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牛与牛耕、出土文物“牛”、农业自然资源、粮食与饲料作物、耕牛饲养管理和牛的繁殖与选育诸方面因素的历史发展状况作了分析论证,认为:唐代是秦川牛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3.
自1983年以来,我们大批引进了秦川良种牛与淮北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为了解改良效果,我们对杂交牛(以下简称秦淮F_1)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分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6月龄6个档次共802头。其中秦淮F_1408头,淮北黄牛394头。同时,我们又对22月龄60天短期育肥的秦淮F_1、淮北黄牛各8头进行了屠宰测定,对秦淮F_1、淮北黄牛各4头进行了役用性能测定。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固原地区秦川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了309头固原地区秦川牛利杂群体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尺和体重指标,利用Logistic、Brody、Gompertz、Bertallanffy四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分别估算出四种曲线方程中的相关参数值。[结果]陕西秦川牛和固原本地秦川牛利杂...  相似文献   

5.
秦川牛的保种与改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秦川牛是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本文较为系统的阐述了秦川牛保种的必要性,并对秦川牛的保种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6.
7.
8.
陕西秦川牛开发利用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陕西省秦川牛产业化工程的启动,秦种牛作为一项拳头产品正在开发利用.对秦川牛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投资热点,现就陕西秦川牛开发利用途径浅谈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秦川牛(12♂,3♀)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及Ag-NOR_s的研究表明:秦川牛品种内Y染色体存在多态现象,Y染色体有中、亚中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中和亚中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普通牛(Bos taurus)相同,近端着丝点Y染色体G带和C带与瘤牛(Bos indicus)相同。根据Y染色体多态性,讨论了秦川牛起源的多元性。统计了2002个细胞的Ag-NOR_s数目,每细胞Ag-NOR_s数变化范围3~10个,平均5.473±0.316。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秦川牛场秦川牛群近交及其对初生重、断奶重及哺乳期成活率的影响,并采用标准群体遗传学模型分析了秦川牛的致死当量。研究发现,30多年来秦川牛群平均近交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近交对成活率、初生重及断奶重均有一定危害;秦川牛群体的隐性有害基因含量较少,平均每个个体约携带2.05个致死当量。  相似文献   

11.
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川牛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具有优良的肉用品质,做好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我国未来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秦川牛的选育、改良及存在问题,秦川牛未来的育种方向,技术路线和措施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屠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实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月龄组利杂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或P<0.01),分别提高了4%、4%、3%和0.72;而12月龄组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利杂牛在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评分、脂肪色泽评分、肌肉附着和pH2 4指标上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肉品中常规成分含量和脂肪酸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按照省上黄改总体方案,我县从1988年引进英国短角红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推广乳、肉、役兼用型品种,使养牛业从役用向多用型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3年来,应用短角红牛共配黄牛2785头,现已产犊牛2220余头,占黄牛总数的6.5%,实践证明,短秦F_1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8月龄在饲养水平偏低条件下,平均体重321kg,比秦川牛  相似文献   

14.
秦川牛血红蛋白标记位点与体尺、体重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0头秦川牛血红蛋白位点与体尺,体重的关系分析表明:(1)在体高、十字部 胸深性状上,CC型的LSE值明显高于AC型;(2)在胸宽、胸围、体长和体重性状上,BB型的LSE值分别高于AC型;(3)确定血红蛋白位点B基因为秦川牛体尺、体重性状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5.
试谈知识经济与秦川牛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总书记指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根本出路在于"三个提高”,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一句话,用知识经济为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省实施秦川牛产业化工程,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振兴陕西经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促进畜牧经济全面增长、上新台阶的一项战略决策和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遵照有关领导指示,我们组成省地专家调查组,于1998年元月中旬和3月下旬先后两次赴商洛地区就该地区引进秦川牛情况进行了深入实际的调查和了解,其间共调查走访了7个县(市)的16个乡(镇)37个自然村,现场查看引进秦川牛约300多头。现将调查有关情况汇报...  相似文献   

17.
哺乳期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一般为6个月.哺乳期的牛叫犊牛.犊牛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生产性能.育种水平再高,如果没有良好的培育,其优良的生产潜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加强犊牛培育,实现全活、全壮,不断增加牛群数量和提高牛群质量,是发展秦川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唐万寿  邱怀 《中国牛业科学》1995,21(2):49-51,53
浅谈关于秦川牛的选育和保种问题唐万寿,邱怀(陕西杨陵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1秦川牛的形成和名称的由来秦川牛是中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属中原黄牛类型。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纪元前8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黄牛的野生祖先是野原牛,在...  相似文献   

19.
韩辉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3):62-62,58
秦川牛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秦川牛品种鉴别和等级鉴定的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因此,自从1986年1月正式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任何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它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6年来,在我们使用《国标》的过程中,发现其在体尺体重的评分方法上,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体尺体重的给分,并不是经过严密的计算,而是按照《国标》  相似文献   

20.
秦川牛普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的优良黄牛品种,为使秦川牛这一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我省从1997年开始,把秦川肉牛作为一个产业进行重点开发。秦川牛自1981年较大规模的普查之后,再没有进行大面积普查。为了摸清我省秦川牛资源现状,为今后秦川牛选育提高和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