分布变异较大,其中,以油松—辽东栎林空间分布变异最强;辽东栎土壤种子库属瞬时土壤种子库,其种子丧失途径主要有萌发、虫蛀、生理死亡、动物摄食和霉变等,其中萌发是土壤种子库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从种子大小与种子命运关系分析,辽东栎土壤种子库种子生理死亡、萌发后死亡趋向于较大粒径种子,霉变趋向于较小粒径种子,而虫蛀在各粒级种子中均有发生;辽东栎林各林型土壤种子库平均自然发芽率为 43.69 %,但幼苗存活率极低,林下实生幼苗十分匮乏,种群更新主要依赖于萌蘖。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辽东栎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栎是子午岭地区主要的优势森林树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种群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其合理保护和经营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1)辽东栎随取样面积的增大,种群聚集度呈现出小→大→小的趋势;随林龄的增加,种群由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2)子午岭辽东栎林除局部林是与其他林木混交外,一般都是纯林,形成乔灌草的典型垂直结构。(3)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物种较为丰富且分布均匀,多样性大。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者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特点。(4)林下幼苗的更新情况并不是太好,幼苗更新数量为80~210株.hm-2,且随外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究辽东栎林、油松林空间结构特征,揭示林分生产力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天然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灵空山典型辽东栎林、油松林为例,选取角尺度(W)、混交度(M)、大小比数(U)、密集度(C)和林层指数(S)5个指标表征林分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年轮条估算林分生产力,采用冗余分析探讨天然林空间结构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天然林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特征,呈现出聚集分布的水平格局,整体林分呈弱中度混交状态。其中,辽东栎林处轻微劣势状态,油松林则呈中庸状态(U1=0.502,U2=0.471)。2种天然林密集度均持较高水平,辽东栎林略优于油松林(C1=0.955,C2=0.994)。2种天然林垂直结构均较为简单,油松林垂直结构略优于辽东栎林(S1=0.408,S2=0.419)。辽东栎林生产力(V1=3.828 t·hm-2·a-1)显著大于油松林(V2=2.909 t·hm-2·a-1)(P<0.05)。冗余分析表明,辽东栎林林分生产力与U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WCMS呈负相关,空间结构指标中U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度达50.7%);油松林林分生产力与UCM呈正相关,与S呈负相关,与W呈显著负相关(P<0.05),空间结构指标中W是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度达57.1%)。林分空间结构能有效解释天然林生产力变化(75%以上),可依据空间结构参数对林分进行优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天然林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辽东栎、大叶细裂槭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土高原2个乡土树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大叶细裂槭(Acer stenolobum var. megalophyllum)的水分状况.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2树种叶水势均下降,随胁迫时间延长水势有回升趋势,显示出树种自身的调节能力,大叶细裂槭调节水势的能力强于辽东栎.在不同水分处理下2树种蒸腾日进程差异明显.不同天气状况对树种蒸腾及耗水日变化的影响亦不相同.辽东栎属低蒸腾速率高耗水树种,由于其蒸腾面积大,叶保水力低,只适于生长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