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荷叶离褶伞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菌丝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以及离褶伞子实体浸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每1000mL培养基中加入1g磷酸二氢钾或1g氯化钙能促进菌丝生长;菌丝在pH值5—9都能生长,但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加入离褶伞子实体漫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炭色离褶伞是滇西北一种珍稀的大型食用菌资源。本文初步探讨炭色离褶伞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最适碳源、氮源以及不同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炭色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膏,最适碳氮比是20∶1~25∶1。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甘薯腐烂溃疡病病原菌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条件。[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称重法、孢子萌发计数法和人工接种薯块的方法,对影响病原菌生长和侵染的碳源、氮源、pH值和温湿度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碳源中的葡萄糖、乳糖和氮源中的蛋白胨、硝酸钾促进菌丝生长作用较强,碳源中的麦芽糖和氮源中的蛋白胨促进菌丝生长量作用较强,碳源中的乳糖、葡萄糖和氮源中的硝酸钾、甘氨酸、蛋白胨处理的孢子萌发率较高;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4℃处理10min;在9~19℃温度范围内,9℃处理的菌丝生长最慢,24h孢子不能萌发;在30%~70%相对湿度范围内,30%相对湿度的病害发病程度较轻;在11~19℃范围内,11℃处理病害发病程度较轻。[结论]综合分析,甘薯茄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为乳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钾;菌丝在28℃条件下生长最快,最适pH值为5~6;孢子在25℃萌发率最高,致死温度为54℃处理10min。在模拟贮藏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和湿度的降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病害发展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激发子产生菌链格孢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及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7~8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相对湿度98%,最适pH值7~8。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等会抑制菌丝生长。[结论]中温高湿环境利于链格孢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不同营养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谷春艳  林琳  胡飞  张勇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3-10445
[目的]探讨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从辣椒炭疽病发病病株上获得的2种炭疽病菌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研究了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黑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淀粉;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山梨糖。2种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氮源为酵母。[结论]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野生黄伞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采集的野生黄伞菌(Pholiota adip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确定其种类,并对其生长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光照、温度、pH值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野外采集的子实体标本经分离纯化获得其纯培养物,通过ITS区段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野生菌为黄伞菌;黄伞菌丝在加富培养基上的生长势优于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势;黄伞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添加MgSO_4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较明显;无光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0。  相似文献   

7.
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海梅  庄华  旺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23-13224,13321
[目的]研究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地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研究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番茄灰霉病菌在10~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佳温度为25℃,30℃以上的高温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pH值5.0~9.0范围菌丝均能生长,以pH值6.0为最适,中性条件下不利于产孢。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蔗糖溶液中最多。氮源以蛋白胨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条件下不产孢。[结论]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不一定最利于其产孢,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氮源同时也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8.
通过平皿筛选的方法,比较分析了4种虫草真菌在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的生长面积和生长情况,从而筛选出它们生长适宜的碳、氮源.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大米粉,最适氮源为脱脂奶粉和蚕蛹粉;蝙蝠蛾拟青霉菌种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大米粉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花生粉、脱脂奶粉和蛋白胨;虫草被孢霉菌种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中国被毛孢菌种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和脱脂奶粉.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发酵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培养真菌常用的7种碳源,10种氮源、7种无机盐和5种维生素对茶藤生柱锈重寄生菌拟盘多毛孢之一种(Pestalotiopsis sp.)MM011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可溶性淀粉、玉米粉)是该重寄生茵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有机氮中的黄豆粉、酵母浸膏和蛋白胨;最适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不同维生素对茵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对玉米顶腐病致病菌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wollenweb.&Reiking)Nelson]和玉米鞘腐病致病菌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ushima)Nirenberg]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镰孢菌在Czapek、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多种碳源、氮源物质对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亚粘团镰孢菌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层出镰孢菌最适碳源为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氮源为牛肉膏。两种镰孢菌在5~35℃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为25℃,40℃菌丝不生长。在pH 5~12范围内均可生长,pH 6时生长最快。在pH 4~8范围内层出镰孢菌生长快于亚粘团镰孢菌,而pH 9~12范围内则相反。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郑肖兰  郑服丛  吴伟怀  李锐  陈瑜  贺春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11-5715,5793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查理固体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培养,通过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试验,研究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生长试验表明,乳糖、D-果糖、葡萄糖、甘油、D-木糖5种碳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生长量均≥7.87mm/d,L-山梨糖碳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硝酸钠、甘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4种氮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其生长量≥8.00mm/d,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L-半胱氨酸氮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孢子萌发试验说明,橡胶炭疽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孢子萌发率最低的是在甘油碳源溶液中。[结论]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最有利的碳源是葡萄糖,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较好的氮源有硝酸钠和L-组氨酸。  相似文献   

12.
刘高强  王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7-10708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深层发酵技术,筛选了适宜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方法]对姬松茸的液体深层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宜姬松茸发酵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姬松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姬松茸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浓度为30 g/L;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的组合,最适的组合浓度为7 g/L蛋白胨+7 g/L酵母膏。在此条件下,姬松茸菌体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 g/L和281 mg/L。[结论]该研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规模化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15.
任思竹  陈青君  程继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74-4975,4990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6种不同碳源和8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通过测定摇瓶浅层培养后蜜环菌菌球的生物量,探讨不同的营养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在培养温度25℃、振荡器转速为150 r/min的黑暗环境中恒温培养10 d;最适碳源、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膏,菌球生物量分别达到(10.60±2.70)和(3.95 ±3.55) g/L.[结论]该方法为供试蜜环菌的培养基筛选及进一步研究天麻、猪苓的共生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碳源和氮源对人工栽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栽培花脸香蘑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菌丝体麦角固醇含量和多糖产量,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麦角固醇含量结果显示,果糖、甘露糖、纤维二糖、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以作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的碳源,但相比之下,前三者生长效果更好,选择果糖作为碳源,多糖产量最高;丙氨酸、甘氨酸、黄豆粉和蛋白胨都可以作为氮源使用,其中以丙氨酸为氮源生长效果最好,以黄豆粉为氮源的多糖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杨国会  缪承阳  米春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67-16768
[目的]研究不同碳源对虎眼万年青离体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虎眼万年青子鳞茎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1.0mg/L、NAA0.2mg/L,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15、30、45g/L)、麦芽糖(15、30、45g/L)和葡萄糖(15、30、45g/L)。[结果]蔗糖为虎眼万年青离体生长的最佳碳源。当蔗糖浓度为30g/L时,虎眼万年青离体生长的繁殖系数最高,长势最好。[结论]为从根本上解决虎眼万年青生产过程中优化品种、周年供应、控制成本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孔晶  贾建波  赵玉萍  任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1-20952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 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 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